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其教育功能不仅是教学生读书认字,也应当给学生传授先进思想,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政治目标。语文教师应抓好语文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教育中保持与时俱进。本文从多个角度出发,对多元文化背景下,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初步探讨,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语文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无论是哪个阶段,教师都会对学生说:“学校首先教的是做人,其次才是教知识。”然而对于学生来说,高分成为了学习的主要目标。虽然不可否认高分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尤其是那些面临中考高考的学生,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忽视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如何都是不可取的。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也就是应当对学生的道德修养进行培育。思想教育应该成为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必然选择,而语文这一学科,是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科目。
(一)思想教育功能
很多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对于自己所生活世界的理解,具有特殊的時代性。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不少文学作品批判了人性的丑恶。教师应该在学生学习这些文学作品的时候加以引导,让学生们不仅看到社会的黑暗面,而且能以此为戒,提高自身的总体素养。
对于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我们应该从两个层面上来分析解读。第一层是文学作品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这一层帮助学生发现世界,了解世界,开阔视野,增强想象力。而第二层则是对于社会规律的认识。这些社会规律表现在社会中,表现在生活中,让学生们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来了解生活,感受生活,文学作品的这种功能对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苏菲的世界》带我们领会哲学的发展历程,通过离奇的故事来给我们展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课文《学记》将教育和政治高度结合在一起,也就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斧子的故事》教导学生不能贪得无厌,注重学生的品德上的塑造。
(二)励志教育功能
文学作品中很多人物形象都是有励志作用的。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而励志类的文学作品,提倡的美好理想,可以使学生情绪高昂积极进取,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认同这些文学作品中积极向上的观点,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李白的《将进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句话勾起了多少学生的热血。《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豪迈的诗句不仅仅体现了李白的性格,更能引导学生励志向前。
(三)民族认同功能
我国一直提出,青少年要具有国家认同感,具有民族认同感。语文教学中对于传统文章的学习,充分发挥语文的政治教育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有不少学者认为古诗词和文言文的教育作用不如现代文高,但事实上正是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语文课上教学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不仅仅是让学生看得懂,学得会,更多的是对学生起到思想政治导向作用。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激发了学生澎湃的爱国热情。《出塞》中一句“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又让学生产生了为国效力不惜捐躯的意志。
(一)教师提高素质
无论是哪一个科目教师都应该是知识的传授者,在语文教学中更是如此。只有教师自身的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传授知识,因此,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学习各类知识。例如,很多名人典故,本身就是很好的教学材料。此外对于一些传统的民族风俗、民族乐器、民族戏曲等,语文教师也应当适当地了解,很多传统戏剧是生活的反映,是作者对人生的理解。语文教师提高了自身素质之后,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二)改变授课方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单纯地熟悉课文本身,解析文章中的字词应用,将课文的中心思想传授给学生。其实真正好的文章,并不仅仅词句有多么的精妙,用字多么的精练,而是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而这些哲理正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学生想要理解文章中的哲理,就要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的经历、作者所要创造的意境,将背景和意境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地理解文章。这样不仅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学生学习古诗词,了解了诗人的创作背景,了解了诗人的经历,可以深刻地理解诗词的含义和诗人所要表达的人生感悟,唤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在写作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写作表现出来,教师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高尚的品格素养。
(三)改变授课地点
传统的教学地点都是在教室里,学生经常感觉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有些课文的教授,教师可以将授课地点改到户外,改到各类素质教育基地中,在实践中渗透,可以达到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语文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进行授课,视频是最为直观的信息载体,通过视频观看可以将学生需要掌握的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学生,通过这种方法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吸收,达到更好的效果。
语文教学形式多样,但是不能忘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应该是当今教学的重点,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对于政治的理解,更是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更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本文对多元文化背景下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些建议,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河北省南宫市教育局教研室语文教研员。
无论是哪个阶段,教师都会对学生说:“学校首先教的是做人,其次才是教知识。”然而对于学生来说,高分成为了学习的主要目标。虽然不可否认高分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尤其是那些面临中考高考的学生,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忽视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如何都是不可取的。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也就是应当对学生的道德修养进行培育。思想教育应该成为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必然选择,而语文这一学科,是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科目。
一、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想教育功能
很多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对于自己所生活世界的理解,具有特殊的時代性。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不少文学作品批判了人性的丑恶。教师应该在学生学习这些文学作品的时候加以引导,让学生们不仅看到社会的黑暗面,而且能以此为戒,提高自身的总体素养。
对于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我们应该从两个层面上来分析解读。第一层是文学作品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这一层帮助学生发现世界,了解世界,开阔视野,增强想象力。而第二层则是对于社会规律的认识。这些社会规律表现在社会中,表现在生活中,让学生们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来了解生活,感受生活,文学作品的这种功能对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苏菲的世界》带我们领会哲学的发展历程,通过离奇的故事来给我们展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课文《学记》将教育和政治高度结合在一起,也就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斧子的故事》教导学生不能贪得无厌,注重学生的品德上的塑造。
(二)励志教育功能
文学作品中很多人物形象都是有励志作用的。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而励志类的文学作品,提倡的美好理想,可以使学生情绪高昂积极进取,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认同这些文学作品中积极向上的观点,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李白的《将进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句话勾起了多少学生的热血。《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豪迈的诗句不仅仅体现了李白的性格,更能引导学生励志向前。
(三)民族认同功能
我国一直提出,青少年要具有国家认同感,具有民族认同感。语文教学中对于传统文章的学习,充分发挥语文的政治教育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有不少学者认为古诗词和文言文的教育作用不如现代文高,但事实上正是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语文课上教学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不仅仅是让学生看得懂,学得会,更多的是对学生起到思想政治导向作用。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激发了学生澎湃的爱国热情。《出塞》中一句“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又让学生产生了为国效力不惜捐躯的意志。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教师提高素质
无论是哪一个科目教师都应该是知识的传授者,在语文教学中更是如此。只有教师自身的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传授知识,因此,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学习各类知识。例如,很多名人典故,本身就是很好的教学材料。此外对于一些传统的民族风俗、民族乐器、民族戏曲等,语文教师也应当适当地了解,很多传统戏剧是生活的反映,是作者对人生的理解。语文教师提高了自身素质之后,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二)改变授课方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单纯地熟悉课文本身,解析文章中的字词应用,将课文的中心思想传授给学生。其实真正好的文章,并不仅仅词句有多么的精妙,用字多么的精练,而是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而这些哲理正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学生想要理解文章中的哲理,就要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的经历、作者所要创造的意境,将背景和意境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地理解文章。这样不仅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学生学习古诗词,了解了诗人的创作背景,了解了诗人的经历,可以深刻地理解诗词的含义和诗人所要表达的人生感悟,唤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在写作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写作表现出来,教师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高尚的品格素养。
(三)改变授课地点
传统的教学地点都是在教室里,学生经常感觉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有些课文的教授,教师可以将授课地点改到户外,改到各类素质教育基地中,在实践中渗透,可以达到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语文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进行授课,视频是最为直观的信息载体,通过视频观看可以将学生需要掌握的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学生,通过这种方法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吸收,达到更好的效果。
语文教学形式多样,但是不能忘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应该是当今教学的重点,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对于政治的理解,更是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更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本文对多元文化背景下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些建议,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河北省南宫市教育局教研室语文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