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正正做人 实实在在做事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x2853066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天赐先生的人生态度是“要做,就做到最好”,不管是学生时代,抑或创业时期,不管是闯荡商海,抑或服务社会,都是如此。严以律己的自我要求,让他无惧困难和挑战,实现目标,屡创高峰。宽以待人的处世风格,让他热心积德、从善,帮助他人,广受好评。君子为而不爭,可以说,他是付出为荣的佼佼者,又是奉献为怀的表表者。如今的他,已年过八旬,但依然肩扛数十项社团的职衔,每日,不是忙於出席活动,就是忙於筹划或主持会务工作。如此耆英,使人们无不心怀敬意!
  【吴天赐先生,现任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理事长,国泰达鸣金属製品厂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香港福建社团联会永远名誉主席,香港吴氏宗亲总会首席永远荣誉会长,世界至德宗亲总会永远荣誉主席,全国行业质量管理总督察长等数十个社会职务。曾获联合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和平使者、联合国第七届全球论坛“和谐贡献”奖,江苏省无锡市荣誉市民、无锡市“新锡山功勳”、“世界傑出华人”荣誉称号、亚洲最具创造力领袖、美国摩利臣大学荣誉哲学博士等荣誉。】
  有志者事竟成 屡创高峰
  吴天赐先生之所以时时与人为善,事事先人後己,是与亲人的教导、生长的环境是难以分开的。他出生於福建晋江的一个侨乡,他的祖父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善长”,道路损坏,会主动去修,小桥残破,会义务去补,这样的无私品德,形成一种家训,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家族,进而变为一种精神财富,被他继承。“天赐”这个名字就是祖父为他起的。他一直喜欢这麽解读,“吴天赐”即“无天赐”、“靠自己”。从小他就懂得这个道理,並积极分担家庭重负。当年,吴父出国经商,照理家境本该殷实,奈何正逢抗日战爭,交通断绝,旅菲亲人失去联络。因此,青少年时期的吴天赐,就和大人一样,使尽力气幹农活,承受着年龄之外的负荷。
  难得的是,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他始终坚持学业,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品学兼优。“三好学生”、“劳动英雄”、“学习典型”,一系列的荣誉,贯穿了他的学生时代,让他的青春岁月大放異彩。他乐於助人、甘於服务,从校长、老师,到同学,几乎都很喜欢他,极力推荐他为班长、中队长、社会服务部长、团宣教委员等职务。这样不辞辛苦、作好表率、帮助他人的精神,持续良久,让他以後的军旅生涯、经商历程、服务经历,走向成功,走向卓越。
  十八岁时,吴天赐先生响应号召,投笔从戎,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在当时的恶劣环境中,他同样表现突出,硕果累累,曾立七次军功及获多次大小嘉奖。有他在,任务即便艰巨,也定能完成,挑战即便艰难,也定能跨越。通过十多年的朝夕相处,他成为战友眼中的亲切同志、领导眼中的得力骨幹。当他即将离开部队时,首长曾亲自为他送行,铁骨铮铮的硬汉,临别之际,还动情地洒下了依依不捨的淚水,那一刻,吴天赐先生至今难以忘怀。
  如果说,从学生到军人,吴天赐先生经历了一次自然的蜕变,那麽,从军人到商人,吴天赐先生同样经历了一次意外的转折。他进而自嘲地说,“我的人生是由一个又一个180度的转弯组成的。”退役後,吴天赐先生接到父命:继承家业。从小孝顺的他,还是放下一切,前往香港。不曾想,就在这个当口,吴父生意忽遭重创,使他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这是1965年,香港尚在港英政府的统治之下,不懂英文、粤语,在当地寸步难行。但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的他勇敢面对,边打工,边补习,终於在这个陌生的都会慢慢站住脚跟,於1970年初创建起国泰达鸣金属製品厂。
  今天的国泰达鸣集团以深圳、无锡、大连三座城市为中心,分别建立起国泰精密机件(深圳)有限公司、国泰精密机件(无锡)有限公司、国泰精密机件(大连)有限公司,在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三个著名的经济圈,为在华设厂的跨国名牌公司提供服务,更以强劲的势头,长足发展,创造辉煌。但人们绝想象不出创业初期,在无技术、无设备、无经验、无客户的情况下,他和家人努力拼搏。曾经通宵奋战习以为常,曾连续五天五夜不合眼加班赶工,短短一年就瘦了40多磅,太太临产前依旧在生产线上做工,年仅8岁的第四个儿子都要帮助送货,这一时期真是何其地艰难困苦呀。“老天不负苦心人”,终於,非同一般的意志力让他们苦尽甘来,实现理想:工厂逐步走上轨道,现在欧美、日、韩等多个著名跨国公司都爭相与他们合作。
  可就在生意正旺的时候,年仅五十岁的吴天赐先生放下艰辛创下的事业,毅然把重担交予五个儿子,开始走向社团,服务社会。对很多人而言,这是不容易做到的,如果继续掌舵,公司的发展势必更足,积累的实力势必更强,但吴天赐先生为了培养小孩,也为了自己实现服务社会的理想而义无反顾。和以前的每一个阶段一样,他又在社团中作出一番成就。要做就做到最好,认真负责、追求完美的态度,让人敬佩。
