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提问技巧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y6259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关系着一节课的效率和成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创设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实现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提问;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
  一、当前数学教学中提问出现的问题。
  1、在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对教材深入研究,缺乏对学生情况充分了解,把他们估计得过高或者过低,所设计问题在难度上要么过大或过小。难度过大则超出学生的思维水平,师生难以产生共鸣,使课堂“冷场”。有的教师为了保证教学顺畅,不得不把问题分解,化难为易,把教学内容肢解成许多小问题,表面上教师问得从容,学生答得流畅,课堂提问組织有序,造成很多问题没有思维价值而失去提问的意义。这两种情况都难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的智力开发处于“停滞”状态,无法对学生思维的启迪、诱导。
  2、教师提出问题后,没有给学生充分考虑和讨论的时间,就让学生回答,学生肯定答不上来。教师不是想办法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调整思考角度,矫正学生思路,而是急忙讲出答案,把学生应的“求索”工作取而代之。这种提问方式严重抑制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其学习情绪,造成学生思维懒惰。这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害无益。
  二、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和备教法,做好提问的准备。
  1、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者意图,弄清单元章节构成及其地位,掌握训练基本要求,使重点、难点脉络清晰,从教学目的出发,以重点为突破口,设计出恰当问题,使所提问题既有利于揭示数学本质,亦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兴趣。2、备学生: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有一个细致了解,这样设计的问题才能结合实际,有的放矢,学生才能适应,乐于接受。好的问题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3、备教法:要善于根据不同课型,不同要求和训练重点来设计问题。教师讲新课,要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设计问题,促使学生“温故知新”,所提问题要有恰当有度;复习课提的问题要有“总揽全局”的作用。
  三、课堂要注重提问方法,把握好提问的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心理距离。
  1、把握好“时间距离”。一节成功的数学课不是“只讲不问”或“只问不讲”,而要精讲巧问,处理好提问节奏,安排提问时间给学生思考,让学生和问题进行零距离接触,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透。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将半圆分成若干个相等小扇形,然后剪开,重新拼合,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后,老师随即设计两个问题:①请大家认真观察拼成的近似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圆形有哪些联系?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学生通过思考得出:“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圆周长的一半,宽就是原来圆的半径。”教师随即肯定学生的答案。②随后老师又提出第二个问题:“根据上面的发现,我们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那么圆的面积又该如何计算?”学生明确了两个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推理,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把握好“空间距离”。课堂上的空间距离就是在提问时,师生之间有恰当的近距离,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教师很亲切。如教师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认真倾听学生见解,或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同时教师所提问题范围不能过于空洞,更不能过于狭窄,既不能让学生觉得无从下手,也不能太“露白”,让学生不加思索即可回答,失去提问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心中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在他们的知识最近“掌控区”提问,对浅问题从较隐蔽的角度提问,拉开问题与学生的距离,留给学生思索的余地,对难问题则需要大题小问,难题浅问,通过问题分解来缩短学生与问题的空间距离。
  3、把握好“心理距离”。
  首先,拉近师生之间心理距离。老师在提问时语气可以平缓一些、和蔼一点,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再回答,如果学生回答有误,不要责备,更不能讽刺挖苦;如果学生暂时回答不上来,教师要多加鼓励。只有学生保持轻松心理状态,思维才活跃,才能取得满意的回答。其次,教师要控制好学生和问题之间心理距离。好的问题既有挑战性,又是大多数学生经过思维努力后能够解决的。再次,好的问题不但具有开放性,还要兼顾差异性。开放性即解决问题的策略具有多样性;差异性即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调动已有知识经验作出个性化解答,让每一个学生都进行深入思考。最后,在激励学生回答问题方面,无论学生回答对或错,要做到及时而又恰当的鼓励性的课堂评价,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需求,能够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四、不断总结方法,找出提问有效规律。
  1、激趣式提问。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恰当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提问。教师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洞察学生心理,善于捕捉时机。提问启发,切中要害、循循善诱是关键。哪些地方学生易于产生疑惑?为什么会存有疑惑?如何旁敲侧击令其去疑解惑?教师认真思考,精心设计。
  3、联想式提问。与启发式提问一样,联想式提问的意义在于引发学生思考,不同的是:启发式提问注重启,注重思维广度拓展,联想式提问注重思维纵向的延伸。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合理有效的提问,不仅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尽可能采取科学提问方法。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改已经历时数年,很多教师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并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升华进而指导教育教学,怎样给学生一个活的语文、一个有趣的、充满情感的、开放的、感悟的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让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也取得长足进展。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反思才能取得长足进步,才能不断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  走进了新课
【摘要】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是每位小学数学老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效的教学可以在完成知识的教授同时,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笔者在本文中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了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以期为当前课堂教学有效
【摘要】伴随着高中思想政治的新课程改革,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与教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为了深入贯彻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为了全面实现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因此本文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出发,浅谈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艺术。  【关键词】政治教学;教学方法;学习兴趣;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学习兴趣  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是要努力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而要想灵活运用好英语,听、说、读、写是最基本的技能。对于初中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在这四项基本技能中,听的能力是基础中的基础,也是最难培养的一种能力,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其实也是如此。同时它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能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天天都要用到“听”。所以如何提高改善听力能力对现代
【摘要】高效课堂一直是我们老师常谈、常讲的一个词组,也是很多专家学者一直在讲的话题。我们有专家提出高效课堂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  【关键词】高效;激发;感染;赞扬;欣赏  【中国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  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