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角色;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评价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3(B)-0050-01
新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把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转变成教学行为,首先要做的是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一种人学”,新课程在观念上凸显了“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思想。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需要,要扬弃传统的教学方法,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1 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方面转变。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改变“以教师教为主、学生学为辅”的传统接受式教学方式,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的角色要由权威者变成合作者,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正如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所提出的:“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
2 由重结果向重过程方面转变。在教学中教师要突出思维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对文章能作更深入的理解。
3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赢得学生的热爱与信任,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这也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教师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关心、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可亲、可敬、可信任的人,才能真正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
1 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转变。教学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因此,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体验性能力寓于语文教学中,要激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
3 实现从单一化教学向信息化教学的转变。在信息化时代,教师要学会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走出呆板枯燥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网络的迅速发展,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
三、评价模式的转变
1 评价目标的转变。新课程所需要的评价应该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差异,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发展水平,评价的作用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不断发展。为此,应从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学生的“将来”和“发展”,对学生的过去和现在作全面分析,根据他们过去的基础和现实的表现,预测性地揭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目标,使他们认识自己的优势,激励他们释放自己的发展潜能,通过发展缩小与未来目标的差距。
2 评价方法的转变。传统的教师评价以所教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过于强调标准的统一:传统的评价以量化为特征,以分数为标准。这种评价面向的是“分数”,强调的是鉴定、选拔功能。这种评价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忽略了思维过程、感悟过程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现代评价要求不仅要关注所教学生在语言逻辑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还要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改革评价方法,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潜能,诸如与人交往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等。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我们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提高,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编辑:郭裕嘉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3(B)-0050-01
新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把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转变成教学行为,首先要做的是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一种人学”,新课程在观念上凸显了“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思想。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需要,要扬弃传统的教学方法,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1 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方面转变。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改变“以教师教为主、学生学为辅”的传统接受式教学方式,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的角色要由权威者变成合作者,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正如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所提出的:“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
2 由重结果向重过程方面转变。在教学中教师要突出思维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对文章能作更深入的理解。
3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赢得学生的热爱与信任,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这也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教师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关心、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可亲、可敬、可信任的人,才能真正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
1 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转变。教学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因此,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体验性能力寓于语文教学中,要激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
3 实现从单一化教学向信息化教学的转变。在信息化时代,教师要学会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走出呆板枯燥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网络的迅速发展,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
三、评价模式的转变
1 评价目标的转变。新课程所需要的评价应该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差异,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发展水平,评价的作用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不断发展。为此,应从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学生的“将来”和“发展”,对学生的过去和现在作全面分析,根据他们过去的基础和现实的表现,预测性地揭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目标,使他们认识自己的优势,激励他们释放自己的发展潜能,通过发展缩小与未来目标的差距。
2 评价方法的转变。传统的教师评价以所教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过于强调标准的统一:传统的评价以量化为特征,以分数为标准。这种评价面向的是“分数”,强调的是鉴定、选拔功能。这种评价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忽略了思维过程、感悟过程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现代评价要求不仅要关注所教学生在语言逻辑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还要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改革评价方法,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潜能,诸如与人交往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等。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我们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提高,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