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人故意咬伤他人的行为如何定性

来源 :中国检察官·经典案例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b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情]犯罪嫌疑人王某是一名艾滋病发病者,长期从事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并对外扬言自己患有艾滋病,谁敢去抓他就咬谁,2010年3月11日,缉毒民警在抓捕王某的过程中,王某故意抓咬缉毒民警并致一人手背被咬伤出血。
  本案中,涉及的争议罪名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未遂)。
  [速解]本文认为,行为人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
  首先,王某的行为构成犯罪。虽然王某只是咬伤他人,看似伤情不重,情节较轻,但是王某是一名艾滋病发病者。众所周知,艾滋病可以通过咬伤、注射等方式传播,因此王某咬伤他人的行为足以使人感染上艾滋病,这不仅会给被感染者造成心里上的极大伤害,并可能最终导致被感染者因艾滋病发而死亡。所以王某的行为具有可能致人死亡的危害性,应当认定为犯罪。
  其次,王某的行为不能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以上的行为。在目前的刑事诉讼中,必须要有相关的轻伤、重伤或者致人死亡的人身伤害鉴定结论,才能对故意伤害罪予以认定并作为量刑的依据。而对于本案中艾滋病人王某故意咬伤他人的行为,单纯从其咬伤的直接伤害程度来看,很明显不能构成轻伤,而从其咬伤他人导致传播艾滋病的情况看,也存在无法判断的情形,因为艾滋病有一个很长的潜伏期,感染后在短时间内不会显示出受伤的程度,且从我国目前的司法鉴定领域来看,尚无对因感染艾滋病而造成的伤害进行司法鉴定的相关规定,也就导致无法对艾滋病感染者进行人身伤害程度的判断,因此认定为故意伤害罪缺乏必须的法律要件。
  最后,王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艾滋病是目前全世界公认的一种传染性极强,且无法治愈的特殊疾病,它可以通过抓咬、注射、性交、血液等多种方式传播,并可能最终导致感染者死亡。在本案中,王某明知艾滋病的严重危害性,客观上实施了故意咬伤他人的行为。王某的行为应当构成故意杀人罪。但是通过咬伤方式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几率并不是百分之百,且艾滋病有很长的潜伏期,危害后果的出现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对王某的行为认定为故意杀
  人罪(未遂)更为适宜。
  (作者单位:四川省合江县人民检察院[646200])
其他文献
关键词:$$ 水利投入$$ “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召开,对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利资金投入提出了明确要
期刊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党的基本刑事政策,是在科学判断犯罪态势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执法理念。顾名思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包括“宽”和“严”两个方面。“宽”意
一、有条件逮捕制度的产生依据和适用原则    2006年8月17日颁布的《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质量标准》(试行)的第4条首次明确规定了有条件逮捕制度。所谓有条件逮捕,是指,“对于证据有所欠缺但已基本构成犯罪,认为经过进一步侦查能够取到定罪所必需的证据、确有逮捕必要的重大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经过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可以批准逮捕并应当采取以下措施:(一)向侦查机关发出补充侦查提纲,列明需要查明的事实和需要收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含义宽严相济的思想在我国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左传》郎提出“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1940年12月.毛泽东主席在《论政策》~文中曾提出镇压与宽
检委会是检察机关业务建设的指导和决策机构,实行委员制结构的组织形式,检委会委员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讨论决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问题,由此可见,提高检委会议事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