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匠心无形,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是匠人淬炼心性、养成自我的准则。牛艳东师傅在工作中精益求精、用心钻研的精神,充分展现了工匠的精神所在,他用自己的行动向所有人证明:只要用心,办法总比困难多。
牛艳东,太重煤机液压润滑设备分公司的一名职工,1991年参加工作后就一直在加工车间从事铣工工作,20多年来,他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了生产骨干、中共黨员、技术能手,荣获了太原市“五一劳动模范”“三晋技术能手”等荣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深冬时节,《科学导报》记者来到位于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街的太重煤机液压润滑设备分公司液压分厂时已是中午11时多,厂房内数十台机器干净整洁地排列着,在一台数控铣床前,一位身穿蓝色工服的师傅正忙碌着,师傅的身体一会儿转向左前方,一会儿转回正前方,一会儿前倾,一会儿直立……这位师傅就是技术能手牛艳东。
2008年太重煤机“退城入园”,因工作需要,牛艳东从普通铣工岗位来到数控铣工岗位,一干就是9年。初到数控铣工岗位,他感觉很陌生,已经快四十岁的他又开始重新学习。设计、编程,对于牛艳东来说确实是个很大的挑战。为了尽快胜任数控铣床工作,他开始夜以继日地学习。首先从熟悉设备和操作系统开始,他认真钻研,虚心向他人请教,不论年轻的、年长的同事,只要能帮他解决数控问题,他都敬为师长。在虚心学习的同时,他还通过各种方法熟悉数控铣床的结构,在师傅的指导下,他按照说明书的标识与就地设备一一对应查找,一方面搞清楚设备的作用、特性和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弄清楚工作的流程,从设备的单个功能到整个操作系统。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多的学习,牛艳东终于可以胜任数控铣床的工作,而且由一名初学者变成了一名老师傅,他对产品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牛艳东师傅在生产中不仅具有较高的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他还有总结经验、钻研技术、勇于创新的劲头。”他的同事经常这样评价他。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牛艳东积极参加“三项”活动,研究解决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针对公司的一些技术含量高、加工难度大的非标产品和新产品,他敢于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在无法调整设备角度、没有测量样板等困难情况下,他凭借着自己平时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精湛的操作技术,精心加工,细心测量,每次都能成功把这些产品完美加工完成,交检合格率达100%。
牛艳东告诉记者,做普通铣工也好,做数控铣工也好,技术已经不是问题,要想出好件、出精品,用心、细心最关键。
记得有一次,公司试制新产品,牛艳东负责壳体部分加工,壳体外形不规则且外壁很薄,技术要求很高,必须保证同心度,牛艳东现在的机床夹具无法满足装夹要求,于是他就潜心研究摸索重新制作了专用工装夹具——双重定位夹具,以壳体外形和已加工面的中心孔为基准定位,保证了产品的几何精度,防止零件变形,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说起来,就是这么一句话,可做起来还是费了不少心思的。”牛艳东说,“我们的工作看上去很粗犷,尤其是面对这么一台大设备,很多人都以为只要学会操作就行,不需要其他。其实不然,我们的工作也很需要设计感觉的。我刚上数控铣床时,因为对编程不熟悉、对设计没感觉,走了不少冤枉路。如今,给我一张图纸,我可以很轻松地完成设计编程,而且感觉越来越好,用时越来越短,对于数控铣床,我也越来越有兴趣,很多产品我觉得都跟艺术品似的,很有成就感。”在牛艳东洋溢着微笑的脸上,记者看到了一位工匠的踏实与从容。
如果说“互联网+”提醒人们“梦想一定要有的”,那么“工匠精神”就算是一种温和的劝勉,让人们在高喊“躁起来”的时代“想静静”,“静静”是什么?“静静”就是那个敢于为了梦想而努力沉潜的自己。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生产骨干,牛艳东默默奉献、任劳任怨、服从安排、身先士卒,坚决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任务,就像是他内心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的一种信仰,从不波澜、从未懈怠。他所操作的数控铣床是车间的重点设备,一些险、难、急的产品都需要在这台机床上完成,为了更好地为车间生产服务,放弃节假日、早来晚走、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连家人都经常调侃他“卖给分厂了”。有次,公司承接一批来料加工,由于生产进度紧,临时改为铣工加工,因零件太大,装夹困难,牛艳东反复研究装夹角度,一天一夜没合眼,琢磨出了合适的装夹角度,按时完成了生产任务,为公司赢得良好的口碑。
牛艳东是在第一线辛勤工作的平凡工人,他不是领导,没有高学历,但他靠着对职业技能的完美追求,靠着对技术的忠实传承和钻研,靠着几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坚守,于平凡的工作中掌握不平凡的技能,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平凡永远是人生的常态,但平凡能孕育伟大,平凡的工作成就崇高的事业,平凡的岗位铸就人生的辉煌。牛艳东,用一步一个脚印的精神,让产品和技能不断攀越,走向精致。
