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教学仪器创新 促进新课标健康发展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l640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简要介绍了自制三角函数探究演示仪及其在数学中的应用,论证了推动数学教学仪器开发,倡导数学实验引进课堂是促进数学新课标持续健康实施重要的力量源泉.
  
  1引言
  
  “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过程探索化”是研究性学习的在课堂教学中的两大重要特征[1],但由于数学本身的严谨性和抽象性容易导致灌输式教学.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经说:“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科学,但是另一方面,在创造过程中的数学更像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新课标倡导知识的“再发现”和“再创造”,并非是经验堆积,所以数学的实验性应该得到强化和重视,在数学课堂中引进实验为数学教学注入新的血液,是传统数学教学方式的一个改革和创新,它不但让学生熟练掌握了知识与技能,而且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大胆猜想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数学课堂中引进实验是促进数学新课标持续健康实施重要的力量源泉.所以,作为新型的数学教育者就要深入挖掘教材、刻苦钻研,保证教学仪器创新又好又快地发展,从而促进新课标在数学教学中持续健康地实施.
  
  2自制三角函数探究演示仪简介
  
  2.1教具创作的目的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借助单位圆的直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三角函数的有关性质,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虽然借助单位圆,引入三角函数,通过推理论证向学生讲述任意两角和与差的公式,但是这样的授课方式缺乏学生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使学生逐渐失去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无形中失去了许多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于实践的大好机会.基于此,笔者自制了此三角函数探究演示仪.
  
  2.3教具用途
  该教具可以广泛用于三角函数教学中.可让学生直观地通过演示仪读出任意角的任意三角函数值,也可以用于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直观性验证,以及探究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本文中主要介绍此演示仪在探究两角之差的余弦公式探究教学中的应用.
  2.4教具制作方法
  (1) 通过电脑CAD辅助作图软件绘一个半径这20 cm且被平分为360分的圆盘,用强力胶将圆盘和铁盘粘在一起组装成刻度盘,最后将其固定在52 cm×80 cm的木板上.(如图1)
  (2) 将2个20 cm长的指针一个涂为红色一个涂为蓝色.把短指针固定在蓝色长指针的中点处,并使其与长指针的后半部分重合.并把两个长指针固定在圆盘的圆心处.
  (3) 把滑竿用螺丝固定在木板的两个滑槽上,使其在滑槽上可任意滑动且也能固定在任意位置.
  (4) 把三个吊锤用吊钩挂在滑竿上.
  (5) 让中间的吊锤过短指针尖.
  2.5教具实验原理及步骤
  该教具主要根据单位圆中,可通过对各三角函数所对应的有向线段的测量得到有关角的三角函数值,然后再结合三角形的相似便可探究出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下面具体谈一下探究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的实验原理及步骤.
  使用前,使红色长指针与x轴正半轴重合,蓝色指针与y轴正半轴重合.使用时:
  ① 将红色长指针逆时针旋转任意角度,记为角α;如图2
  
  ② 将蓝色长指针顺时针旋转一个角度,记红色指针与蓝色指针的夹角为β,蓝色指针与圆的交点记为D;
  ③ 再滑动滑竿使其过D点,此时它与y轴的交点记为E;
  ④ 转动短指针,使其指尖与红色长指针相接,记接点为G,记蓝色长指针的中点为F;
  ⑤ 滑动左边的吊锤使其过D点,并将其与x轴的交点记为A;
  ⑥ 滑动第二个吊锤使其过G点,把与滑竿的交点记为C,与x轴的交点记为B.
  OA=cos(α+β),因为OF=FD=FG,
  所以F、D、G三点共圆.
  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
  可知DG⊥OG,在Rt△OBG中,
  OBOG=cosα,而OG=cosβ,
  所以 OB=cosαcosβ.
  因为 Rt△OBG∽Rt△GDC,
  所以 ∠DGC=α.在Rt△GDC中,
  由CDDG=sinα,而 DG=sinβ,
  所以 CD=sinαsinβ.
  由图2易知四边形ABCD为矩形,
  所以CD=AB=sinαsinβ,
  再由线段OA=OB-AB知: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3结束语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课堂中引入实验正是响应新课标教学思想的一个具体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三角函数教学中,借助三角函数探究演示仪演示实验为三角函数教学提供了一种更为直观的探究方法,降低了数学教学的抽象性,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为学生创设一个研究性学习的情景,为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表达思想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不仅是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有效途径,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良好形式,它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开创了新园地.所以,深入挖掘教材,不断改进旧的数学教学仪器,完善实验设计方案,勇于创新新的数学教学仪器,是新型数学教育者的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时代的要求.
  在此教学研究中,得到了物理系刘诚杰教授的悉心指导和热心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叶泽军.深入挖掘教材,开展实验研究[J].数学通报,2008(11):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目前,笔者遇到这样一件事,一位高三的同学拿着一道高考数学模拟题来找我,问为什么他做的答案与参考书上不一样,是他错了还是参考书上的答案错了,我接过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道解析几何题(见变式2与生(7)解法).这位同学是用椭圆参数方程求解的,但是对参数的几何意义理解不甚明了,结果导致了错误.事后,我把这位同学的解法给另几个高三同学看,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由此促使我思考:为什么这么多的同学都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期刊
1 两个重要恒等式  在求解数列问题时,我们可以探讨an-an-1或anan-1的表达式是否可以导出. 如果能寻找到,那么利用上述两个恒等式,可以方便得到an的表达式.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函数f(θ)=sinθθ (0<θ≤π2)是减函数,有许多简捷、优美的结论,且有着广泛的用途.  为方便表述,称“f(θ)是减函数”为结论(*).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教后反思:  这是一堂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的课,收获多,感悟也多.    1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替代的,是由内而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  一方面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学习的
期刊
在各级各类数学竞赛中,经常涉及在a+b+c=1条件下的不等式问题,经探索,此类问题有统一的简单证法,其思路是构造最简单的平方式(x-y)2≥0予以简证.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双曲线切线一种尺规作图法:首先连结MF,作∠MFA的角分线交顶点A处的切线于B点,连结BM,则BM是双曲线的切线.(结合图2)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有位英国的数学家曾说到:“错误在数学教学中和正确答案一样重要,有时错误更为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学的来龙去脉,并可以作为诊断工具帮助我们了解学生心里的想法”.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学生对函数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方法往往耳熟能详.然而在具体的求解过程中,看似一般的问题却很容易出现差错,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概念模糊,或分析比较能力不够,或只注重表面现象,或者在转化
期刊
1 考点回顾    研究近几年的高考题不难发现,有关恒成立的问题在各地高考题中频频出现而且有明显“蔓延”趋势!2005年以来恒成立问题出现的情况列表如下(以理科试卷统计):    分析这三年的考题不难看出,高考对恒成立的考查一般与函数,方程,不等式等高中数学的骨干知识相结合.而在导数引入高中数学后,丰富、深化了解决初等数学问题的手段和技巧,因而成为解决恒成立问题的有力工具,在近几年高考中已充分凸显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材的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教学.”所以新教材不再将教材看作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而是将教材看作引导学生认识发展、生活学习和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旨在引导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交流的“话题”.因此教师对待教材不应该是简单的复
期刊
摘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面对题目中已知条件的错误,是轻描淡写还是深究深挖;面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失误,是直接给出答案还是引导探索;面对题目解答出现答案“超纲”的情况,是让其放弃还是迎难而上. 本文就数学教学案例中出现的错误,结合以上情况谈一谈学生的数学学习策略.  关键词:探究;学习策略;错误    []提出问题  数学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针对一定的学习任务,根据学习的一般规则,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