  奉献不图报 备受敬重
  “奉献不图报,图报非奉献”,这就是吴天赐先生的服务原则,可以说,在参与众多社团的过程中,他付出了不少心血、时间、精力,由於服务时间数十多年、服务社团七八十个、服务经验足,又善於思考,在长年累月的付出中,结合自己的人生感悟,总结出了一套独到的心得和警句。不少名言,由於朗朗上口又启发心智,还被收入中国文史出版社的《中华名人格言》,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还曾颁发荣誉证书给他。
  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於他对中国成语、俗语、歇後语的理解和改写。如“鞠躬尽瘁、止而後已”、“自足常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中人”、“人只为己,天诛地灭”等,让人读来,於回味中,会心一笑,得到启发。其实,吴天赐先生的智慧又何止於语言上的奇思妙想,在真正需要他行动时,他一样能把每件事做得漂漂亮亮,皆大欢喜。
  吴天赐先生喜欢把自己比作螺丝钉,做工作做事业都只起辅助作用,在自己的位置上一定尽心尽力,即心满意足。这显然是吴天赐先生的自谦。由於坚持“受人之託,忠人之事”,他在社团中的地位已不止於一个小小的螺丝钉,倒是一位“堂堂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的典范,需要他的时候,他一定站出来;需要他奉献的时候,他一定竭尽所能,事事身先士卒。正因此,大家喜欢找他商量,邀请他担任职务,在社群中,绝对是德高望重的前辈。多年的服务,辛苦的付出,无私的奉献,他获得无数荣誉称号:联合国授予他“和平使者”,江苏省授予其“无锡市荣誉市民”,无锡市颁予他“新锡山功勳”。······   按理说,年过八旬的人早就该退休了,但他卻依旧保持着“再创高峰”的活力,在2008年,又参与创建了一个全新的社团——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该会成立时间不长,但成员阵容庞大,不少威望甚高的贤能。如著名企业家慈善家陈守仁、全国政协委员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卢文端、国父孙中山的曾侄孙及全国政协委员孙必达,都是香江的知名人士。
  很多人会想,八十岁还在创会,该会必定寄託着他深切的期望。事实上,确实如此。“和发会”的宗旨,已将吴天赐先生等人的心声显露无疑,“团结海内外爱国人士,推动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两岸和平发展,弘扬孙中山思想,振兴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国和平统一作出贡献”。有见及此,四年来,吴天赐先生带领全体理监事和会员开展了一个又一个规格高、效果好的活动,取得骄人的成绩,引起良好的社会反响,受到各界人士的认同和讚赏。
  不久前,该会组织了港台经济文化交流团,由吴天赐先生任团长,带队前往,获得了多位台湾政商界重量级人士的接见和热情接待。如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立法院”院长王金平、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等。
  体格强健 家庭美满
  如果没有一副好身板,如何服务几十年,经受早出晚归,东奔西跑的社团需要,直到八十岁还依然思维敏捷,充满活力?和人们想象的一样,吴天赐先生有一套养生秘诀。但这个秘诀並不神秘,“我最不注意的是饮食,最注意的是运动。”他如是说。从四岁开始,吴天赐先生就在母亲的教导下,早起锻炼,形成了良好的运动习惯,几十年如一日,自然练就了一身强壮体魄。现今,他有一副同龄人艳羡的好身板,能做一般年轻人可能自叹弗如的高难度动作——双手撑於一把靠椅之上,双腿向後腾空,身体几乎呈一百八十度平衡,臂力、腰力惊人。时值寒冬,他仍然穿着一件短袖,气温降到零度以下,他也只是一件西装,仍然笔直挺立,从从容容。这正是他持之以恒数十年坚持健身要诀“一早二少三结合,四态五免六灵活”的结果。是的,健康就是他服务数十个社团的坚实基础,正因为拥有这一雄厚资本,他才能“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为社群、为社会作出那麽多值得铭记的功绩。
  更值得庆幸的是吴天赐先生拥有一个幸福和美的大家庭,大家相互关爱,十分和睦。他和太太结婚以来,感情如一,共有五个儿子,个个都精明能幹,将旗下的事业打理的井井有条。他们都继承了吴家的精神传统,拥有报效社会的热情,与人为善的真诚。这不禁让旁者羡煞:人生如此美满,夫复何求!常言道,“家和万事兴”,吴天赐先生把岁月经营得如此阳光灿烂,把生活过的如此美满充实又能夠在事业与社团服务中始终坚持以付出为荣,以奉献为怀,堂堂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实乃不简单啊。
其他文献
3月14日,姚明获得了首度设立的上海体育事业白玉兰终生成就奖奖章。他从上海市体育局局长李毓毅手中接过金质奖章。这是一份难得的殊荣,但姚明非常谦逊地表示:“奖章代表的只是过去的成就,未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能停留在过去的荣誉中。”  姚明是首个在NBA当选状元秀的中国球员,他曾率领火箭打进过NBA西部半决赛,並率领男篮在北京奥运会上打进八强。退役後的姚明的身份有了很大转变,他先後成为上海男篮俱乐部老
