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我县种植棉花18.0万亩。全年棉花病虫害属中等发生。其中,棉叶螨、棉蚜、棉红铃虫、棉铃虫轻发生;棉盲蝽蟓、斜纹夜蛾、甜菜夜蛾中等偏轻发生;棉花苗病轻度流行;棉花黄萎病偏轻流行;棉花枯萎病轻度流行;棉花铃病中等流行;生理性早衰轻发生。
一、 棉花虫害
1.发生实况
(1)棉盲蝽蟓:中等偏轻发生,发生较去年晚,为害较去年轻。二代为害盛期在6/25-7/10,高峰期在7月3日,百株虫量为1.8头,嫩头平均被害率0.45%,棉蕾平均被害率0.8%;三代为害盛期在8/10-8/23,2、3龄若虫高峰期在8月16日,百株虫量平均为2.0头,棉蕾被害率0.5%,幼铃被害率0.3%;四代为害盛期在8/31-9/21,2、3龄若虫高峰在9月11日,百株虫量19.0头,蕾、花、幼铃被害率达5.6%以上。(2)棉红铃虫:轻发生。一代累计虫害花率1.1%。二代累计虫害花率12.1%,三代青铃被害率2.2%。(3)棉铃虫:轻发生,危害比去年轻。二、三、四、五代平均百株残虫量分别为0、0.6、0、0条。(4)棉叶螨:轻发生。(5)棉蚜:轻发生。苗蚜、伏蚜发生较去年轻。(6)甜菜夜蛾:中等偏轻发生,为害盛期在8月份。平均有虫株率5.2%,百株虫量19.3条,最高63.0条。(7)其它害虫:斜纹夜蛾、烟粉虱、棉蓟马等在局部棉田有所发生,为害较轻。
2.原因分析
(1)越冬基数。①棉铃虫:据我站冬后挖蛹调查,未见活蛹(去年未见)。②棉叶螨:据冬后调查,田外寄主(雪见草、小蓟、婆婆纳、车前草等)平均有螨株率为2.9%(去年4.0%),百株螨量3.5头(去年8.0头),虫源较少。③棉蚜:据冬后调查木槿枝条,有蚜枝率为1.9%(去年31.6%),百枝蚜量5.8头(去年326.3头),越冬基数比去年高。④棉红铃虫:据冬后调查,棉杆枯铃活虫数2.4头(去年12.0头),落地枯铃,亩活虫数0头(去年0头),虫源数较去年少。
(2)气候条件:6月,日均温24.9℃(去年25.6℃),降雨量340.1mm(去年102.6mm),降雨量偏多,雨日多(18个),较利于棉盲蝽蟓、棉蚜的发生,不利于棉叶螨、棉铃虫的发生。由于气温偏低,雨量偏多,棉花生长缓慢,长势欠佳,生育期推迟,与一代棉红铃虫发生期不吻合,因而不利于一代棉红铃虫的发生,压低了前期基数,导致今年棉红铃虫发生较去年轻。7月,日均温30.7℃(去年29.3℃),降雨量102.8mm(去年172.0mm),温度偏高,降雨量偏少,较利于棉铃虫、棉叶螨、斜纹夜蛾等的发生,不利于棉盲蝽蟓、棉蚜、棉红铃虫的发生。8月,日均温29.0℃(去年29.2℃),降雨量232.9mm(去年252.6mm),温度正常,降雨量偏少,较利于四代棉铃虫、甜菜夜蛾、棉叶螨的发生,较不利于棉盲蝽蟓、棉红铃虫的发生。其中8月9日至15日降雨量多(降雨量223.5㎜),对四代棉铃虫、棉叶螨等卵和幼虫有冲刷作用,因而虫危害较轻。9月上中旬,日均温24.7℃(去年26.5℃),降雨量70.1mm(去年40.2mm),雨日11个(去年3个),雨日多,雨量偏多,较利于棉盲蝽蟓、棉红铃虫的发生,不利于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的发生。
二、棉花病害
1.发生实况
(1)棉黄萎病:偏轻流行。发生程度比去年轻。始发在7月上旬。流行盛期在7月上、中旬。病株率平均为3.0%(去年5.1%),最高为6.7%(去年16.4%)。(2)棉枯萎病:轻度流行。(3)棉花生理性早衰:轻发生。9月中旬早衰开始发生。9月下旬调查,早衰发生面积约2.5万亩。(4)棉花苗病:轻度流行,较去年发生略重。主要以立枯为主,炭疽、红腐为辅。(5)棉铃病:中等流行。流行期较去年晚,发生较去年重。主要以疫病、红腐为主。
2.原因分析
(1)病源:去年棉花病害有一定程度的发生,为今年病害的流行提供了充足的菌源。(2)气候条件:今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日均温21.7℃(去年21.1℃),降雨量85.0mm(去年77.6mm),降雨量較去年略多,温度略高,较不利于棉苗病的流行。6月中、下旬日均温25.1℃(去年30.0℃),降雨量284.0mm(去年71.9mm),降雨量虽多,但温度偏低,较利于棉枯萎病的流行。7月,日均温30.7℃(去年29.3℃),降雨量102.8mm(去年172.0mm),降雨量偏少,温度偏高,不利于棉枯、黄萎病的流行。8月日均温29.0℃(去年29.2℃),降雨量232.9mm(去年252.6mm),温度适宜,降雨较多,利于棉黄萎病流行。8月下旬到9月上旬,降雨量少(30.8mm),温度适宜(26.0℃),不利于棉花生理性早衰发生,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日均温23.2℃,降雨量108.2㎜,雨日23个,利于棉铃病的流行。
