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TD—LTE同站点天线距离过近方法研究

来源 :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dy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中国移动TD-LTE验证网络日趋成熟及CP3全国大规模网络规划、建设展开,如何做好网规建设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网络建设中,利用增高架架设天线是一种常见建设方式,文章主要针对增高架这一天线架设方法,对TD-LTE同站点天线距离过近产生干扰进行研究,探讨TD-LTE制式使用增高架天线的弊端、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改善使用增高架天线的TD-LTE站点的干扰情况。
  关键词:TD-LTE;同站点;天线距离过近
  中图分类号:TN9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1-0011-03
  1 研究背景
  TD-LTE空口下行使用OFDM并多以同频方式组网,则同站点天线间距过近时,重叠覆盖区域较大且不可避免,这将造成重叠覆盖区域内,各RE相互交织,由于完全正交实际实现困难,造成各交织RE间只能为准正交——即存在干扰,实际测试时发现,该情况将严重影响小区吞吐率,导致网络性能降低。
  以某地市移动为例,其天线距离过近的TD-LTE天线共198副,占比超过1/3,占有比重较高,因此研究增高架天线对TD-LTE网络造成的影响具有迫切的现实。
  2 优化思路与原理
  针对天线间距过近对TD-LTE网络所造成的危害,现经验证提出两种优化调整思路——异频调整(推荐)和波束赋型调整。
  ①异频调整(推荐)。异频调整旨在把天线间距过近的小区的工作频段调度开,使两个小区工作在没有交叠的两个频域内,以D-band为例,D-band的频率范围从2 570~2 620 MHz共50 MHz带宽,调整时可以取中心的40 M带宽分别分配给间距过近的两个小区,进而避免干扰。该调整的优势在于:具有广泛适用性,无需考虑不同站点差异;调整简单,合理利用了分配的频段资源。
  ②波束赋型调整。波束赋型调整即通过利用智能天线可以波束赋型的特点,控制和改变智能天线的覆盖区域,缩小天线间距过近小区间重叠覆盖的范围,降低重叠覆盖对网络造成的影响,但该种方案无法避免干扰,只能减少干扰。
  3 异频调整思路
  3.1 同异频测试情况对比
  ①测试工具。Hisi UE、GPS、测试软件CDS、电脑。
  ②测试方法。选取YDYSC(ID:30031)站点,该站点天线支撑方式为增高架,测试1小区为主服务小区,3小区为干扰小区,该站周围基站均关闭以排除干扰,网络采取空扰(no loading)。
  ③测试流程。1小区与3小区频点均置为37 900;测试1小区主瓣方向一分钟平均吞吐率;测试1小区与3小区边界一分钟平均吞吐率;1小区频点置为38 100,3小区频点不变,重复2、3。
  ④测试结果。通过测试发现,1、3小区同频时,1小区主瓣方向及1、3小区边界网络平均吞吐率较差;采取异频方案时,效果明显改善,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1、3小区异频较同频时,1小区主瓣方向速率比同频快9.5 Mbps,由50.5 Mbps提升至峰值60 Mbps;1、3小区临界点速率提升巨大,由28.7 Mbps提升至58.6 Mbps,提升了29.9 Mbps。
  ⑤测试详情。1、3小区频点为37 900,1小区主瓣方向,1小区RSRP=-64 dbm,SINR=27.2 db,1 min计时平均数据=50.5 mbps。在1小区和3小区重叠区域临界点,主服务小区为1小区,1小区RSRP=-68 dbm,SINR=21 db,1分钟计时平均速率=28.7 mbps(干扰小区3小区RSRP=-72 dbm,相差4 dbm)。1小区频点为38 100,3小区频点为37 900,1小区主瓣方向,1小区RSRP=-66 dbm,SINR=30.7 db,1min计时平均数据=60 mbps,比同频时,速率快9.5 mbps,在1小区和3小区重叠区域临界点,主服务小区为1小区,1小区RSRP=-68 dbm,SINR=29.7 db,1 min计时平均速率=58.6 mbps,比同频时,速率快29.9 mbps。
  3.2 异频切换情况
  如3.1节内所述测试,当YDYSC1小区频点为38 100、3小区频点为37 900时,两小区切换正常。
  正向切换:由1小区切向3小区,从系统信息中可以看出,测量信息包含3小区37 900频点等信息。
  反向切换:由3小区切向1小区,上报的系统消息中,同样可以看到38 100等1小区信息,切换性能良好。
  3.3 整体调整方案
  针对TD-LTE增高架基站,可以采取D-band将增高架基站的某一小区调整至独立的20 M带宽来避免干扰,具体选取小区可根据小区数据库及勘站记录,可以将干扰避免的效果最大化。
  4 波束赋型思路
  4.1 多赋型方案测试情况对比
  ①测试工具。Hisi UE、GPS、测试软件CDS、电脑。
  ②测试方法。选取YDSJY1小区与3小区,该站周围基站全部关闭以排除干扰,网络设置为空扰,采取3种波束赋型方案进行对比:选取固定测试点;1小区为默认赋型参数值,3小区为默认赋型参数值(赋型方案A);测试该点一分钟吞吐率;1小区为默认赋型参数值,3小区为90度半功率角天线赋型成65度的参数(赋值方案B),重复第三步;1小区为默认赋型参数值,3小区为30度半功率角天线赋型成65度的参数(赋值方案C),重复第三步。
