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仙李白很善于表达送别之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诗写出了他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的动情场面。本期的诗词漫游记,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赠汪伦》,看看诗仙是怎么写友人送别自己的。
诗词入场
李白一生爱喝酒,爱游玩,也爱交朋友。他为朋友孟浩然、杜甫写过诗,为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写过诗,也为普通老百姓写过诗。在他眼里,身份、地位不是最重要的,真挚的感情才是最值得歌颂的。安徽泾县的县令汪伦与李白素不相识,但一直很仰慕他,便邀请李白到泾县游玩。李白与汪伦一见如故,临别时写下一首流传千古的《赠汪伦》,也使泾县桃花潭从此闻名天下。
读诗心得
李白在桃花潭乘船正要离开,忽然听到岸边传来用脚踏着节拍唱歌的声音。诗的前两句叙事,讲述李白乘船离开、汪伦踏歌送行这件事。李白听到送别的歌声,心里肯定很感动,觉得汪伦对自己真是情真意切啊。但是诗仙李白并没有直接把这份感动写出来,而是借着眼前的桃花潭來抒情:“纵然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没有汪伦送我的情谊深。”诗句明白如话,却饱含深情。桃花潭里都是水,汪伦送“我”是情,两者本无联系,但李白通过一个“深”字把两者联系起来。李白用桃花潭水的“深”来比喻汪伦对“我”的情谊“深”,这是比喻;而李白说桃花潭水“深千尺”,这就是夸张。他这个夸张是为了强调“汪伦送我情”比“千尺”水更深。水无论多深,都是有限度的,但情谊之深是无限的。
诗人来了
李白,中国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不但想象丰富,而且意境奇妙;语言轻快,富有浪漫色彩;充满才气仙气,故被后人称为“诗仙”。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踪迹遍及南北各地,写了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李白的诗对后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诗词中的文化
桃花潭在安徽泾县,属于青弋江的上游,因李白的诗《赠汪伦》而享誉中外。现在的桃花潭景区有踏歌岸阁、汪伦墓、文昌阁等风景名胜。登上踏歌岸阁,可以眺望桃花潭的胜景。桃花潭风景优美,同学们可以利用假期来游玩,在岸边也可踏歌一番,体会当年李白和汪伦的深厚情谊。
李白和汪伦的故事非常有趣。当时,担任泾县县令的汪伦非常仰慕李白的才华,就写信邀请他到泾县游玩。汪伦在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哇,可以赏桃花,又可以饮美酒,太好啦!李白收到信后非常高兴,立刻出发前往美丽的泾县。汪伦见到李白后说:“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酒店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意思是说,我说的桃花十里,是离我们这儿十里的桃花潭,并没有十里桃花;我说的万家酒店,只是一个姓万的人开的一家酒店。李白听了哈哈大笑,不但没有责怪汪伦,还与汪伦一起在万家酒店饮酒,共同游览桃花潭。
自从李白写了《赠汪伦》之后,桃花潭不再只是一处水潭,也成了诗人笔下一处寄托情感的人文景观。宋代诗人杨杰写过一首《太白桃花潭》:“桃花潭似武陵溪,太白仙舟去欲迷。岸上踏歌人不见,年年空有鹧鸪啼。”在诗人笔下,泾县桃花潭成了“太白桃花潭”。再如明末清初方文的《桃花潭短歌》:“桃花潭中春水深,桃花潭上春云阴。云阴不见古人面,水深曾照古人心。如何李白汪伦后,云水荒凉直至今。”清末著名诗人黄仲则所写的七律《桃花潭》的结尾说:“我有新诗珍重久,只无人送踏歌声。”这三位诗人都感慨像汪伦这样热情好客的主人不再出现,而敬仰和礼遇天才诗人的美好事情已经成为传说。
读诗有问
什么是踏歌?
