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金融改革一次全新的革命,其着眼点从传统金融改革始终聚焦的需求侧转向了供给侧.通过金融法律来影响和调整金融结构,进而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代金融改革的规范范式.基于结构金融法理论,指导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金融法学必须主动树立对金融结构的法律调制意识,以最优金融结构理念为根本遵循,通过金融商事法律制度、金融市场规制法律制度和金融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的创新进行统合施治,为金融体系业态结构、金融资源配置结构、金融调制组织法权配置结构等三大金融结构的法律调制做好制度保障
【机 构】
:
湖南大学法学院,湖南长沙410082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行业规章体系建设的法治路径研究"(20VHJ00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金融改革一次全新的革命,其着眼点从传统金融改革始终聚焦的需求侧转向了供给侧.通过金融法律来影响和调整金融结构,进而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代金融改革的规范范式.基于结构金融法理论,指导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金融法学必须主动树立对金融结构的法律调制意识,以最优金融结构理念为根本遵循,通过金融商事法律制度、金融市场规制法律制度和金融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的创新进行统合施治,为金融体系业态结构、金融资源配置结构、金融调制组织法权配置结构等三大金融结构的法律调制做好制度保障.
其他文献
碳排放权交易对全要素碳效率(TFCE)的影响研究文献较少,且存在争议,研究碳交易试点对TFCE的影响及机制具有现实意义.利用2002—2017年264个城市的数据,通过SBM模型测算了TFCE,并通过PSM-DID模型分析了碳试点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碳试点对TFCE具有很强的异质性.一线城市和直辖市具有更便捷的条件进行技术创新、产业调整和资源配置,因此,碳试点促进了这些城市的TFCE.然而,碳试点对普通城市的TFCE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可能是对创新的挤出效应导致的.因此,为了顺利实现双碳目标,应尽快建立完
考察官员更替对地方政府环保行为的影响及其环境质量改善效果,是揭示地方环境治理行为逻辑的关键.基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地48个城市环境保护部门2015—2017年公布的污染处罚决定书及所处罚的758家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利用市委书记和环保局局长更替作为准自然实验,就官员更替对企业环境失信惩戒的影响进行探讨,并结合官员更替对环境质量的改善效果,讨论政治关联的干扰影响.研究发现,官员更替(市委书记更替)提升了对企业的环境失信惩戒,强化了地方政府环保行为,有利于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不过,政治关联表现出显著的负向调
马克思对"人类自由"的总体把握,主要体现在"自我意识"的自由、"个人的自主活动"、"现实的个人"的自由和"自由人的联合体"等多个维度.这些不同的维度可以总结为两个层面:哲学人类学视域的人类自由和作为历史范畴的人类自由.马克思在评价历史进程时所采用的自由概念,不同于他在哲学人类学中所阐述的自由概念,哲学人类学的维度侧重于自我实现,历史范畴的维度侧重力量,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独立董事制度是公司治理结构中为缓解代理冲突、维护公司整体利益而生的产物.基于学者型独立董事的特点和我国资本市场的状况,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选择学者型独董是个十分普遍的现象.以2008—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作为数据样本,可实证检验学者型独董与内部控制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学者型独董与内部控制质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会计专业学者型独董与内部控制质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上市公司应关注学者型独董在董事会的占比,完善有关学者型独董的声誉激励机制,提高学者型独董的执行效率,重视学者型独董的会计专业知识,合理评价其
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加紧侵华,中日矛盾上升,民族危机进一步激发国人的民族主义思想,国人对台湾的关注逐步升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创建于30年代初的《新东方》《新亚细亚》两份刊物.它们在"东方革命"与"新亚细亚主义"的口号下,刊发了不少有关台湾问题的文章,其内容包括回溯台湾与大陆的历史联系、揭露日人对台湾人民的殖民统治、评析台湾人民的反抗斗争、思考大陆人民应如何回应台湾的民族解放运动等,集中体现了当时国人对台湾的认知水平与基本观点.这一时期国内知识界依据"民族自决"的理论,将台湾视为反帝反殖
社会传统文化存在影响高管-员工薪酬差距的可能性.儒家文化强调的"公平和谐"和"集体主义"倾向可能平滑公司高管与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而儒家文化"伦理有序"的"等级观念"则可能加大企业薪酬差距,由此产生完全相反的影响机制.基于2007—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儒家文化越浓厚的地方,企业高管与员工的薪酬差距越大,稳健性与内生性分析表明这一结果是可靠的,说明儒家文化的等级观念在薪酬差距中起着主导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催化作用在家族企业中更为明显,在外来文化冲击较大的地区也更为
"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需要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一带一路"研究致力于改进和提升"一带一路"的国际传播效能.对相关文献的回顾与梳理,将有助于突破现有研究局限和助力"一带一路"的国际传播.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图谱,对2013—2020年国内新闻传播学领域"一带一路"研究文献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特征进行全景式总结,可以发现已有研究中研究群体较为分散,作者层面和机构层面的合作程度较低,研究主题以"一带一路"传播为中心形成明确完整的内容体系,研究热点的演变则呼应了中国
当今世界围绕全球化出现了两幅充满张力的图景:一边是西方主要国家兴起逆全球化思潮与行动,另一边则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初见成效.在全球化进程面临这种不确定性的时代背景下,"一带一路"代表了一种新型全球化模式的探索性方案.通过追溯全球化的历史痕迹可知,这一概念具有历史阶段性和时代性表征的特点,自西方诸国进入资本主义阶段而主导现代全球化进程以来,体现出霸权性和同一性的特征.因此,所谓逆全球化的兴起并非对全球化本身的抛弃,而是对西式全球化导致的世界失衡发展困境的反思.而"一带一路"在基本内涵、路径和存
当代政治发展理论,经历了从"政治系统"到"找回国家"、从"单一现代性"到"多元现代性"、从"宪法工程学"到"民主社会学"的理论转向.为了给非西方国家"接榫、吸纳、转化乃至超越"西方现代性提供充分的想象和探索空间,应秉持一种兼具整全性和规范性的多元现代性论说——其中,整全性和规范性分别确保了多元现代性的民族性特色和现代性底色.与此相适应的"民主社会学"主张:把政治秩序的社会情境依赖与社会共识基础结合起来,把握现代政治秩序的建构;把民主秩序的社会经济条件与社会文化条件相结合,把
保障老年人居住权益是《民法典》确立居住权制度的重要初衷.但在《民法典》运行中,围绕居住权的内涵、设立形式、权利限制以及消灭方式等内容,司法适用出现困境,老年人难以通过《民法典》居住权制度保障其居住权益.为充分实现居住权制度的养老功能,针对老年人赡养型、遗嘱型和投资型的三种居住权诉求,后续实践应补阙居住权设立与消灭的规则,区分居住权合同的有偿性和无偿性,相应适用双务合同和赠与合同的规则.在"一房多卖"的法律规制与"物权不破租赁"等权利冲突的已有解决路径的基础上,规则续造应细化老年人居住权行使中与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