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15年10月,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二孩政策,预计将会在2018年左右会出现学前教育需求的高峰。本文从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出发,对政府、社会、家庭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最后认为政府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落实政府的财政责任和行政监管职责,规范举办者办学行为,确定合理的回报比例,最终通过政府—市场—家庭合作的模式,共同分担学前教育费用,实现建设“公益性、普惠性”幼儿园的目标。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准公共物品 信任品
一、学前教育的特点
(一)准公共物品
劳凯声教授在《变革社会中的教育权与受教育权》一书中曾给这两个概念作了明晰的界定:“所谓私人物品,就是那些具备效用的可分性和消费的排他性的物品;而所谓的公共物品,顾名思义就是那些不具有效用的可分性和消费的排他性的物品。”学前教育作为公共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属性更确切地说是“准公共物品”。
(二)信任品
尼尔森根据产品质量信息是在购买前还是在购买后获得,将产品划分为“搜寻品”和“体验品”两大类。“搜寻品”指在购买之前就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其质量信息的产品,而“体验品”则只能在购买后通过个人的消费体验才能获得其质量方面的信息。达比和长尼在尼尔森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有些产品即便在购买后,其信息也是不可验证的,他们将这类产品称之为“信任品”。学前教育显然属于“信任品”的范畴,一方面家长在事前不能对园方提供的产品质量和价格进行全面的比较,而只能在和教师以及园方提供服务的互动过程中获得其质量信息;另一方面由于学前教育质量评價缺乏客观标准,以及影响学前教育质量的其他投入因素质量的不确定性,在事后也难以通过第三方对产品质量进行验证。
(三)层级分化的市场
当前的学前教育市场是一个层级分化的市场。处于这个市场顶端的是服务于城市中上阶层家庭的学前教育市场,其特点是家庭对学前教育的价格不敏感,但对幼儿园声誉有强烈要求,这类幼儿园往往具有一定的市场垄断力量,他们通过收取垄断高价或变相的择园费来榨取消费者剩余。而处于这个市场底端的则是服务于城市中下阶层或农村家庭的学前教育市场,消费者对学前教育的价格非常敏感,但对学前教育质量则比较忽视,并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二、我国学前教育的水平及其特征
(一)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不足
幼儿园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远远低于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中学和小学;社会捐赠经费仅高于中等职业学校,远低于高等学校、中学和小学;而民办学校举办者投入仅次于高等学校,远高于中等职业学校、中学和小学。
(二)城乡、地区间差异明显
我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刘占兰老师和高丙成老师选取入园率、财政投入比例、公办园比例、师幼比、专科及以上教师比例及城乡差异六项指标,对我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和特点,其中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各省份间差异明显;中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基本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各省份间差异不大;而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则低于全国平均线,且各省份间差异较大。
(三)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
从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构成来看,仅有44%的幼儿教师获得中专及以上学历,50%的幼儿教师是初中或高中毕业,还有6%的幼儿教师是其他学历层次;从幼儿教师工资水平来看,工作强度大,工资待遇没有保障,社会尊重度低,农村幼儿教师学历层次低,专业化程度低,在职培训机会少,人员流动性大,稳定性差,“小学化”现象严重。
三、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对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落实政府的财政责任和行政监管职责,规范举办者办学行为,确定合理的回报比例,同时要鼓励和引导举办者加大办学投入,降低盈利需求,最终通过政府—市场—家庭合作的模式,共同分担学前教育费用,建设“公益性、普惠性”幼儿园。
(一)强化和完善各级政府责任,大幅增加学前教育财政投入
首先应制定《学前教育法》,以法律形式明确、细化各级政府的责、权、利关系,强化政府责任,在遵循办学主体多元化的前提下,大幅度增加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此外,各级政府还应加大对学前教育的间接投入,如对家庭支付的学前教育开支在合理的范围内允许进行缴纳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对公办和非盈利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用地和建设园舍减免相关税费等措施。
(二)采用多种形式增加学前教育资源
1.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政府要在统筹安排公办园、委托园和民办园的合理分布基础上,决定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的性质,以增加家长选择不同办园体制的余地。
2.充分利用已办民办幼儿园,盘活现有教育资源存量。对收费太高或有质量偏差的幼儿园,政府应对其进行改造,收费偏高的通过降低办园成本和盈利水平,降低收费标准;质量太差的通过加大政府和举办者投入,尽快提高质量。
(三)增加农村教育资源,提高师资力量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民办幼儿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机制和社会保障政策,切实解决阻碍民办幼儿教师合理晋升职称的有关问题。同时政府应免费为民办幼儿园提供教师培训、继续教育机会,规定不同级别教师每年的培训时数,要求幼儿园确保每年开展全员教师培训,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参考文献】
[1] 丁秀棠.“普惠性”目标定位下民办学前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13,(3).
[2] 刘晓红.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困难及其发展路向[J].学前教育研究,2012(3).
