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品德教育是高等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目的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加强和改善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进一步改进教育模式,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式下发展变化、贴近生活、接近思想、触及灵魂的德育理念,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品德教育;素质教育;高等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8—0103—02
品德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新时期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教育的基础,也是高等院校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载体,其核心目的就是教育大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成长、如何更好地融入社会、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本领。当前,大学生思想品德建设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笔者认为,要提高大学生德育教育质量,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模式,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下发展变化、贴近生活、接近思想、触及灵魂的的德育理念,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一、大学生品德缺失的原因及危害
在新的经济发展条件下,出现了社会道德集体沦丧问题,贪污腐败等现象屡见不鲜;社会的教育者——知识分子、教师出现了道德危机、道德教育偏差、自身道德形象受损等情况;社会道德思想混乱,道德意识不强,甚至有的人混淆了道德界线,对事物的好坏没有正确的评判标准,社会道德标准普遍下降……这一系列不良现象,使大学生对生活发出质疑,对人生道德观念顿生迷茫。
品德对大学生道德情操的约束力应该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心的道德自律,二是外来的道德舆论。品德的约束力虽然没有法律效力,是自律行为,是用内在的信念来约束自己,这是个人道德修养的重点表现。但是在社会道德评判出现失准、他律存在问题的情况下,自律也会出现问题,所以说品德对大学生道德活动的约束力是有限的。
互联网的普及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不言而喻,其开放性、平等性和互动性为大学生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提供了一个便利的交流平台。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大学生可以尽情展示自我个性,发挥自我想象,追求自我超越,体验自我成功。但同时,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和无约束性又极大地助长了他们的侥幸与放纵心理。许多大学生由于忽视网络文明而导致网络道德失范,进而引发网络犯罪。实际上,网络道德失范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错误行为。它是当代大学生道德意识和品德修养畸形发展的具体反映,这种行为从某种角度折射出了大学生内心的诸多问题,极具危害性。
品德是社会风尚和时代精神的反映,具有时代性、阶级性。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变革转型时期,社会思想观念、品德意识、品德标准都发生着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
二、大学生品德重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品德重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条件和基础
品德是大学生的品质和文化素质的具体表现。道德品质是人所以为人的品德所在,素质就是一个人的文采。质是文的依据,文是质的表露。文需要后天养成,能够经过培养获得;质虽是内在的,与先天有关,但同样也可以经过后天习得。在一个人身上文与质是相互影响的,只有当二者达成和谐统一,才是一个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人是构成社会的基础要素。
(二)品德重建是提高大学生能力的需要
社会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具有专业能力的人才,同时更需要德才兼备、具有道德自律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是国家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他们思想品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甚至是国家的长治久安。高校不仅要大力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提高他们应对人生和社会各种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成长为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品德重建是物质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需要精神文明的引领。人类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从来就伴有精神追求,“仓廪实而知礼仪,食足而知荣辱”。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物质文明高速发展,但人的品德修养却没有因此而得到明显提升,相反在某些群体、一些地方出现了道德失范现象。加强大学生的品德教育,对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学生品德教育的针对性要求
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体现四个要求:一是教育内容的实效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讲效率,大学生大多为青年人,他们的思想意识可塑性强、变化大,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发现他们思想了问题,必须立即教育,问题早发现早解决:谈心谈话要及时,不能消极等思想问题自我消化、自我消除。二是教育内容的时代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与时俱进,不能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要结合新形势新课题,赋予时代内涵。三是内容的先进性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内容要适应当代大学生知识面宽、社会意识强、思想活跃的实际,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思想来武装学生的头脑。四是内容的层次性要求。