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环境以及能源问题的加剧,能源使用方面逐渐出现了危机,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需要解决的问题,使社会的发展受到了相应的影响。现阶段,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正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成为有史以来最为快速的时期,但是能源的消耗却变大。我国的建筑工程呈现出递增的趋势,能源消耗也在不断的加剧,使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对能源进行节约成为一项关键工作。在对电气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将节能作为首要原则。
关键词:建筑;电气设计;节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现代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实现建筑电气节能成为了当前建筑单位所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提高建筑电气设计水平和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大对建筑电气设计中节能措施的分析研究力度不仅意义重大,而且迫在眉睫,从而才能够总结出更加先进的电气设计方法。本文分析了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重要性,然后详细阐述了节能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
一、建筑电气设计中节能技术的基本原则
1、使浪费得到遏制
在对建筑电气进行设计时,应该对节能措施进行相应的采用,并将建筑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损耗进行充分考虑,例如变压器的消耗以及线路中能量的消耗等。与此同时应该采取有效并且先进的技术对其进行调控,在保证建筑基本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下,使能源得到节约。
2、使经济环保的目标得以实现
在对建筑电气方案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以节能性、合理性以及适用性作为目标。通过让计算结果以及方案能够精准并且切实可行,使控制方法以及电气设备的应用效率有所提高。同时应该以对投资额进行控制作为前提,使环保目标以及节能效果得到实现和提高。
3、使经济效益符合建筑的要求
在对电气设备进行安装时,既要对经济因素进行考虑也要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但是不能一味的将安装以及施工成本进行压低,不然会使投入之后的能量消耗较高。在对电气进行设计时,应该对节能材料以及设备进行优先选择,从而使运行以及施工费用得到节约。
4、能使基本功能得到实现
在对建筑的电气设施进行设计时,应该先对人们的工作以及生活用电进行保障,使用电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得到确保,所以对电气设备进行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使电气设施的性能得到保障对于建筑施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环节。其主要的措施包括对灯光的照明度进行调节、对空调温度进行调节以及对新风量进行调节等。
二、节能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
1、供配电系统的节能设计
(1)合理选择变压器
目前电力变压器选用10型及以上较为节能。SC(B)10新系列环氧树脂真空浇注干式变压器选购优质低耗的晶粒取向冷轧硅铜片;先进的硅钢片剪切线;阶梯步迭铁心接缝;合理的铁心、线圈结构,SC(B)10新系列比现行国标《干式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GB/T10228)空载损耗PO下降33%,负载损耗平均下降15%,总损耗平均下降约19%。。变压器的长期工作负载率不宜大于0.85,在选择变压器容量和台数时,应灵活根据负荷变化情况,综合考虑投资和年运行费用,对负荷合理分配,选取容量与电力负荷相适應的变压器,以实现其经济运行,减少由于轻载运行造成的不必要电能损耗。此外,降低变压器的环境温度、平衡三相负荷、合理选择变压器接线方式、季节性造成的负荷变化时灵活投切变压器等也是降低能耗的有效途径。
(2)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
尽量降低用电设备的无功损耗,提高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关于电感性用电设备的选择,可使用有补偿电容器的用电设备,也可以通过并联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电容器可产生超前无功电流抵消用电设备的滞后无功电流,进而实现降低整体无功电流数量、提高功率因数的目标。
(3)合理控制线路能量损耗
尽量选择电阻率较小的导线,合理控制导线长度,增加导线截面积。从短期看,这有可能增加线路费用,但是从长远看,这显然是比较经济划算的,因为这有利于节能目标的实现,减少建筑能源消耗数量,进而较大运行费用。
(4)合理选择供电电压
同等情况下,电压越高,损耗越小。供电电压等级的确定应考虑技术经济合理性及电力公司的相关规定等因素。当用电设备总容量在250kW及以上或变压器容量在160kVA及以上时,宜以10(6)kV供电。对一个工程的空调冷水机组,考虑节能因素,经方案比较尽量采用10(6)kV冷水机组。
2、对照明系统进行节能设计
(1)对高效光源进行利用
现阶段市场上的照明设备有很多,并且价格非常便宜,安装与维护也相对简单。进行比较之后发现,尽管白炽灯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但是其节能效果以及发光率都不理想,所以应尽可能的不要对白炽灯进行使用。
(2)对自然采光率进行加强
将各种光源进行对比就会发现,自然光线更加的节能并且健康。所以在对照明系统进行设计时,应该对室内的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在有门窗的地方采用玻璃门窗,并确保其透光较好,从而使自然光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将自然光进行充分的利用,就可以使能源得到相应的节约。在建造完成后,还要对其进行检查,看其设计是否符合科学,是否灵活和方便。如果是公共场所的建筑,就要对人流量进行充分的考虑,在合理的资金范围内,对自然光进行控制,从而使能源损耗得到降低。
