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这件事

来源 :意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m74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常常忘记自己的年龄。有一次去打针,护士随口问我多大了,我一愣,在心里算了半天才告诉她,搞得好像我在编谎话。其实那一刻我差点脱口而出说自己十六岁——这种下意识的回答最能反映内心。
  我一直在学习和成长,对世界的认识不断更新和加深,但是不知为何,有些感觉并不会随着生理年龄而改变。
  我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当然与青春期有天壤之别,但若问我几岁,我下意识的回答永远是那个年纪。仿佛卡住了,我卡在了十六岁,体内或者心里的某个部分再也长不大了。
  我常常會想长大以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才意识到我已经长大很久很久了。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大人,继而开始怀疑到底有没有好好地做过孩子。就像休息好才能工作好,玩好才能学好,打好地基才能建高楼,真正做过孩子,才会有成为大人的可能。
  我曾为长大而拼尽全力,每日挣扎,结果却不容乐观。那么,我想,到底为什么要长大?在这个崇尚年轻的时代,长不大是令人羡慕的。人生被描述为一个走下坡路的过程,长大和衰老就是那可怕而悲哀的谷底。很多大人对我说,珍惜吧,你正处于生命中最美好的阶段。我无言以对。正处于最艰难、最困惑、最无助阶段的我,本来就已经身心俱疲,听他们这么说,只会更加觉得生活难挨,未来无所期待。
  长大的困难在于,首先要有长大的意愿,其次要足够勇敢和强大,以便承受成长过程中的种种艰辛,特别是在有缺口的情况下。毕竟,成长从来都不是容易的,更别提快乐,因为会发现现实世界与曾经以为的并不一样,要经历一次次的撕裂与重建、毁灭与重生。正如美国作家卡佛所言:“长大成人,化为碎片。”

  “长大”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小时候我特别向往大人的世界。我盼着快快长大,因为那意味着广阔而新奇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代表着独立和自由——自己赚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去哪儿玩就去哪儿玩,不再受大人的管控。以我目前的经验来看,长大确实带来了这方面的快乐。有了收入之后,我终于可以自由痛快地买喜欢的东西而不必遭受大人的训斥,比如疯狂买书,比如在文具店大肆“扫荡”,试图弥补小时候的夙愿。从某种程度上说,独立自由是长大最好的地方,也恰恰是最坏的地方。要养活自己,要自主选择并承担责任,这意味着巨大的压力和沉重的负荷。小时候没有自由,让大人替自己做决定其实是很轻松的,省去了独立思考的劳累,万一结果不好,还可以把责任全部推给别人。长大后有了自主权,做重大决定时瞻前顾后患得患失,要鼓起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结果;为了维持生计,承担起家庭责任,还常常要忍气吞声做自己不那么喜欢的事,个性和情怀难免遭受打击和磨损,享受生活渐渐成为一种奢侈……
  能否发自内心地想要长大,取决于长大究竟能带来什么。
  我试图这样劝服自己:长大或许意味着对现实妥协,放弃浪漫的梦想,逐渐变得沉重而麻木。但是,长大也意味着学会独立思考、变得更有力量,意味着接受贯穿我们生命始终的裂缝,意味着因“实然”和“应然”的差异而失望的同时,依旧保留一点点童心和理想主义。
  长大意味着接受这个世界,也意味着有机会去创造更好的世界。
  也许未来有一天我可以真正长大……也许吧!谁知道呢?
