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wei1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遵循教学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既要完成教学目标,又要体现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活动要与发展学生的能力紧密结合。任务驱动法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法,它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本文以有丝分裂教学为例,阐述任务驱动法的环节和应用。
  关键词:任务驱动;有丝分裂;生物教学
  
  要落实新课程理念,推进素质教育,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是有效而必要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尝试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既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下面谈谈本人的一点体会:
  一、生物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可行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确立具体的任务为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隐含在任务中,学生在完成既定任务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在问题的驱动下积极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它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节课的知识点分成几块,设计几个大任务,大任务中又包含若干个小任务,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主动探究。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构建及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包括五个环节:分析教材,确定任务—创设情境,展示任务—合作探究,完成任务—任务展示,成果提升—任务拓展,巩固落实。下面以“有丝分裂”为例讲讲任务驱动法的应用:
  (一) 分析教材,确定任务
  1.确定任务
  任务的提出,是任务驱动教学的核心环节,任务的确定是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例如,我在分析“有丝分裂”的教学内容后,首先归纳出学生必须掌握的关键知识点有“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征”“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变化规律”,然后以这些知识点为核心,以识别和分析图像、动手操作为载体,设计了以下任务:
  任务1: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图像。
  任务2:制作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模型。
  任务3:展示模型并描述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变化和特点。
  任务4:绘制有丝分裂过程模式图、建立染色体和DNA数量变化的图表。
  任务5:说说有丝分裂过程中如何体现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确定任务的原则
  (1)目的性。任务必须具有明确的目标,才有实施的价值。任务1可以让学生了解有丝分裂各时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制作装片、染色、高倍镜的使用)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工作作风。任务2、3通过构建有丝分裂模型表述各时期特征,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语言表达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敢于创新和乐于表达的情感态度。任务4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物问题,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和推理,提高学生的图文、图表、图图转换能力。任务5能帮助学生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趣味性。 任务1和任务2满足了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3)真实性和层次性。任务的设立需要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激起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五个任务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物质组成结构功能,了解新细胞的产生来自细胞分裂,对细胞的产生发展和衰老也比较好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4)可操作性。任务的设计要围绕着解决实际问题来进行,使学生逐步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学生在操作方面的盲目性。五个任务最终可使学生掌握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其特征,能看图、析图、画图,完成新旧知识的融合,发展知识体系。这五个任务需要三节课时间完成,任务1一节课,任务2课余完成,任务3、4一节课,任务5一节课。师生共同确定出具体可行的任务,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觉有事做、愿意做。
  (5)开放性。任务的设计,要为学生提供探索和创新的空间,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任务具体到每一节课,教师也只给出了大方向,还需要把学习任务细化,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这一步可以由学生经过讨论自己确定,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进展、教学内容和大纲的要求,在旁适当辅助。学生可以明确其中涉及哪些知识,哪些是需要巩固的,哪些是需要探究的,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二)创设情境,展示任务
  教师先用多媒体播放受精卵的形成和发育过程。阐述事实:人起源于受精卵,人体内大约有1014个细胞,其中红细胞大概存活120天。多细胞生物的生长发育,新老细胞的更替,都离不开细胞的分裂,从而引出主题。情境创设时注重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给学生视觉冲击和新奇感受,使其对接下来的任务充满了期待。
  接着教师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五个任务。任务呈现后,教师既不要急于去指导该怎么做也不要让学生立刻动手做,而是要组织学生讨论将大任务分解成哪些小任务,制定出操作的具体步骤,避免盲目性。教师可以从旁提供一些建议,学生通过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合作探究,完成任务
  完成任务的形式有两种: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而定。根据前面确定的五个学习任务,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与方法:
  1.做
  (1)做实验。这是任务1下的一个小任务,以两人小组为单位完成。制作临时装片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操作技能,但可能会由于技术不成熟导致不能找到分裂各时期的细胞,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解离时观察永久装片进行对照辨别。操作过程中让学生思考解离、漂洗、染色的顺序时间和意义,染色剂性质,分生区的特征。学生用低倍镜寻找分生区细胞,再换上高倍镜观察,移动装片并寻找不同的细胞分裂期,再统计细胞总数及每个时期的细胞数,记录结果。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比较不同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核膜、核仁等结构的不同,通过巡堂,发现并引导两人小组成员相互纠正对方的错误动作。
