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践行小学美术课程改革的推进,美术教育对小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引起了教育部门普遍重视。美术在小学阶段虽然不是主流学科,但其对小学生鉴赏能力、审美水平乃至综合素养的提升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小学美术是“美育”与“劳育”的结合,小学美术教学内容有多种形式,还考验学生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基于此,笔者将结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 小学美术 动手实践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7-063-01
新课改为小学美术课堂带来新教育理念的同时,还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开始注重课堂实效与美术教育对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以往的小学美术课上,老师常常会用“讲授”法来组织学生学习美术、认识美术知识,然而现代教育强调“动手实践”与“素质教育”,所以教师要顺应新课改要求,及时转变创新不当的教学理念,提升小学生综合素养。在以知识经济为主,信息流通迅速的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由知识能力转向创新、实践能力方面,我国也开始践行素质教育,要求中小学应当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不断革新教学形式,让小学生在各项学科里都有所收获,以此培养并发展其创新精神。
一、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1.在美术学习中开阔学生视野
美术课堂以绘画或者美术手工的形式展开,可以说美术教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些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活中也有美术的影子。学生通过在美术绘画时细致的观察,能够逐渐培养起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以此对美术活学活用,以解决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美术拥有艺术性,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想象力与创造性,在这种课堂形式下,教学的主体变成了学生,小学生在绘画、制作中发挥自身充沛的想象力,以此逐渐累积经验,开阔美术视野。
2.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
小學阶段的美术教育关键在于“审美”能力的激发,只有先拥有了正确的审美观念,才能将来在社会上创造出有价值的物品。此外,美术课上小学生还会初步接触色彩知识、认识色彩,然后在画纸上描绘色彩,正确将生活中观察到的美表现在画纸上,培养良好的审美情操。
3.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美术知识十分广阔,在绘画或者鉴赏、手工活动中,小学生要发掘各种类型的美术领域,比如,“造型”、“设计”、“鉴赏”等,培养自己的审美兴趣。在不断挖掘美术、应用美术的过程中,其探究兴趣得以被激发,对其他方面的学习也能带来帮助。对此,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上,要凸显美术的学科特色,增强美术知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主动探究知识,提升实践水平。
二、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由上文可知,美术课对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审美以及激发学生兴趣有着重要作用。对此,为了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实效性,笔者结合美术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鼓励自主制作教具,提高小学生实践能力
小学美术经常有手工课,在手工课上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而且一般小学生也很热爱以实践活动为主的课程。在课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选择适当的美术手工材料,然后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一节“玩偶大本营”的美术手工课上,教师可以先播放课件,让学生了解手指偶、蛋壳偶、吊线偶的制作方法,理解一些色彩搭配的知识,并且在玩偶制作中培养游戏的兴趣。接着教师拿出事先做好的玩偶人抛出问题:“大家看一看老师制作的玩偶人有哪些特征?用了哪些材料?请你们自行动手实践做一个玩偶人。”学生在教师的号召下与示范下,就会积极主动的制作不同类型的玩偶人,有的同学还会翻来倒去欣赏自己搭配的玩偶人色彩,沉浸于艺术创作中,既丰富了小学生的个性品质,又利用实践课程增强了小学生动手能力。
2.利用课堂游戏,增强美术趣味
小学生多数是6、7到12岁之间,其天真烂漫、性格活泼,每次在美术课上都表现的非常活跃,为了加强对课堂的组织,教师可以适当采用游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游戏中来,让美术课更有趣味。比如,在教学涂色游戏时,可以组织“小组涂色”的游戏,将班级同学分成七人一组,然后每小组成员都用一只画笔,然后大家合作涂色,看哪个组的颜色填的最快最好,就能得到奖励。在教师的激励与组织下,美术课变得趣味十足,同学们争先恐后的涂色比赛,其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彰显了美术课堂的魅力。
3.正面评价,增强学生学习自信
著名教育家盖杰在《教育心理学》中强调了,表扬是一种最便宜、最有效,同时也最容易被忽视的激励学习方法。表扬学生能够让他们增强学习自信,从而更好的投入于学习之中。尤其是身心处于发展中的小学生,其往往非常渴望得到家人或者老师的夸奖,即使是一个肯定的眼神都能使小学生喜出望外,在美术教学中也不应例外。比如,在一节“静物一家”画画课上,一些同学对画出来的作品遮遮掩掩、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看的出来他们是怕自己画得差,对比画得好的同学不够自信,这时老师应该微笑的看着他,指出他作品的与众不同之处,说“作品虽然线条粗糙,但是画的富有感情,如果能够再修缮一下线条就更完美了。”学生听到表扬,将会更加注重自己的不足,然后去积极改进,而不是自信心受挫。由此可见,积极的表扬能够为美术教学带来更好的效果。
小结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真是一种激发创造性、实践能力的教育,学生在美术课上能够动手画或者用工具制作,获得个性化发展。对此,教师要积极采用游戏法、激励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使美术教学获得实质性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靳鑫洁.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管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2]刘光嵩.溶洞审美引入小学美术课堂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7.
