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伴随着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出台,创新创业任务已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一个新的要求。在人才更加多元、更加具体社会发展下,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而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方面显得更加突出,毕竟艺术设计工作的核心要求就是创新。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 教师 创业
一、高校教师不懂创业,能否教授学生去创业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引导学生去创新、创业成为很多高校专业发展的一个思路。既然创新、创业成为高校学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高校教师在创新、创业方面也势必要突破传统制约,勇于大胆尝试,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但是就现实情况来看,高校教师队伍在创业项目上还属于起步阶段,创业教育师资缺乏比较突出。排除客观和历史原因,创业教育师资不足主要反映在教师中真正的创业者人数凤毛麟角,教师自身不创业、不会创业、不懂创业,而去引导学生创新创业,自然也就成了走过程、做形式为主了。因此,提高教师的创业能力是高校创新创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师创业的障碍
(一)传统观念的制约——不务正业
在很多人眼里,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园丁,讲台、黑板和粉笔是安身立命的工具。提到创业,很少有人觉得那是“园丁”的主要任务。更有甚者,认为教师不好好搞教学、搞学问,成天想着如何创业和赚钱是不务正业和误人子弟的一种表现。
国外一些创业教育先行的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完全是由教师创业进行工作,而后产生针对学生的示范效应。美国高校非常重视发展高校创业工作,很多专家学者不仅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也是行业创业的精英。这些精英的创业工作提升了高校创业教育水平,为高校学生提供了职业发展的途径。所以高校教师应该摒弃传统观念,大胆去创新,在不影响本职教学任务的同时,用自己擅长的专业技能去参与创业教育。
(二)学校制度的制约——如何管理
除了转变教师的创业观念,作为学校也应该顺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为创新、创业工作提供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和奖励机制。高校教师创业者不同于其他普通创业者,其创业行为的发生通常与其所依存的组织有联系,与自身教授和擅长的专业息息相关。所以学校应该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支持教师去创业,从创新体制机制、发展配套服务、建设创业创新平台、激发创造活力等方面采取举措,总机制上鼓励教师个人的发展。
(三)硬件条件制约——创业如何投入
创业也要考虑硬件投入,很多学校创业投入都以学生创业为主,建设也主要围绕实训或教学基础进行投资。缺乏产业化的投入,学生在校学习实践有限,创业的延续是很大问题。所以创新、创业实验室的建設应该围绕高水平的教师开展,实训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除了考虑教学使用,也应该考虑教师能否将硬件投入转化为创业资本,能否将大学生创业工作进行有效的支撑。
三、高校教师创业的好处
(一)艺术设计不再是纸上谈兵和照本宣科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不仅是美术教学,更多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师通过将自身的创意设计工作转变为产业,将鲜活的项目设计案例引入课堂,将真实的社会需求和企业要求带入日常的教学中,真正做到与行业接轨。而且能够将拔尖学生的培养与创业培养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来确立创业实践项目,为学生和全社会提供创业资源共享服务和信息服务支持,从而建立保障,推动学生创业实践的完成,将创业教育真正转化为学生创业实践的学习行动。
(二)艺术产业需要产、学、研相结合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靠教师。教师通过将自身的创业工作和教学工作相结合,其角色也由过去的知识传授者向产业创业引导者进行转变,从而真正将产、学、研相结合,这也必将是现代设计教育发展的方向。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建立“设计工作室”或“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模式可以将设计教育同社会需求的文化消费紧密相连,把设计学科理论与实践、教学与实际相结合,为新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艺术类学生创新创业需要模范和指导
完善创业教育教师成长平台,把学生创业偶像化;创业工作从教师自身做起,由教师带头,带动学生团队协作;成功一个团队,带动一个团队,将这种模式传承下去;利用“教师工作室”去衍生出一个个“学生工作室”,从而做到创业的带头示范作用;将学生毕业离校产生的学校创业产业以教师创业作为纽带延续下去,以便服务更多新老交替的学生团队。
四、结语
总之,社会和高校应该鼓励教师创业,尤其是利用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创业。教师能否掌握好创业能力是学生创业工作的基石,相信越来越多有能力的教师在自身创业成功的同时,必将通过这种模范带头作用影响到自己的学生,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向创新创业的道路。
