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眼界、有担当的物理学家

来源 :少儿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t3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颗绕日运行的小行星,它的国际编号是199953,它被命名为“闵乃本星”。闵乃本是谁呢?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是著名的物理学家、材料学家。

  2.1935年8月9日,闵乃本出生在江苏如皋。他从小就出类拔萃,成绩十分优异。19岁时,他从机械职业学校毕业,然后进入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

  3.24岁的闵乃本毕业并留校任教。教学之余,他钻进晶体生长、晶体缺陷与晶体物性这一冷门。研究得越深入,他越意识到这类微结构材料的应用价值,决定建立有关该材料的系统理论。

  4.1982年,闵乃本去美国犹他大学物理系访学。第二年,他成功解答“晶体表面粗糙化”这一难题,获了奖,成果被誉为“近10年来晶体生长理论领域内最具有突破性的成果”。

  5.美国晶体生长协会副主席想留闵乃本在美国工作,闵乃本拒绝了,因为他认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知识分子应该作出自己的贡献……应当有这样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6.1984年一回国,闵乃本就选拔年轻人组建团队。他要求学生用英语写论文,因为他们的成果要“拿到国际上去竞争”。他淡泊名利,在跟学生联名发表的论文上,总是把自己的名字写在学生的名字后面。

  7.閔乃本从不规定上班、下班时间,以身作则,争分夺秒。团队其他成员也都埋头苦干,经常到夜里十一二点才离开实验室。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很多人干到年三十才休假。

  8.1990年,闵乃本带领团队在国际刊物上发表初步成果——关于介电体超品格的理论。光有理论不行,他们还要验证理论,却一度找不到突破口,陷入瓶颈。那段时间,被他们称为十几年来最苦闷的时候。

  9.1992年,闵乃本到香港讲学,空闲时常翻阅最新的物理学杂志。一天,他读到一篇文章,很受启发,赶紧把文章传真到实验室。一回南京,他就开始探索制备超晶格的新技术。

  10.闵乃本带领团队在科研路上翻山越岭,终于完成“介电体超品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课题,并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那时一等奖已空缺了两年。

  11.闵乃本还培养了许多一流人才。团队中,“60后”“70后”已挑起大梁,“80后”成了骨干力量。他说:“事业有了后来人,这是让我最开心、最欣慰的事!”

  12.“宵衣旰食二十载,吹尽狂沙始到金。”2018年9月16日,闵乃本因病去世。他以前常常说,人一辈子要给世界留下一点东西。他那敢于担当、甘于寂寞和埋头苦干的精神永存!
其他文献
“小航天”是一架航天飞机。他从出生那一天开始,就觉得自己不一般,有一种优越感。至于这种优越感究竟来自哪里,“小航天”不想直接说出来,他的不一般最好是由伙伴们发现。  “小航天”虽然大名里有“飞机”两个字,长得和飞机也比较像,但是如果有人说他和飞机是一家,他立马跟这个人急。平时,“小航天”有些抗拒自己被称为“飞机”,因为他认为自己的地位应该比飞机的地位高。  “小航天”虽然大名里还有“航天”两个字,
期刊
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 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并且决定着事物必然向着某种趋向发展。遇到难题时,我们找到规律,往往能化繁为简。  最近,“我们爱学习”系列表情包很火。同学们学累了,互相发一发幽默的图片,既能增进感情,又能放松心情。  同学们,你们看后是不是觉得又充满能量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擦亮双眼找规律吧!《“火眼金睛”找規律》参考答案:  1.-a21/20。我们
期刊
1.人一生中有很多遗憾,有的可以弥补,而有的终生难以弥补。我对我父亲许诺过的一件事就终生不能兑现了,那长留的遗憾至今还是没从我心中消除……  2.20世纪60年代初,我的父母已经是花甲之年。母亲去百里之外的县城,为在那里工作的我姐姐带小孩,很少回家。父亲则留在村里,每天早出晚归,弄一些山芋、玉米、土豆果腹。  3.1962年,我从外地回乡探亲,一进门,就看到父亲在小炉子边烤玉米窝头和山芋。他正忙着
期刊
今天的作業是写一写你们看到的城市发展情况。  你知道吗  1.“空中造楼机”建好一座大楼后,可以马上被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建另一座大楼,实现重复使用和循环建造。  2.在建造80~180米的高层建筑时,“空中造楼机”最能大显身手,能建出抗震性能好、性价比高的高质量建筑。
期刊
春天,西南长江边鸟语花香。一天,我带着照相机来到附近的公园里,走了20多分钟,发现路旁的江面上有2个并排的大木桩。木桩直径约0.6米,露出水面的部分有3米多高,桩顶有一些树枝——似乎是鸟巢。一会儿,我又看见一对大鸟站在上面。  一位路人说,这种鸟叫鸬鹚,这几年,每到4-8月,这对鸬鹚就会柄留此地,每年都成功繁殖小鸬鹚,现在它们正忙着孕育下一代。从那以后,我成了名副其实的“追鸟族”,一有空就去拍摄这
期刊
有藍湖的沙漠
期刊
德国数学家高斯被誉为“数学王子”。他推动了多个数学领域的发展,这得益于他从小养成的爱思考、爱总结、爱找规律的习惯。  据说高斯在读小学时,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数学题:1+2+3+……+99+100=?没过多久,高斯就说算好了,答案是5050。老师惊讶得张大嘴巴,答案是正确的,高斯怎么算得如此迅速?  高斯告诉大家,他将“1+2+3+……+99+100”写成一排,再在下面写“100+99+98+……+
期刊
名字中有动物名的草长什么样?下面,我帶大家了解5种。紫花醉鱼草  据说,以前的渔夫会将捣碎的醉鱼草属植物倒入河水,稍等片刻,鱼像喝醉了酒般浮上来,他们就能轻松捞鱼了。过了一会儿,鱼又恢复活蹦乱跳的样子。醉鱼草属植物含有醉鱼草甙等成分,对鱼有麻痹作用。  其中,紫花醉鱼草高1~5米,叶对生,分布在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地方。其花密密麻麻地聚集在枝条的顶端,每朵小花都像一个小喇叭,花冠呈紫色,芳香无比。紫
期刊
那么,富兰克林的這个实验是不是真的呢?有人做了模仿实验。  实验者首先找到较为接近18世纪材料的材料,制作了一个大风筝和其他道具,然后在天气晴朗的海滩上放飞风筝。虽然天空中没有雷电,但风筝、风筝线和空气摩擦产生了电,风筝带上了静电,风筝线上挂着的钥匙发出吱吱的响声。这说明风筝能吸引电,并且通过长长的风筝线将电传导到金属钥匙。  实验者还在电力公司的试验中心做了一个假人,在假人里安装了一个心跳检测器
期刊
一、枕头馍探源  周六上午9点左右,同学们来到了位于阜阳市泉河风景带的武穆祠台。  “武穆”是南宋名将刘锜的谥号。他曾在顺昌(今阜阳)与敌军进行殊死战斗。据民间传说,当时,刘锜率领的宋军被困多日,军疲马乏。老百姓敬仰刘锜,用新麦粉蒸了这种馍送往前线。将士们人手一个馍,士气大增,饿时削一片充饥,困时用它枕头而卧,最终以少胜多。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顺昌之战”。枕头馍因此得名。  聚集在武穆祠台上,同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