[3]王欢.浅析小学美术课堂上小组合作的实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6(24):172-173.
[4]左蒙.常德皮影艺术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
【关键词】 小学美术 动手实践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7-063-01
新课改为小学美术课堂带来新教育理念的同时,还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开始注重课堂实效与美术教育对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以往的小学美术课上,老师常常会用“讲授”法来组织学生学习美术、认识美术知识,然而现代教育强调“动手实践”与“素质教育”,所以教师要顺应新课改要求,及时转变创新不当的教学理念,提升小学生综合素养。在以知识经济为主,信息流通迅速的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由知识能力转向创新、实践能力方面,我国也开始践行素质教育,要求中小学应当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不断革新教学形式,让小学生在各项学科里都有所收获,以此培养并发展其创新精神。
一、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1.在美术学习中开阔学生视野
美术课堂以绘画或者美术手工的形式展开,可以说美术教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些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活中也有美术的影子。学生通过在美术绘画时细致的观察,能够逐渐培养起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以此对美术活学活用,以解决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美术拥有艺术性,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想象力与创造性,在这种课堂形式下,教学的主体变成了学生,小学生在绘画、制作中发挥自身充沛的想象力,以此逐渐累积经验,开阔美术视野。
2.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
小學阶段的美术教育关键在于“审美”能力的激发,只有先拥有了正确的审美观念,才能将来在社会上创造出有价值的物品。此外,美术课上小学生还会初步接触色彩知识、认识色彩,然后在画纸上描绘色彩,正确将生活中观察到的美表现在画纸上,培养良好的审美情操。
3.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美术知识十分广阔,在绘画或者鉴赏、手工活动中,小学生要发掘各种类型的美术领域,比如,“造型”、“设计”、“鉴赏”等,培养自己的审美兴趣。在不断挖掘美术、应用美术的过程中,其探究兴趣得以被激发,对其他方面的学习也能带来帮助。对此,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上,要凸显美术的学科特色,增强美术知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主动探究知识,提升实践水平。
二、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由上文可知,美术课对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审美以及激发学生兴趣有着重要作用。对此,为了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实效性,笔者结合美术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鼓励自主制作教具,提高小学生实践能力
小学美术经常有手工课,在手工课上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而且一般小学生也很热爱以实践活动为主的课程。在课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选择适当的美术手工材料,然后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一节“玩偶大本营”的美术手工课上,教师可以先播放课件,让学生了解手指偶、蛋壳偶、吊线偶的制作方法,理解一些色彩搭配的知识,并且在玩偶制作中培养游戏的兴趣。接着教师拿出事先做好的玩偶人抛出问题:“大家看一看老师制作的玩偶人有哪些特征?用了哪些材料?请你们自行动手实践做一个玩偶人。”学生在教师的号召下与示范下,就会积极主动的制作不同类型的玩偶人,有的同学还会翻来倒去欣赏自己搭配的玩偶人色彩,沉浸于艺术创作中,既丰富了小学生的个性品质,又利用实践课程增强了小学生动手能力。
2.利用课堂游戏,增强美术趣味
小学生多数是6、7到12岁之间,其天真烂漫、性格活泼,每次在美术课上都表现的非常活跃,为了加强对课堂的组织,教师可以适当采用游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游戏中来,让美术课更有趣味。比如,在教学涂色游戏时,可以组织“小组涂色”的游戏,将班级同学分成七人一组,然后每小组成员都用一只画笔,然后大家合作涂色,看哪个组的颜色填的最快最好,就能得到奖励。在教师的激励与组织下,美术课变得趣味十足,同学们争先恐后的涂色比赛,其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彰显了美术课堂的魅力。
3.正面评价,增强学生学习自信
著名教育家盖杰在《教育心理学》中强调了,表扬是一种最便宜、最有效,同时也最容易被忽视的激励学习方法。表扬学生能够让他们增强学习自信,从而更好的投入于学习之中。尤其是身心处于发展中的小学生,其往往非常渴望得到家人或者老师的夸奖,即使是一个肯定的眼神都能使小学生喜出望外,在美术教学中也不应例外。比如,在一节“静物一家”画画课上,一些同学对画出来的作品遮遮掩掩、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看的出来他们是怕自己画得差,对比画得好的同学不够自信,这时老师应该微笑的看着他,指出他作品的与众不同之处,说“作品虽然线条粗糙,但是画的富有感情,如果能够再修缮一下线条就更完美了。”学生听到表扬,将会更加注重自己的不足,然后去积极改进,而不是自信心受挫。由此可见,积极的表扬能够为美术教学带来更好的效果。
小结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真是一种激发创造性、实践能力的教育,学生在美术课上能够动手画或者用工具制作,获得个性化发展。对此,教师要积极采用游戏法、激励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使美术教学获得实质性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靳鑫洁.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管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2]刘光嵩.溶洞审美引入小学美术课堂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7.
[3]王欢.浅析小学美术课堂上小组合作的实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6(24):172-173.
[4]左蒙.常德皮影艺术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