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谷书论作字又三

来源 :中国钢笔书法·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O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释文:学书欲先用笔之法。欲双钩回腕,掌虚指实,以无名指倚笔则有力。古人学书不尽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笔随人意。大抵书字欲如人有精神,细观之则部伍皆中度耳。
  ――黄山谷书论作字又三
其他文献
(排名不分先后)  衢州市  衢州市衢江区第一小学 余胜秋  衢州市衢江区实验小学 柴金良  衢州市衢江区大洲镇中心小学 杨树丰  衢州市柯城区沟溪乡中心小学 许永清  龙游县横山中学 缪正荣  江山市城南小学 段齐敏  江山市中山小学 毛伟琴  常山县天马一小 季志辉  杭州市  杭州市留下小学 陈伟泉  杭州市三墩镇中心小学 章献明  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一小学教育集团 庞富连  余杭区仁和中心
期刊
张佳翔 笔名鸿艺,就读于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小学四年级。自踏入书法之门至今在杭州临池阁书画培训中心学习书画,自幼勤练书法,已参加多次区级,省级乃至全国性书法赛事。  2012年参加了两次全国性的赛事,逐渐显露老练。在参加第十七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同年6月,“素质星奖”第一届第二赛季全国青少年儿童书画评选中荣获儿童组初赛一等奖;  2012年12月获得2012年第二届“新苗奖”浙
期刊
摘 要:过去很多美术教师都认为,文本解读是语文学科的工作,是远离美术学科教学的。所以大多教师都没有去触摸文本解读。笔者在一次教研活动中,身体力行的深入进行了浙美版七册十一课《塔》的深入解读,收获了许多的切实有效的方法。本文就美术教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文本解读,结合笔者自己的亲身经历,阐述了美术教师进行有效文本解读的方法和具体感受。  关键词:小学美术 文本解读 策略  一场漫卷全国的基础教育课改浪潮
期刊
杨伟涛  笔名杨旦,别署一日斋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美协蒋兆和艺术研究会会员
期刊
魏立刚  1964年生于山西大同;  1985年结业于天津南开大学数学专业;  1995年移居北京,自由艺术家。  1999年作品《藤萝》被大英博物馆收藏,并入选“惊人之笔中国现代书法展”,该著作是西方关于中国书法发展史的第一文献,从古代书法到现代的毛泽东、郭沫若、启功及现代派的魏立刚等;因策划“巴蜀点兵—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书法回顾展”而轰动艺术界,并获学术贡献奖。  2004年获得洛克菲勒基金会
期刊
谭梅英 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进修于清华大学高卉民大写意花鸟画创作高研班,师从于著名画家王成喜,高卉民,霍春阳,梅墨生,任会中,初中海,晁谷,老圃。北京世杰中国际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国画院院士,中国民俗书画院副院长,长城书画院特约画家,作品被中国经济信息报,中国商报,光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经济网,马可波罗网等媒体刊登。被纪晓岚纪念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陆空三军仪仗队,中国部长将军书画院,周恩来纪念
期刊
摘 要:在人们逐渐意识到美术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重大作用后,各类关于美术教学的改革便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但美术作品作为活动最后的成果却往往被人们忽视,要么匆匆收尾、要么草草了事,这些都不利于发挥美术作品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别样的摆”——扭转美术作品展示传统化的旧局面;“有趣的玩”——叩响美术作品展示生活化的主旋律;“奇妙的看”——营造美术作品展示艺术化的新氛围,这三
期刊
永康市民主小学创办于1908年,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占地面积有12430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115名,学生2430名,有48个教学班。学校秉承“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的共同的教育理念以及“把民主小学办成兴趣的摇篮,成长的乐园”的共同愿景,以“百年樟树”这一独立、坚韧、厚重、清正的教师文化,“大拇指”这个自信、快乐、向上的学生文化作为学校品牌文化意象,以建设善于学习进步的教师队伍、培养有学力的课程体系
期刊
摘 要:小学写字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主要从认识和明确新课标下的写字教学目标、尝试新课标下写字教学活动模式的改革、写字课运用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等方面来进行。  关键词:小学写字 教学模式 创新  结合新课程改革,如何去创新小学写字课堂教学模式,是摆在我们这些写字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小学写字教学的经验,认为可以从以创新的眼光来认识和明确新课程写字教学目标,尝试新课标下写字教学活动模式
期刊
传统的中国画教学注重临摹训练,以画得像不像作为绘画活动的评价标准,教学内容也按照教师意图固定不变。这种封闭式的绘画训练束缚和限制了儿童的思维,使儿童国画变得枯燥乏味,其结果必然是偏离美术教育的宗旨。所以儿童国画教学要冲破以临摹、模仿为绘画手段,应以儿童发展为中心,追求绘画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  一、读书之乐何处寻——促进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动力。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