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乐趣,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鼓励,各个学段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有助于真切地感受课文,有助于因声明义,领略课文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同时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朗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要善于用指导朗读和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培养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朗读是古人提倡的一种读书方法。只是古人那种摇头晃脑誦读诗书以致浑然忘我的状态,想必是今天的我们难以体会到的境界。因为纵观今天的中小学及大学语文课堂,朗读呈递减直至销声匿迹的趋势:小学热闹,初中寥寥,高中无声,大学寂然。朗读是“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地位不容忽视,师生首先要把握朗读的基本技巧。“技巧不应处于被动消极适应的地位,技巧应该理直气壮地站出来,为感情的抒发鸣锣开道”。朗读技巧是指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时,为了表达思想内容、目的情感而运用的方法,主要表现在停连、重音、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为了提高朗读技巧,我们需要认真地沿着为朗读界、播音界等所接受的方式,按照“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的路径进行训练。
一、恰当停连
停连是生理上换气的需要,更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和听众感受情绪的需要,停连包括停顿和连接。恰当停连可以把语言的层次表达清楚,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可以引起听众对语言内在含义的思考。停连不恰当会造成语义分歧、语流不畅。停连有语法停连和强调停连之分。语法停连,是由语言的结构形式决定的语流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停顿时间是:句号(包括问号、感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从结构上,是段落>层次>句子。学生朗读时,教师应给予适当提示。强调停连,是句中特殊的间歇和连接,是为了突出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情感,或为了加强语气而作的停连。
二、突出重音
重音是指在朗读时应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和情感表达突出重点的词语。朗读时突出重音一般技巧:一是重音重读;二是重音轻读;三是重音慢读,拖长音节;四是利用前后停顿。重音有语法重音、逻辑重音之分。语法重音是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特点,为突出句子成分自然读出的重音。强调重音是为了突出语意重点或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而特意读出的重音。
三、变换语气
语气表达作品的感情色彩与分量,语气的声音形式就是语调,通常有四种:平直调、高升调、降抑调、曲折调。示例:
1、狗跑在我的前边。(平直调)
2、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高升调)
3、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降抑调)
4、许是累了?还是发现了新大陆?(曲折调)
要把一篇作品读得有声有色,必须理解作品内容和作品表达的感情色彩,根据具体语句变换语气语调。因此,在指导朗读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深入品味作品。例句一客观地陈述在打猎归来的路上,狗与作者行进的先后顺序,不带任何褒贬色彩,因此语气语调平直,没有显著的高低升降变化。例句二是一位送孩子去医院停车时被人警告车位是用来停放紧急车辆时生气的父亲的话。一向不爱表达的父亲在孩子出事时非常着急,当别人不让他停车时他发出了愤怒的反驳,语气急促高昂,句尾音强而且向上扬起。例句三中作者对森林的作用与功劳是了如指掌的,因此以肯定的语气告诉读者,采用降抑调,语流状态由高向低,句尾音强而短促。例句四作者对小鸟的落下表示猜测,因此语流状态是起伏曲折,采用曲折调。
四、把握节奏
节奏是指“由一定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造成的,在有声语言的表达上所显示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回环往复的声音形式”。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基調,从句子表达的语气和情感需要出发,读出其高低升降、轻重缓急的变化,使全篇富于节奏美。文章节奏类型有:紧张型、低沉型、高亢型、舒缓型、轻快型、凝重型。
紧张型:声音多扬少抑,多重少轻,语速快,气较促。
低沉型:语势沉缓,多抑少扬,多重少轻,音强而有力,情感压抑。
高亢型:语速较快,语势多扬少抑,声音强劲有力,情怀激越。
舒缓型:语速较慢,语势平稳,声音轻柔而不着力。
轻快型:语速较快,多轻少重,多扬少抑,声轻不着力,欢快、诙谐。
凝重型:多抑少扬,多重少轻,音强而着力,语势平稳,语速偏慢。
五、重读关键词
这种方法是通过师生的变化朗读,让学生“心入文,情入文”,让学生观察文章的变化,体会文章的感情,领会文章的神韵,感受文章的美。
