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rry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痔是一种常见病,常需手术治疗,手术后常可出现疼痛、出血、尿儲留、创缘水肿、等并发症,因此,对这些并发症的预防,是促进疾病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 痔;疼痛;出血;尿储留;创缘水肿;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50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44-02
  痔是一种最常见、多发的肛肠疾病,分内痔和外痔、混合痔。痔的治疗方法,外痔需切除,内痔轻微时可采取消痔灵注射,严重时常需手术切除。痔术后常可出现疼痛、出血、尿储留、创缘水肿并发症,以下是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1 疼 痛
  手术时局部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和损伤;术后创面暴露,神经受到外界理化因素反复刺激;换药时器械触及伤口;排便时肛门扩张,扩约肌痉挛性收缩;患者精神紧张等均可造成患者伤口疼痛。
  1.1 疼痛的预防及护理要点 首先要耐心的对病人讲解肛肠疾病的有关知识,解除患者对手术恐惧,以及担心术后大便失禁的焦虑心理,鼓励患者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消除精神紧张,愉快地接受治疗;手术及换药操作轻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损伤和过度牵拉;常规扩肛,以解除术后扩约肌痉挛性疼痛,敷料填塞勿过紧;术毕肛周注射克泽普5-10毫升,可有效的预防术后伤口疼痛;术后指导患者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多食半流食,以及水果,蔬菜,多饮水,以防大便干燥,不食生冷,以防腹泻,排便时加重伤口疼痛。术后首次排便前给予开塞露1-2个肛塞,大便干燥者术前6小时口服液体石蜡油15-30ML,每次排便时间不超过3分钟,不可用力排便,若患者感觉排不尽时,可暂停排便,15-30分钟后可再次排便,排便时间逐渐调整为每天一次,养成定时排便及便后清洗的习惯,保持肛周清洁干燥,以减少分泌物对伤口的刺激;轻微疼痛者,口服去痛片或曲吗多,能及时止痛,疼痛严重时给予杜冷丁50毫克肌肉注射。
  2 出 血
  多由于手术操作不当或手术中对创面止血不完善所致,多发生在术后数小时;痔核坏死脱落形成创面出血,多发生在术后7-14天;常见于活动量大或剧烈运动。
  2.1 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术后患者取平卧位,适当按压伤口,密切观察创面有无出血,患者感下腹部胀痛,或患者有心悸口渴,面色苍白,肢体无力,出虚汗,脉搏细弱等,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开放静脉通路,配合医生做好止血抢救。痔核脱落期及创面修复过程中,嘱患者勿作剧烈运动,勿久立,久行,久蹲,保持排便通畅,防止大便干燥摩擦创面引起出血。术后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以预防出血。
  3 尿储留
  肛门部手术后,由于疼痛,麻醉,心理等多种因素影响,容易引起膀胱逼尿肌的暂时性麻痹,或膀胱括约肌不同程度的痉挛,从而引发排尿困难和尿潴留。
  3.1 尿储留的预防及护理要点 术前做好健康教育,解除患者紧张心理,做好沟通,对患者最关心的肛门功能恢复,疼痛、出血,术后排尿困难,排便疼痛等问题,给予解释,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术前排空小便。术后肛门创口敷料不可填塞过紧,防止压迫尿道而引起尿储留,指导患者术后及时排尿,排尿时松开绷带,排尿后再重新扎紧,改变患者体位恢复病人习惯的排尿姿势,首次排尿时应争取去厕所排出,以引起条件反射。发生尿储留时,应稳定患者情绪,作好心理疏导,获得患者合作,采取措施,诱导排尿,可在流水声的诱导下刺激排尿,或采用热敷按摩小腹,缓解尿道括约肌的痉挛,诱导排尿,如以上方法均无效,则应行导尿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第一次放尿不超过1500毫升。对患者术后出现的疼痛不适等,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因疼痛不适而诱发尿储留。
  4 创缘水肿
  外痔去除未尽,皮瓣余留过多,切口引流不畅,术后肛门填塞过紧过多,术后排便困难、便秘、排便时间过长、排便次数增多等因素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淋巴回流受阻,组织内渗透压增加,而引起组织液增多。而引起创缘水肿。
  4.1 术后水肿的预防及护理 换药时认真清洗伤口,保持伤口清洁,引流通畅。保持排便通畅,多饮水和有润滑作用的饮料,如蜂蜜,果汁、蔬菜汁,口服麻仁软胶囊等润肠药物,避免大便干燥,若大便干燥严重,可用石蜡油灌肠,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如手术创面大,创口尚未完全愈合期间,应尽量少活动,卧床休息1-2天,勿久坐、久站、久蹲,避免创口边缘因用力摩擦而形成水肿,延长创面愈合时间。便后坐浴,先用热气熏蒸,待水温适中时坐浴,每次20分钟左右。低功率微波照射可使局部产生微波的生物热效应,促进被照射部位的新陈代谢,改善紊乱的毛细血管及神经末梢的功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微循环通路流畅,从而消除水肿。功率30W,每次15-20分钟,微波探头距肛门30厘米。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院内感染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收集神经外科重症患者3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分析两组院内感染情况,探讨其护理对策。结果 观察组的院内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患者实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容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重度妊高症患者的产后情况并探讨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妊娠晚期重度妊高症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重度妊高症患者中,剖宫产31例,自然分娩7例,所有患者均无DIC、肾衰、无后遗症等情况发生,全部痊愈出院。