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研究基于农作物栽培学理论,提出技术的革新、新品种的培育、管理方式的完善、传统思想的转变、生态环境的保护等高产途径,以期为我国农业发展走可持续、高科技之路指引方向。
[关键词]农作物;高产途径;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3-0389-01
众所周知,我国拥有世界第三的陆地国土,国土面积广大辽阔,但其中却充斥着大量的戈壁、沙漠等难以利用的土地,耕地面积相对较少且有着逐年减小的趋势。同时,伴随着我国人口不断上升,16亿人口压力下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1hm2,再加上土地污染、土壤质量及土地基础地力不断下降等问题的不断突出,现实要求我国农业发展必须走可持续、高科技方向,农作物栽培技术与高产途径的改革创新也就成为当前农业大环境下日趋重要的问题。
1.农作物栽培学概述与技术的改变
1.1农作物栽培学概述
外界的多项因素都会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带来影响,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确保农作物在各个生长阶段都能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使其保持茁壮成长,从而获得作物高产。但如果作物生长环境恶劣,生长状态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农作物的产量自然难以保持。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包含肥料、水分、土壤、光照、温度等,当土壤水分与空气温度适当、肥料与光照充足,再加之使用优良的作物品种在合适的土壤环境中种植,搭配优良的栽培技术,必定能够获得高产。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分为以下几点:第一,选择优良种子,所要栽培的农作物种子必须不带有病虫害;第二,整地,在播种之前需要进行整地,确保土地平整、土壤当中不含有石粒,保证种子能够在优良的土壤环境中生长发芽,出芽率高、出苗整齐;第三,确立播种期,根据气候的变化规律,结合作物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作物播种日期;第四,合理施肥,在农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对肥料以及水分的需求量也不同,必须要深入了解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肥料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确保农作物的生长质量;第五,中耕,其主要目的是疏松土壤,以调整土壤当中肥料、水分、空气等的均匀度。
1.2技术的革新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作为实现高产的重要途径之一,科学技术在其中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培育发展,这就是科技在实现栽培技术发展的典型范例。对于我国目前严峻的农业形势来说,通过基于科技创新的旱地耕作、统一规范的科学培育方式方法、农业肥料的优化升级、农产品基因改造等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农业大环境下的矛盾。当然,技术革新的同时应注意对土壤结构的优化保护,通过除草、增湿等多种方式保持土壤肥力,实现技术革新可持续。同时,还可以从防治病虫害、施肥以及土壤等多个角度来提高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有效改善土壤表层结构,适当调整孔隙尺度及温湿度,并且还要定期清理土壤当中的杂草、碎石,通过中耕、施肥保障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但是对于营养元素的选择,种植者也要根据当地的种植条件、作物品种等,合理选择肥料品种进行施肥,科学选择施肥剂量,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从而营造高产土壤,为作物获得高产提供保障。
1.3新品种的培育
培育高质、高产、抗虫能力强的种子,也是农作物栽培的重要环节,伴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作物种子培育技术获得了显著成就,转基因技术、杂交技术等为种子栽培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培育新品种期间,工作人员需要提高对育种方法综合使用的重视,通过合理组合各项育种方法,比较不同育种方法的栽培效果,这样有利于栽培新品种,提高作物产量。另外,还应调整作物株型,改善其光照条件,从而提高其单位面积的作物产量,通常在实际的培育当中,一方面可以以科技为基础对农作物进行基因改良,提高农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实现农作物增产;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培育新品种实现对某一环境下某一农作物零的突破,例如提高某一农作物光合作用水平解决在缺阳地区该农作物无法种植的遗憾,通过改变西瓜的外形与颜色吸引瓜商与消费者的进货与购买。但是,在注重新品种培育的同时要时刻小心生物链危害,警惕某一作物引进或是新品种的培育对本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绿色农业、可持续农业、生态农业的多方向发展。
2.高产途径的探究
2.1规范管理方式,合理使用各项栽培措施
