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古人也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是读的学科”。读,包含朗读与阅读。朗读是指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的一种阅读活动,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它不仅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还为口语交际打下基础。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刚开始学习aoe,刚起步讲规范的普通话,有的孩子会怯于表达,怕自己拼音读错,句子读不通,导致不敢大声朗读,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不善于表达的不良习惯。因此,我认为,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是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重中之重。
“互联网+教育”已不再是一件稀奇的事,业界权威专家学者认为:“互联网+”不会取代传统教育,而且会让传统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当今社会,微信是互联网最强大的软件之一,老少皆会。于是,我决定借助微信,布置语音作业,“微信+朗读”,变革朗读的形式,培养孩子朗读的兴趣与自信,为口语交际打下基础。
一、起步:“晒”亲子共读——变枯燥拼音学习为温馨
汉语拼音是学习语文的一项工具,学好拼音更是为识字、阅读、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老师总是采用各种方式,让拼音教学摆脱枯燥,让一年级新生樂学爱学。当然,除了课内老师的传授,回家反复练读才能熟练掌握并运用拼音。如果一味布置枯燥地读,反复地拼,加上一年级新生初次接触,难免会产生畏难情绪,不情愿练读,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事倍功半。
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练读拼音读兴趣,主动、乐意去读呢?我想,孩子小,如果家长能耐心地携手孩子一起走过学习拼音的阶段,那么,孩子们一定会顺利走过这艰难的一关。于是我开始思考,调动家长的“帮学”积极性。首先,建立班级朗读微信群,布置“晒读作业”。建议家长每晚尽量抽出时间陪孩子“拼一拼,读一读”。微信晒读作业的方式有两种,照片和视频。读的形式可以多样,可以由家长摆卡片,声母和韵母随机搭配,学生读;也可以由学生摆卡片,当小老师教父母读;还可以是互相考核读,等等。然后,将共读照片或朗读视频发到群里。只要有晒读作业,我都会为孩子点赞,并看视频点评纠音。其次,班级一角设立“朗读集赞台”,每一次的晒读都能记得一个大拇指,比一比谁的集赞台最热闹。
“晒读集赞”的方式操作简易,效果明显。整个拼音学习过程,因为读得充分,老师纠错及时,又有家长的陪伴和关爱,孩子们都能够顺利走过拼音学习之路,扎实掌握拼音知识,正确拼读音节,而且,在此过程中,消除孩子畏难情绪,敢于读。
二、行走:微信朗读——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低年级儿童,充分朗读为培养语感打好底色敢于大声读是有效朗读的第一步。因课堂时间有限,无法满足每一位孩子在课堂得到充分的个人朗读,所以,微信朗读就是很好的补餐。于是,我开始布置每日常规“微信语音作业”。微信语音作业,形式很简单,就是朗读当天学过的课文,并语音方式录到班级朗读微信群。
一年级的课文大多以简短、富有节奏的儿歌为主,读起来朗朗上口,只要适当的指导,加上学生多练几次,基本能读正确,甚至读出味道来。于是,课堂上,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有效的练读等方式,抓重点破难点,实践加体验,达到读正确,努力做到有感情朗读。从面上看,似乎很多学生都能正确、有感情地读课文,但从点上看,是不是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朗读与指导,读好文章了呢?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老师没有办法一一指导与检查,大胆发言的学生得到指导的机会多进步快,默默无闻的学生总是扮演静静的听众,只愿意去欣赏别人的朗读,长此下去,必定会造成两极分化。
低年级坚持实施这项常规语音作业,“互联网+朗读”的效果很明显。家长们反映,回家读书不用催,不用盯,不用急,孩子们都是主动完成的。我不用布置任务一样天天要求朗读,只要有一个孩子主动群里录音,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朗读特别自信的学生总是想抢占第一个录语音,特别积极;胆子小的学生听同学发上语音,也不甘示弱,一次次尝试,一次次体验成功,特别兴奋。甚至有的家长听孩子们读得欢,也来录上一段,亲子合作诵读。学生之间互听互学,家长之间互相交流,老师点评点赞,让语音作业成为茶余饭后的一种享受。在这样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爱上了朗读!如今,学生不仅不怕读,还读得好。在班级上,随便请哪个学生读书,都能态度认真、有停顿、正确地、努力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儿歌、读故事,这种境界是美好的!
