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是评价改革在学科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在实际的生物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对教学评价的曲解,出现了两种极端现象即浮夸的积极评价和短视的消极评价,正视、分析、解决这两种极端现象是本文重点阐述的问题。
关键词 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评价
1.正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中的极端现象
案例:高二生物新授课《基因在染色体上》
师:果蝇的白眼性状的表现为何总是与性别相联系?提示学生用"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去思考。
生: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与性别有关的染色体X、Y上。
师:对,说的非常好,你真棒,大家为他鼓掌喝彩。(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与喝彩!)
师:那控制性状的基因是如何分布的?①控制性状的基因在X上,Y上无;②控制性状的基因在X、Y上;③控制性状的基因在Y上,X上无。(经小组讨论分析确定是哪一种情况)
生:控制眼色的基因在X、Y上
师:还有别的想法吗?(一片沉默)
生:我觉得"控制性状的基因在Y上,X上无"的情况是不可能的。
师:没问不可能的,我问的是可能的(表情无奈)。(一片窃笑)(发言的学生委屈的坐回座位。)
生:那就是"控制性状的基因在X上,Y上无"(一个自认为聪明的男生笑答)
师:为什么?
生:猜的。(哄堂大笑)
在教师的提示下,问题"果蝇白眼性状的表现为何总是与性别相联系?"就成为生物学中的基础问题,对于学生的正确回答,教师应该予以肯定,但采用案例中"鼓掌"方式则有些过度。笔者认为,课堂教学评价以鼓励为主是生物教学给予学生情感关怀的重要表现,但当学生完成回答,教师一概脱口而出"你真行!"、"非常对!"的浮夸评价,不但不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触动,反而使学生更易形成肤浅的思维模式。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极端评价现象就是浮夸的积极评价,这种现象集中表现为教师过度的接受并认可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所有真实表现,包括预设的和未预设的,合理的与不合理的等等,甚至良莠不分的都给予夸张的积极评价,误导了学生对自身学习、态度以及能力的判断,削减了学生探究深层次知识的欲望。
问题"控制性状的基因是如何分布的?",存在三种需要深入探究的情况,事实上在对待这个问题的处理上蕴涵的创新意识、质疑精神是非常可贵的,是在生物知识与常规逻辑思考的现实交互融合的基础上学生主动思考的真实体现。可惜的是,笔者没有珍视这种宝贵的课堂生成,反而给予了不耐烦的消极评价,这是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另外一种极端评价现象,即教师仅重视符合课堂预设的学生表现,对于不符合或背离课堂预设的学生反应给予无情的漠视甚至否定。浇熄了学生的参与热情,阻滞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成长。
2.分析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中的极端现象
上述的极端评价现象,究其根本原因来自于教师对教学评价的曲解。很多教师由于过度的追求形式化评价,将评价功能理想化,将评价中的激励等同于对学生的大力表扬而杜绝批评,形成上述评价中的浮夸现象,其实评价的积极作用不仅表现在口头语言上,还可以表现在书面语言、情感和动作行为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切忌不可将评价的作用狭隘化。对于学生轻而易举回答好问题的情况我们该如何给以评价?当然要本着积极的态度,但的确这种评价的力度很单薄,解决这一困惑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设计出对学生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作为高中生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究,需要学会构建学习,需要经过努力获得成就感的体验平台。当我们表现出对他们所付出的努力的欣赏时,此时的评价才能真正体现出其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教师由于过度关心教学进度而忽视教学预设以外的学生表现,无论这种表现是谬误的根源还是创新的萌芽,统统被教师排斥在课堂之外,这给学生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不再真实的表达自我,不再信任教师,甚至严重影响到师生关系的融洽,所以需要把握教学评价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的尺度。
3.解决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中的极端现象的依据
3.1在真挚的情感中给予真实的评价。教学评价必须是教师发自内心的表达,做到客观、真实。既不能因为是优秀生而对其一切的课堂表现给予过度的肯定,也不能因为是后进生忽视甚至否定其积极的课堂表现,虽然评价往往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作出的主观判断,但评价必须站在为学生着想的角度,基于事实,把握好评价的尺度,不真实的评价会遭到学生的排斥,甚至会阻碍师生情感的交流。评价真实可靠需要通过学生对评价的态度、课堂气氛、教师的教学效果综合来考量。
3.2在具体化的评价中体现明确性和针对性。教学评价要避免笼统模糊,例如对学生回答生物开放性题目的评价,一句"答得不错"远远比不上"答案合理,如果思路再放开一些,不局限于课本,多联系实际就更好了。"的评价。评价需要敦促学生正视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努力的目标。虽然高中生具有鲜明的是非观念,但是在个人生物素养的发展上却是参差不齐的,关注学生生物素养的评价应该是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之一。
3.3在分层评价中给予适时适当的肯定。对于不同学生的评价应该是有区别的,对优秀学生的鼓励,教师可以给予:你的回答很像是一个科学家的思考;对"后进生"的促进,教师要善于从他们的回答中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可采用:你的回答从另一个角度启发了我们,非常感谢你的睿智。教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可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当学生得到正面的评价,其内在的价值就得到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感得到了满足,学习积极性提高;当然学生若得到负面的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逆反心理,甚至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唐晓杰等《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广西教育出版社
[2]史晓燕.周瑞芳.寇学臣《开展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中国教育学刊
关键词 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评价
1.正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中的极端现象
案例:高二生物新授课《基因在染色体上》
师:果蝇的白眼性状的表现为何总是与性别相联系?提示学生用"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去思考。
生: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与性别有关的染色体X、Y上。
师:对,说的非常好,你真棒,大家为他鼓掌喝彩。(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与喝彩!)
