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目前,对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还没有从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角度展开。有些教师认为社会课难以把握,因而逃避、推辞上社会课。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问题已不得不引起教育引领者的思考和重视。
不久前,我市组织的幼儿园社会课“一课多上”观摩评议活动激起了教师们对幼儿园社会课教育评价的热议。所谓“一课多上”,即有多位教师围绕同一活动主题设计组织活动,并让所有听课教师参与评价,达到教学相长、相互促进的作用。为了体现课堂的真实性、随堂性,要求所有参与上课的教师在相同时间内设计组织一节大班社会活动,课题为《能干的我》。结果A教师组织的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参与热情十分高涨,个个都展示出令人满意的“能干”;B教师组织的课堂相对来说比较安静,值得争议的地方较多;C教师认为这一“课题”的设计很难贴近幼儿生活实际,整个课堂多以教师讲述“能干的小朋友”是什么样的为主。
到底谁的课堂更精彩,更灵动,更有效?本文结合B教师的课例谈对幼儿园社会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些看法。
二
观点一:在教师的支持下,孩子们对“能干”的意义是否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社会领域的终极目标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一名社会人,成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人。
如果把能干的意义停留在孩子们所说的“我会吃饭、我跑步很快、我会弹钢琴”等,课堂设计就会像A教师那样在课堂上尽情地让孩子们表演能干,甚至把原本整齐洁净的教室弄得凌乱不堪,让孩子们去收拾教室。当我们静下心来思考:孩子們在表演过后获得了什么?也许只有表面的热闹而已。相比而言,B教师紧贴孩子的生活,围绕班上小朋友关心照顾生白血病的同伴这一爱心故事,提升了孩子对“能干”意义的理解:关心帮助别人是能干,为别人带来快乐是能干,发现别人的优点也是能干。
对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要有深层次的理解,不能就事论事或追求形式上的热闹。类似这样的课例还很多,如大班社会活动“夸夸我的好爸爸”应该理解为爸爸的能干为人们带来了快乐、健康、财富等。有些小朋友对老师的提问“你的爸爸是如何能干的呢”?回答是“我的爸爸是大老板。”我的爸爸开宝马车。我的爸爸是大力士等。教师居然还作出“你的爸爸真能干”这样的评价。显然,老师对好爸爸的概念没有深层次的理解又如何去教育孩子呢?
观点二:在教师的鼓励下,孩子们的表现是否是“能干的”
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不取决于他所知道的“关于社会知识”的多少,而在于他对社会基本价值的把握、理解、践行的能力。B教师设计的舞台剧能充分反映出孩子们的表现是自主的、宽松的、能干的。
细节一:幼儿把给自己贴上星星的画像贴到展板上去的时候,教师没有为了节约时间而去帮助他们,任凭孩子们“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体现出了教师对孩子们的信任和尊重。
细节二:舞台剧“丑小鸭”环节设计,让孩子们扮演能干的演员、能干的导演、能干的化妆师等。大家欣赏了每一个独特又能干的孩子,也为幼儿自信地展示自己搭建了舞台。
B教师之所以能成功地把握细节是因为她对社会教育本身具有深刻的理解:“社会需要各类能干的角色,孩子们长大后都将是能干的社会的一员”。相比而言,很多教师不能把握社会课的特质而把社会活动上成语言课、科学课等。如有位教师组织的大班社会活动“我为盲人亮盏灯”,让他们了解全国有多少盲人,导盲犬是怎么回事,盲文是怎么回事。一节课下来,孩子们虽然很快乐,也记住了一些知识,却没有体验到盲人生活的不便,不能发自内心地去关爱、帮助盲人。
因此,幼儿园社会教育不能把孩子们记住关于知识的多少作为评价的尺度,而应考虑他们内心的体验和在具体情境中是否会有能干的表现。
观点三:在教师的启发下,孩子们展示“能干”的愿望是否得以实现
B教师组织的课堂“爱心自选”这一环节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景:原以为全班孩子都会开心地为自己贴上爱心,可是有一位小女孩却无动于衷。是因为不自信,还是有其它原因?正当B教师想弄明白的时候,孩子们七嘴八舌的指责让小女孩的头埋得更低。显然,从孩子们的表达中了解到小女孩是个顽皮的孩子,常在教室里捣乱。B教师把这一突发事件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资源及时地加以点拨和引导,让孩子明白:“宽容别人也是一种能干”。在教师的帮助下小女孩的自尊心受到了保护,也让其他孩子有了一次深刻的宽容别人的体验。
这一环节的进行虽然没有像预设中那样水到渠成,但是,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急于求成,更多的时候它表现为一种期待、一种鼓励。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一项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因为用发展的眼光看每个孩子都是能干的、独特的。他们都有很强的表现和自我能干的愿望,仅舞台剧的表演还不足以展示孩子能干的愿望,还需教师适时、及时地给予他们体验与展示的舞台。
