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结合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语文素质进行了成因分析,从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帮助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提高语文素质,教师在提高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语文素质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等三个层面探讨提高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语文素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 语文素质
我校是一所被指定招收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读的普通中学,学生大多数来自偏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流动性很大,学生经常随父母迁徙,父母到哪他们就到哪就读,公立学校不接收他们,他们就到私立学校就读。他们走马灯似地变换学校,他们告别了一位又一位教师,结识了一位又一位的新教师;他们感情很丰富,但他们缺乏城市孩子所特有的自信;他们情绪脆弱,性格孤僻、保守,不易合群,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弱;他们语文素质参差不齐,学习成绩普遍都比较差。怎样才能提高这些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语文素质呢?这已成为在新形势下我校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语文素质差的成因分析
语文素质就是学生运用语言和文字的能力,它包括学生字、词、句等语言词汇的积累,语言的表达和运用能力等。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语文素质差主要表现在认字少、读音不准,字书写不规范;语言词汇匮乏,字词义理解不准确,语言表达能力差,语言运用能力差,一些语文素质特别差的学生连简单的标点符号的用法和工具书的使用都不懂。造成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语文素质差主要有家庭、社会、学校、个人四方面的成因。因为生活条件差、父母文化水平低等方面的原因,在家庭中农民工子女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影响;社会没有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学校没有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平等的教育;个人方面的原因除了智力欠缺的以外,其他都与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和影响有关。个人懒惰,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不思进取,不努力学习也会造成语文素质低下。
二、提高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语文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帮助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提高语文素质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语文素质差,是一个共同的社会问题,家庭要为他们创设学习的环境,社会要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好语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家庭很重要,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是他们的启蒙教师,启蒙工作做好了,夯实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基础,就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但可惜的是,进城务工农民大多数文化水平都很低,他们都不具备这方面的教育能力。特别是一些从偏僻、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来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他们原来的语言都是少数民族的语言或者是方言,由于受方言的影响,他们学习普通话特别困难。这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压力就都成为社会和学校的事情了,社会和学校都应当为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提供平等受教育的权利,社会和学校都要关心这些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使他们都能接受到良好的语文教育,这样他们的语文素质就能很快提高起来了。
(二)语文教师是提高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语文素质的关键因素
语文教师是最直接的教育者,语文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各种教育场合、各种教学手段和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实施因材施教,要不断地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1.以情动人,恢复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学习信心,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绝大多数语文素质都比较差,他们往往都缺乏学习的自信心,缺乏学习的兴趣。兴趣的培养是教学的关键,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教师首先要分析清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施教。我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学习兴趣问题曾做过比较全面的分析,我发现他们对学习语文缺乏兴趣,主要原因还是缺乏信心。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影响学生自信心的因素有很多,基础差会使他们失去信心;思维能力差,接受能力不强也会使他们失去信心。教师怎么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呢?首先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教师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有一种温暖感。教师的关心爱护要体现在教学上,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技巧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更多的关注,要选准问题的角度、难度多提问他们,让他们能答出问题,让他们在同学中能抬起头来;教师要更多地肯定、鼓励、表扬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教师要更多地辅导他们,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帮助他们系统地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预习新课的内容,扫除学习上的障碍,提升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要给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语文知识水平的机会和舞台,使他们能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语文才华,这样,他们的自信就培养起来了。有了信心,学习兴趣就增强了。
2.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语文教学效率
