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认为,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发端于语言活动,语言是人类思维的载体,儿童的思维同样是从语言表露出来的,所以,要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语言活动就是最好的突破口,只要我们为孩子创造语言活动的氛围和条件,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必将得到很好地开掘。
【关键词】创造思维 宽松氛围 几点探索
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是后盾,教育的责任就是培养出适合时代要求、善于学习、善于质疑、具有批判精神并能独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才。因此,人们将培养儿童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作为当今幼教改革的重要目标。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呢?作为一线幼教教师,个人认为以培养儿童的语言活动为突破口,才是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的捷径。
一、理论和实践依据
1.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所有儿童都具有潜在的创造力,三至六岁的儿童对周围的一切充满着好奇和幻想,并有探索的欲望,这一时期他们的思维不受习惯的约束,能根据问题的要求用奇特的、非同寻常的方法去寻求答案。心理学研究表明,四至四岁半是发散思维的一个飞跃变化时期,这个时期是幼儿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黄金时期。这就告诉我们不能错过了这个黄金时段。
2.语言与创造思维的密切关系
同为智力与创造力的重要因素,人们为什么能通过交谈、通信等语言活动来交流思想呢?那就是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密切关系。语言活动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不是空洞的声音或文字的集合,而是有确定意义的感情载体,语言的意义是思维的内容或结果,思维的水平,制约着语言的水平;语言又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思维客观事物的概念储存工具,抽象逻辑思维的进行或最后的结果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它的承担者。因此有人把语言称为思维的最佳的“物质外壳”。
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时进行的,儿童掌握语言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思维的发展,直接促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启发儿童从不同角度去认识事物、描述事物,鼓励他们去思考不同的答案,语言内容也就新颖、奇特、生动,儿童的思维活动也就呈现多向性、独特性、变通性,这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最佳手段之一。诚如叶圣陶所说:“语言是思维的定型,思维是语言的基础。”培养语言能力就是培养思维能力,而培养思维能力正是发展智力的核心。
3.幼儿语言教育现状
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在幼儿园传统语言教学中,也有不少好的经验,甚至不乏创造性,但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注入式多,定向思维多,如:故事教学,常见的是教师讲,孩子听,再提几个问题,在老师指点的范围内学习词句、回忆情节;诗歌教学,不少教师一味机械地让孩子一遍一遍地读,直到背诵为止;原本是创造性讲述范畴的课型,如故事续编、生活经验讲述等,往往被教师束缚在所规定的范围里,限制了幼儿思维的发展。产生这些现象,往往是教师忽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幼儿积极性、创造性的特点,多不可取。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幼儿思维活动的定向性,转变为多向性、变通性,为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营造宽松氛围,鼓励幼儿敢说
在宽松、愉快的氛围里,孩子才想说、敢说,并且体验说的快乐。当然,宽松并不就是让孩子随意发言,而是让孩子感到没有压力、不强调对错与好坏,教师坚持“兼容并蓄,支持鼓励”。
1.接受孩子的语言表达
进行语言教育活动,教师多鼓励、少指责;多欣赏、少讽刺;多支持、少反对;多引导启发、少消极灌输。受生活体验、词汇量和思维特点的制约,按成人的标准来说,孩子的语言表达不一定准确或恰当,小班孩子有些词还不会用,会用方言来表达,这时除了引导幼儿准确地表达,还应极力地肯定与鼓励,因为他们能用语言回答问题比正确地造句更为重要。
2.消除孩子语言表达的压力
教学中,教师往往以竞争来刺激孩子发展,在语言活动中,有比比谁想得快、说得多之类的内容,结果举手的总是那几个语言表达好的孩子,语言水平稍弱的孩子就干脆不举手了,用孩子的话说,就是“老师总是只看见他们说得好的”。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优势也各不相同,我们必须承认差异,并重视差异,不要总是一概以“说得完整”“用词丰富”这样的标准来评价孩子,要善于用不同层次的评价来对待不同语言水平的孩子。对内向的孩子,可用“你能勇敢地说了,真好!”以此鼓励、强调个体间的纵向比较,淡化群体间的横向比较,让滞后的孩子也享受到进步的快乐,减轻语言表达的压力,鼓励所有的孩子在真正宽松的语言氛围中敢说。
3.掌握提问技巧
在集体语言活动中,常通过提问来启发孩子理解文学作品,来完成我们的教育目标。因而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就非常重要了。我认为问题要提得“巧”而“活”,要尽量拓展孩子思路,具体做法是:⑴注重问题的多样性;⑵注重问题的启发性;⑶注重提问的开放性;⑷注重孩子自己提问。
三、几点探索
1.我的教学实践证明,上述语言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其效果也很不错。具体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孩子的思维还处在模糊状态中就发散开去,以致思维不清。扩散思维是开放的,但必须符合逻辑,必须立足于一个发散点,而不是胡思乱想。
2.通过语言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但这个目标必须面向全体,注意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3.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敏感性。与孩子的语言交流时,能迅速反馈并处理信息,调整活动的内容和方法,才能启迪幼儿的创造性。教学实践中,我品尝了艰辛和快乐。艰辛之处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不懈的探索过程,需要教师能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思维去思考。我快乐的是,实践证明:在语言活动中确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我认为,只要我们广大同行坚持不懈,为孩子创造各种发展的机会与条件,就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沈心燕:《让幼儿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和发展语言》,《幼儿教育》,2000.