期刊
出生於医学世家,也许因为对中华医学天生的敏锐感,或许因为骨子里中医的遗传,以至於让她对中医产生了深深的响往,並立下“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宏愿。朝着中医的方向,她深感生命能感染和救助生命,她一路向前,並接受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创造了奇蹟,让患者如“盲人开眼”,见到久违了二十年的彩虹一般欣喜、惊奇。而她亦荣获了“针灸圣手”、“针灸专家”的美誉。  中医世家 从医志愿从小立  周嘉仪教授出生於医学世
期刊
邓统元先生一生致力於教育事业,他曾在教师的岗位上奉献了近五十个春秋,後又在与教育有关的社团里延续着对教育工作的那份热爱。当年的他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如今的他已是满头银髪。他将自己一生中最精华、最灿烂的时光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那些年,他站在校园,送走了一批学子,又迎来了一批学子,学子们来来往往,而他卻一直坚守在那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子如流水般流走,溢出来的卻是满满的幸福。他书写了平凡中的伟大
期刊
温鑫盛先生的专业是药剂师,根据处方为病人配药物、给建议是他的职责所在。他不同於操刀手术或把脈问诊的医生,亦或料理病患、关爱生命的护工,但与他们一样,都身处一个医疗系统,肩负心怀仁慈,服务大众的使命。他说,服务到人就是他最大的快乐。他喜欢学习,推崇“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精神,工作之餘,曾通过不懈地自修和完善,成为中国法律学士、寿险管理学院学士。如今,他依然再接再厉,好学不倦。  职业目标:治病救人
期刊
【本刊讯】2013年1月17日晚,由麦罗武慈善基金有限公司主办、九龙社团联会深水埗地区委员会协办的壬辰年岁晚敬老联欢晚宴,假座九龙红磡海逸皇宫大酒楼举行。筵开近百席,向一千多位公公婆婆拜个早年,盛况空前,场面温馨热闹。  出席活动的主礼嘉宾包括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九龙工作部副部长王小灵女士、全国人大代表高宝龄MH太平绅士、深水埗民政事务专员莫君虞太平绅士、九龙社团联会深水埗地区委员会主任容海
期刊
锺月明是一名心繫家乡发展,关注家乡教育的热心人士。他早年在香港奋斗,主要经营各种家用电器,七十年代一举成为香港冷气行业的代表人物之一。长期以来,他参与家乡的教育工作,特别是为花都本地及外来工子弟提供免费的艺术教育,为这些平时难以接触到艺术熏陶的学子们,带来了一片纯净的艺术天空,同时为花都旗新村带来了一种健康积极、阳光向上的文化氛围。他的这份无私奉献的情怀感动了大家,因此获颁了“突出贡献奖”,亦受到
期刊
【本刊综合报道】2013年1月11日,由国家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中央电视台共同主办的《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新台址隆重举行。各主办单位的主要领导出席了颁奖典礼,並为获得首届“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的十位个人和一个集体颁奖。  获奖者来自世界五大洲,代表了不同的文化领域,每一位都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性人物。他
期刊
陈启祥先生是爱旅乐集团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执行董事。年青时攻读产品设计並从事有创新意念的工作。由於对事物有不同的審美眼光,加上習以为常的創新工作,他把產品設計的成功元素融入了旅遊媒体内,为访港旅客提供一个函盖了印刷及数码制式的、可读及可用性高图文合一的媒体平台。他开启了新的事业之路,创造出新型媒体產品。从一个传统的创业中,发掘出无限商机的同时,也为香港促进旅遊消费二十年。  创业,经验的积蓄  将城
期刊
郭昌能先生是一位医疗行业的积极推动者与坚定奉献者。作为澳门註册医学检验师,他以专业服务大众,数十载坚守岗位,见证着这个行业的发展与变化,同时也身体力行地推动着这个行业的提升与进步。担纲澳门诊疗技术员协会会长,他与一众同仁竭诚奉献,合力促使着诊疗行业走向专业化,迈向国际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他以汗水与智慧凝聚升华。这是一位爱国爱澳的专业人士,执念赤子深情,诚意守望着行业的美好明天。  【郭昌能先生
期刊
邝启涛博士是一名资深教育家,桃李芬芳、教泽绵长,奉献教育事业近半个世纪,是香港教育界少有的、直至六十六岁才退休的津贴学校校长,拥有赫赫功绩,曾荣获香港特区政府颁发“荣誉勳章”。同时,他是一名极其热爱艺术的文雅之士,退休之后花大量的时间挥毫泼墨,无论是其创新的中西合璧式国画,还是虚实结合、姿意洒脱的草书,抑或吟诗作对、欢歌一曲,都是他所追求的艺术境界。“求知若渴,大智若愚”——秉承如此追求态度的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