师:那控制性状的基因是如何分布的?①控制性状的基因在X上,Y上无;②控制性状的基因在X、Y上;③控制性状的基因在Y上,X上无。(经小组讨论分析确定是哪一种情况)
生:控制眼色的基因在X、Y上
师:还有别的想法吗?(一片沉默)
生:我觉得"控制性状的基因在Y上,X上无"的情况是不可能的。
师:没问不可能的,我问的是可能的(表情无奈)。(一片窃笑)(发言的学生委屈的坐回座位。)
生:那就是"控制性状的基因在X上,Y上无"(一个自认为聪明的男生笑答)
师:为什么?
生:猜的。(哄堂大笑)
在教师的提示下,问题"果蝇白眼性状的表现为何总是与性别相联系?"就成为生物学中的基础问题,对于学生的正确回答,教师应该予以肯定,但采用案例中"鼓掌"方式则有些过度。笔者认为,课堂教学评价以鼓励为主是生物教学给予学生情感关怀的重要表现,但当学生完成回答,教师一概脱口而出"你真行!"、"非常对!"的浮夸评价,不但不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触动,反而使学生更易形成肤浅的思维模式。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极端评价现象就是浮夸的积极评价,这种现象集中表现为教师过度的接受并认可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所有真实表现,包括预设的和未预设的,合理的与不合理的等等,甚至良莠不分的都给予夸张的积极评价,误导了学生对自身学习、态度以及能力的判断,削减了学生探究深层次知识的欲望。
问题"控制性状的基因是如何分布的?",存在三种需要深入探究的情况,事实上在对待这个问题的处理上蕴涵的创新意识、质疑精神是非常可贵的,是在生物知识与常规逻辑思考的现实交互融合的基础上学生主动思考的真实体现。可惜的是,笔者没有珍视这种宝贵的课堂生成,反而给予了不耐烦的消极评价,这是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另外一种极端评价现象,即教师仅重视符合课堂预设的学生表现,对于不符合或背离课堂预设的学生反应给予无情的漠视甚至否定。浇熄了学生的参与热情,阻滞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成长。
2.分析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中的极端现象
上述的极端评价现象,究其根本原因来自于教师对教学评价的曲解。很多教师由于过度的追求形式化评价,将评价功能理想化,将评价中的激励等同于对学生的大力表扬而杜绝批评,形成上述评价中的浮夸现象,其实评价的积极作用不仅表现在口头语言上,还可以表现在书面语言、情感和动作行为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切忌不可将评价的作用狭隘化。对于学生轻而易举回答好问题的情况我们该如何给以评价?当然要本着积极的态度,但的确这种评价的力度很单薄,解决这一困惑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设计出对学生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作为高中生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究,需要学会构建学习,需要经过努力获得成就感的体验平台。当我们表现出对他们所付出的努力的欣赏时,此时的评价才能真正体现出其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教师由于过度关心教学进度而忽视教学预设以外的学生表现,无论这种表现是谬误的根源还是创新的萌芽,统统被教师排斥在课堂之外,这给学生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不再真实的表达自我,不再信任教师,甚至严重影响到师生关系的融洽,所以需要把握教学评价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的尺度。
3.解决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中的极端现象的依据
3.1在真挚的情感中给予真实的评价。教学评价必须是教师发自内心的表达,做到客观、真实。既不能因为是优秀生而对其一切的课堂表现给予过度的肯定,也不能因为是后进生忽视甚至否定其积极的课堂表现,虽然评价往往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作出的主观判断,但评价必须站在为学生着想的角度,基于事实,把握好评价的尺度,不真实的评价会遭到学生的排斥,甚至会阻碍师生情感的交流。评价真实可靠需要通过学生对评价的态度、课堂气氛、教师的教学效果综合来考量。
3.2在具体化的评价中体现明确性和针对性。教学评价要避免笼统模糊,例如对学生回答生物开放性题目的评价,一句"答得不错"远远比不上"答案合理,如果思路再放开一些,不局限于课本,多联系实际就更好了。"的评价。评价需要敦促学生正视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努力的目标。虽然高中生具有鲜明的是非观念,但是在个人生物素养的发展上却是参差不齐的,关注学生生物素养的评价应该是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之一。
3.3在分层评价中给予适时适当的肯定。对于不同学生的评价应该是有区别的,对优秀学生的鼓励,教师可以给予:你的回答很像是一个科学家的思考;对"后进生"的促进,教师要善于从他们的回答中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可采用:你的回答从另一个角度启发了我们,非常感谢你的睿智。教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可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当学生得到正面的评价,其内在的价值就得到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感得到了满足,学习积极性提高;当然学生若得到负面的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逆反心理,甚至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唐晓杰等《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广西教育出版社
[2]史晓燕.周瑞芳.寇学臣《开展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中国教育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