  (2)做模型。这是任务2,在第一节课后完成。学生在观察细胞分裂相后选材建立各时期染色体模型,需要表现的是染色体长度和是否存在姐妹染色单体,一个人完成有一定难度,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进行。学生主意很多:橡皮泥、铁丝、皱纸、发圈、泡沫塑料等都可以,教师可任其自由发挥,小组成员既合作又竞争,在沟通和碰撞中学生想到表现染色体的不同途径,开阔思路,从而找到最佳方案。
  2.看
  (1)看装片。学生观察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和永久装片,比较两者的分裂相。
  (2)看图。在学生学会区分有丝分裂各时期后,利用课件播放分裂显微照片和模式图,让学生判断以强化记忆。
  (3)看书。学生对照书本的图片和文字,掌握有丝分裂的特征。该部分知识较抽象,不利于学生的认知,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总结。
  (4)看模拟动画。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有丝分裂Flash。在播放过程中动画多次应用,第一次先整体播放,学生往往眼花缭乱,然后分步让学生对各个时期进行辨认,最后再整体播放。这样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让学生头脑中静态的图像动起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有序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看这个环节属于任务1,都放在第一节课内进行,从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入。
  3.说
  (1)说分裂时期的特点。这是任务3,由学习小组选派代表在课堂上展示模型,指出模型对应的时期及该时期的主要特点,重点是该时期DNA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变化及动植物细胞分裂的异同点,其他学习小组作出评价和补充。
  (2)说细胞内结构和功能的统一。这是任务5,学生课前归纳有丝分裂过程中体现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方面,然后在课堂上各抒己见。教师进行综合和评价,这样可以将分裂时细胞内的主要变化和染色体的行为及遗传物质最终平分的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变化的协调性和合理性,掌握细胞有丝分裂的核心是DNA的复制和平均分配,细胞内所有的变化都是为此服务的,帮助学生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说这个环节体现了学生间的团结协作,也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师要多给肯定性评价,让学生获得勇于表达、乐于表达的情感体验。
  4.画
  (1)画曲线。教师先让学生对着模式图数出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接着列表让学生总结它们的数量变化,再引导学生回顾坐标曲线图的三要素,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用曲线图表示它们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画模式图。教师给出分裂前期模式图,要求学生画出对应的中期、后期图。
  画这个环节是任务4,由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点以任务的形式出现后,会淡化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利用绘制图表培养学生识图、析图及图文、图表和图图转换能力,完成知识的升华。学生画图表时,教师通过巡堂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四)任务展示,成果提升
  展示成果的方式有两种:个人展示和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将课堂变成学生展现自我、交流碰撞、合作探究的舞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遇到学生忽视的地方或任务完成遇到障碍,教师要适时引导,通过激发学生的辩论进行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五)任务拓展,巩固落实
  根据有丝分裂的相应内容,利用学案进行巩固性练习,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检测,还有利于学生查漏补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完成知识的巩固落实,实现真正意义的知识建构。
  三、有丝分裂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流程
  有丝分裂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流程为:分析教材确定任务—情境导入—运用课件提出任务—引导学生探究—学生模拟实验—学生自主学习—运用课件播放动画—学生建模—学生展示、讨论—教师评价—拓展、练习—完成任务。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对于学生是一种学习方法,能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探究学习方法、完成自主创新;对于教师是一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在追求有效教学课堂的今天,多角度、多途径进行教学尝试,让学生身心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实现有效教学,是教师共同的追求。
  
  (作者单位:浙江省长兴县长兴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培养体育骨干,是《对教师进行体育教学基本要求》的基本内容之一。为了切实推进新课程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益,探索“轻负高效”的有效途径,培养体育骨干和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成为体育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选择途径、选拔标准、“岗前”培训、人际关系等方面谈了中学班级体育骨干的建立心得。  关键词:体育骨干;教学模式;教学质量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选
介绍了改进前、后天丝水洗机的压辊机构。改进后的天丝水洗机压辊机构只配备一个气缸,具有制造成本低、运行阻力小、使用和维护方便、可靠性好、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实际应用
面对目前的教育改革,我们深切感受到其教改主题明显不同于以往,其关注的中心不再局限于教育内容的更新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而是把重点转向研究学生和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学生质量评价作为保证学校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和发展的重要工具,应该对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起到导向和推动作用。由此,在英语学科中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势在必行。  一、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必要性  终结性评价——
开发了一种18.5 tex德绒/黏胶(60/40)赛络紧密纺针织纱,并与氨纶包芯纱交织成1+1罗纹织物,测试分析了该纱线及其针织面料的性能。研究结果显示,该针织面料手感柔软,保暖性好,符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又云:“行成于思、思成于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创新是对未知的探索和求解,而困惑与好奇恰恰是学生特有的财富,是发现的设想和动力。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就是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着手,以疑导学,让学生敢问、敢说、敢想、敢做,这也是新课改理念的精髓。  近年来本校实施的“预习—质疑—导学—解疑”教学模式,就为学生自主思考,提出问题搭建
理论上,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会降低运动技能的重要性,强调对认知技能的需求,由于男性和女性拥有不同的技能分布,当技术进步引起不同技能相对价格变化时,性别工资差距也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