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颗绕日运行的小行星,它的国际编号是199953,它被命名为“闵乃本星”。闵乃本是谁呢?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是著名的物理学家、材料学家。
2.1935年8月9日,闵乃本出生在江苏如皋。他从小就出类拔萃,成绩十分优异。19岁时,他从机械职业学校毕业,然后进入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
3.24岁的闵乃本毕业并留校任教。教学之余,他钻进晶体生长、晶体缺陷与晶体物性这一冷门。研究得越深入,他越意识到这类微结构材料的应用价值,决定建立有关该材料的系统理论。
4.1982年,闵乃本去美国犹他大学物理系访学。第二年,他成功解答“晶体表面粗糙化”这一难题,获了奖,成果被誉为“近10年来晶体生长理论领域内最具有突破性的成果”。
5.美国晶体生长协会副主席想留闵乃本在美国工作,闵乃本拒绝了,因为他认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知识分子应该作出自己的贡献……应当有这样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6.1984年一回国,闵乃本就选拔年轻人组建团队。他要求学生用英语写论文,因为他们的成果要“拿到国际上去竞争”。他淡泊名利,在跟学生联名发表的论文上,总是把自己的名字写在学生的名字后面。
7.閔乃本从不规定上班、下班时间,以身作则,争分夺秒。团队其他成员也都埋头苦干,经常到夜里十一二点才离开实验室。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很多人干到年三十才休假。
8.1990年,闵乃本带领团队在国际刊物上发表初步成果——关于介电体超品格的理论。光有理论不行,他们还要验证理论,却一度找不到突破口,陷入瓶颈。那段时间,被他们称为十几年来最苦闷的时候。
9.1992年,闵乃本到香港讲学,空闲时常翻阅最新的物理学杂志。一天,他读到一篇文章,很受启发,赶紧把文章传真到实验室。一回南京,他就开始探索制备超晶格的新技术。
10.闵乃本带领团队在科研路上翻山越岭,终于完成“介电体超品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课题,并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那时一等奖已空缺了两年。
11.闵乃本还培养了许多一流人才。团队中,“60后”“70后”已挑起大梁,“80后”成了骨干力量。他说:“事业有了后来人,这是让我最开心、最欣慰的事!”
12.“宵衣旰食二十载,吹尽狂沙始到金。”2018年9月16日,闵乃本因病去世。他以前常常说,人一辈子要给世界留下一点东西。他那敢于担当、甘于寂寞和埋头苦干的精神永存!
2.1935年8月9日,闵乃本出生在江苏如皋。他从小就出类拔萃,成绩十分优异。19岁时,他从机械职业学校毕业,然后进入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
3.24岁的闵乃本毕业并留校任教。教学之余,他钻进晶体生长、晶体缺陷与晶体物性这一冷门。研究得越深入,他越意识到这类微结构材料的应用价值,决定建立有关该材料的系统理论。
4.1982年,闵乃本去美国犹他大学物理系访学。第二年,他成功解答“晶体表面粗糙化”这一难题,获了奖,成果被誉为“近10年来晶体生长理论领域内最具有突破性的成果”。
5.美国晶体生长协会副主席想留闵乃本在美国工作,闵乃本拒绝了,因为他认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知识分子应该作出自己的贡献……应当有这样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6.1984年一回国,闵乃本就选拔年轻人组建团队。他要求学生用英语写论文,因为他们的成果要“拿到国际上去竞争”。他淡泊名利,在跟学生联名发表的论文上,总是把自己的名字写在学生的名字后面。
7.閔乃本从不规定上班、下班时间,以身作则,争分夺秒。团队其他成员也都埋头苦干,经常到夜里十一二点才离开实验室。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很多人干到年三十才休假。
8.1990年,闵乃本带领团队在国际刊物上发表初步成果——关于介电体超品格的理论。光有理论不行,他们还要验证理论,却一度找不到突破口,陷入瓶颈。那段时间,被他们称为十几年来最苦闷的时候。
9.1992年,闵乃本到香港讲学,空闲时常翻阅最新的物理学杂志。一天,他读到一篇文章,很受启发,赶紧把文章传真到实验室。一回南京,他就开始探索制备超晶格的新技术。
10.闵乃本带领团队在科研路上翻山越岭,终于完成“介电体超品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课题,并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那时一等奖已空缺了两年。
11.闵乃本还培养了许多一流人才。团队中,“60后”“70后”已挑起大梁,“80后”成了骨干力量。他说:“事业有了后来人,这是让我最开心、最欣慰的事!”
12.“宵衣旰食二十载,吹尽狂沙始到金。”2018年9月16日,闵乃本因病去世。他以前常常说,人一辈子要给世界留下一点东西。他那敢于担当、甘于寂寞和埋头苦干的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