(作者简介:张斌,男,本科,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责任编辑 宋旭东)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 教师 创业
一、高校教师不懂创业,能否教授学生去创业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引导学生去创新、创业成为很多高校专业发展的一个思路。既然创新、创业成为高校学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高校教师在创新、创业方面也势必要突破传统制约,勇于大胆尝试,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但是就现实情况来看,高校教师队伍在创业项目上还属于起步阶段,创业教育师资缺乏比较突出。排除客观和历史原因,创业教育师资不足主要反映在教师中真正的创业者人数凤毛麟角,教师自身不创业、不会创业、不懂创业,而去引导学生创新创业,自然也就成了走过程、做形式为主了。因此,提高教师的创业能力是高校创新创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师创业的障碍
(一)传统观念的制约——不务正业
在很多人眼里,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园丁,讲台、黑板和粉笔是安身立命的工具。提到创业,很少有人觉得那是“园丁”的主要任务。更有甚者,认为教师不好好搞教学、搞学问,成天想着如何创业和赚钱是不务正业和误人子弟的一种表现。
国外一些创业教育先行的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完全是由教师创业进行工作,而后产生针对学生的示范效应。美国高校非常重视发展高校创业工作,很多专家学者不仅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也是行业创业的精英。这些精英的创业工作提升了高校创业教育水平,为高校学生提供了职业发展的途径。所以高校教师应该摒弃传统观念,大胆去创新,在不影响本职教学任务的同时,用自己擅长的专业技能去参与创业教育。
(二)学校制度的制约——如何管理
除了转变教师的创业观念,作为学校也应该顺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为创新、创业工作提供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和奖励机制。高校教师创业者不同于其他普通创业者,其创业行为的发生通常与其所依存的组织有联系,与自身教授和擅长的专业息息相关。所以学校应该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支持教师去创业,从创新体制机制、发展配套服务、建设创业创新平台、激发创造活力等方面采取举措,总机制上鼓励教师个人的发展。
(三)硬件条件制约——创业如何投入
创业也要考虑硬件投入,很多学校创业投入都以学生创业为主,建设也主要围绕实训或教学基础进行投资。缺乏产业化的投入,学生在校学习实践有限,创业的延续是很大问题。所以创新、创业实验室的建設应该围绕高水平的教师开展,实训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除了考虑教学使用,也应该考虑教师能否将硬件投入转化为创业资本,能否将大学生创业工作进行有效的支撑。
三、高校教师创业的好处
(一)艺术设计不再是纸上谈兵和照本宣科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不仅是美术教学,更多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师通过将自身的创意设计工作转变为产业,将鲜活的项目设计案例引入课堂,将真实的社会需求和企业要求带入日常的教学中,真正做到与行业接轨。而且能够将拔尖学生的培养与创业培养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来确立创业实践项目,为学生和全社会提供创业资源共享服务和信息服务支持,从而建立保障,推动学生创业实践的完成,将创业教育真正转化为学生创业实践的学习行动。
(二)艺术产业需要产、学、研相结合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靠教师。教师通过将自身的创业工作和教学工作相结合,其角色也由过去的知识传授者向产业创业引导者进行转变,从而真正将产、学、研相结合,这也必将是现代设计教育发展的方向。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建立“设计工作室”或“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模式可以将设计教育同社会需求的文化消费紧密相连,把设计学科理论与实践、教学与实际相结合,为新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艺术类学生创新创业需要模范和指导
完善创业教育教师成长平台,把学生创业偶像化;创业工作从教师自身做起,由教师带头,带动学生团队协作;成功一个团队,带动一个团队,将这种模式传承下去;利用“教师工作室”去衍生出一个个“学生工作室”,从而做到创业的带头示范作用;将学生毕业离校产生的学校创业产业以教师创业作为纽带延续下去,以便服务更多新老交替的学生团队。
四、结语
总之,社会和高校应该鼓励教师创业,尤其是利用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创业。教师能否掌握好创业能力是学生创业工作的基石,相信越来越多有能力的教师在自身创业成功的同时,必将通过这种模范带头作用影响到自己的学生,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向创新创业的道路。
(作者简介:张斌,男,本科,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责任编辑 宋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