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在管理中的弊端暴露出来,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这些现象无不与企业管理相联系,而要解决这些现象,归根结底还是要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本人就此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条件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实施;基础条件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0-0111-01
一、中国的内部控制现状
1.对内部控制重视不够
很少有企业从战略高度上注重内部控制建设,注重业务轻内控的问题到处存在。许多企业更是将内部控制视为各种手册和制度;或是把内部资产安全控制、内部成本控制看作于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对管理者没有足够的约束和监督;外部审计制度和内部稽核形同虚设,不能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削弱了内部控制的监督效率,增加企业经营风险等。
2.目标过于简单化和形式化
如今,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大多局限于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和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等方面,缺乏前瞻性和动态性,与国际内部控制的发展状况差距甚大。其目标单纯从审计的角度出发,关注范围仅仅局限于企业作业层面的控制。由于缺乏对内部控制的前瞻性思考,侧重于对内部控制的准则的制定,过多地考虑现实条件的限制,使目标流于形式。
3.内部控制环境急需改善
内部控制与企业的治理结构及管理是密不可分。目前企业的治理结构尽管设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会和一些相关的委员会并制定议事规程,可在实际企业的操作中,董事会和监会的监控功能减弱。而在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等方面,也远远没有达到使内部控制能充分实施和发挥作用的地步。
4.加强财务控制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中,财务核算已经在企业中得到普及,核算软件能够帮助财务人员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但是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管理层对基础财务数据的要求有很大差距的现象,财务控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在许多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财务控制发挥控制业务风险及监管的作用,而只是流于形式,许多内部控制常用的如预算管理工具没有在企业的经营中得到实际应用。
5.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
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是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有一个薄弱环节,或者由于检查主体缺位,或者没认真考核,使已经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无法落实,内部控制实施中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赏罚不分明,执行主体缺位,使各项内部控制措施运行效果不理想。
6.内部审计功能发挥有限
尽管许多企业设立了稽核部门,但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方面的原因,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相对比较少,仅仅从事一些必要的常规审计和离任审计,没有充分发挥公司内部审计的职能。因此,许多企业虽然有较为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各项内部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制度执行的自觉性和执行效果很差,存在制度上一套,实际操作又是另一套的现象。
二、对内部控制覆盖了企业运营管理的整个活动,实施内部控制基础条件的关键因素
1.确立董事会在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中的核心地位
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下,董事会在公司管理和公司治理中的地位是不同的。董事会在公司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董事会应该负责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完善和有效运行,因为建立内部控制框架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不丧失控制的授权”来保证公司有效运行、完成公司的目标;内部控制是董事会抑制管理人员在获取短期盈利机会中的机会主义倾向,保证董事会决议、公司政策、法律切实贯彻实施的手段;涉及内部控制的信息流动以及内部控制构成解决信息不对称,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重要手段,而确保信息质量是董事会的重要责任。
2.健全管理机构,是管理权责更加清晰
内部控制的建设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经办人员间、各内部机构间的科学分工与牵制,这是内部控制机制产生作用的软件要素;二是健全的机构,这是内部控制机制产生作用的硬件要素。公司制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这四个法定机构为内部控制机构的建立、职责分工与制约提供了基本的组织框架,但内部控制机制的运作还必须设立满足企业监控需要的职能机构。同时要推行不兼任职务制度,避免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因此,建立内部控制框架首先要在人员配备和组织机构设置方面做到董事会和总经理班子分设、董事长和总经理分设,避免人员重叠。
3.建立具有操作性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内控制度的执行者是包括高层管理人员在内的所有员工,约束和激励的对象也是企业的全体员工,他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水准是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因素,要求内部控制结构的建立要考虑价值观念和员工道德水准的承接性。经验证明,基于环境而构建企业内部控制是一种不合理性的做法,国外越来越多的公司将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建设直接纳入内部控制结构的内容。现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建设中避免流于形式的说教,应根据内部控制结构的要求,针对各职责的特点建立起具有操作性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4.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除审核企业会计账目外,还包括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部各组织机构执行职能的效率,并向董事会提出建议性报告。在内部控制基础建设中,内部审计的作用是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监督企业经营业务符合内部控制框架的要求,提供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议。由于在公司治理的制约机制中,作为决策机构的董事会肩负着保证公司管理行为的可信性和合法性责任。从治理实践看,内部审计部门对董事会负责这一设置,能有效减轻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和董事会职权弱化的局面。
5.加强预算控制管理
内部控制结构不仅仅是满足于普遍意义上的保护资产安全和修正错弊,其目标还包括提高效益和效率、保证管理政策和目的实现。为此,预算控制已成为内部控制一种非常的重要方式,专家一直认为预算是保证内部控制结构运行质量的監督手段。预算管理是将企业的资源的配置方式以预算方式加以量化,并使之得以实现的企业内部控制活动。预算管理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控制、预算考评等环节构成。预算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全面预算的协调部门关系、明确工作目标、控制日常活动和作为考核业绩的标准。在预算控制中,有关实际绩效数据由财会人员定期收集、整理,并就偏差原因作出解释或提出校正建议,最后反馈给有关管理者。
参考文献:
[1]黄万清.论企业内部控制[J]四川会计,2000.
[2]潘经民.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J].财会月刊,2001.
[3]陈关亭.企业内部控制设计[OL].中华财经网,2001.
