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的计算机上机操作训练中,许多学生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各自为政,不按指定的内容操作,极大地影响实习实验课的组织,更严重的是学生根本没有学会应该掌握的技能,同时教师也完不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师过分严格要求,使学生有种恐惧感,不敢轻松灵活地去使用计算机,那肯定是学不好计算机的;甚至有的教师采用“放羊式”教学,那么学生就更容易迷失了。因此,强调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让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中爆发,师生共同提高;认真组织实习实验课堂是一堂计算机实验课成败的关键。
一、审时度势、精心导入、激发兴趣、吸引眼球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现阶段的时事或身边的人、事、物等,组织好1~5分钟的导入内容。可以是对某些问题的探讨、相关故事的描绘、一些知识的思索、有些学生的讨论等。比如学习word时,可以让学生先看一下海报、通知或电子黑板报等;在学习网上操作知识时,可以结合非典疫情,谈谈远程(网上)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讲电子表格时,首先展示本班学生考试的成绩表,计算个人总分和平均分等;这样就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为课堂讲解、练习作好铺垫。
二、要紧跟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认真组织教材内容
当今,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课程的一个很大缺点是教材内容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实际发展。现在的硬件几乎是以天、月为单位升级换代,软件也日新月异,所以,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教材作相应的改动(但要注意改动的幅度,不要主次不分),体现计算机技术的前沿性。这样,教师才能抓住学生求新、求异、求实用的心理,学生不仅有基本的知识技能学习,而且又有最新的知识学习,这样课堂才能吸引学生。当然,这就必须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满足学生对计算机各种新知识的需求,做个有创造力、有创新意识、不断进取的新型教师。
三、组织团队学习,精讲多练、作好演示、辅导和监督工作
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为核心组成一个团队,有任务大家讨论解决,分工完成;有疑问大家商量探讨,共同解决,仍不行的向老师求助;小组长负责一个团队的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和小组成员的纪律。这样使学生在一个团队中共同提高与进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坚持精讲多练,教师把新知识、难点、操作要点作为主要内容讲,把课堂的多数时间尽量留给学生操作,学生在操作中更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实践(因为在操作中提的问题比在讲理论中多得多)。教师最好能积极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演示主要的操作步骤和要领,这样小组中的学生才会很快掌握,然后他们通过讨论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并能产生许多新的思想火花(新操作技巧诞生了等)。若个别小组仍有问题的可进行个别辅导答疑,操作中让小组长配合,作好辅导和督促工作。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其他教学法为辅,探索分层次教学和多样化教学
传统的教学三部曲: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新的教学三部曲:提出问题-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出必要的概念。上机实验课中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比较多,教师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全部控制,如果采用以上两种方法均不合适,所以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用任务教学驱动学生是最好的选择。很多学生学习计算机类课程时只想上机不想看书,这是不正确的,必须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上课-作业-复习;同时也可以用具体的任务促进学生对书面知识的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交流总结。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和接受能力,教师提出分层的不同任务,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不同的水平上学有所乐、学有所成;学生以小组为团队(小组中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析探讨,努力探索,各小组内由小组长根据各成员的不同能力进行分派完成不同的任务或由各成员根据自己的意愿与小组长协商后决定是否能独立完成任务,最后进行小组总结或个人总结,由教师组织,各团队进行交流成果,教师将最终的结果记录在案。我建议一线的教师应该进行多样化教学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五、组织研究性学习,带活学生,激活氛围,开放课堂
与当今层出不穷的教学理论相结合,尝试着组织研究性学习,注重引导学生实质性参与教学,不断地唤起学生对未来、对成长的憧憬与向往,学会规划生活和设计自我,学会想象未来,进而创造未来。教师应宽容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允许有不同的答案,鼓励多元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批判精神,对学生提出的创意、建议和合理要求,教师要给予足够的关注、认同甚至欣赏;对于荒唐、奇怪或离经叛道的问题,教师都应当能理性地、心平气和地对待,并将此作为重要的教育契机,引导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和有主见地思考。要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师就要真正确立科学的教学目的观——教学不是“教”教材,也不是“教”教案,而是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教师能带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而能否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却可以位居其次。也就是说应关注学生的真正的收获,不仅在学习上的,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的全面成长上。
六、激励团队的教学评价,自评为主的学生评价
教育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作为教师应明确评价的目的,主动收集和分析各小组和各成员的情况,将明确的评价标准与个性化评价相结合,不要将评价标准固化、程序化,加强评价双方的沟通与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积极推进自评为主的学生评价。下课前,一定要求每小组总结一下本堂课的重点和学习、操作情况,同时要求学生认真、实事求是地进行自评,并推选出操作最好的学生来展示本小组的成果,小组长作好记录(见附表一);老师应及时地指出小组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评价,明确小组和同学们努力的方向;最后利用评价的结果(见附表二)指导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任何一种评价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不可能解决评价中的所有问题,即评价无标准。我们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及其组合。
