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數学教学的德育功能有很多,比如培养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理性精神,培养高尚情操,提高思想修养等等。
【关键词】数学课堂;渗透;德育;教育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团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贯彻落实新的课程标准关于德育的要求呢?
我认为首先教师具有极高的数学素养,对数学学科的发展史以及一些为数学学科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数学家的生平事迹有所了解。需知知识是一种力量,有无形的号召力,比如在讲解圆周率时,这样问学生:你知道在中国有哪些人研究过圆周率吗?在圆周率的计算上有刘歆(?-23)、张衡(78-139)、刘徽(263)、王蕃(219-257)、祖冲之(429-500)、赵友钦(公元十三世纪)等人,其中刘徽、祖冲之、赵友钦的方法和所得的结果举世闻名。祖冲之所得的结果π=355/133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在课堂上把上述的史实一道说出,无疑会引起同学们听课的兴趣,激发同学们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怀。反之,你只会照本宣科,学生哈哈连天,你的德育又如何去渗透呢?
其次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中蕴涵的德育因素,明确相应的德育教育内容。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结合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并且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史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结合讲述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优秀品质。如讲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时,教师要说明早在公元一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在多次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勾广三,股修四、经偶五”的规律(即勾三、股四、弦五),并且借助图形对该定理进行了两种巧妙的证明。让学生明确,任何一个定理、公式的形成均来自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类掌握自然规律的正确途径。从而培养学生注重实践的观点。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有很多,比如培养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理性精神,培养高尚情操,提高思想修养等等。前进有目标然后有行动,终有所获。教师只有知道教材中蕴涵的德育因素,并掌握恰当的时机,才能实现在数学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的愿望。
另外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并不是让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进行一种说教,而是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追求的是德育和智育的有机结合。同时,还要注意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时刻牢记德育教育,又要将知识的传授放在首位,防止牵强附会,贴政治标签。比如讲科学记数法时,可以联系神六飞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神六的飞行轨道的长度,增强民族自豪感;但是如果再由此联想美国、俄罗斯以及世界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长篇大论喋喋不休,就偏离了主题。课堂上渗透德育还要注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注意德育教育的层次性。对初中学生而言,年龄约12~15岁,其身心发展过程中属于青春期,但同时也有人称之为“断乳期”、“危险期”、“反抗期”、“躁动期”“人生峡谷期”等,这一时期是个充满矛盾困惑的时期。随着生理的发育成熟,心理也会产生系列变化,有三个方面的特点:1、独立性增强,觉得自己是一个大人,希望别人把他们当大人看;2、自我意识增强,关心自己的外在形象,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自尊心特强,希望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3、情感丰富但不稳定,这一时期情绪情感不稳定,主要是因为各种矛盾所致。如生理上接近于成人,而心理上离成人标准还很远;自己认为自己有了独立性,但这种独立性却又不被社会承认;对过去的依恋和对将来的迷茫等等。在开展德育教育的时候,如果教育者不考虑这一因素,对不同年级,不同性格的学生不能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教育的效果就很差了。只有找好德育的切入点,抓住道德的基础点,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将德育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才能达到课堂教学融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最高境界。
课堂上德育教育的形式要多样化,并不是老师一个人在孤单的说教。比如可以成立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合作探究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看到他人的学习情况,感受他人的学习态度,甲的严谨治学的良好习惯会感染乙,乙的谦恭待人的习惯会影响丙,学习不努力的丙会受到触动,引发改变。在一个优秀的团队里每个人都应展示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成为积极力量的一部分。
最后我要说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反映出一种迟效性,它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功效,而需要利用数学的特点,长期熏陶方能见效。但这种德育的功效一旦获得,将不易被改变,终身受益无穷。
收稿日期:2010-01-16
【关键词】数学课堂;渗透;德育;教育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团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贯彻落实新的课程标准关于德育的要求呢?
我认为首先教师具有极高的数学素养,对数学学科的发展史以及一些为数学学科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数学家的生平事迹有所了解。需知知识是一种力量,有无形的号召力,比如在讲解圆周率时,这样问学生:你知道在中国有哪些人研究过圆周率吗?在圆周率的计算上有刘歆(?-23)、张衡(78-139)、刘徽(263)、王蕃(219-257)、祖冲之(429-500)、赵友钦(公元十三世纪)等人,其中刘徽、祖冲之、赵友钦的方法和所得的结果举世闻名。祖冲之所得的结果π=355/133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在课堂上把上述的史实一道说出,无疑会引起同学们听课的兴趣,激发同学们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怀。反之,你只会照本宣科,学生哈哈连天,你的德育又如何去渗透呢?
其次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中蕴涵的德育因素,明确相应的德育教育内容。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结合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并且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史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结合讲述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优秀品质。如讲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时,教师要说明早在公元一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在多次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勾广三,股修四、经偶五”的规律(即勾三、股四、弦五),并且借助图形对该定理进行了两种巧妙的证明。让学生明确,任何一个定理、公式的形成均来自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类掌握自然规律的正确途径。从而培养学生注重实践的观点。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有很多,比如培养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理性精神,培养高尚情操,提高思想修养等等。前进有目标然后有行动,终有所获。教师只有知道教材中蕴涵的德育因素,并掌握恰当的时机,才能实现在数学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的愿望。
另外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并不是让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进行一种说教,而是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追求的是德育和智育的有机结合。同时,还要注意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时刻牢记德育教育,又要将知识的传授放在首位,防止牵强附会,贴政治标签。比如讲科学记数法时,可以联系神六飞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神六的飞行轨道的长度,增强民族自豪感;但是如果再由此联想美国、俄罗斯以及世界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长篇大论喋喋不休,就偏离了主题。课堂上渗透德育还要注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注意德育教育的层次性。对初中学生而言,年龄约12~15岁,其身心发展过程中属于青春期,但同时也有人称之为“断乳期”、“危险期”、“反抗期”、“躁动期”“人生峡谷期”等,这一时期是个充满矛盾困惑的时期。随着生理的发育成熟,心理也会产生系列变化,有三个方面的特点:1、独立性增强,觉得自己是一个大人,希望别人把他们当大人看;2、自我意识增强,关心自己的外在形象,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自尊心特强,希望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3、情感丰富但不稳定,这一时期情绪情感不稳定,主要是因为各种矛盾所致。如生理上接近于成人,而心理上离成人标准还很远;自己认为自己有了独立性,但这种独立性却又不被社会承认;对过去的依恋和对将来的迷茫等等。在开展德育教育的时候,如果教育者不考虑这一因素,对不同年级,不同性格的学生不能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教育的效果就很差了。只有找好德育的切入点,抓住道德的基础点,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将德育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才能达到课堂教学融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最高境界。
课堂上德育教育的形式要多样化,并不是老师一个人在孤单的说教。比如可以成立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合作探究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看到他人的学习情况,感受他人的学习态度,甲的严谨治学的良好习惯会感染乙,乙的谦恭待人的习惯会影响丙,学习不努力的丙会受到触动,引发改变。在一个优秀的团队里每个人都应展示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成为积极力量的一部分。
最后我要说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反映出一种迟效性,它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功效,而需要利用数学的特点,长期熏陶方能见效。但这种德育的功效一旦获得,将不易被改变,终身受益无穷。
收稿日期:201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