目前,对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还没有从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角度展开。有些教师认为社会课难以把握,因而逃避、推辞上社会课。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问题已不得不引起教育引领者的思考和重视。
不久前,我市组织的幼儿园社会课“一课多上”观摩评议活动激起了教师们对幼儿园社会课教育评价的热议。所谓“一课多上”,即有多位教师围绕同一活动主题设计组织活动,并让所有听课教师参与评价,达到教学相长、相互促进的作用。为了体现课堂的真实性、随堂性,要求所有参与上课的教师在相同时间内设计组织一节大班社会活动,课题为《能干的我》。结果A教师组织的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参与热情十分高涨,个个都展示出令人满意的“能干”;B教师组织的课堂相对来说比较安静,值得争议的地方较多;C教师认为这一“课题”的设计很难贴近幼儿生活实际,整个课堂多以教师讲述“能干的小朋友”是什么样的为主。
到底谁的课堂更精彩,更灵动,更有效?本文结合B教师的课例谈对幼儿园社会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些看法。
二
观点一:在教师的支持下,孩子们对“能干”的意义是否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社会领域的终极目标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一名社会人,成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人。
如果把能干的意义停留在孩子们所说的“我会吃饭、我跑步很快、我会弹钢琴”等,课堂设计就会像A教师那样在课堂上尽情地让孩子们表演能干,甚至把原本整齐洁净的教室弄得凌乱不堪,让孩子们去收拾教室。当我们静下心来思考:孩子們在表演过后获得了什么?也许只有表面的热闹而已。相比而言,B教师紧贴孩子的生活,围绕班上小朋友关心照顾生白血病的同伴这一爱心故事,提升了孩子对“能干”意义的理解:关心帮助别人是能干,为别人带来快乐是能干,发现别人的优点也是能干。
对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要有深层次的理解,不能就事论事或追求形式上的热闹。类似这样的课例还很多,如大班社会活动“夸夸我的好爸爸”应该理解为爸爸的能干为人们带来了快乐、健康、财富等。有些小朋友对老师的提问“你的爸爸是如何能干的呢”?回答是“我的爸爸是大老板。”我的爸爸开宝马车。我的爸爸是大力士等。教师居然还作出“你的爸爸真能干”这样的评价。显然,老师对好爸爸的概念没有深层次的理解又如何去教育孩子呢?
观点二:在教师的鼓励下,孩子们的表现是否是“能干的”
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不取决于他所知道的“关于社会知识”的多少,而在于他对社会基本价值的把握、理解、践行的能力。B教师设计的舞台剧能充分反映出孩子们的表现是自主的、宽松的、能干的。
细节一:幼儿把给自己贴上星星的画像贴到展板上去的时候,教师没有为了节约时间而去帮助他们,任凭孩子们“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体现出了教师对孩子们的信任和尊重。
细节二:舞台剧“丑小鸭”环节设计,让孩子们扮演能干的演员、能干的导演、能干的化妆师等。大家欣赏了每一个独特又能干的孩子,也为幼儿自信地展示自己搭建了舞台。
B教师之所以能成功地把握细节是因为她对社会教育本身具有深刻的理解:“社会需要各类能干的角色,孩子们长大后都将是能干的社会的一员”。相比而言,很多教师不能把握社会课的特质而把社会活动上成语言课、科学课等。如有位教师组织的大班社会活动“我为盲人亮盏灯”,让他们了解全国有多少盲人,导盲犬是怎么回事,盲文是怎么回事。一节课下来,孩子们虽然很快乐,也记住了一些知识,却没有体验到盲人生活的不便,不能发自内心地去关爱、帮助盲人。
因此,幼儿园社会教育不能把孩子们记住关于知识的多少作为评价的尺度,而应考虑他们内心的体验和在具体情境中是否会有能干的表现。
观点三:在教师的启发下,孩子们展示“能干”的愿望是否得以实现
B教师组织的课堂“爱心自选”这一环节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景:原以为全班孩子都会开心地为自己贴上爱心,可是有一位小女孩却无动于衷。是因为不自信,还是有其它原因?正当B教师想弄明白的时候,孩子们七嘴八舌的指责让小女孩的头埋得更低。显然,从孩子们的表达中了解到小女孩是个顽皮的孩子,常在教室里捣乱。B教师把这一突发事件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资源及时地加以点拨和引导,让孩子明白:“宽容别人也是一种能干”。在教师的帮助下小女孩的自尊心受到了保护,也让其他孩子有了一次深刻的宽容别人的体验。
这一环节的进行虽然没有像预设中那样水到渠成,但是,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急于求成,更多的时候它表现为一种期待、一种鼓励。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一项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因为用发展的眼光看每个孩子都是能干的、独特的。他们都有很强的表现和自我能干的愿望,仅舞台剧的表演还不足以展示孩子能干的愿望,还需教师适时、及时地给予他们体验与展示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