三、跃起:微信说话——从朗读走向口语实践
朗读是语言表达的一种形式,朗读效果的延伸就是口语交际。微信语音并不终止于朗读,而是走向口语实践,通俗地讲就是“说话”。低年级学生的说话从课后词组、句子开始练起。
例1:一上《菜园里》学习后,布置学生和家长一起烧一道蔬菜,拍下照片发到群里共享,并用语音介绍“用什么材料烧了什么菜。”学生兴致勃勃,纷纷发上照片,很愿意与老师、同伴分享美食。
例2:一上《爷爷和小树》学习后,课堂交流了“读读说说”——“暖和的(),绿色的()……”
例3:一下《胖乎乎的小手》学习后,仿造句子“说说做做”——“我替爸爸 。我给妈妈 。我帮老师 。我为大家 。”
……
挖掘类似以上的课文说话素材,借助微信平台录语音作业,进行口语实践,保证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讲,不仅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同学之间还可以互相学习,积累词组,开阔思路。
四、不畏将来,不念过去
语文教育专家张智华表示:互联网是一种能源,是语文教育的助力器。实践证明,变革小学低段语文朗读作业的形式,“互联网+朗读”是简便、有效的学习方式,它树立了学生表达的自信,大声说出来,这是表达所必须的,同时,它也为家校携手提供最优平台,及时、针对性的指导,更扎实高效。
借作家十二的一本畅销书《不畏将来,不念过去》来比拟语文朗读之路,低年级学生需要鼓励走上朗读之路,中高年级学生的朗读一如既往需要鼓励与支持,董卿《朗读者》也实实在在告诉我们:大声朗读,培养语感、加深印象、提高理解、产生自信、体验成功!“互联网+朗读”仅仅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起点,它将贯穿小学阶段中高段语文学习中,同时实施“互联网+口语交际”,重视词汇积累,相信坚持下去,一定能守住语文学科的“语言学习”。
“互联网+教育”已不再是一件稀奇的事,业界权威专家学者认为:“互联网+”不会取代传统教育,而且会让传统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当今社会,微信是互联网最强大的软件之一,老少皆会。于是,我决定借助微信,布置语音作业,“微信+朗读”,变革朗读的形式,培养孩子朗读的兴趣与自信,为口语交际打下基础。
一、起步:“晒”亲子共读——变枯燥拼音学习为温馨
汉语拼音是学习语文的一项工具,学好拼音更是为识字、阅读、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老师总是采用各种方式,让拼音教学摆脱枯燥,让一年级新生樂学爱学。当然,除了课内老师的传授,回家反复练读才能熟练掌握并运用拼音。如果一味布置枯燥地读,反复地拼,加上一年级新生初次接触,难免会产生畏难情绪,不情愿练读,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事倍功半。
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练读拼音读兴趣,主动、乐意去读呢?我想,孩子小,如果家长能耐心地携手孩子一起走过学习拼音的阶段,那么,孩子们一定会顺利走过这艰难的一关。于是我开始思考,调动家长的“帮学”积极性。首先,建立班级朗读微信群,布置“晒读作业”。建议家长每晚尽量抽出时间陪孩子“拼一拼,读一读”。微信晒读作业的方式有两种,照片和视频。读的形式可以多样,可以由家长摆卡片,声母和韵母随机搭配,学生读;也可以由学生摆卡片,当小老师教父母读;还可以是互相考核读,等等。然后,将共读照片或朗读视频发到群里。只要有晒读作业,我都会为孩子点赞,并看视频点评纠音。其次,班级一角设立“朗读集赞台”,每一次的晒读都能记得一个大拇指,比一比谁的集赞台最热闹。
“晒读集赞”的方式操作简易,效果明显。整个拼音学习过程,因为读得充分,老师纠错及时,又有家长的陪伴和关爱,孩子们都能够顺利走过拼音学习之路,扎实掌握拼音知识,正确拼读音节,而且,在此过程中,消除孩子畏难情绪,敢于读。