要分析不同学生的不同出身、不同性格、不同价值观,根据不同的对象特点,划分不同层面,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因人施教,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五是防范教育要到位。首先,德育工作者需要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积极主动地开创高校网络德育的新阵地。其次,要努力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高度的道德责任感。再次,还需要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净化网络环境,从源头上控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及时填补网络漏洞,增强防火墙功能,严密监控互联网人口,最大限度地剔除和限制色情、犯罪等不健康的内容和信息,努力创设一个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品德培养包括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两方面。道德教育是社会对个人的品德培养,是社会将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品德,从而使人们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社会对个人品德的培养,也就是人们相互间的品德培养,是他人对自己和自己对他人的品德培养。因此,道德教育是品德培养的外在方法,外在因素。积极拓展和创新教育方法,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只有加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预见性和时效性,确保对症下药,实行综合疗法,突出人文关怀,在情上下功夫,受到大学生的欢迎,才能真正从思想深处触动他们,达到教育和受教育的内外和谐。
四、大学生品德教育的关联性
大学生的品德教育不同于社会一般人群的教育,所以,在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时要突出教育的关联性。
(一)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道德是品德的基础,品德是道德的具体体现。道德是最根本的德,决定着品德的价值追求和取向,品德往往代表了一个人的道德意识。
(二)品德教育与制度建设的关系
道德规范和舆论能够在道义上约束和规范人的举止,却不能惩罚超越道德界限的不法行为,要真正遏制网络道德失范和网络犯罪现象,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品德建设和品德教育是推动社会制度得到自觉遵守和自愿维护的基础。法律对人有强制力,是最基本的约束力,而品德约束是宽泛的,没有遵守的强制性。加强对大学生的品德教育,对形成社会品德与国家制度的良性互补、促进二者协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教育内容和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具有一致性。通过品德教育可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引起大学生对心理问题的重视,结合学生心理健康实际积极主动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四)品德教育与具体事态的关系
这实际上是品德教育与具体生活实践关系的问题。以例为证,孔子到鲁国去,鲁国宣布如果有人看见有鲁国人在别的国家作奴隶,可以花钱赎回来,然后到政府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去别国赎了一个奴隶回来,但他没有到政府去报账,大家都赞扬他,可孔子却批评了他,说这样的话,看上去你的品德是很高的,但以后没有人再去花钱赎奴隶了。有一个孩子失足掉到河里,孔子的学生出手救了他,孩子的家长牵了一头牛去酬谢他,他收了,有人指责他,可孔子却表扬了这个学生,说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所以,品德教育要考虑效果与动机的统一,要与具体的生活事象联系起来,这样品德教育才具有实效性和说服力。
[关键词]品德教育;素质教育;高等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8—0103—02
品德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新时期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教育的基础,也是高等院校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载体,其核心目的就是教育大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成长、如何更好地融入社会、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本领。当前,大学生思想品德建设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笔者认为,要提高大学生德育教育质量,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模式,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下发展变化、贴近生活、接近思想、触及灵魂的的德育理念,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一、大学生品德缺失的原因及危害
在新的经济发展条件下,出现了社会道德集体沦丧问题,贪污腐败等现象屡见不鲜;社会的教育者——知识分子、教师出现了道德危机、道德教育偏差、自身道德形象受损等情况;社会道德思想混乱,道德意识不强,甚至有的人混淆了道德界线,对事物的好坏没有正确的评判标准,社会道德标准普遍下降……这一系列不良现象,使大学生对生活发出质疑,对人生道德观念顿生迷茫。
品德对大学生道德情操的约束力应该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心的道德自律,二是外来的道德舆论。品德的约束力虽然没有法律效力,是自律行为,是用内在的信念来约束自己,这是个人道德修养的重点表现。但是在社会道德评判出现失准、他律存在问题的情况下,自律也会出现问题,所以说品德对大学生道德活动的约束力是有限的。
互联网的普及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不言而喻,其开放性、平等性和互动性为大学生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提供了一个便利的交流平台。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大学生可以尽情展示自我个性,发挥自我想象,追求自我超越,体验自我成功。但同时,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和无约束性又极大地助长了他们的侥幸与放纵心理。许多大学生由于忽视网络文明而导致网络道德失范,进而引发网络犯罪。实际上,网络道德失范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错误行为。它是当代大学生道德意识和品德修养畸形发展的具体反映,这种行为从某种角度折射出了大学生内心的诸多问题,极具危害性。
品德是社会风尚和时代精神的反映,具有时代性、阶级性。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变革转型时期,社会思想观念、品德意识、品德标准都发生着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