[3] 刘占兰,高丙成.中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研究[J].教育研究,2013,(4).
[4] 罗仁福,赵启然,何敏等.贫困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9,(1).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准公共物品 信任品
一、学前教育的特点
(一)准公共物品
劳凯声教授在《变革社会中的教育权与受教育权》一书中曾给这两个概念作了明晰的界定:“所谓私人物品,就是那些具备效用的可分性和消费的排他性的物品;而所谓的公共物品,顾名思义就是那些不具有效用的可分性和消费的排他性的物品。”学前教育作为公共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属性更确切地说是“准公共物品”。
(二)信任品
尼尔森根据产品质量信息是在购买前还是在购买后获得,将产品划分为“搜寻品”和“体验品”两大类。“搜寻品”指在购买之前就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其质量信息的产品,而“体验品”则只能在购买后通过个人的消费体验才能获得其质量方面的信息。达比和长尼在尼尔森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有些产品即便在购买后,其信息也是不可验证的,他们将这类产品称之为“信任品”。学前教育显然属于“信任品”的范畴,一方面家长在事前不能对园方提供的产品质量和价格进行全面的比较,而只能在和教师以及园方提供服务的互动过程中获得其质量信息;另一方面由于学前教育质量评價缺乏客观标准,以及影响学前教育质量的其他投入因素质量的不确定性,在事后也难以通过第三方对产品质量进行验证。
(三)层级分化的市场
当前的学前教育市场是一个层级分化的市场。处于这个市场顶端的是服务于城市中上阶层家庭的学前教育市场,其特点是家庭对学前教育的价格不敏感,但对幼儿园声誉有强烈要求,这类幼儿园往往具有一定的市场垄断力量,他们通过收取垄断高价或变相的择园费来榨取消费者剩余。而处于这个市场底端的则是服务于城市中下阶层或农村家庭的学前教育市场,消费者对学前教育的价格非常敏感,但对学前教育质量则比较忽视,并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二、我国学前教育的水平及其特征
(一)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不足
幼儿园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远远低于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中学和小学;社会捐赠经费仅高于中等职业学校,远低于高等学校、中学和小学;而民办学校举办者投入仅次于高等学校,远高于中等职业学校、中学和小学。
(二)城乡、地区间差异明显
我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刘占兰老师和高丙成老师选取入园率、财政投入比例、公办园比例、师幼比、专科及以上教师比例及城乡差异六项指标,对我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和特点,其中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各省份间差异明显;中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基本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各省份间差异不大;而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则低于全国平均线,且各省份间差异较大。
(三)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
从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构成来看,仅有44%的幼儿教师获得中专及以上学历,50%的幼儿教师是初中或高中毕业,还有6%的幼儿教师是其他学历层次;从幼儿教师工资水平来看,工作强度大,工资待遇没有保障,社会尊重度低,农村幼儿教师学历层次低,专业化程度低,在职培训机会少,人员流动性大,稳定性差,“小学化”现象严重。
三、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对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落实政府的财政责任和行政监管职责,规范举办者办学行为,确定合理的回报比例,同时要鼓励和引导举办者加大办学投入,降低盈利需求,最终通过政府—市场—家庭合作的模式,共同分担学前教育费用,建设“公益性、普惠性”幼儿园。
(一)强化和完善各级政府责任,大幅增加学前教育财政投入
首先应制定《学前教育法》,以法律形式明确、细化各级政府的责、权、利关系,强化政府责任,在遵循办学主体多元化的前提下,大幅度增加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此外,各级政府还应加大对学前教育的间接投入,如对家庭支付的学前教育开支在合理的范围内允许进行缴纳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对公办和非盈利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用地和建设园舍减免相关税费等措施。
(二)采用多种形式增加学前教育资源
1.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政府要在统筹安排公办园、委托园和民办园的合理分布基础上,决定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的性质,以增加家长选择不同办园体制的余地。
2.充分利用已办民办幼儿园,盘活现有教育资源存量。对收费太高或有质量偏差的幼儿园,政府应对其进行改造,收费偏高的通过降低办园成本和盈利水平,降低收费标准;质量太差的通过加大政府和举办者投入,尽快提高质量。
(三)增加农村教育资源,提高师资力量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民办幼儿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机制和社会保障政策,切实解决阻碍民办幼儿教师合理晋升职称的有关问题。同时政府应免费为民办幼儿园提供教师培训、继续教育机会,规定不同级别教师每年的培训时数,要求幼儿园确保每年开展全员教师培训,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参考文献】
[1] 丁秀棠.“普惠性”目标定位下民办学前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13,(3).
[2] 刘晓红.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困难及其发展路向[J].学前教育研究,2012(3).
[3] 刘占兰,高丙成.中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研究[J].教育研究,2013,(4).
[4] 罗仁福,赵启然,何敏等.贫困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