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药质量与疗效的关系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ke594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浅析了中医的疗效与中药质量、中药炮制、是否掺假、混淆品及中药质量标准的相互关系,揭示出中医的疗效必须依靠优质的中药做坚强后盾,否则将无从谈及中医的疗效,要提高中医诊治的整体水平,首先要从中药质量抓起,中药质量标准提高了、完善了,中医的疗效自然而然就彰显卓著了。
  【关键词】中医疗效;中药质量及标准
  【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8-039-2
  
  中医作为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历经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应该是更加发扬光大,精益求精,而事实在现实中却恰恰相反,全国各级中医医院都相对缩小或改为中西医,有的干脆取消了中医科,去年听说某县级中医医院有三个名额,我朋友的亲属正好是中医临床专业本科毕业生,就满怀信心地前往应聘,谁知答复是该院不要中医专业,只要西医临床专业的。听到这样的消息,在我心里的震撼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中医医院本来就应该是中医临床专业毕业生施展才干的主战场,现在连中医医院都不要中医专业的毕业生,那么中医专业的毕业生该往何处去呢?因此我不断地反思,试图找出中医为何停滞不前的原因:难道是国人祖祖辈辈服中药,现在产生了耐药性?还是中医诊治技术的退化?经过反复梳理,以及联系笔者在药检部门进行检验工作20多年的经历,初步找出了中医的疗效与中药的质量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就简要地介绍其中的缘由,以揭示其二者内在的关系。
  1中药质量与疗效的关系
  谁都知道:一个好的中医师不但要有望、闻、问、切的基本诊断技术,还要对症配上合理的处方,才能完成对患者的诊治过程。现在我们常常听到老百姓议论:某病如果扁鹊在世、某病如果华佗现身的话就不会怎么、怎么的,这些议论反映了老百姓是多么迫切地渴望:现代也同样需要有更多的像扁鹊、华佗一样技术精湛的中医师,但是老百姓没想到的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医疗诊断辅助技术越来越多,血常规、尿常规、血液生化分析、X光、CT、脑电图、心电图、胃镜、内窥镜等等,都可以作为中医师的辅助诊断技术,可以说现代中医的诊断技术应该比古人先进不知多少倍,为何中医的诊治过程就不如过去那么明显呢?首先古代中医给药是自采自制,质量得到充分保证,笔者在中药的检验过程中发现:中药材的不合格率是所有药品(药品包括化学药品、中成药、抗生素、生物制品等)中最高的,约占中药材总数的30~45%,这个数字是触目惊心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揭示出中医的疗效如果没有优质的中药作支撑,是无法提高疗效的,反而还会降低疗效或产生不必要的毒、副作用。
  2中药的炮制与疗效
  大家都知道:中药材必须经过合理的炮制,以增加疗效、降低毒性或副作用,而现在用于配方的中药,经过炮制的还没有达到50%,有些中药虽然经过炮制,但符合炮制标准的还未达到50%,更为恶劣的是,某些不法分子利用炮制的机会乘机掺假,如用食盐、明矾浓溶液浸入穿山甲内以增加重量;用石灰浆浸渍菟丝子,以增加重量,其总灰分达到38%,严重超标(中国药典规定:不得过10%)。海金沙应该是用蕨类植物海金沙科海金沙的孢子入药,但经我所检验合格的海金沙,合格率尚不足10%,多数是酸不溶性灰分达到25~38%,严重超标(中国药典规定:不得过15%),甚至有一份样品是没有一粒孢子的细黄沙土。试问如此的中药炮制质量对中医的疗效是增加、还是降低?也许不必要的毒副作用也是由此而引起。
  3农药、重金属污染与疗效
  众所周知:农药、重金属污染是我国中药材的重中之重,据报道美国欲进口一部分中国产的人参、当归等名贵中药材,经检验后发现:有机磷含量是限量的50倍,美国人吓得再也不敢进口中国的中药材了;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了农药、重金属的限量,但是由于昂贵的农药对照品,提高了检验成本,一个普通的中药材检验费竟达几千元,所以除了送检单位的特殊要求,一般都只檢验重金属的限量,而对人体有害的农药不得不缺检该项目,也就是说市场上的绝大多数中药材都是没有经过农药的限量检验,那么谁又能保证:未检验过的中药材是100﹪的无农药残留呢?