(3)针对其它的照明设备,做好节能工作
根据我国现阶段使用的照明设备使用标准以及功率密度值,对电感镇流器进行选择,选择应以节能以及高效作为标准。对于居民区的建筑,其楼道内的公共设施可以考虑选择声控开关,外部则可以考虑使用光控开关,这样可以有效的节约能源。总而言之,就是要根据具体的环境和场合,对电气系统进行节能设计,从而使能源得到节约。
(4)大力发展绿色照明
绿色照明是指通过科学的照明设计,采用光效高寿命长,安全和性能稳定的照明电器产品,以达到高效、舒适、安全、有益于环境保护、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目标,并体现现代文明的照明系统。采用和推广高效节能的光源,如细管高效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冷反射单端照明卤钨灯、混光灯、led灯等。
推广使用低损耗、性能优的光源附件,如电子镇流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电子触发器、电子变压器等。改进灯具控制方式,可采用分区控制灯光或适当增加照明开关等方式。
3、采用智能控制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利用先进的智能控制技术,对建筑设备系统进行实时高效的监控管理,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已经成为建筑节能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性能日趋完善,节能效果也变得越来越显著。采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可以对建筑中的风机及给排水泵等没备进行有效控制:也可对制冷机组、空调器等设备、高/低压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和电梯系统等进行实时监控。总之,利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可以全方位地对建筑中各类机电设备的运行进行控制,在满足建筑要求的前提下,使各种设备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节能。
由于专业智能化控制手段的快速发展,针对电气系统控制,推出了高效的变配电智能监控系统和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无疑对建筑机电设备的监控节能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诸如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现代控制技术,通过不同工作场合的多种照明工作模式,达到不同照度要求,实现场景、定时和多点控制,统一管理,有效地减少灯具工作时间,节省电能。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要求越来越高。建筑电气的节能设计潜力很大,面对日益严重的能源问题,需要我们广大的电气设计人员在设计中精心考虑,反复比较设计方案,拿出一套符合各种技术指标,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行之有效而又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从而达到真正节约电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夏志峰.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技术措施[J].民营科技.2012年.
[2]陈晓林,王胜利.对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安全及节能问题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
关键词:建筑;电气设计;节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现代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实现建筑电气节能成为了当前建筑单位所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提高建筑电气设计水平和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大对建筑电气设计中节能措施的分析研究力度不仅意义重大,而且迫在眉睫,从而才能够总结出更加先进的电气设计方法。本文分析了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重要性,然后详细阐述了节能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
一、建筑电气设计中节能技术的基本原则
1、使浪费得到遏制
在对建筑电气进行设计时,应该对节能措施进行相应的采用,并将建筑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损耗进行充分考虑,例如变压器的消耗以及线路中能量的消耗等。与此同时应该采取有效并且先进的技术对其进行调控,在保证建筑基本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下,使能源得到节约。
2、使经济环保的目标得以实现
在对建筑电气方案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以节能性、合理性以及适用性作为目标。通过让计算结果以及方案能够精准并且切实可行,使控制方法以及电气设备的应用效率有所提高。同时应该以对投资额进行控制作为前提,使环保目标以及节能效果得到实现和提高。
3、使经济效益符合建筑的要求
在对电气设备进行安装时,既要对经济因素进行考虑也要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但是不能一味的将安装以及施工成本进行压低,不然会使投入之后的能量消耗较高。在对电气进行设计时,应该对节能材料以及设备进行优先选择,从而使运行以及施工费用得到节约。
4、能使基本功能得到实现
在对建筑的电气设施进行设计时,应该先对人们的工作以及生活用电进行保障,使用电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得到确保,所以对电气设备进行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使电气设施的性能得到保障对于建筑施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环节。其主要的措施包括对灯光的照明度进行调节、对空调温度进行调节以及对新风量进行调节等。
二、节能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
1、供配电系统的节能设计
(1)合理选择变压器
