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小学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研究起步却比较晚。在一次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状况进行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几乎所有中小学生均十分喜爱音乐,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又表示不爱上音乐课。这种矛盾现象不得不引起所有音乐教师们的反思,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了这种反差现象呢?本文针对上述情况作了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 课堂 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251-01
中小学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研究起步却比较晚。在一次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状况进行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几乎所有中小学生均十分喜爱音乐,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又表示不爱上音乐课。这种矛盾现象不得不引起所有音乐教师们的反思,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了这种反差现象呢?分析起来,主要有两点:(1)师生关系的紧张化;(2)教学模式的傳统化。随着课改的深化,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认同,当前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处在这种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让学生不仅爱音乐也爱音乐课已迫在眉睫。
1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爱上音乐课的前提
(1)少一分威严,多一份亲和力。在教学中,我曾有这样的感觉:当自己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给学生上课,融入到学生中时,学生便会随你的情绪变化,上课表现积极主动;反之,当自己情绪低落,高高在上的站在讲台上审视着学生时,学生便会表现相对应的情绪,不愿与你配合,更谈不上积极主动了。古往今来,我们的教室大致布置如此:一张讲台,几十张桌椅,形成了一种对峙状态。每天上课,走上讲台的一瞬间,都有足够氛围让教师产生主角的意象,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威严感。一张小小的三尺讲台,轻而易举地阻隔了师生间的那份默契与交流。因此,我们就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调整自己的师生观,这就要求我们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来,少一份“高高在上的威严”,多一份与学生平等对话的亲和力,成为学生的合作者。这种走下来不仅是身体走下来,心灵更要走下来,全身心投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交流、活动,师生共建一个美好的课堂氛围。
(2)少一份偏爱,多一份关爱。每一位音乐教师几乎都会喜欢聪明、漂亮、音乐素质好的学生,但是我们的音乐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而非偏重某一部分学生。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像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对学生的爱就没有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关爱每一位学生,如果教师只注重素质好的学生,那课堂气氛肯定不活跃,其余学生只是旁观者,这样也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相反,我们更应关爱、尊重其余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参与创造。教师只有关爱每一位学生,学生才会愿意接受、亲近教师。
(3)少一份专制,多一份民主。专制的教师总是凡事都要替学生包办,久而久之,限制了学生的思想和个性发展,也拉远了师生间的距离。民主的氛围使学生不再是俯首贴耳的“小绵羊”,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是独立自主的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在课堂中,我与学生不仅仅是师生,更是朋友,使学生信赖自己,也贴近自己,“老师,我认为……”“老师,我觉得……”“老师,我有不同的看法……”。诸如此类的问题经常可见。学生只有处于这种民主宽松的氛围中,才会敢想敢做,才会主动探索,碰撞出创造的火花。
2 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是学生爱上音乐课的关键
(1)开放学生的大脑。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开放,尤其是在欣赏课教学中,可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发挥。如在欣赏《洗衣歌》时,听之前我先让学生想象一下,看了课题,看着插图,乐曲表现的会是怎样一种景象,学生的回答各种各样,非常有意思。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接着进入听音乐阶段,我让学生把自己的想象故事放入到其中,看是否符合,或怎样更恰当;再听时,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学生有的通过边唱边表演的形式表现,有的通过舞蹈动作表现,有的通过故事形式表现。都创作的非常好,学生也从中领悟到了歌曲的风格和表现内容。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极大发挥。
(2)开放学生的嘴巴。新课改以来,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遇到“学生插嘴”的现象,具体表现在:学生插教师的嘴,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或统一要求时,学生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学生插学生的嘴,当同学提出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种现象带给老师多少欣喜、多少困惑与思考啊!传统的“问答式、说听式”教学,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学生只有先举手,经教师同意后才发言,课堂一般不会出现“学生插嘴”现象。然而,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要求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张扬个性。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插嘴”现象的产生是合情合理的,它不是“乱”,而是“活”,是学生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张扬个性的最佳途径,这种张扬是真实、积极、有意义的,是学生直觉、顿悟、灵感而迸发出的创造性思维。
(3)开放学生的探究空间和时间。现代教育理念认为,课堂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多给学生讨论、合作的机会,教师只当引路人,让学生自己去走路、去学习、去创新,让学生在活动中有自由思考创造的空间和时间。如:在唱歌教学中,过去都是老师教谱念词,学生学习,极其枯燥;现在可改为让学生来主持一部分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听、反复讨论活动的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还可以让会唱的、唱得好的学生教其他人唱。音乐活动还可以分成小组,小组中各组员根据各自的长处来配合小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自信和表现力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程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它为音乐教学指出了一个方向,即一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新课标对音乐教学的评价是全方面的,最大的一点是学生是否以最大的兴趣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去。音乐的“乐”等同于快乐的“乐”,学生只有快乐地学习音乐,才会真正地爱上音乐课,才会从中发现美、欣赏美乃至创造美。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 课堂 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251-01