美国教育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中说:“当他的老师对待所教的学科马虎了事,毫无热情并且没有生气,那么,他的学生也很少和很不积极热情地学习这门学科。”我国古代也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之说,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帮助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提高语文素质。
(1)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能技巧,构建创造型的语文教师的艺术人格和道德境界中的人格,用人格力量影响学生,从而影响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把讲台变作舞台,要借助甜美的语言,形象自然的动作,落落大方的具有艺术美的教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使学生喜欢语文,想学好语文,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2)教师要提升文化品位,优化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结构,摆脱“匠人”的呆气,向学生说心里话,与学生交流思想,让学生在思想交流过程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教师的思想活力。教师的点拨弥补了自己的思想和知识缺陷时,他就会不由自主地迷恋教师的讲话,从而提高语文课程学习效率,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效果。
(3)语文教师不仅是一个专家,还应成为一个“杂”家。语文教师不仅能教好课,而且还要能写好文章,也要能写一手好字,唱一口动听的歌,把不同学科的知识,不同的学问,不同的艺术美感倾注入课堂,才能激活课文中所蕴含的艺术生命力,从而激发学生提高语文素质。
(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是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途径
传统的语文课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语文教师上课一讲到底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教师自导自演,学生只好当观众了。语文课堂必须活起来,语文课活了起来学生才会“动”起来。进城务工农民子女都好动,如果教师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使课堂的气氛活起来,就不失为一堂好课。课上活了,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如初中语文第二册中的《狼》一课,因是文言文,让学生自学会使其产生畏难情绪,而教师包办了又不能使学生得到锻炼。根据该文情节性强的特点,我们可设计故事表演,看哪一组表演得准确生动。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致定然很高,他们会像电影演员研读剧本一样,全身心进入这个古代寓言故事之中。在群体研讨中,文言词语上的障碍一个个解决了。而通过表演,学生们对狼与屠户的形象会留下深刻的认识,这节课也许会使他们终生难忘。这样的效果,是“师授生受”的教学形式所永远无法企及的。这样上课既能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能更加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钱梦龙老师说过:“语文教学无非是通过范文的教学和必要的语文训练,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三种境界: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这是第一境;在此基础上培养相应的语文能力,这是第二境;进而发展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是第三境。”语文课熔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创造性于一炉,把课讲活,确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总之,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尽管他们语文素质比较差一些,但是他们并不是“朽木”,他们是坚硬的“红木”,他们是可雕刻的。只要教师用心教学,心到人到,死水也可以激活,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语文素质是一定能够得到提高的。
(责编 雷 艳)
【关键词】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 语文素质
我校是一所被指定招收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读的普通中学,学生大多数来自偏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流动性很大,学生经常随父母迁徙,父母到哪他们就到哪就读,公立学校不接收他们,他们就到私立学校就读。他们走马灯似地变换学校,他们告别了一位又一位教师,结识了一位又一位的新教师;他们感情很丰富,但他们缺乏城市孩子所特有的自信;他们情绪脆弱,性格孤僻、保守,不易合群,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弱;他们语文素质参差不齐,学习成绩普遍都比较差。怎样才能提高这些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语文素质呢?这已成为在新形势下我校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语文素质差的成因分析
语文素质就是学生运用语言和文字的能力,它包括学生字、词、句等语言词汇的积累,语言的表达和运用能力等。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语文素质差主要表现在认字少、读音不准,字书写不规范;语言词汇匮乏,字词义理解不准确,语言表达能力差,语言运用能力差,一些语文素质特别差的学生连简单的标点符号的用法和工具书的使用都不懂。造成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语文素质差主要有家庭、社会、学校、个人四方面的成因。因为生活条件差、父母文化水平低等方面的原因,在家庭中农民工子女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影响;社会没有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学校没有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平等的教育;个人方面的原因除了智力欠缺的以外,其他都与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和影响有关。个人懒惰,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不思进取,不努力学习也会造成语文素质低下。
二、提高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语文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帮助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提高语文素质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语文素质差,是一个共同的社会问题,家庭要为他们创设学习的环境,社会要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好语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家庭很重要,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是他们的启蒙教师,启蒙工作做好了,夯实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基础,就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但可惜的是,进城务工农民大多数文化水平都很低,他们都不具备这方面的教育能力。特别是一些从偏僻、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来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他们原来的语言都是少数民族的语言或者是方言,由于受方言的影响,他们学习普通话特别困难。这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压力就都成为社会和学校的事情了,社会和学校都应当为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提供平等受教育的权利,社会和学校都要关心这些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使他们都能接受到良好的语文教育,这样他们的语文素质就能很快提高起来了。
