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当前职中学生较多的心理问题,学校由以往的“关注问题”转向“关注优势”,以优势视角建构职中学生抗逆力,透过抗逆力的种种表现去关注“问题”背后的生命意义,尝试探索一条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优势视角;抗逆力;逆境;个体潜能
“优势视角”(strengthPerspeetive)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强调“淡化问题、关注优势”。透过优势视角,研究者发现个体具有在逆境中生存的内在力量——抗逆力(resilience)。抗逆力的建构意义在于挖掘人的内在潜能,强调人在面对压力、逆境时的潜能激发和自我成长、自我超越。以优势视角建构青少年的抗逆力,相对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更关注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建构、家庭支持系统的建立、社会支持和外在资源的建构。这种新的视角为职中学校解读学生的行为、心理问题注入了清新的空气,为教师帮助学生积极成长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理论依据。
一、珍爱生命力
在多年的职教生涯中,每当我看到同学们在操场上生龙活虎的跳跃奔跑,或者三五成群的高谈阔论,或者迎面而来脆脆的喊你一声“老师好”……心里总有一种深深的感动,感动他们年轻的生命就像清晨在枝头跳跃的阳光;也常常纳闷,他们为什么总带着拖沓、懒惰、厌学、自卑、消极……仿佛沉重的蜗牛的壳。的确,诸多的原因使他们成为了一个特殊而又矛盾的综合体,脆弱而又自尊、敏感而又消极、好强而又自卑……尽管富于爱心与责任心的老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都提出关注他们的闪光点,然而在解决问题时,往往遵循传统的“问题视角”,关注学生心理和行为中存在的问题,给学生贴上消极的标签,忽视了个体的自我激发和潜力挖掘,弱化了唤醒自我的力量。尽管初衷是帮助学生成长,让他们看到自己不合理的认知,但结果常常违背了心理学解决问题的原则——助人自助。
以优势视角建构青少年的抗逆力,关注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而不再是问题本身。透过优势视角,我们认识到职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危险、违规、失常和混乱的行为也是自身抗逆力的一种表现。它们不符合社会常规,但它们的存在表明了学生自我的探索、抗争、挣扎。只要有抗逆力的存在,就表明了学生的生命力还在成长。抗逆力的培养就要珍爱这一份可贵的生命活力。漠视在非常规行为之下的心理力量,就阻碍了自身抗逆力的发展。通过积极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应对生活压力、危机、创伤、疾病等的承受力、恢复力,因势利导,才是解决问题的所在。
二、跨越逆境
抗逆力在研究之初就是对处于某种风险境遇的青少年儿童的研究。
这些风险境遇我们可以称之为“逆境”。例如在20 世纪70 年代中期,心理学家Anthony 挑选了二十四个出身于父母患有精神疾病家庭的孩子进行追踪研究;80年代,Garmezy 曾对伦敦六个贫民区家庭进行了研究,这是六个充满罪犯、毒品、精神疾病患者、家庭暴力、拥挤的生活空间等风险境遇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逆境中,心理学家看到了那些依然身心健康成长的少年儿童,看到了个体适应和超越逆境的优势品质及潜力。当前的职中学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复杂的社会环境、多元化的价值冲突,让职中生身处不可避免的“风险环境”,心理问题增多。例如较低的家庭收入、父母较低的文化背景、家庭关系不和谐、居住环境不良、结交不良朋友等。但正如研究表明逆境或危机有可能带来问题,也有可能激活生命的潜能,推动个体的成长与超越。
过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认为学生的心理问题、行为障碍是种不可预测的逆境引起的,遭遇逆境的学生比处于顺境的学生问题行为突出。于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学校对学生采取过度保护。而抗逆力理论指出,环境与个体的相互作用是激发个体潜力的必然条件。可见,回避逆境,学生缺少社会生活的磨砺,缺少应对现实的经验,反而变得软弱无力。在自然界中,我们观察到蝴蝶从蛹破茧而出的时候必须经历痛苦的挣扎,把所有的体液挤压到翅膀,最后才能脱茧并振翅飞翔。如果我们因为可怜蝴蝶的挣扎,帮助它撕破茧,那么蝴蝶出来后永远是萎缩的身子和瘪塌的翅膀,再也飞不起来了。