实现农作物的高产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运作方式。首先,要加强人员技能的培训和素质的提高,保证农作物在科学规范的生长环境中茁壮生长。其次,要科学规范施肥、保湿、除虫方式方法,多借鉴和求助当地农科院的专业技术人员,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应对病虫害,不盲目喷药。最后,对农产品的种植采取科学的日常作业,划区轮作,机械化科学化作业,土壤保肥等措施必不可少。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常用的栽培技术有中耕、地膜覆盖等,合理利用这些栽培技术,科学管理土壤成分,使得农作物长期处于良好的生长环境中,确保作物的产量。具体的管理措施为:在农作物种植期间,合理镇压与疏松土壤,调控好土壤温湿度,选择气候条件较好的时候进行中耕,这样可以有效控制土壤表层的温度及空气含量,从而促进种子发育以及幼苗的成长;在冬季气温寒冷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秸秆覆盖以及地膜覆盖,这样能够有效地保持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与温度,调整土壤的物理性状,改善晝夜温差,降低盐渍化等;另外,要科学地选择灌溉方式,以便能够及时调整土壤的温度。
2.2科学选择作物生长调节剂
通过了解生物知识不难发现,合理使用作物生长调节剂,能够有效地促进农作物生长。其在作物的生长期间起着调节生长周期的作用,能够有效推迟作物的成熟日期,有利于提高作物养分的积累量。比如玉米作物,它是我国一种常见的农作物,一般情况下玉米的成熟周期为30d左右,据调查表明,如果在玉米的生长周期中合理地使用一定剂量的调节剂,可以使其成熟期有效延长15~20d,从而提高了玉米作物中营养物质的积累量,提高作物产量。
2.3改善生长环境,增强光合作用
一个好的环境是农业生产发展的根本,没有优良的生态往往会对农作物带来较多的负面影响。所以,在进行农业发展的同时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具体上说应该因地制宜地采取合理方式来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例如对土壤进行保湿、增肥,对作物光合作用的保护,对作物通风通气的保护等等方式,即实现了环境生态的可持续也实现了作物产量的提高,最终实现农业在一个良性的生态环境中获得长足的发展。要想获得农作物高产,就必须改善作物的光照条件,提高其光合作用。有效延长农作物光照时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是增强复种指数,提高作物的种植面积,延长其生长周期,从而获得高产;第二是人为提高作物光照面积,可以通过适当增大种植密度的方式,提高作物光合效率,但是要注重作物通风,确保养分供应,提高二氧化碳浓度,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
3.结束语
我国耕地资源相对不足,农作物栽培技术相对落后。为此,实现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和拓宽农作物高产途径成为当下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王应安.论农作物栽培技术与高产途径.农家顾问,2015,(03):170~171.
[2] 蒋玉铭,罗玉坤,朱德峰等.解决未来食物问题的新思路[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1):168-170.
[关键词]农作物;高产途径;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3-0389-01
众所周知,我国拥有世界第三的陆地国土,国土面积广大辽阔,但其中却充斥着大量的戈壁、沙漠等难以利用的土地,耕地面积相对较少且有着逐年减小的趋势。同时,伴随着我国人口不断上升,16亿人口压力下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1hm2,再加上土地污染、土壤质量及土地基础地力不断下降等问题的不断突出,现实要求我国农业发展必须走可持续、高科技方向,农作物栽培技术与高产途径的改革创新也就成为当前农业大环境下日趋重要的问题。
1.农作物栽培学概述与技术的改变
1.1农作物栽培学概述
外界的多项因素都会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带来影响,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确保农作物在各个生长阶段都能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使其保持茁壮成长,从而获得作物高产。但如果作物生长环境恶劣,生长状态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农作物的产量自然难以保持。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包含肥料、水分、土壤、光照、温度等,当土壤水分与空气温度适当、肥料与光照充足,再加之使用优良的作物品种在合适的土壤环境中种植,搭配优良的栽培技术,必定能够获得高产。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分为以下几点:第一,选择优良种子,所要栽培的农作物种子必须不带有病虫害;第二,整地,在播种之前需要进行整地,确保土地平整、土壤当中不含有石粒,保证种子能够在优良的土壤环境中生长发芽,出芽率高、出苗整齐;第三,确立播种期,根据气候的变化规律,结合作物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作物播种日期;第四,合理施肥,在农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对肥料以及水分的需求量也不同,必须要深入了解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肥料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确保农作物的生长质量;第五,中耕,其主要目的是疏松土壤,以调整土壤当中肥料、水分、空气等的均匀度。