目前电力变压器选用10型及以上较为节能。SC(B)10新系列环氧树脂真空浇注干式变压器选购优质低耗的晶粒取向冷轧硅铜片;先进的硅钢片剪切线;阶梯步迭铁心接缝;合理的铁心、线圈结构,SC(B)10新系列比现行国标《干式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GB/T10228)空载损耗PO下降33%,负载损耗平均下降15%,总损耗平均下降约19%。。变压器的长期工作负载率不宜大于0.85,在选择变压器容量和台数时,应灵活根据负荷变化情况,综合考虑投资和年运行费用,对负荷合理分配,选取容量与电力负荷相适應的变压器,以实现其经济运行,减少由于轻载运行造成的不必要电能损耗。此外,降低变压器的环境温度、平衡三相负荷、合理选择变压器接线方式、季节性造成的负荷变化时灵活投切变压器等也是降低能耗的有效途径。
(2)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
尽量降低用电设备的无功损耗,提高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关于电感性用电设备的选择,可使用有补偿电容器的用电设备,也可以通过并联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电容器可产生超前无功电流抵消用电设备的滞后无功电流,进而实现降低整体无功电流数量、提高功率因数的目标。
(3)合理控制线路能量损耗
尽量选择电阻率较小的导线,合理控制导线长度,增加导线截面积。从短期看,这有可能增加线路费用,但是从长远看,这显然是比较经济划算的,因为这有利于节能目标的实现,减少建筑能源消耗数量,进而较大运行费用。
(4)合理选择供电电压
同等情况下,电压越高,损耗越小。供电电压等级的确定应考虑技术经济合理性及电力公司的相关规定等因素。当用电设备总容量在250kW及以上或变压器容量在160kVA及以上时,宜以10(6)kV供电。对一个工程的空调冷水机组,考虑节能因素,经方案比较尽量采用10(6)kV冷水机组。
2、对照明系统进行节能设计
(1)对高效光源进行利用
现阶段市场上的照明设备有很多,并且价格非常便宜,安装与维护也相对简单。进行比较之后发现,尽管白炽灯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但是其节能效果以及发光率都不理想,所以应尽可能的不要对白炽灯进行使用。
(2)对自然采光率进行加强
将各种光源进行对比就会发现,自然光线更加的节能并且健康。所以在对照明系统进行设计时,应该对室内的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在有门窗的地方采用玻璃门窗,并确保其透光较好,从而使自然光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将自然光进行充分的利用,就可以使能源得到相应的节约。在建造完成后,还要对其进行检查,看其设计是否符合科学,是否灵活和方便。如果是公共场所的建筑,就要对人流量进行充分的考虑,在合理的资金范围内,对自然光进行控制,从而使能源损耗得到降低。
(3)针对其它的照明设备,做好节能工作
根据我国现阶段使用的照明设备使用标准以及功率密度值,对电感镇流器进行选择,选择应以节能以及高效作为标准。对于居民区的建筑,其楼道内的公共设施可以考虑选择声控开关,外部则可以考虑使用光控开关,这样可以有效的节约能源。总而言之,就是要根据具体的环境和场合,对电气系统进行节能设计,从而使能源得到节约。
(4)大力发展绿色照明
绿色照明是指通过科学的照明设计,采用光效高寿命长,安全和性能稳定的照明电器产品,以达到高效、舒适、安全、有益于环境保护、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目标,并体现现代文明的照明系统。采用和推广高效节能的光源,如细管高效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冷反射单端照明卤钨灯、混光灯、led灯等。
推广使用低损耗、性能优的光源附件,如电子镇流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电子触发器、电子变压器等。改进灯具控制方式,可采用分区控制灯光或适当增加照明开关等方式。
3、采用智能控制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利用先进的智能控制技术,对建筑设备系统进行实时高效的监控管理,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已经成为建筑节能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性能日趋完善,节能效果也变得越来越显著。采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可以对建筑中的风机及给排水泵等没备进行有效控制:也可对制冷机组、空调器等设备、高/低压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和电梯系统等进行实时监控。总之,利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可以全方位地对建筑中各类机电设备的运行进行控制,在满足建筑要求的前提下,使各种设备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节能。
由于专业智能化控制手段的快速发展,针对电气系统控制,推出了高效的变配电智能监控系统和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无疑对建筑机电设备的监控节能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诸如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现代控制技术,通过不同工作场合的多种照明工作模式,达到不同照度要求,实现场景、定时和多点控制,统一管理,有效地减少灯具工作时间,节省电能。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要求越来越高。建筑电气的节能设计潜力很大,面对日益严重的能源问题,需要我们广大的电气设计人员在设计中精心考虑,反复比较设计方案,拿出一套符合各种技术指标,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行之有效而又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从而达到真正节约电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夏志峰.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技术措施[J].民营科技.2012年.
[2]陈晓林,王胜利.对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安全及节能问题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