二、行走:微信朗读——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低年级儿童,充分朗读为培养语感打好底色敢于大声读是有效朗读的第一步。因课堂时间有限,无法满足每一位孩子在课堂得到充分的个人朗读,所以,微信朗读就是很好的补餐。于是,我开始布置每日常规“微信语音作业”。微信语音作业,形式很简单,就是朗读当天学过的课文,并语音方式录到班级朗读微信群。
一年级的课文大多以简短、富有节奏的儿歌为主,读起来朗朗上口,只要适当的指导,加上学生多练几次,基本能读正确,甚至读出味道来。于是,课堂上,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有效的练读等方式,抓重点破难点,实践加体验,达到读正确,努力做到有感情朗读。从面上看,似乎很多学生都能正确、有感情地读课文,但从点上看,是不是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朗读与指导,读好文章了呢?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老师没有办法一一指导与检查,大胆发言的学生得到指导的机会多进步快,默默无闻的学生总是扮演静静的听众,只愿意去欣赏别人的朗读,长此下去,必定会造成两极分化。
低年级坚持实施这项常规语音作业,“互联网+朗读”的效果很明显。家长们反映,回家读书不用催,不用盯,不用急,孩子们都是主动完成的。我不用布置任务一样天天要求朗读,只要有一个孩子主动群里录音,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朗读特别自信的学生总是想抢占第一个录语音,特别积极;胆子小的学生听同学发上语音,也不甘示弱,一次次尝试,一次次体验成功,特别兴奋。甚至有的家长听孩子们读得欢,也来录上一段,亲子合作诵读。学生之间互听互学,家长之间互相交流,老师点评点赞,让语音作业成为茶余饭后的一种享受。在这样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爱上了朗读!如今,学生不仅不怕读,还读得好。在班级上,随便请哪个学生读书,都能态度认真、有停顿、正确地、努力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儿歌、读故事,这种境界是美好的!
三、跃起:微信说话——从朗读走向口语实践
朗读是语言表达的一种形式,朗读效果的延伸就是口语交际。微信语音并不终止于朗读,而是走向口语实践,通俗地讲就是“说话”。低年级学生的说话从课后词组、句子开始练起。
例1:一上《菜园里》学习后,布置学生和家长一起烧一道蔬菜,拍下照片发到群里共享,并用语音介绍“用什么材料烧了什么菜。”学生兴致勃勃,纷纷发上照片,很愿意与老师、同伴分享美食。
例2:一上《爷爷和小树》学习后,课堂交流了“读读说说”——“暖和的(),绿色的()……”
例3:一下《胖乎乎的小手》学习后,仿造句子“说说做做”——“我替爸爸 。我给妈妈 。我帮老师 。我为大家 。”
……
挖掘类似以上的课文说话素材,借助微信平台录语音作业,进行口语实践,保证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讲,不仅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同学之间还可以互相学习,积累词组,开阔思路。
四、不畏将来,不念过去
语文教育专家张智华表示:互联网是一种能源,是语文教育的助力器。实践证明,变革小学低段语文朗读作业的形式,“互联网+朗读”是简便、有效的学习方式,它树立了学生表达的自信,大声说出来,这是表达所必须的,同时,它也为家校携手提供最优平台,及时、针对性的指导,更扎实高效。
借作家十二的一本畅销书《不畏将来,不念过去》来比拟语文朗读之路,低年级学生需要鼓励走上朗读之路,中高年级学生的朗读一如既往需要鼓励与支持,董卿《朗读者》也实实在在告诉我们:大声朗读,培养语感、加深印象、提高理解、产生自信、体验成功!“互联网+朗读”仅仅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起点,它将贯穿小学阶段中高段语文学习中,同时实施“互联网+口语交际”,重视词汇积累,相信坚持下去,一定能守住语文学科的“语言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