(二)语文教师是提高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语文素质的关键因素
语文教师是最直接的教育者,语文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各种教育场合、各种教学手段和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实施因材施教,要不断地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1.以情动人,恢复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学习信心,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绝大多数语文素质都比较差,他们往往都缺乏学习的自信心,缺乏学习的兴趣。兴趣的培养是教学的关键,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教师首先要分析清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施教。我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学习兴趣问题曾做过比较全面的分析,我发现他们对学习语文缺乏兴趣,主要原因还是缺乏信心。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影响学生自信心的因素有很多,基础差会使他们失去信心;思维能力差,接受能力不强也会使他们失去信心。教师怎么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呢?首先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教师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有一种温暖感。教师的关心爱护要体现在教学上,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技巧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更多的关注,要选准问题的角度、难度多提问他们,让他们能答出问题,让他们在同学中能抬起头来;教师要更多地肯定、鼓励、表扬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教师要更多地辅导他们,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帮助他们系统地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预习新课的内容,扫除学习上的障碍,提升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要给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语文知识水平的机会和舞台,使他们能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语文才华,这样,他们的自信就培养起来了。有了信心,学习兴趣就增强了。
2.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语文教学效率
美国教育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中说:“当他的老师对待所教的学科马虎了事,毫无热情并且没有生气,那么,他的学生也很少和很不积极热情地学习这门学科。”我国古代也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之说,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帮助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提高语文素质。
(1)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能技巧,构建创造型的语文教师的艺术人格和道德境界中的人格,用人格力量影响学生,从而影响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把讲台变作舞台,要借助甜美的语言,形象自然的动作,落落大方的具有艺术美的教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使学生喜欢语文,想学好语文,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2)教师要提升文化品位,优化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结构,摆脱“匠人”的呆气,向学生说心里话,与学生交流思想,让学生在思想交流过程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教师的思想活力。教师的点拨弥补了自己的思想和知识缺陷时,他就会不由自主地迷恋教师的讲话,从而提高语文课程学习效率,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效果。
(3)语文教师不仅是一个专家,还应成为一个“杂”家。语文教师不仅能教好课,而且还要能写好文章,也要能写一手好字,唱一口动听的歌,把不同学科的知识,不同的学问,不同的艺术美感倾注入课堂,才能激活课文中所蕴含的艺术生命力,从而激发学生提高语文素质。
(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是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途径
传统的语文课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语文教师上课一讲到底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教师自导自演,学生只好当观众了。语文课堂必须活起来,语文课活了起来学生才会“动”起来。进城务工农民子女都好动,如果教师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使课堂的气氛活起来,就不失为一堂好课。课上活了,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如初中语文第二册中的《狼》一课,因是文言文,让学生自学会使其产生畏难情绪,而教师包办了又不能使学生得到锻炼。根据该文情节性强的特点,我们可设计故事表演,看哪一组表演得准确生动。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致定然很高,他们会像电影演员研读剧本一样,全身心进入这个古代寓言故事之中。在群体研讨中,文言词语上的障碍一个个解决了。而通过表演,学生们对狼与屠户的形象会留下深刻的认识,这节课也许会使他们终生难忘。这样的效果,是“师授生受”的教学形式所永远无法企及的。这样上课既能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能更加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钱梦龙老师说过:“语文教学无非是通过范文的教学和必要的语文训练,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三种境界: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这是第一境;在此基础上培养相应的语文能力,这是第二境;进而发展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是第三境。”语文课熔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创造性于一炉,把课讲活,确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总之,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尽管他们语文素质比较差一些,但是他们并不是“朽木”,他们是坚硬的“红木”,他们是可雕刻的。只要教师用心教学,心到人到,死水也可以激活,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语文素质是一定能够得到提高的。
(责编 雷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