二、大学生品德重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品德重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条件和基础
品德是大学生的品质和文化素质的具体表现。道德品质是人所以为人的品德所在,素质就是一个人的文采。质是文的依据,文是质的表露。文需要后天养成,能够经过培养获得;质虽是内在的,与先天有关,但同样也可以经过后天习得。在一个人身上文与质是相互影响的,只有当二者达成和谐统一,才是一个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人是构成社会的基础要素。
(二)品德重建是提高大学生能力的需要
社会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具有专业能力的人才,同时更需要德才兼备、具有道德自律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是国家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他们思想品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甚至是国家的长治久安。高校不仅要大力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提高他们应对人生和社会各种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成长为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品德重建是物质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需要精神文明的引领。人类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从来就伴有精神追求,“仓廪实而知礼仪,食足而知荣辱”。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物质文明高速发展,但人的品德修养却没有因此而得到明显提升,相反在某些群体、一些地方出现了道德失范现象。加强大学生的品德教育,对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学生品德教育的针对性要求
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体现四个要求:一是教育内容的实效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讲效率,大学生大多为青年人,他们的思想意识可塑性强、变化大,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发现他们思想了问题,必须立即教育,问题早发现早解决:谈心谈话要及时,不能消极等思想问题自我消化、自我消除。二是教育内容的时代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与时俱进,不能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要结合新形势新课题,赋予时代内涵。三是内容的先进性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内容要适应当代大学生知识面宽、社会意识强、思想活跃的实际,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思想来武装学生的头脑。四是内容的层次性要求。要分析不同学生的不同出身、不同性格、不同价值观,根据不同的对象特点,划分不同层面,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因人施教,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五是防范教育要到位。首先,德育工作者需要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积极主动地开创高校网络德育的新阵地。其次,要努力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高度的道德责任感。再次,还需要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净化网络环境,从源头上控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及时填补网络漏洞,增强防火墙功能,严密监控互联网人口,最大限度地剔除和限制色情、犯罪等不健康的内容和信息,努力创设一个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品德培养包括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两方面。道德教育是社会对个人的品德培养,是社会将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品德,从而使人们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社会对个人品德的培养,也就是人们相互间的品德培养,是他人对自己和自己对他人的品德培养。因此,道德教育是品德培养的外在方法,外在因素。积极拓展和创新教育方法,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只有加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预见性和时效性,确保对症下药,实行综合疗法,突出人文关怀,在情上下功夫,受到大学生的欢迎,才能真正从思想深处触动他们,达到教育和受教育的内外和谐。
四、大学生品德教育的关联性
大学生的品德教育不同于社会一般人群的教育,所以,在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时要突出教育的关联性。
(一)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道德是品德的基础,品德是道德的具体体现。道德是最根本的德,决定着品德的价值追求和取向,品德往往代表了一个人的道德意识。
(二)品德教育与制度建设的关系
道德规范和舆论能够在道义上约束和规范人的举止,却不能惩罚超越道德界限的不法行为,要真正遏制网络道德失范和网络犯罪现象,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品德建设和品德教育是推动社会制度得到自觉遵守和自愿维护的基础。法律对人有强制力,是最基本的约束力,而品德约束是宽泛的,没有遵守的强制性。加强对大学生的品德教育,对形成社会品德与国家制度的良性互补、促进二者协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教育内容和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具有一致性。通过品德教育可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引起大学生对心理问题的重视,结合学生心理健康实际积极主动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四)品德教育与具体事态的关系
这实际上是品德教育与具体生活实践关系的问题。以例为证,孔子到鲁国去,鲁国宣布如果有人看见有鲁国人在别的国家作奴隶,可以花钱赎回来,然后到政府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去别国赎了一个奴隶回来,但他没有到政府去报账,大家都赞扬他,可孔子却批评了他,说这样的话,看上去你的品德是很高的,但以后没有人再去花钱赎奴隶了。有一个孩子失足掉到河里,孔子的学生出手救了他,孩子的家长牵了一头牛去酬谢他,他收了,有人指责他,可孔子却表扬了这个学生,说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所以,品德教育要考虑效果与动机的统一,要与具体的生活事象联系起来,这样品德教育才具有实效性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