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的家乡,一个位于福建东南隅的沿海小镇——云霄,生长着一片奇特的海底森林——红树林。这里,是鱼鸟虾蟹的天堂,更是一个神奇的“国度”。
在这里,您可能会第一次亲眼见到有植物是胎生的;也可能会第一次见到有植物的叶子表面时常附着一层薄薄的“白沙”,那不是露,也不是霜,当您用手轻轻一蹭,再放进嘴里,味道是咸的,没错,那是盐。如果您有机会走近这片森林,您就会发现,还有更多奇特的景象期待着您……
有时候,我常发呆,常常感叹于月亮的神奇!它不仅可以在夜晚给予人们适度的光亮;可以在交通和通讯十分不发达的古代,让身处异乡的苏氏兄弟互寄“千里共婵娟”的遥思!——同样,是因有月亮,才会有潮汐,才会有我家乡的这片海底森林。家乡的这片海底森林就是潮汐的“宠儿”。它们生长于漳江入海口的潮间带,在潮涨潮落间,时而“犹抱琵琶半遮面”,时而尽显“庐山真面目”。——涨潮时,其中的小树会被海水全部淹没,只有两、三米高以上的大树,才会有长短不一的树梢浮现于海水之上,由于长得浓密,远远看去,好似一个又一个的小山包,近观则犹如碧波荡漾中的一座座“绿岛”,在海水中漂浮摇摆!而当退潮时,不仅大树小树尽皆显露,而且还能看到它们纵横交错的支柱根和板状根,以及它们所特有的呼吸根,如指状,一根一根错落有致。这时,最让孩子们兴奋不已的是,树林底下还会多出一些活蹦乱跳的弹涂鱼和探头探脑的招潮蟹,以及总会在滩涂之上留下一弯弯爬行轨迹的海螺……
这种海底森林叫红树林,我是到很迟时候才知道的。我们这里的农村人,我父母一辈的早些时候也大致不知道这个称呼,他们都只管叫它们“海胶埕”(闽南语),人们下海抓螃蟹时,也都喜欢摘取一些“海胶埕”的枝叶放在鱼篓里,说是能预防螃蟹之间互相攻击的。
一直到参加工作以后,才听保护区管理局的一位高级工程师介绍,在世界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一些生长在陆地的有花植物,进入海洋边缘后,经过极其漫长的演化过程,形成了在潮间带生长的红树林。这种受海水周期性浸淹的木本植物群落因其富含“单宁酸”,被砍破外皮后会自然氧化变成红色,故称“红树”。由于红树是生长于海岸线边缘的潮间带植物,因此当台风来袭,成片的红树林还具有消浪固岸的功能。有红树林的地方,就为当地的老百姓多了一道天然的安全屏障!
红树,是生长于湿地的特色植物,全球共有61个品种,而我们这里就有七个品种,分别是:红树科的秋茄和木榄,紫金牛科的桐花树,马鞭科的白骨壤,大戟科的海漆,爵床科的老鼠簕,以及伴生植物三叶鱼藤。家乡的这片红树林,是目前福建省面积最大(保护面积达2360公顷)、种类最多的红树林天然群落,也是中国天然分布最北的、生长最好的红树林群落,具有很高的保护研究价值。它是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宝库之一,也是一座活的自然博物馆。
然而,在早些时候,家乡红树林的这种“资源丰富性”只体现为附近的村民可以在红树林底下捕捉一些鱼、虾和蛏、蚶、螺、蟹,拾取一些海鸭海鸟蛋,或随意挖走一些据说有一定药用价值的植物根茎。后来,人们逐渐发现这种无序的状态对红树林的生态系统正在不断产生着破坏。——更有甚者,一些急切追求利益者为扩大海产品的人工养殖面积,开始出现人为毁坏红树林,人与红树林争滩涂的可怕现象!一直到1992年元月,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正式成立,1997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成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设立了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从此,家乡的这片红树林一步一步走向管理更加有序的可喜状态。目前,在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内,不仅有红树林和芦苇,而且还有卡开芦沼泽、短叶茳芏盐沼、滩涂、河滩、鱼塘、水田等多种天然或人工湿地,滩涂底质有泥滩、泥沙滩、沙滩等各种类型,河网密布,湿地环境多样。保护区内拥有丰富的浮游动植物和微生物,有包括绿海龟、棱皮龟等在内的“三有”(受国家保护的有益、有重要经济价值、有科学研究价值)动物162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21种。2007年以来,一些摄影爱好者还在保护区内陆续抓拍到一些比如中华白海豚、朱鹮、黑脸琵鹭等世界濒危野生动物到漳江口红树林栖息的珍贵照片。在保护区内,还有许许多多重要的水产资源,诸如斑鰶、黄鳍鲷、泥蚶、多纹巴非蛤、长竹蛏、缢蛏、黑斑口虾蛄和方格星虫等,它们都一直在这里繁衍生息。隆冬时节,东亚水鸟迁徙途经家乡的这片红树林,它们大都会停留下来觅食,补充体力,这里就成了湿地水鸟迁徙的重要补给站和加油站。这时,这里便是鸟类的天堂!
