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言文教学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不仅要从“文”和“言”的角度切入文本,让学生理解透彻,还要让学生从文言文中品读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态度和情感价值观。因此,本文将从“文言并重”的角度来探讨分析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文言并重”
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文言文教学是教育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在高考中也占有重要的分量。然而,晦涩难懂的文言文确实让不少的高中生望而生怯,文言文不像白话文那样通俗易懂,在理解起来是有相当的难度的。因此,针对这种情况,高中语文教师更要从实际出发,研究学生文言文学習的方法,另辟蹊径,让学生学好文言文。
一、扫清文言文中的语言障碍
文言文虽然难读懂,但它也是语言的一个分支,是古人说话的一种表达方式,那么,理解文章的意思和主旨就是阅读文言文的目标所在。所以,高中语文老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活动时,首先要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搞清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例如,高中教师在教授《赤壁赋》时,文章中涉及到的虚词很多,而且每个虚词所代表的意思不完全一样,这样,学生阅读起来就会有很大的难度[1]。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于虚词的使用方法进行一一介绍,像“而”“其”等,在不同的语句位置上,可能意思会完全相反,只有让学生了解每一个虚词所能代表的意思,才能让学生根据语境去判断它的用法和表达的意思。如果教师只是带着学生认识生字生词,没有教授详细具体的字词用法,那么学生即使学到了知识也是毫无用处,甚至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注重“文言并重”,帮助学生扫清语言的障碍。
二、在诵读中感悟文言魅力
在学习文言文时,诵读文章是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语言的精简和凝练感受文字的魅力,而教师通过“文言并重”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整齐华美。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进行朗读,并且让学生带感情的朗读,做到语言上的整齐划一和节奏的准确无误,在读文章的时候顺便对文章进行段落划分,让学生理解的更加到位、更加透彻[4]。另外,教师应该注意朗读有多种的方式方法,不管是集体朗读还是学生分读亦或是教师范读,都要让学生在读文言文中有所收获,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诵读也是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在诵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品味语文的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精深,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操和爱国情怀,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
三、知人论世,重视作者的背景介绍
所谓的“文言并重”就是在文言文的阅读没有障碍的基础上,让学生既能学到文言的知识也能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2]。很多学生在高中学习的时候,尤其是学习语文文言文时,由于没有掌握文章的大意和思想主旨,学习起来只是死记硬背,对于学生来说白白浪费了资源和机会。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文言文时,不要过于急躁对学生进行大量知识的灌溉,而是从文言文作者出发。了解作者生平和思想观,做到知人论世。比如学习李密的《陈情表》,他为何会写出这样一篇感人至深、流传千古的名篇呢?教师就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寻文本内容,主动了解作者李密的生平,知道他不仅是一位功成名就的大臣,更是一位至善至孝的孝子,因此,在给晋武帝上书时能够从各个角度出发,不仅让晋武帝同意了李密的做法,还感人至深,留下名传千古的作品[3]。因此,知人论世是一个学习文言文很好的角度,学生可以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生平来了解文言文,不仅容易理解,更加深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结语: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审美价值,带给现今很多人高尚的情操和净化的心灵。高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文言文知识时身负重任,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文言文,更要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素质教养和审美欣赏能力。因此,在“文言并重”的基础上学习文言文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策略。
参考文献
[1]方海峰.以文带言 文言并重——对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08):28-29.
[2]苏元楚.“内”“外”兼顾,“言”“文”并重——2013年三明市初中毕业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文言文试题评析[J].考试周刊,2013(50):6-8.
[3]贾桂强.“文”“言”并重,感悟文化内涵——肖培东《诲人不倦》教学片段赏析[J].江西教育,2012(Z2):66-67.
[4]曾召辉,王佩.新课标下文言文教学如何做到“文”“言”并重——以必修五第二单元文言文教学为例[J].中学语文,2011(18):29-30.
(作者单位:志丹县高级中学)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文言并重”
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文言文教学是教育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在高考中也占有重要的分量。然而,晦涩难懂的文言文确实让不少的高中生望而生怯,文言文不像白话文那样通俗易懂,在理解起来是有相当的难度的。因此,针对这种情况,高中语文教师更要从实际出发,研究学生文言文学習的方法,另辟蹊径,让学生学好文言文。
一、扫清文言文中的语言障碍
文言文虽然难读懂,但它也是语言的一个分支,是古人说话的一种表达方式,那么,理解文章的意思和主旨就是阅读文言文的目标所在。所以,高中语文老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活动时,首先要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搞清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例如,高中教师在教授《赤壁赋》时,文章中涉及到的虚词很多,而且每个虚词所代表的意思不完全一样,这样,学生阅读起来就会有很大的难度[1]。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于虚词的使用方法进行一一介绍,像“而”“其”等,在不同的语句位置上,可能意思会完全相反,只有让学生了解每一个虚词所能代表的意思,才能让学生根据语境去判断它的用法和表达的意思。如果教师只是带着学生认识生字生词,没有教授详细具体的字词用法,那么学生即使学到了知识也是毫无用处,甚至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注重“文言并重”,帮助学生扫清语言的障碍。
二、在诵读中感悟文言魅力
在学习文言文时,诵读文章是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语言的精简和凝练感受文字的魅力,而教师通过“文言并重”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整齐华美。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进行朗读,并且让学生带感情的朗读,做到语言上的整齐划一和节奏的准确无误,在读文章的时候顺便对文章进行段落划分,让学生理解的更加到位、更加透彻[4]。另外,教师应该注意朗读有多种的方式方法,不管是集体朗读还是学生分读亦或是教师范读,都要让学生在读文言文中有所收获,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诵读也是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在诵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品味语文的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精深,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操和爱国情怀,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
三、知人论世,重视作者的背景介绍
所谓的“文言并重”就是在文言文的阅读没有障碍的基础上,让学生既能学到文言的知识也能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2]。很多学生在高中学习的时候,尤其是学习语文文言文时,由于没有掌握文章的大意和思想主旨,学习起来只是死记硬背,对于学生来说白白浪费了资源和机会。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文言文时,不要过于急躁对学生进行大量知识的灌溉,而是从文言文作者出发。了解作者生平和思想观,做到知人论世。比如学习李密的《陈情表》,他为何会写出这样一篇感人至深、流传千古的名篇呢?教师就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寻文本内容,主动了解作者李密的生平,知道他不仅是一位功成名就的大臣,更是一位至善至孝的孝子,因此,在给晋武帝上书时能够从各个角度出发,不仅让晋武帝同意了李密的做法,还感人至深,留下名传千古的作品[3]。因此,知人论世是一个学习文言文很好的角度,学生可以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生平来了解文言文,不仅容易理解,更加深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结语: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审美价值,带给现今很多人高尚的情操和净化的心灵。高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文言文知识时身负重任,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文言文,更要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素质教养和审美欣赏能力。因此,在“文言并重”的基础上学习文言文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策略。
参考文献
[1]方海峰.以文带言 文言并重——对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08):28-29.
[2]苏元楚.“内”“外”兼顾,“言”“文”并重——2013年三明市初中毕业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文言文试题评析[J].考试周刊,2013(50):6-8.
[3]贾桂强.“文”“言”并重,感悟文化内涵——肖培东《诲人不倦》教学片段赏析[J].江西教育,2012(Z2):66-67.
[4]曾召辉,王佩.新课标下文言文教学如何做到“文”“言”并重——以必修五第二单元文言文教学为例[J].中学语文,2011(18):29-30.
(作者单位:志丹县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