  4中药质量标准滞后与疗效的关系
  中药材、中成药的检验标准目前有《中国药典》1977年版、1985年版、1990年版、1995年版、2000年版、2005年版、2010年版、部颁进口药材标准、部颁中药材标准、部颁中药成方制剂、国家中成药质量标准汇编、各省中药材标准、云南省中药饮片标准等等、咋眼一看是洋洋洒洒标准不少,等实际操作下来,才发现是困难重重,由于药品标准主要是针对有疗效的成分或部位制定的相应标准,对无疗效的、甚至是危害身体健康的部分未做剔除性的规定,故此不法分子乘机钻空子,如我所检验到一批枸杞子,颜色非常鲜艳,犹如刚刚采摘加工的,用水浸泡,水溶液呈现橙红色,这是明显的经过染色的中药材,但是标准未规定此内容,我们无法出具不合格报告。前两年,笔者前往安徽亳州参观了中国第二大中药材市场,所看到的金银花、菊花都是经硫磺熏后,使其颜色鲜艳,且不易生虫,而现行的中药质量标准均无此内涵;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非药用部分是绝大多数,如夏枯草,中国药典规定药用部分是果穗,而我所检验到的几份样品都是带根的全草,其药用部位果穗仅占13.6%;蒲黄,中国药典规定药用部分为花粉,样品是带花序及叶的混合物,药用部位花粉仅占26%,中药材不达标,用此原料生产的中成药的疗效也就可想而知了,试问:这样的中药质量标准能保证疗效吗?可以这样说:中药质量标准的滞后,将严重影响中医疗效的提高。
  5掺假、混淆品与疗效的关系
  由于人口骤增,加上人为地粗采滥用有限的中药资源,不制定任何可持续性发展的规划,导致中药资源日益匮乏,各种假冒品、替代品应运而生,经我所检验的檀香近60%是不合格的,有25%是用其他杂木浸渍或喷洒檀香油假冒品;还有用松明浸渍檀香油染色后伪充沉香的,穿山甲是用塑料注塑成型的,用莪术、土三七伪充三七;用石膏、淀粉模制成冬虫夏草;或用凉山虫草、地蚕伪充冬虫夏草,最近还检查到一例剪去过长的子座,并用色素漂染子座和头部的假冬虫夏草;用塑料注塑的假羚羊角;用地枫皮伪充八角;用裙带菜、长石莼伪充昆布;用丝棉木伪充杜仲;用明胶、色素及毛发制成假鹿茸片;人参、黄芪都曾经检查过是属于提取有效成分后的残渣……。如此众多的假冒伪劣药材,如何能不影响中医的疗效呢?
  综上所述,说明了中医疗效是离不开优质的中药作为坚强后盾,要提高中医诊治的整体水平,首先要从中药质量抓起,从中药的种养植、规范中药炮制、杜绝使用农药、杜绝使用植物生长激素,消除或降低重金属污染,提高、完善中药质量标准等各方面抓起,提高人们的质量意识、诚信意识,从根本上改变“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错误观念,要有资源有限或短缺的危机感,建立健全可持续性发展中药的良好机制,确保源源不断的质量上乘的中药材及中药饮片,那么中医的疗效必定会立显彰著,我们的国粹中医和中药必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且大放异彩。中医药的前途是光明的,但要走向世界、造福于世界人民我们还须付出十倍乃至百倍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卫爱黎,等.[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1,4(2):113.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第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74-197.
  [3]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谱(第3册)[M].广东科技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 科研和教学并重,以科研促教学,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必由之路。为研究科研有效促进教学的有效途径,本文从科研促理论教学、科研促实践教学等环节阐述了我系对科研促教学的一些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内科学;心肌梗死;缺血预适应;再通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负担的增大,女性往往承受着家庭与工作的双重压力,生活失去规律,常常会引起便秘。都市女性的便秘主要是功能性的,多表现为大便干燥、质硬、量少
此文概述了衡水市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情况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政策保护、市场培育、加大扶植、强化素质等对策建议。
目的:合理应用中成药。方法:运用中医辩证理论和中药组方配伍的综合知识指导用药。结果: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使用药物。结论:只有重视辩证用药,才能合理的使用中成药。
【摘要】:目的:探讨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患兒总有效率为90.0%,两组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行为评分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且所有患儿均已排除了各种感染、先天畸形、代谢性疾病及母亲分娩过程
【摘要】目的:探讨Rü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不同的治疗方法、手术时机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007年8月至2009年9月收治Ⅲ型Pilon骨折患者25例,年龄22~65岁,平均37.8岁。开放性骨折9例,闭合性骨折16例,合并腓骨骨折21例。胫骨骨折钢板固定14例,螺钉加克氏针固定4例,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5例,踝关节融合2例。结果:术后随访6~80个月,平均37个月。按Ma
目的:应用去卵巢大鼠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观察α-ZAL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40只6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OVX)、雌二醇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全球糖尿病患者从20世纪90年代约1.00亿人,增长到2007年2.46亿人。预计到2025年,全球有3.80亿人受到糖尿病的困扰。
1 实验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