现在,这片宝贵的红树林不仅是进行生态、林业等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是向青少年普及科学知识和宣传自然生态保护的重要场所,而且也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
作为本乡本土的林业干部,我也会常常带着来自四方的朋友们光顾家乡的这片红树林,或走入林间栈道,细细观瞧悬挂于树冠上的红树胎生胚轴;或蹑手蹑脚走下滩涂,去尝试捕捉那仿佛就近在眼前却行如闪电的招潮蟹;或举步登上观鸟屋,架起好几个大倍数望远镜,专注地辨认着羽毛颜色各异的鸟类,这时,大家的嘴里还会默默地念叨:是鹭鸟?是雁、鸭?是鸻、鹬?还是鹰、隼、鵟、鷂?……每一趟的红树林之旅,我们总是在无数新鲜与好奇的分享中拾欢归来!
走近家乡的这片红树林,最享受的还莫过于邀三五好友,在“落霞与孤鹜齐飞”的黄昏,或漫步于红树林边的海岸线上,欣赏着筑巢分栖于树梢的一个个水鸟“家庭”其乐融融的景象;或驾一叶扁舟,藏匿流连于水上森林之间,偶尔“惊起一滩鸥鹭”!这时,我真仿佛进入了南宋女词人笔下《如梦令?常记西亭日暮》的意境中了!
在这里,您可能会第一次亲眼见到有植物是胎生的;也可能会第一次见到有植物的叶子表面时常附着一层薄薄的“白沙”,那不是露,也不是霜,当您用手轻轻一蹭,再放进嘴里,味道是咸的,没错,那是盐。如果您有机会走近这片森林,您就会发现,还有更多奇特的景象期待着您……
有时候,我常发呆,常常感叹于月亮的神奇!它不仅可以在夜晚给予人们适度的光亮;可以在交通和通讯十分不发达的古代,让身处异乡的苏氏兄弟互寄“千里共婵娟”的遥思!——同样,是因有月亮,才会有潮汐,才会有我家乡的这片海底森林。家乡的这片海底森林就是潮汐的“宠儿”。它们生长于漳江入海口的潮间带,在潮涨潮落间,时而“犹抱琵琶半遮面”,时而尽显“庐山真面目”。——涨潮时,其中的小树会被海水全部淹没,只有两、三米高以上的大树,才会有长短不一的树梢浮现于海水之上,由于长得浓密,远远看去,好似一个又一个的小山包,近观则犹如碧波荡漾中的一座座“绿岛”,在海水中漂浮摇摆!而当退潮时,不仅大树小树尽皆显露,而且还能看到它们纵横交错的支柱根和板状根,以及它们所特有的呼吸根,如指状,一根一根错落有致。这时,最让孩子们兴奋不已的是,树林底下还会多出一些活蹦乱跳的弹涂鱼和探头探脑的招潮蟹,以及总会在滩涂之上留下一弯弯爬行轨迹的海螺……
这种海底森林叫红树林,我是到很迟时候才知道的。我们这里的农村人,我父母一辈的早些时候也大致不知道这个称呼,他们都只管叫它们“海胶埕”(闽南语),人们下海抓螃蟹时,也都喜欢摘取一些“海胶埕”的枝叶放在鱼篓里,说是能预防螃蟹之间互相攻击的。
一直到参加工作以后,才听保护区管理局的一位高级工程师介绍,在世界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一些生长在陆地的有花植物,进入海洋边缘后,经过极其漫长的演化过程,形成了在潮间带生长的红树林。这种受海水周期性浸淹的木本植物群落因其富含“单宁酸”,被砍破外皮后会自然氧化变成红色,故称“红树”。由于红树是生长于海岸线边缘的潮间带植物,因此当台风来袭,成片的红树林还具有消浪固岸的功能。有红树林的地方,就为当地的老百姓多了一道天然的安全屏障!