牛艳东,太重煤机液压润滑设备分公司的一名职工,1991年参加工作后就一直在加工车间从事铣工工作,20多年来,他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了生产骨干、中共黨员、技术能手,荣获了太原市“五一劳动模范”“三晋技术能手”等荣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深冬时节,《科学导报》记者来到位于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街的太重煤机液压润滑设备分公司液压分厂时已是中午11时多,厂房内数十台机器干净整洁地排列着,在一台数控铣床前,一位身穿蓝色工服的师傅正忙碌着,师傅的身体一会儿转向左前方,一会儿转回正前方,一会儿前倾,一会儿直立……这位师傅就是技术能手牛艳东。
2008年太重煤机“退城入园”,因工作需要,牛艳东从普通铣工岗位来到数控铣工岗位,一干就是9年。初到数控铣工岗位,他感觉很陌生,已经快四十岁的他又开始重新学习。设计、编程,对于牛艳东来说确实是个很大的挑战。为了尽快胜任数控铣床工作,他开始夜以继日地学习。首先从熟悉设备和操作系统开始,他认真钻研,虚心向他人请教,不论年轻的、年长的同事,只要能帮他解决数控问题,他都敬为师长。在虚心学习的同时,他还通过各种方法熟悉数控铣床的结构,在师傅的指导下,他按照说明书的标识与就地设备一一对应查找,一方面搞清楚设备的作用、特性和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弄清楚工作的流程,从设备的单个功能到整个操作系统。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多的学习,牛艳东终于可以胜任数控铣床的工作,而且由一名初学者变成了一名老师傅,他对产品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牛艳东师傅在生产中不仅具有较高的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他还有总结经验、钻研技术、勇于创新的劲头。”他的同事经常这样评价他。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牛艳东积极参加“三项”活动,研究解决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针对公司的一些技术含量高、加工难度大的非标产品和新产品,他敢于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在无法调整设备角度、没有测量样板等困难情况下,他凭借着自己平时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精湛的操作技术,精心加工,细心测量,每次都能成功把这些产品完美加工完成,交检合格率达100%。
牛艳东告诉记者,做普通铣工也好,做数控铣工也好,技术已经不是问题,要想出好件、出精品,用心、细心最关键。
记得有一次,公司试制新产品,牛艳东负责壳体部分加工,壳体外形不规则且外壁很薄,技术要求很高,必须保证同心度,牛艳东现在的机床夹具无法满足装夹要求,于是他就潜心研究摸索重新制作了专用工装夹具——双重定位夹具,以壳体外形和已加工面的中心孔为基准定位,保证了产品的几何精度,防止零件变形,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说起来,就是这么一句话,可做起来还是费了不少心思的。”牛艳东说,“我们的工作看上去很粗犷,尤其是面对这么一台大设备,很多人都以为只要学会操作就行,不需要其他。其实不然,我们的工作也很需要设计感觉的。我刚上数控铣床时,因为对编程不熟悉、对设计没感觉,走了不少冤枉路。如今,给我一张图纸,我可以很轻松地完成设计编程,而且感觉越来越好,用时越来越短,对于数控铣床,我也越来越有兴趣,很多产品我觉得都跟艺术品似的,很有成就感。”在牛艳东洋溢着微笑的脸上,记者看到了一位工匠的踏实与从容。
如果说“互联网+”提醒人们“梦想一定要有的”,那么“工匠精神”就算是一种温和的劝勉,让人们在高喊“躁起来”的时代“想静静”,“静静”是什么?“静静”就是那个敢于为了梦想而努力沉潜的自己。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生产骨干,牛艳东默默奉献、任劳任怨、服从安排、身先士卒,坚决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任务,就像是他内心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的一种信仰,从不波澜、从未懈怠。他所操作的数控铣床是车间的重点设备,一些险、难、急的产品都需要在这台机床上完成,为了更好地为车间生产服务,放弃节假日、早来晚走、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连家人都经常调侃他“卖给分厂了”。有次,公司承接一批来料加工,由于生产进度紧,临时改为铣工加工,因零件太大,装夹困难,牛艳东反复研究装夹角度,一天一夜没合眼,琢磨出了合适的装夹角度,按时完成了生产任务,为公司赢得良好的口碑。
牛艳东是在第一线辛勤工作的平凡工人,他不是领导,没有高学历,但他靠着对职业技能的完美追求,靠着对技术的忠实传承和钻研,靠着几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坚守,于平凡的工作中掌握不平凡的技能,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平凡永远是人生的常态,但平凡能孕育伟大,平凡的工作成就崇高的事业,平凡的岗位铸就人生的辉煌。牛艳东,用一步一个脚印的精神,让产品和技能不断攀越,走向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