跨越逆境,重在转化学生的认知,激发个体优势。对于职中学生,这种转化也许漫长而曲折,但是我们需要给学生自己成长的时间、机会和足够的耐心。
三、和谐校园
诺丁斯(Noddings)指出: “显而易见的是,受到关注的时候,孩子们愿意为他们喜爱和信任的人而努力学习,积极工作。” 这句话从优势视觉解读了在个体生活与积极正面的系统环境的相互作用。在现实生活环境中,来自他人的表扬、鼓励,工作机遇等都可以成为激发个体成长的潜质。这些潜在资源在个体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一旦个体能够被最大限度的利用,个体的抗逆力将会得到不断的锻炼和提升。
具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学校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学校的师生,更是校园文化的活载体,它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创设职中良好、和谐、规范的文化氛围,对于提高学生的抗逆力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职中学生正值青春期,他们的身心特点期待学校给予他们榜样的力量,厚重的期待,合理的疏导。丰富的校园文化,诸如书法、棋艺、歌咏、舞蹈、体育比赛都能让学生们找到自我实现的空间。一个动漫节,会让你看到学生丰富的思想;一次趣味体育比赛,你会看到学生们稚气未脱的单纯;一次集体出游,你会看到同学们对友谊的渴望……给学生们一个舞台,学生就愿意把它装点得五彩缤纷。抗逆力不是天才独有的特质,也不像某种心理高峰体验那样可望而不可及。润物细无声,每个人天生就具有一定的抗逆力潜能,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充分利用团体的力量增加学生的抗逆力。
随着抗逆力的研究,有关家庭抗逆力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积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与家庭保持良好的沟通,引起家庭自身对抗逆力的重视,让学生成长的翅膀更加有力!
【参考文献】
[1]卢家楣.青少年心理与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沈之菲.青少年抗逆力的解读和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2008,(1).
[4]田国秀.从“问题视角"转向“优势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07.
【关键词】优势视角;抗逆力;逆境;个体潜能
“优势视角”(strengthPerspeetive)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强调“淡化问题、关注优势”。透过优势视角,研究者发现个体具有在逆境中生存的内在力量——抗逆力(resilience)。抗逆力的建构意义在于挖掘人的内在潜能,强调人在面对压力、逆境时的潜能激发和自我成长、自我超越。以优势视角建构青少年的抗逆力,相对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更关注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建构、家庭支持系统的建立、社会支持和外在资源的建构。这种新的视角为职中学校解读学生的行为、心理问题注入了清新的空气,为教师帮助学生积极成长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理论依据。
一、珍爱生命力
在多年的职教生涯中,每当我看到同学们在操场上生龙活虎的跳跃奔跑,或者三五成群的高谈阔论,或者迎面而来脆脆的喊你一声“老师好”……心里总有一种深深的感动,感动他们年轻的生命就像清晨在枝头跳跃的阳光;也常常纳闷,他们为什么总带着拖沓、懒惰、厌学、自卑、消极……仿佛沉重的蜗牛的壳。的确,诸多的原因使他们成为了一个特殊而又矛盾的综合体,脆弱而又自尊、敏感而又消极、好强而又自卑……尽管富于爱心与责任心的老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都提出关注他们的闪光点,然而在解决问题时,往往遵循传统的“问题视角”,关注学生心理和行为中存在的问题,给学生贴上消极的标签,忽视了个体的自我激发和潜力挖掘,弱化了唤醒自我的力量。尽管初衷是帮助学生成长,让他们看到自己不合理的认知,但结果常常违背了心理学解决问题的原则——助人自助。