3.于东青:《从建构主义观点看幼儿语言教育》,《早期教育》,2003.
(作者单位:835800新疆新源县第一幼儿园)
【关键词】创造思维 宽松氛围 几点探索
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是后盾,教育的责任就是培养出适合时代要求、善于学习、善于质疑、具有批判精神并能独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才。因此,人们将培养儿童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作为当今幼教改革的重要目标。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呢?作为一线幼教教师,个人认为以培养儿童的语言活动为突破口,才是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的捷径。
一、理论和实践依据
1.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所有儿童都具有潜在的创造力,三至六岁的儿童对周围的一切充满着好奇和幻想,并有探索的欲望,这一时期他们的思维不受习惯的约束,能根据问题的要求用奇特的、非同寻常的方法去寻求答案。心理学研究表明,四至四岁半是发散思维的一个飞跃变化时期,这个时期是幼儿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黄金时期。这就告诉我们不能错过了这个黄金时段。
2.语言与创造思维的密切关系
同为智力与创造力的重要因素,人们为什么能通过交谈、通信等语言活动来交流思想呢?那就是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密切关系。语言活动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不是空洞的声音或文字的集合,而是有确定意义的感情载体,语言的意义是思维的内容或结果,思维的水平,制约着语言的水平;语言又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思维客观事物的概念储存工具,抽象逻辑思维的进行或最后的结果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它的承担者。因此有人把语言称为思维的最佳的“物质外壳”。
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时进行的,儿童掌握语言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思维的发展,直接促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启发儿童从不同角度去认识事物、描述事物,鼓励他们去思考不同的答案,语言内容也就新颖、奇特、生动,儿童的思维活动也就呈现多向性、独特性、变通性,这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最佳手段之一。诚如叶圣陶所说:“语言是思维的定型,思维是语言的基础。”培养语言能力就是培养思维能力,而培养思维能力正是发展智力的核心。
3.幼儿语言教育现状
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在幼儿园传统语言教学中,也有不少好的经验,甚至不乏创造性,但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注入式多,定向思维多,如:故事教学,常见的是教师讲,孩子听,再提几个问题,在老师指点的范围内学习词句、回忆情节;诗歌教学,不少教师一味机械地让孩子一遍一遍地读,直到背诵为止;原本是创造性讲述范畴的课型,如故事续编、生活经验讲述等,往往被教师束缚在所规定的范围里,限制了幼儿思维的发展。产生这些现象,往往是教师忽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幼儿积极性、创造性的特点,多不可取。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幼儿思维活动的定向性,转变为多向性、变通性,为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营造宽松氛围,鼓励幼儿敢说
在宽松、愉快的氛围里,孩子才想说、敢说,并且体验说的快乐。当然,宽松并不就是让孩子随意发言,而是让孩子感到没有压力、不强调对错与好坏,教师坚持“兼容并蓄,支持鼓励”。
1.接受孩子的语言表达
进行语言教育活动,教师多鼓励、少指责;多欣赏、少讽刺;多支持、少反对;多引导启发、少消极灌输。受生活体验、词汇量和思维特点的制约,按成人的标准来说,孩子的语言表达不一定准确或恰当,小班孩子有些词还不会用,会用方言来表达,这时除了引导幼儿准确地表达,还应极力地肯定与鼓励,因为他们能用语言回答问题比正确地造句更为重要。
2.消除孩子语言表达的压力
教学中,教师往往以竞争来刺激孩子发展,在语言活动中,有比比谁想得快、说得多之类的内容,结果举手的总是那几个语言表达好的孩子,语言水平稍弱的孩子就干脆不举手了,用孩子的话说,就是“老师总是只看见他们说得好的”。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优势也各不相同,我们必须承认差异,并重视差异,不要总是一概以“说得完整”“用词丰富”这样的标准来评价孩子,要善于用不同层次的评价来对待不同语言水平的孩子。对内向的孩子,可用“你能勇敢地说了,真好!”以此鼓励、强调个体间的纵向比较,淡化群体间的横向比较,让滞后的孩子也享受到进步的快乐,减轻语言表达的压力,鼓励所有的孩子在真正宽松的语言氛围中敢说。
3.掌握提问技巧
在集体语言活动中,常通过提问来启发孩子理解文学作品,来完成我们的教育目标。因而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就非常重要了。我认为问题要提得“巧”而“活”,要尽量拓展孩子思路,具体做法是:⑴注重问题的多样性;⑵注重问题的启发性;⑶注重提问的开放性;⑷注重孩子自己提问。
三、几点探索
1.我的教学实践证明,上述语言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其效果也很不错。具体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孩子的思维还处在模糊状态中就发散开去,以致思维不清。扩散思维是开放的,但必须符合逻辑,必须立足于一个发散点,而不是胡思乱想。
2.通过语言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但这个目标必须面向全体,注意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3.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敏感性。与孩子的语言交流时,能迅速反馈并处理信息,调整活动的内容和方法,才能启迪幼儿的创造性。教学实践中,我品尝了艰辛和快乐。艰辛之处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不懈的探索过程,需要教师能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思维去思考。我快乐的是,实践证明:在语言活动中确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我认为,只要我们广大同行坚持不懈,为孩子创造各种发展的机会与条件,就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沈心燕:《让幼儿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和发展语言》,《幼儿教育》,2000.
3.于东青:《从建构主义观点看幼儿语言教育》,《早期教育》,2003.
(作者单位:835800新疆新源县第一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