一、审时度势、精心导入、激发兴趣、吸引眼球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现阶段的时事或身边的人、事、物等,组织好1~5分钟的导入内容。可以是对某些问题的探讨、相关故事的描绘、一些知识的思索、有些学生的讨论等。比如学习word时,可以让学生先看一下海报、通知或电子黑板报等;在学习网上操作知识时,可以结合非典疫情,谈谈远程(网上)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讲电子表格时,首先展示本班学生考试的成绩表,计算个人总分和平均分等;这样就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为课堂讲解、练习作好铺垫。
二、要紧跟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认真组织教材内容
当今,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课程的一个很大缺点是教材内容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实际发展。现在的硬件几乎是以天、月为单位升级换代,软件也日新月异,所以,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教材作相应的改动(但要注意改动的幅度,不要主次不分),体现计算机技术的前沿性。这样,教师才能抓住学生求新、求异、求实用的心理,学生不仅有基本的知识技能学习,而且又有最新的知识学习,这样课堂才能吸引学生。当然,这就必须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满足学生对计算机各种新知识的需求,做个有创造力、有创新意识、不断进取的新型教师。
三、组织团队学习,精讲多练、作好演示、辅导和监督工作
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为核心组成一个团队,有任务大家讨论解决,分工完成;有疑问大家商量探讨,共同解决,仍不行的向老师求助;小组长负责一个团队的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和小组成员的纪律。这样使学生在一个团队中共同提高与进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坚持精讲多练,教师把新知识、难点、操作要点作为主要内容讲,把课堂的多数时间尽量留给学生操作,学生在操作中更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实践(因为在操作中提的问题比在讲理论中多得多)。教师最好能积极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演示主要的操作步骤和要领,这样小组中的学生才会很快掌握,然后他们通过讨论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并能产生许多新的思想火花(新操作技巧诞生了等)。若个别小组仍有问题的可进行个别辅导答疑,操作中让小组长配合,作好辅导和督促工作。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其他教学法为辅,探索分层次教学和多样化教学
传统的教学三部曲: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新的教学三部曲:提出问题-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出必要的概念。上机实验课中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比较多,教师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全部控制,如果采用以上两种方法均不合适,所以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用任务教学驱动学生是最好的选择。很多学生学习计算机类课程时只想上机不想看书,这是不正确的,必须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上课-作业-复习;同时也可以用具体的任务促进学生对书面知识的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交流总结。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和接受能力,教师提出分层的不同任务,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不同的水平上学有所乐、学有所成;学生以小组为团队(小组中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析探讨,努力探索,各小组内由小组长根据各成员的不同能力进行分派完成不同的任务或由各成员根据自己的意愿与小组长协商后决定是否能独立完成任务,最后进行小组总结或个人总结,由教师组织,各团队进行交流成果,教师将最终的结果记录在案。我建议一线的教师应该进行多样化教学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五、组织研究性学习,带活学生,激活氛围,开放课堂
与当今层出不穷的教学理论相结合,尝试着组织研究性学习,注重引导学生实质性参与教学,不断地唤起学生对未来、对成长的憧憬与向往,学会规划生活和设计自我,学会想象未来,进而创造未来。教师应宽容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允许有不同的答案,鼓励多元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批判精神,对学生提出的创意、建议和合理要求,教师要给予足够的关注、认同甚至欣赏;对于荒唐、奇怪或离经叛道的问题,教师都应当能理性地、心平气和地对待,并将此作为重要的教育契机,引导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和有主见地思考。要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师就要真正确立科学的教学目的观——教学不是“教”教材,也不是“教”教案,而是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教师能带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而能否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却可以位居其次。也就是说应关注学生的真正的收获,不仅在学习上的,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的全面成长上。
六、激励团队的教学评价,自评为主的学生评价
教育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作为教师应明确评价的目的,主动收集和分析各小组和各成员的情况,将明确的评价标准与个性化评价相结合,不要将评价标准固化、程序化,加强评价双方的沟通与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积极推进自评为主的学生评价。下课前,一定要求每小组总结一下本堂课的重点和学习、操作情况,同时要求学生认真、实事求是地进行自评,并推选出操作最好的学生来展示本小组的成果,小组长作好记录(见附表一);老师应及时地指出小组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评价,明确小组和同学们努力的方向;最后利用评价的结果(见附表二)指导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任何一种评价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不可能解决评价中的所有问题,即评价无标准。我们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及其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