[4]阎金锷,陈关亭,著.内部控制评价应用[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实施;基础条件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0-0111-01
一、中国的内部控制现状
1.对内部控制重视不够
很少有企业从战略高度上注重内部控制建设,注重业务轻内控的问题到处存在。许多企业更是将内部控制视为各种手册和制度;或是把内部资产安全控制、内部成本控制看作于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对管理者没有足够的约束和监督;外部审计制度和内部稽核形同虚设,不能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削弱了内部控制的监督效率,增加企业经营风险等。
2.目标过于简单化和形式化
如今,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大多局限于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和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等方面,缺乏前瞻性和动态性,与国际内部控制的发展状况差距甚大。其目标单纯从审计的角度出发,关注范围仅仅局限于企业作业层面的控制。由于缺乏对内部控制的前瞻性思考,侧重于对内部控制的准则的制定,过多地考虑现实条件的限制,使目标流于形式。
3.内部控制环境急需改善
内部控制与企业的治理结构及管理是密不可分。目前企业的治理结构尽管设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会和一些相关的委员会并制定议事规程,可在实际企业的操作中,董事会和监会的监控功能减弱。而在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等方面,也远远没有达到使内部控制能充分实施和发挥作用的地步。
4.加强财务控制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中,财务核算已经在企业中得到普及,核算软件能够帮助财务人员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但是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管理层对基础财务数据的要求有很大差距的现象,财务控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在许多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财务控制发挥控制业务风险及监管的作用,而只是流于形式,许多内部控制常用的如预算管理工具没有在企业的经营中得到实际应用。
5.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
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是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有一个薄弱环节,或者由于检查主体缺位,或者没认真考核,使已经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无法落实,内部控制实施中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赏罚不分明,执行主体缺位,使各项内部控制措施运行效果不理想。
6.内部审计功能发挥有限
尽管许多企业设立了稽核部门,但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方面的原因,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相对比较少,仅仅从事一些必要的常规审计和离任审计,没有充分发挥公司内部审计的职能。因此,许多企业虽然有较为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各项内部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制度执行的自觉性和执行效果很差,存在制度上一套,实际操作又是另一套的现象。
二、对内部控制覆盖了企业运营管理的整个活动,实施内部控制基础条件的关键因素
1.确立董事会在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中的核心地位
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下,董事会在公司管理和公司治理中的地位是不同的。董事会在公司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董事会应该负责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完善和有效运行,因为建立内部控制框架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不丧失控制的授权”来保证公司有效运行、完成公司的目标;内部控制是董事会抑制管理人员在获取短期盈利机会中的机会主义倾向,保证董事会决议、公司政策、法律切实贯彻实施的手段;涉及内部控制的信息流动以及内部控制构成解决信息不对称,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重要手段,而确保信息质量是董事会的重要责任。
2.健全管理机构,是管理权责更加清晰
内部控制的建设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经办人员间、各内部机构间的科学分工与牵制,这是内部控制机制产生作用的软件要素;二是健全的机构,这是内部控制机制产生作用的硬件要素。公司制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这四个法定机构为内部控制机构的建立、职责分工与制约提供了基本的组织框架,但内部控制机制的运作还必须设立满足企业监控需要的职能机构。同时要推行不兼任职务制度,避免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因此,建立内部控制框架首先要在人员配备和组织机构设置方面做到董事会和总经理班子分设、董事长和总经理分设,避免人员重叠。
3.建立具有操作性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内控制度的执行者是包括高层管理人员在内的所有员工,约束和激励的对象也是企业的全体员工,他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水准是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因素,要求内部控制结构的建立要考虑价值观念和员工道德水准的承接性。经验证明,基于环境而构建企业内部控制是一种不合理性的做法,国外越来越多的公司将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建设直接纳入内部控制结构的内容。现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建设中避免流于形式的说教,应根据内部控制结构的要求,针对各职责的特点建立起具有操作性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4.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除审核企业会计账目外,还包括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部各组织机构执行职能的效率,并向董事会提出建议性报告。在内部控制基础建设中,内部审计的作用是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监督企业经营业务符合内部控制框架的要求,提供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议。由于在公司治理的制约机制中,作为决策机构的董事会肩负着保证公司管理行为的可信性和合法性责任。从治理实践看,内部审计部门对董事会负责这一设置,能有效减轻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和董事会职权弱化的局面。
5.加强预算控制管理
内部控制结构不仅仅是满足于普遍意义上的保护资产安全和修正错弊,其目标还包括提高效益和效率、保证管理政策和目的实现。为此,预算控制已成为内部控制一种非常的重要方式,专家一直认为预算是保证内部控制结构运行质量的監督手段。预算管理是将企业的资源的配置方式以预算方式加以量化,并使之得以实现的企业内部控制活动。预算管理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控制、预算考评等环节构成。预算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全面预算的协调部门关系、明确工作目标、控制日常活动和作为考核业绩的标准。在预算控制中,有关实际绩效数据由财会人员定期收集、整理,并就偏差原因作出解释或提出校正建议,最后反馈给有关管理者。
参考文献:
[1]黄万清.论企业内部控制[J]四川会计,2000.
[2]潘经民.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J].财会月刊,2001.
[3]陈关亭.企业内部控制设计[OL].中华财经网,2001.
[4]阎金锷,陈关亭,著.内部控制评价应用[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