“踏歌”是一种歌舞形式,三五个人甚至十多个人手拉手,一边用脚踏地打节拍,一边唱歌。我国踏歌的历史非常悠久,在青海大通县出土的五千多年前的陶器上就有“五人牵手踏歌”的场景。相传,汉高祖刘邦在位时,农历十月十五日那天,皇宫内的人们会挽着手臂踏歌。这里的踏歌类似于一种歌舞。
踏歌在唐朝非常流行,唐朝诗人笔下有许多关于“踏歌”的诗句。如,“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可见桃花村的人们从夜里踏歌到天明;“连袂踏歌从此去,风吹香气逐人归。”人们牵着衣袖踏歌,风吹着蔷薇花香跟着人回家;“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这首诗写的是女郎们牵着衣袖、在月下踏歌的情形。
举行踏歌的地方叫“歌场”,踏歌常用于节日庆典。踏歌曾传到日本,现在日本民间还有踏歌的习俗。
【小链接】
宗臣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他在路过泾县时,写过一首《泾县望桃花潭》。他把桃花潭比作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这是对桃花潭极高的赞美。
泾县望桃花潭
[明] 宗臣
桃花潭水近陵阳,
潭上春风满石梁。
流水不随仙客去,
秦人何必渡三湘。
诗词入场
李白一生爱喝酒,爱游玩,也爱交朋友。他为朋友孟浩然、杜甫写过诗,为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写过诗,也为普通老百姓写过诗。在他眼里,身份、地位不是最重要的,真挚的感情才是最值得歌颂的。安徽泾县的县令汪伦与李白素不相识,但一直很仰慕他,便邀请李白到泾县游玩。李白与汪伦一见如故,临别时写下一首流传千古的《赠汪伦》,也使泾县桃花潭从此闻名天下。
读诗心得
李白在桃花潭乘船正要离开,忽然听到岸边传来用脚踏着节拍唱歌的声音。诗的前两句叙事,讲述李白乘船离开、汪伦踏歌送行这件事。李白听到送别的歌声,心里肯定很感动,觉得汪伦对自己真是情真意切啊。但是诗仙李白并没有直接把这份感动写出来,而是借着眼前的桃花潭來抒情:“纵然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没有汪伦送我的情谊深。”诗句明白如话,却饱含深情。桃花潭里都是水,汪伦送“我”是情,两者本无联系,但李白通过一个“深”字把两者联系起来。李白用桃花潭水的“深”来比喻汪伦对“我”的情谊“深”,这是比喻;而李白说桃花潭水“深千尺”,这就是夸张。他这个夸张是为了强调“汪伦送我情”比“千尺”水更深。水无论多深,都是有限度的,但情谊之深是无限的。
诗人来了
李白,中国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不但想象丰富,而且意境奇妙;语言轻快,富有浪漫色彩;充满才气仙气,故被后人称为“诗仙”。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踪迹遍及南北各地,写了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李白的诗对后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诗词中的文化
桃花潭在安徽泾县,属于青弋江的上游,因李白的诗《赠汪伦》而享誉中外。现在的桃花潭景区有踏歌岸阁、汪伦墓、文昌阁等风景名胜。登上踏歌岸阁,可以眺望桃花潭的胜景。桃花潭风景优美,同学们可以利用假期来游玩,在岸边也可踏歌一番,体会当年李白和汪伦的深厚情谊。
李白和汪伦的故事非常有趣。当时,担任泾县县令的汪伦非常仰慕李白的才华,就写信邀请他到泾县游玩。汪伦在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哇,可以赏桃花,又可以饮美酒,太好啦!李白收到信后非常高兴,立刻出发前往美丽的泾县。汪伦见到李白后说:“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酒店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意思是说,我说的桃花十里,是离我们这儿十里的桃花潭,并没有十里桃花;我说的万家酒店,只是一个姓万的人开的一家酒店。李白听了哈哈大笑,不但没有责怪汪伦,还与汪伦一起在万家酒店饮酒,共同游览桃花潭。
自从李白写了《赠汪伦》之后,桃花潭不再只是一处水潭,也成了诗人笔下一处寄托情感的人文景观。宋代诗人杨杰写过一首《太白桃花潭》:“桃花潭似武陵溪,太白仙舟去欲迷。岸上踏歌人不见,年年空有鹧鸪啼。”在诗人笔下,泾县桃花潭成了“太白桃花潭”。再如明末清初方文的《桃花潭短歌》:“桃花潭中春水深,桃花潭上春云阴。云阴不见古人面,水深曾照古人心。如何李白汪伦后,云水荒凉直至今。”清末著名诗人黄仲则所写的七律《桃花潭》的结尾说:“我有新诗珍重久,只无人送踏歌声。”这三位诗人都感慨像汪伦这样热情好客的主人不再出现,而敬仰和礼遇天才诗人的美好事情已经成为传说。
读诗有问
什么是踏歌?
“踏歌”是一种歌舞形式,三五个人甚至十多个人手拉手,一边用脚踏地打节拍,一边唱歌。我国踏歌的历史非常悠久,在青海大通县出土的五千多年前的陶器上就有“五人牵手踏歌”的场景。相传,汉高祖刘邦在位时,农历十月十五日那天,皇宫内的人们会挽着手臂踏歌。这里的踏歌类似于一种歌舞。
踏歌在唐朝非常流行,唐朝诗人笔下有许多关于“踏歌”的诗句。如,“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可见桃花村的人们从夜里踏歌到天明;“连袂踏歌从此去,风吹香气逐人归。”人们牵着衣袖踏歌,风吹着蔷薇花香跟着人回家;“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这首诗写的是女郎们牵着衣袖、在月下踏歌的情形。
举行踏歌的地方叫“歌场”,踏歌常用于节日庆典。踏歌曾传到日本,现在日本民间还有踏歌的习俗。
【小链接】
宗臣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他在路过泾县时,写过一首《泾县望桃花潭》。他把桃花潭比作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这是对桃花潭极高的赞美。
泾县望桃花潭
[明] 宗臣
桃花潭水近陵阳,
潭上春风满石梁。
流水不随仙客去,
秦人何必渡三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