以优势视角建构青少年的抗逆力,关注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而不再是问题本身。透过优势视角,我们认识到职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危险、违规、失常和混乱的行为也是自身抗逆力的一种表现。它们不符合社会常规,但它们的存在表明了学生自我的探索、抗争、挣扎。只要有抗逆力的存在,就表明了学生的生命力还在成长。抗逆力的培养就要珍爱这一份可贵的生命活力。漠视在非常规行为之下的心理力量,就阻碍了自身抗逆力的发展。通过积极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应对生活压力、危机、创伤、疾病等的承受力、恢复力,因势利导,才是解决问题的所在。
二、跨越逆境
抗逆力在研究之初就是对处于某种风险境遇的青少年儿童的研究。
这些风险境遇我们可以称之为“逆境”。例如在20 世纪70 年代中期,心理学家Anthony 挑选了二十四个出身于父母患有精神疾病家庭的孩子进行追踪研究;80年代,Garmezy 曾对伦敦六个贫民区家庭进行了研究,这是六个充满罪犯、毒品、精神疾病患者、家庭暴力、拥挤的生活空间等风险境遇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逆境中,心理学家看到了那些依然身心健康成长的少年儿童,看到了个体适应和超越逆境的优势品质及潜力。当前的职中学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复杂的社会环境、多元化的价值冲突,让职中生身处不可避免的“风险环境”,心理问题增多。例如较低的家庭收入、父母较低的文化背景、家庭关系不和谐、居住环境不良、结交不良朋友等。但正如研究表明逆境或危机有可能带来问题,也有可能激活生命的潜能,推动个体的成长与超越。
过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认为学生的心理问题、行为障碍是种不可预测的逆境引起的,遭遇逆境的学生比处于顺境的学生问题行为突出。于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学校对学生采取过度保护。而抗逆力理论指出,环境与个体的相互作用是激发个体潜力的必然条件。可见,回避逆境,学生缺少社会生活的磨砺,缺少应对现实的经验,反而变得软弱无力。在自然界中,我们观察到蝴蝶从蛹破茧而出的时候必须经历痛苦的挣扎,把所有的体液挤压到翅膀,最后才能脱茧并振翅飞翔。如果我们因为可怜蝴蝶的挣扎,帮助它撕破茧,那么蝴蝶出来后永远是萎缩的身子和瘪塌的翅膀,再也飞不起来了。
跨越逆境,重在转化学生的认知,激发个体优势。对于职中学生,这种转化也许漫长而曲折,但是我们需要给学生自己成长的时间、机会和足够的耐心。
三、和谐校园
诺丁斯(Noddings)指出: “显而易见的是,受到关注的时候,孩子们愿意为他们喜爱和信任的人而努力学习,积极工作。” 这句话从优势视觉解读了在个体生活与积极正面的系统环境的相互作用。在现实生活环境中,来自他人的表扬、鼓励,工作机遇等都可以成为激发个体成长的潜质。这些潜在资源在个体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一旦个体能够被最大限度的利用,个体的抗逆力将会得到不断的锻炼和提升。
具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学校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学校的师生,更是校园文化的活载体,它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创设职中良好、和谐、规范的文化氛围,对于提高学生的抗逆力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职中学生正值青春期,他们的身心特点期待学校给予他们榜样的力量,厚重的期待,合理的疏导。丰富的校园文化,诸如书法、棋艺、歌咏、舞蹈、体育比赛都能让学生们找到自我实现的空间。一个动漫节,会让你看到学生丰富的思想;一次趣味体育比赛,你会看到学生们稚气未脱的单纯;一次集体出游,你会看到同学们对友谊的渴望……给学生们一个舞台,学生就愿意把它装点得五彩缤纷。抗逆力不是天才独有的特质,也不像某种心理高峰体验那样可望而不可及。润物细无声,每个人天生就具有一定的抗逆力潜能,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充分利用团体的力量增加学生的抗逆力。
随着抗逆力的研究,有关家庭抗逆力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积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与家庭保持良好的沟通,引起家庭自身对抗逆力的重视,让学生成长的翅膀更加有力!
【参考文献】
[1]卢家楣.青少年心理与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沈之菲.青少年抗逆力的解读和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2008,(1).
[4]田国秀.从“问题视角"转向“优势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