  ③测试结果。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赋型方案A为未做任何调整时的数据,实测效果反映至下行吞吐率为21 Mbps,赋型方案三者做对比,发现赋型方案C的效果最好,SINR提升了近5个dB,下行吞吐率提升了近10 Mbps达到了30.5 Mbps,对干扰有一定改善,但可以看出,干扰无法避免,速率距离峰值60 Mbps有较大差距。   ④测试详情。赋型方案A:1、3小区RSRP相差1.8 dBm,SINR为19 dB,速率为21.0 Mbps。赋型方案B:1、3小区RSRP差值较赋型方案A变大,差值达到5.2dB,故SINR与速率均有所上升,速率达到25.6 Mbps。赋型方案C:1、3小区RSRP差值超过10dB,SINR提升至24 dB,速率上升至30.5 Mbps。
  ⑤切换情况。对已测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赋型方案C对同站天线间距过近小区的调整效果最佳。
  为衡量半功率角变化对切换性能的影响,我们对赋型方案A和赋型方案C进行了切换测试及对比。
  由图1、图2可知,赋型方案A和赋型方案C切换正常,未观测到对切换性能明显的影响。
  对比后发现,两种赋型方案下切换点无明显偏移,切换正常。
  4.2 赋型后最大改善效果验证
  由于测试过程中,3小区的波束赋型发生了变化,将导致和1小区重叠覆盖的区域及RSRP差值的变化,为验证赋型方案C降低干扰的最大效果,现选取1小区的RSRP最强点,分别在赋型方案A和C的条件下测试,1小区的RSRP最强点位置如图3所示。
  验证效果如表3所示。
  可以看出,赋型方案C与赋型方案A相比,重叠覆盖区域面积减小,1小区SINR大0.9 dB,下载速率增大7 M,达到了45.9 Mbps,但由于干扰依然存在,距离峰值速率60 Mbps还有16 Mbps的差距,故使用赋型方案C尝试解决增高架问题,可以获得一部分改善,但效果受限于具体天线间距、天线高度等。
  4.3 天线赋型建模对比
  针对YDYSC基站,本报告做了天线赋型建模,参考了某公司的TD系统的联测验证结果,如图4所示。
  图4分别是赋型方案A、B、C时TD-SCDMA和TD-LTE天线赋型建模,由图4可知,赋型方案C重叠覆盖面积明显减小,测试结果显示SINR以及下载速率都有所增大。
  重叠覆盖范围示意图如图5所示。
  由图5可知,原始方案(不做调整)与最优效果对比,有效控制了重叠覆盖的范围。
  4.4 整体调整方案
  针对2个小区的重叠覆盖,建议按照赋型方案C来调整,但由于各个基站天线及周边无线环境的个体差异,该种方法存在两个弊端:
  调整可能存在个体差异,不具备普适性;只是改善干扰,无法避免干扰。
  5 总结与建议
  5.1 优化方案总结对比
  针对TD-LTE同站点天线距离过近产生干扰,提出两种解决方案,异频调整方案和波束赋型调整方案,异频调整方案具有普遍适用性且可以避免干扰,为最佳方案;波束赋型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干扰情况,提升网络下行吞吐率。
  5.2 建 议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在TD-LTE网规网建阶段,尽量避免使用增高架;对已经使用增高架的基站,若条件允许应进行整改以避免天线间距过近;针对增高架基站,若具备条件,应首先考虑异频调整手段来避免干扰;若不具备异频调整条件(如使用F-band),建议使用波束赋型调整方案;若以上条件皆不具备,可尝试调整小区至不同高度,但效果有限。
  参考文献:
  [1] 赵旭凇,张新程,徐德平,等.TD-LTE无线网络规划及性能分析[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0,(11).
  [2] 邱钧,吴倩,周远明.TD-LTE核心网EPC引入策略及组网方案研究[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2,(2).
其他文献
文章从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特征出发,对其演进过程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其创新主体对外部环境的反应能力、创新网络对环境的甄别能力、协调产学研合作创新主体的共同治理机制
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浙江中小企业集群加强特色产业共性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是实现特色产业由低技术传统产业为主向以先进技术武装的高附加值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文章从考
摘 要:随着地铁建设力度的加强,安全问题备受重视,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监测点的布设和检测方法的选择,更是重中之重。文章结合实际案例,对这两大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地铁工程;监测点;监测方法;沉降  中图分类号:TU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2-0169-01  地铁作为当前城市最重要的交通形式之一,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噪音少等诸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