1.2技术的革新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作为实现高产的重要途径之一,科学技术在其中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培育发展,这就是科技在实现栽培技术发展的典型范例。对于我国目前严峻的农业形势来说,通过基于科技创新的旱地耕作、统一规范的科学培育方式方法、农业肥料的优化升级、农产品基因改造等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农业大环境下的矛盾。当然,技术革新的同时应注意对土壤结构的优化保护,通过除草、增湿等多种方式保持土壤肥力,实现技术革新可持续。同时,还可以从防治病虫害、施肥以及土壤等多个角度来提高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有效改善土壤表层结构,适当调整孔隙尺度及温湿度,并且还要定期清理土壤当中的杂草、碎石,通过中耕、施肥保障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但是对于营养元素的选择,种植者也要根据当地的种植条件、作物品种等,合理选择肥料品种进行施肥,科学选择施肥剂量,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从而营造高产土壤,为作物获得高产提供保障。
1.3新品种的培育
培育高质、高产、抗虫能力强的种子,也是农作物栽培的重要环节,伴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作物种子培育技术获得了显著成就,转基因技术、杂交技术等为种子栽培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培育新品种期间,工作人员需要提高对育种方法综合使用的重视,通过合理组合各项育种方法,比较不同育种方法的栽培效果,这样有利于栽培新品种,提高作物产量。另外,还应调整作物株型,改善其光照条件,从而提高其单位面积的作物产量,通常在实际的培育当中,一方面可以以科技为基础对农作物进行基因改良,提高农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实现农作物增产;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培育新品种实现对某一环境下某一农作物零的突破,例如提高某一农作物光合作用水平解决在缺阳地区该农作物无法种植的遗憾,通过改变西瓜的外形与颜色吸引瓜商与消费者的进货与购买。但是,在注重新品种培育的同时要时刻小心生物链危害,警惕某一作物引进或是新品种的培育对本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绿色农业、可持续农业、生态农业的多方向发展。
2.高产途径的探究
2.1规范管理方式,合理使用各项栽培措施
实现农作物的高产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运作方式。首先,要加强人员技能的培训和素质的提高,保证农作物在科学规范的生长环境中茁壮生长。其次,要科学规范施肥、保湿、除虫方式方法,多借鉴和求助当地农科院的专业技术人员,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应对病虫害,不盲目喷药。最后,对农产品的种植采取科学的日常作业,划区轮作,机械化科学化作业,土壤保肥等措施必不可少。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常用的栽培技术有中耕、地膜覆盖等,合理利用这些栽培技术,科学管理土壤成分,使得农作物长期处于良好的生长环境中,确保作物的产量。具体的管理措施为:在农作物种植期间,合理镇压与疏松土壤,调控好土壤温湿度,选择气候条件较好的时候进行中耕,这样可以有效控制土壤表层的温度及空气含量,从而促进种子发育以及幼苗的成长;在冬季气温寒冷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秸秆覆盖以及地膜覆盖,这样能够有效地保持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与温度,调整土壤的物理性状,改善晝夜温差,降低盐渍化等;另外,要科学地选择灌溉方式,以便能够及时调整土壤的温度。
2.2科学选择作物生长调节剂
通过了解生物知识不难发现,合理使用作物生长调节剂,能够有效地促进农作物生长。其在作物的生长期间起着调节生长周期的作用,能够有效推迟作物的成熟日期,有利于提高作物养分的积累量。比如玉米作物,它是我国一种常见的农作物,一般情况下玉米的成熟周期为30d左右,据调查表明,如果在玉米的生长周期中合理地使用一定剂量的调节剂,可以使其成熟期有效延长15~20d,从而提高了玉米作物中营养物质的积累量,提高作物产量。
2.3改善生长环境,增强光合作用
一个好的环境是农业生产发展的根本,没有优良的生态往往会对农作物带来较多的负面影响。所以,在进行农业发展的同时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具体上说应该因地制宜地采取合理方式来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例如对土壤进行保湿、增肥,对作物光合作用的保护,对作物通风通气的保护等等方式,即实现了环境生态的可持续也实现了作物产量的提高,最终实现农业在一个良性的生态环境中获得长足的发展。要想获得农作物高产,就必须改善作物的光照条件,提高其光合作用。有效延长农作物光照时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是增强复种指数,提高作物的种植面积,延长其生长周期,从而获得高产;第二是人为提高作物光照面积,可以通过适当增大种植密度的方式,提高作物光合效率,但是要注重作物通风,确保养分供应,提高二氧化碳浓度,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
3.结束语
我国耕地资源相对不足,农作物栽培技术相对落后。为此,实现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和拓宽农作物高产途径成为当下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王应安.论农作物栽培技术与高产途径.农家顾问,2015,(03):170~171.
[2] 蒋玉铭,罗玉坤,朱德峰等.解决未来食物问题的新思路[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1):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