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
【关键词】教学 过程 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1-0060-01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它是对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过程这一传统观点的重大突破。
应试教育中,教师教,学生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与学的关系就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的,而不是自己学会的,更不用说会学。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教多少就学多少;怎么教就怎么学;不教就不学,教学支配着学;教控制着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成为单一体。
新课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共同研究,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的优化及共同发展。
我们看到,公开课上的数学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切线长定理》时,设计师生共同折纸的方法,同学们各抒己见,个个都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别人,展示自己的才华(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师生平等研究,互相沟通,学生兴趣盎然,完成了整个定理的发现、推理证明及其应用研究的过程。在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发现也感到耳目一新,非常高兴,这都给听课师生留下深刻印象。
过去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讲台让给学生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互相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教师式的学生和学生式的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也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师生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精神交流。这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发现知识,探究知识。
交往、互动不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促进者。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真情对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对学生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要善于多鼓励、多关心、相信学生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搞好学习。
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与学生共同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教学要精心设计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地改进教学活动及方法,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
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品质。自学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真情交往,积极互动、共识、共享、共进,展现出教学的最佳意境。
【关键词】教学 过程 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1-0060-01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它是对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过程这一传统观点的重大突破。
应试教育中,教师教,学生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与学的关系就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的,而不是自己学会的,更不用说会学。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教多少就学多少;怎么教就怎么学;不教就不学,教学支配着学;教控制着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成为单一体。
新课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共同研究,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的优化及共同发展。
我们看到,公开课上的数学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切线长定理》时,设计师生共同折纸的方法,同学们各抒己见,个个都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别人,展示自己的才华(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师生平等研究,互相沟通,学生兴趣盎然,完成了整个定理的发现、推理证明及其应用研究的过程。在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发现也感到耳目一新,非常高兴,这都给听课师生留下深刻印象。
过去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讲台让给学生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互相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教师式的学生和学生式的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也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师生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精神交流。这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发现知识,探究知识。
交往、互动不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促进者。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真情对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对学生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要善于多鼓励、多关心、相信学生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搞好学习。
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与学生共同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教学要精心设计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地改进教学活动及方法,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
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品质。自学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真情交往,积极互动、共识、共享、共进,展现出教学的最佳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