结论 积极有效的治疗和细致的产后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治愈率和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医护人员应为重度娠高症患者做好各项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一次性自体血液回收,过滤.自体回输对患者循环状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选择在本科10例患者,遵医嘱自体回输,持续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变化。结果 自体回输血患者发生率低。结论 一次性使用自体血液回收器不仅补充血液及时快捷更可减少或避免异体输血,让手术更安全,同时缓解血源紧张。  【关键词】 自体血液;回收  doi:10.3969/j.issn.1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肠梗阻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探讨3例肝移植术后肠梗阻患者的护理,包括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胃肠减压、防止感染、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结果 2例患者非手术治疗,1例手术治疗。结论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采取积极适当的护理措施是有效治疗肠梗阻及提高护理水平的重点。  【关键词】 肠梗阻;护理;宣教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
期刊
【摘要】 目的 进一步研究心理护理实施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收集了2010年7月——2011年7月来我院治疗脑血管疾病的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并随机分为两组,7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75例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结果 实施心理护理后,治疗组患者抑郁评分与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1.2 方法 7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75例治疗组患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33例神经内科跌倒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重点调查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13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发生跌倒33例,跌倒发生率为25.4%。5例因为自身基础疾病发生跌倒,有6例因为年龄因素跌倒,有4例因为药物因素跌倒,有3例因为环境因素跌倒,有4例因为运动障碍跌倒,有5例患者因为视听功能障碍跌
期刊
【摘要】 目的 对我院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常见危险因素(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护士自身原因等)、应对措施及职业暴露后伤口处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从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包括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与执行操作规程不规范及护理技术水平低、缺乏安全因素的预见性有关。结论 护理部应建立健全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提高护理人员自身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补液、退热、止泻等基础治疗,其中研究组加以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45例(95.74%),对照组总有效38例(80.85%),对比两组总有效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血必净联合抗生素治疗颅脑外伤后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脑外伤重症患者189例,其中96例颅脑外伤重症患者在治疗后发生脑外伤后肺炎后遗症,本院采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48名脑外伤后肺炎患者,该组为治疗组,剩下的一半患者在相同的条件下只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该组为对照组,一段时间后,观察脑外伤后肺炎患者的恢复情况,对两组患者分别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层次妇科体检人群对隐私保护的需要,提出相应的隐私保护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2年6月在我院的妇科体检者300例,并随机地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查,以了解其对隐私保护的需要和满意度,观察组在对照组针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应改进的基础上进行同样的问卷调查,并对护理人员开展一些特殊的培训和教育,以此了解其改进的效果。结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