其他文献
游记作家保罗·索鲁在《旅行之道》中说:“苦难考验人类生存所需的基本素质:决心、冷静、理性、体力和意志力。”雷纳夫·法因斯1979年到1982年,跟同伴伯顿完成穿越两极的环球之旅。在做了动脉搭桥手术后,他还能在七天里跑七次马拉松。  但法因斯也有放弃的时候,前往北极,他冻伤后就返回了。美国记者克拉考尔在《进入空气稀薄地带》中描述过人们攀登珠峰的热情:“那种习惯于将个人痛苦置之度外、奋力向峰顶攀登的人
期刊
一  拉开窗帘的时候,竟然看到了一幅画。一江碧水蜿蜒过眼,水之上是跌宕起伏的山,那山一直到目力不及才稍显收敛。那些硬朗的、柔美的起伏充满神迷与梦幻,由其体现出来的情致与动感又让人不无美妙的遐想。  南方的天气忽晴忽阴,晴的时候,山也像一个个荔浦芋,头上摇动霞的叶子,阴了,又似在化蛹成蝶,最后烟岚蹁跹。  偶尔,云层里射出的光打在水上,水就尤其的明润,山则隐晦迷蒙。就像两个主角在剧情需要时被镜头虚化
期刊
2021年,跟大家分享今年我特别受启发、受震动的时刻。  先说第一个,我有个习惯,有些看不懂的现象,要定期向朋友们请教请教。  比如,螺蛳粉“蹿红”。我去跟朋友请教:今年螺蛳粉为什么这么火?它们是不是有什么做得特别好的地方?  他说,嗨,这事要真分析起来,原因可多了。你可以说,是因为螺蛳粉原产地产业链工业化成熟了;你可以说,是因为疫情期间,大家想吃点跟店里差不多、还原度高的东西;你也可以说,是因为
期刊
在电影或动画片里,海盗常用黑布罩住一只眼睛,比如经典动画电影《小飞侠》里的虎克船长:头戴海盗帽,手持单筒望远镜,留着大胡子,有一只铁钩手,一只眼睛被罩住,面目狰狞。  那么,为啥海盗总遮住一只眼睛?  历史上,人们众说纷纭,对这个谜题的探索展现了人们对海上冒险世界的好奇。  有人说,这些海盗碰巧在战斗中都伤到一只眼睛;只戴一边是为了装饰,能体现海盗的人物特性;让海盗看起来更加凶狠……这些都不是正确
期刊
阿维比阿茹年长十岁,夫妻俩鹣鲽情深,羡煞旁人。两人的性格南辕北辙,却是天作之合。外表儒雅的阿维性子敦厚,话不多,一双湛湛生光的眸子在看阿茹时,总化成两首短诗。阿茹呢,活泼,像只喜鹊,爱笑、爱说话,甜甜的声音好似糖葫芦,绕着阿维转,阿维百听不厌。虽然膝下无儿无女,可是,他们都不觉得是一种缺憾。大家都说,他俩是人间罕见的神仙眷属。阿维像月亮,阿茹像太阳,月亮温柔、太阳温煦,相濡以沫。  阿维70岁那年
期刊
“四面碧树三面水,一城香樟半城湖”说的是南昌的景致。南昌东面有溪流穿稻田而过,经年累月,数顷之地渐现湖光,世人称之为艾溪湖。秋季,艾溪湖湿地依然绿意盎然。落单的天鹅低着头,用长长的喙专心拣觅食物;孤傲的丹顶鹤单腿立在沼泽里,静静地眺望着苍穹;一群接一群的大雁在空中摆阵,鸣叫声此起彼伏……  “小廖,候鸟通道发现千岁鹤,应该是想在咱们雁岛‘打尖’。你迅速隐蔽,别打扰它们!”“老高,船往东靠边,暂停巡
期刊
一个美国留学生选修了一门东亚文学的课,班上同学中日韩三国的亚洲学生占大多数。他在班里做了个小调查:你更喜欢宝钗还是黛玉?  调查结果让他很意外,韩国学生拥黛拥钗的人数对比不明显,但中国留学生大部分喜欢宝钗,而一半以上的日本学生则喜欢黛玉。  其实细想起来,黛玉的审美情趣,很有日本的“物哀”味道。  日本境内美景众多,处处感受到诗情画意。但日本又深受各种自然灾害所侵袭,所以有一种深深的“物哀”意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