红树,是生长于湿地的特色植物,全球共有61个品种,而我们这里就有七个品种,分别是:红树科的秋茄和木榄,紫金牛科的桐花树,马鞭科的白骨壤,大戟科的海漆,爵床科的老鼠簕,以及伴生植物三叶鱼藤。家乡的这片红树林,是目前福建省面积最大(保护面积达2360公顷)、种类最多的红树林天然群落,也是中国天然分布最北的、生长最好的红树林群落,具有很高的保护研究价值。它是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宝库之一,也是一座活的自然博物馆。
然而,在早些时候,家乡红树林的这种“资源丰富性”只体现为附近的村民可以在红树林底下捕捉一些鱼、虾和蛏、蚶、螺、蟹,拾取一些海鸭海鸟蛋,或随意挖走一些据说有一定药用价值的植物根茎。后来,人们逐渐发现这种无序的状态对红树林的生态系统正在不断产生着破坏。——更有甚者,一些急切追求利益者为扩大海产品的人工养殖面积,开始出现人为毁坏红树林,人与红树林争滩涂的可怕现象!一直到1992年元月,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正式成立,1997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成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设立了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从此,家乡的这片红树林一步一步走向管理更加有序的可喜状态。目前,在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内,不仅有红树林和芦苇,而且还有卡开芦沼泽、短叶茳芏盐沼、滩涂、河滩、鱼塘、水田等多种天然或人工湿地,滩涂底质有泥滩、泥沙滩、沙滩等各种类型,河网密布,湿地环境多样。保护区内拥有丰富的浮游动植物和微生物,有包括绿海龟、棱皮龟等在内的“三有”(受国家保护的有益、有重要经济价值、有科学研究价值)动物162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21种。2007年以来,一些摄影爱好者还在保护区内陆续抓拍到一些比如中华白海豚、朱鹮、黑脸琵鹭等世界濒危野生动物到漳江口红树林栖息的珍贵照片。在保护区内,还有许许多多重要的水产资源,诸如斑鰶、黄鳍鲷、泥蚶、多纹巴非蛤、长竹蛏、缢蛏、黑斑口虾蛄和方格星虫等,它们都一直在这里繁衍生息。隆冬时节,东亚水鸟迁徙途经家乡的这片红树林,它们大都会停留下来觅食,补充体力,这里就成了湿地水鸟迁徙的重要补给站和加油站。这时,这里便是鸟类的天堂!
现在,这片宝贵的红树林不仅是进行生态、林业等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是向青少年普及科学知识和宣传自然生态保护的重要场所,而且也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
作为本乡本土的林业干部,我也会常常带着来自四方的朋友们光顾家乡的这片红树林,或走入林间栈道,细细观瞧悬挂于树冠上的红树胎生胚轴;或蹑手蹑脚走下滩涂,去尝试捕捉那仿佛就近在眼前却行如闪电的招潮蟹;或举步登上观鸟屋,架起好几个大倍数望远镜,专注地辨认着羽毛颜色各异的鸟类,这时,大家的嘴里还会默默地念叨:是鹭鸟?是雁、鸭?是鸻、鹬?还是鹰、隼、鵟、鷂?……每一趟的红树林之旅,我们总是在无数新鲜与好奇的分享中拾欢归来!
走近家乡的这片红树林,最享受的还莫过于邀三五好友,在“落霞与孤鹜齐飞”的黄昏,或漫步于红树林边的海岸线上,欣赏着筑巢分栖于树梢的一个个水鸟“家庭”其乐融融的景象;或驾一叶扁舟,藏匿流连于水上森林之间,偶尔“惊起一滩鸥鹭”!这时,我真仿佛进入了南宋女词人笔下《如梦令?常记西亭日暮》的意境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