朗读的技巧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当朗读技巧娴熟,朗读水平提升,师生会共同享受朗读这种传统的小学语文学习方法,沉浸其中,乐此不疲。笔者在此呼吁:在多媒体手段走进现代语文课堂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丢失朗读这种行之有效的教语文与学语文的方法。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朗读是古人提倡的一种读书方法。只是古人那种摇头晃脑誦读诗书以致浑然忘我的状态,想必是今天的我们难以体会到的境界。因为纵观今天的中小学及大学语文课堂,朗读呈递减直至销声匿迹的趋势:小学热闹,初中寥寥,高中无声,大学寂然。朗读是“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地位不容忽视,师生首先要把握朗读的基本技巧。“技巧不应处于被动消极适应的地位,技巧应该理直气壮地站出来,为感情的抒发鸣锣开道”。朗读技巧是指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时,为了表达思想内容、目的情感而运用的方法,主要表现在停连、重音、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为了提高朗读技巧,我们需要认真地沿着为朗读界、播音界等所接受的方式,按照“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的路径进行训练。
一、恰当停连
停连是生理上换气的需要,更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和听众感受情绪的需要,停连包括停顿和连接。恰当停连可以把语言的层次表达清楚,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可以引起听众对语言内在含义的思考。停连不恰当会造成语义分歧、语流不畅。停连有语法停连和强调停连之分。语法停连,是由语言的结构形式决定的语流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停顿时间是:句号(包括问号、感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从结构上,是段落>层次>句子。学生朗读时,教师应给予适当提示。强调停连,是句中特殊的间歇和连接,是为了突出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情感,或为了加强语气而作的停连。
二、突出重音
重音是指在朗读时应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和情感表达突出重点的词语。朗读时突出重音一般技巧:一是重音重读;二是重音轻读;三是重音慢读,拖长音节;四是利用前后停顿。重音有语法重音、逻辑重音之分。语法重音是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特点,为突出句子成分自然读出的重音。强调重音是为了突出语意重点或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而特意读出的重音。
三、变换语气
语气表达作品的感情色彩与分量,语气的声音形式就是语调,通常有四种:平直调、高升调、降抑调、曲折调。示例:
1、狗跑在我的前边。(平直调)
2、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高升调)
3、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降抑调)
4、许是累了?还是发现了新大陆?(曲折调)
要把一篇作品读得有声有色,必须理解作品内容和作品表达的感情色彩,根据具体语句变换语气语调。因此,在指导朗读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深入品味作品。例句一客观地陈述在打猎归来的路上,狗与作者行进的先后顺序,不带任何褒贬色彩,因此语气语调平直,没有显著的高低升降变化。例句二是一位送孩子去医院停车时被人警告车位是用来停放紧急车辆时生气的父亲的话。一向不爱表达的父亲在孩子出事时非常着急,当别人不让他停车时他发出了愤怒的反驳,语气急促高昂,句尾音强而且向上扬起。例句三中作者对森林的作用与功劳是了如指掌的,因此以肯定的语气告诉读者,采用降抑调,语流状态由高向低,句尾音强而短促。例句四作者对小鸟的落下表示猜测,因此语流状态是起伏曲折,采用曲折调。
四、把握节奏
节奏是指“由一定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造成的,在有声语言的表达上所显示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回环往复的声音形式”。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基調,从句子表达的语气和情感需要出发,读出其高低升降、轻重缓急的变化,使全篇富于节奏美。文章节奏类型有:紧张型、低沉型、高亢型、舒缓型、轻快型、凝重型。
紧张型:声音多扬少抑,多重少轻,语速快,气较促。
低沉型:语势沉缓,多抑少扬,多重少轻,音强而有力,情感压抑。
高亢型:语速较快,语势多扬少抑,声音强劲有力,情怀激越。
舒缓型:语速较慢,语势平稳,声音轻柔而不着力。
轻快型:语速较快,多轻少重,多扬少抑,声轻不着力,欢快、诙谐。
凝重型:多抑少扬,多重少轻,音强而着力,语势平稳,语速偏慢。
五、重读关键词
这种方法是通过师生的变化朗读,让学生“心入文,情入文”,让学生观察文章的变化,体会文章的感情,领会文章的神韵,感受文章的美。
朗读的技巧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当朗读技巧娴熟,朗读水平提升,师生会共同享受朗读这种传统的小学语文学习方法,沉浸其中,乐此不疲。笔者在此呼吁:在多媒体手段走进现代语文课堂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丢失朗读这种行之有效的教语文与学语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