作者简介:刘飞丽(1971.5—)女,助理农艺师,从事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
一、 棉花虫害
1.发生实况
(1)棉盲蝽蟓:中等偏轻发生,发生较去年晚,为害较去年轻。二代为害盛期在6/25-7/10,高峰期在7月3日,百株虫量为1.8头,嫩头平均被害率0.45%,棉蕾平均被害率0.8%;三代为害盛期在8/10-8/23,2、3龄若虫高峰期在8月16日,百株虫量平均为2.0头,棉蕾被害率0.5%,幼铃被害率0.3%;四代为害盛期在8/31-9/21,2、3龄若虫高峰在9月11日,百株虫量19.0头,蕾、花、幼铃被害率达5.6%以上。(2)棉红铃虫:轻发生。一代累计虫害花率1.1%。二代累计虫害花率12.1%,三代青铃被害率2.2%。(3)棉铃虫:轻发生,危害比去年轻。二、三、四、五代平均百株残虫量分别为0、0.6、0、0条。(4)棉叶螨:轻发生。(5)棉蚜:轻发生。苗蚜、伏蚜发生较去年轻。(6)甜菜夜蛾:中等偏轻发生,为害盛期在8月份。平均有虫株率5.2%,百株虫量19.3条,最高63.0条。(7)其它害虫:斜纹夜蛾、烟粉虱、棉蓟马等在局部棉田有所发生,为害较轻。
2.原因分析
(1)越冬基数。①棉铃虫:据我站冬后挖蛹调查,未见活蛹(去年未见)。②棉叶螨:据冬后调查,田外寄主(雪见草、小蓟、婆婆纳、车前草等)平均有螨株率为2.9%(去年4.0%),百株螨量3.5头(去年8.0头),虫源较少。③棉蚜:据冬后调查木槿枝条,有蚜枝率为1.9%(去年31.6%),百枝蚜量5.8头(去年326.3头),越冬基数比去年高。④棉红铃虫:据冬后调查,棉杆枯铃活虫数2.4头(去年12.0头),落地枯铃,亩活虫数0头(去年0头),虫源数较去年少。
(2)气候条件:6月,日均温24.9℃(去年25.6℃),降雨量340.1mm(去年102.6mm),降雨量偏多,雨日多(18个),较利于棉盲蝽蟓、棉蚜的发生,不利于棉叶螨、棉铃虫的发生。由于气温偏低,雨量偏多,棉花生长缓慢,长势欠佳,生育期推迟,与一代棉红铃虫发生期不吻合,因而不利于一代棉红铃虫的发生,压低了前期基数,导致今年棉红铃虫发生较去年轻。7月,日均温30.7℃(去年29.3℃),降雨量102.8mm(去年172.0mm),温度偏高,降雨量偏少,较利于棉铃虫、棉叶螨、斜纹夜蛾等的发生,不利于棉盲蝽蟓、棉蚜、棉红铃虫的发生。8月,日均温29.0℃(去年29.2℃),降雨量232.9mm(去年252.6mm),温度正常,降雨量偏少,较利于四代棉铃虫、甜菜夜蛾、棉叶螨的发生,较不利于棉盲蝽蟓、棉红铃虫的发生。其中8月9日至15日降雨量多(降雨量223.5㎜),对四代棉铃虫、棉叶螨等卵和幼虫有冲刷作用,因而虫危害较轻。9月上中旬,日均温24.7℃(去年26.5℃),降雨量70.1mm(去年40.2mm),雨日11个(去年3个),雨日多,雨量偏多,较利于棉盲蝽蟓、棉红铃虫的发生,不利于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的发生。
二、棉花病害
1.发生实况
(1)棉黄萎病:偏轻流行。发生程度比去年轻。始发在7月上旬。流行盛期在7月上、中旬。病株率平均为3.0%(去年5.1%),最高为6.7%(去年16.4%)。(2)棉枯萎病:轻度流行。(3)棉花生理性早衰:轻发生。9月中旬早衰开始发生。9月下旬调查,早衰发生面积约2.5万亩。(4)棉花苗病:轻度流行,较去年发生略重。主要以立枯为主,炭疽、红腐为辅。(5)棉铃病:中等流行。流行期较去年晚,发生较去年重。主要以疫病、红腐为主。
2.原因分析
(1)病源:去年棉花病害有一定程度的发生,为今年病害的流行提供了充足的菌源。(2)气候条件:今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日均温21.7℃(去年21.1℃),降雨量85.0mm(去年77.6mm),降雨量較去年略多,温度略高,较不利于棉苗病的流行。6月中、下旬日均温25.1℃(去年30.0℃),降雨量284.0mm(去年71.9mm),降雨量虽多,但温度偏低,较利于棉枯萎病的流行。7月,日均温30.7℃(去年29.3℃),降雨量102.8mm(去年172.0mm),降雨量偏少,温度偏高,不利于棉枯、黄萎病的流行。8月日均温29.0℃(去年29.2℃),降雨量232.9mm(去年252.6mm),温度适宜,降雨较多,利于棉黄萎病流行。8月下旬到9月上旬,降雨量少(30.8mm),温度适宜(26.0℃),不利于棉花生理性早衰发生,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日均温23.2℃,降雨量108.2㎜,雨日23个,利于棉铃病的流行。
作者简介:刘飞丽(1971.5—)女,助理农艺师,从事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