中小学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研究起步却比较晚。在一次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状况进行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几乎所有中小学生均十分喜爱音乐,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又表示不爱上音乐课。这种矛盾现象不得不引起所有音乐教师们的反思,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了这种反差现象呢?分析起来,主要有两点:(1)师生关系的紧张化;(2)教学模式的傳统化。随着课改的深化,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认同,当前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处在这种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让学生不仅爱音乐也爱音乐课已迫在眉睫。
1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爱上音乐课的前提
(1)少一分威严,多一份亲和力。在教学中,我曾有这样的感觉:当自己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给学生上课,融入到学生中时,学生便会随你的情绪变化,上课表现积极主动;反之,当自己情绪低落,高高在上的站在讲台上审视着学生时,学生便会表现相对应的情绪,不愿与你配合,更谈不上积极主动了。古往今来,我们的教室大致布置如此:一张讲台,几十张桌椅,形成了一种对峙状态。每天上课,走上讲台的一瞬间,都有足够氛围让教师产生主角的意象,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威严感。一张小小的三尺讲台,轻而易举地阻隔了师生间的那份默契与交流。因此,我们就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调整自己的师生观,这就要求我们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来,少一份“高高在上的威严”,多一份与学生平等对话的亲和力,成为学生的合作者。这种走下来不仅是身体走下来,心灵更要走下来,全身心投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交流、活动,师生共建一个美好的课堂氛围。
(2)少一份偏爱,多一份关爱。每一位音乐教师几乎都会喜欢聪明、漂亮、音乐素质好的学生,但是我们的音乐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而非偏重某一部分学生。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像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对学生的爱就没有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关爱每一位学生,如果教师只注重素质好的学生,那课堂气氛肯定不活跃,其余学生只是旁观者,这样也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相反,我们更应关爱、尊重其余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参与创造。教师只有关爱每一位学生,学生才会愿意接受、亲近教师。
(3)少一份专制,多一份民主。专制的教师总是凡事都要替学生包办,久而久之,限制了学生的思想和个性发展,也拉远了师生间的距离。民主的氛围使学生不再是俯首贴耳的“小绵羊”,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是独立自主的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在课堂中,我与学生不仅仅是师生,更是朋友,使学生信赖自己,也贴近自己,“老师,我认为……”“老师,我觉得……”“老师,我有不同的看法……”。诸如此类的问题经常可见。学生只有处于这种民主宽松的氛围中,才会敢想敢做,才会主动探索,碰撞出创造的火花。
2 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是学生爱上音乐课的关键
(1)开放学生的大脑。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开放,尤其是在欣赏课教学中,可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发挥。如在欣赏《洗衣歌》时,听之前我先让学生想象一下,看了课题,看着插图,乐曲表现的会是怎样一种景象,学生的回答各种各样,非常有意思。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接着进入听音乐阶段,我让学生把自己的想象故事放入到其中,看是否符合,或怎样更恰当;再听时,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学生有的通过边唱边表演的形式表现,有的通过舞蹈动作表现,有的通过故事形式表现。都创作的非常好,学生也从中领悟到了歌曲的风格和表现内容。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极大发挥。
(2)开放学生的嘴巴。新课改以来,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遇到“学生插嘴”的现象,具体表现在:学生插教师的嘴,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或统一要求时,学生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学生插学生的嘴,当同学提出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种现象带给老师多少欣喜、多少困惑与思考啊!传统的“问答式、说听式”教学,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学生只有先举手,经教师同意后才发言,课堂一般不会出现“学生插嘴”现象。然而,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要求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张扬个性。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插嘴”现象的产生是合情合理的,它不是“乱”,而是“活”,是学生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张扬个性的最佳途径,这种张扬是真实、积极、有意义的,是学生直觉、顿悟、灵感而迸发出的创造性思维。
(3)开放学生的探究空间和时间。现代教育理念认为,课堂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多给学生讨论、合作的机会,教师只当引路人,让学生自己去走路、去学习、去创新,让学生在活动中有自由思考创造的空间和时间。如:在唱歌教学中,过去都是老师教谱念词,学生学习,极其枯燥;现在可改为让学生来主持一部分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听、反复讨论活动的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还可以让会唱的、唱得好的学生教其他人唱。音乐活动还可以分成小组,小组中各组员根据各自的长处来配合小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自信和表现力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程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它为音乐教学指出了一个方向,即一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新课标对音乐教学的评价是全方面的,最大的一点是学生是否以最大的兴趣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去。音乐的“乐”等同于快乐的“乐”,学生只有快乐地学习音乐,才会真正地爱上音乐课,才会从中发现美、欣赏美乃至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