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Jean?Jullien:我们正在目睹一个迷人的时代
手机已经渐渐成为了像内衣一样的存在,无时不刻的贴身,打电话沟通那可能是工作所必须的需求,在好朋友的朋友圈下点个赞就足以。网络科技的不断发达,让人们有一种在网上可以解决一切的感觉,我们按照正常的方式去做,我们拥有着这么多便利的条件,我们了解一切!是的,我们正在经历这样一个丰富又迷人的时代,我们承担它带给我们的喜悦与悲伤,我们爱这个时代。
Jean Jullien是一名法国的平面设计师,目前住在纽约。他有许多有意思的插画,都是关于先导科技是如何疏远他人的,在他的作品中你可以看见的总是一个人,一个人看着手机、一个人亲吻镜子中的自己、一个人生活。这多像我们现在的生活,一个人过生日,在下班回来的路上买一个小蛋糕,插上蜡烛许了愿,拍张照片发到微博和朋友圈:“祝我生日快乐”,然后收到一堆点赞祝福。吹熄蜡烛的一瞬间孤独感油然而生,但是没关系,打开手机看看点赞的数量和队形一致的生日快乐,没关系,看我还有这么多人关心。你是人来疯,你是朋友圈里的点赞狂魔,你是微博上的幽默达人,可是关上电脑和手机,可是为什么会如此孤独?我认识那么多的人,我手机通讯录上的人有那么多,可是为什么却没有一个人能够与我分享我私密的小快乐?每天在我消息下评论的人那么多,却找不到那么一个人可以与我谈心。
一个心理学家曾经说:“孤独分为两类:一种是没有人在身边,是物理性孤独;另一种是被人群围绕着却仍感孤单,称作哲学性孤独。我们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能够接触到的人群就会越来越窄,孤独感就会增加”。
有人将这种孤独感命名为“城市孤独症”或者也可以叫“外向孤独症”,专家们一致认为这种症状来源手机和网络及现代科技的发展,但是也有另外一种声音,他们说是人们本身变得孤独,而手机却是承载人们孤独的载体。Anyway,既然不能改变手机已经不能离身的事实,那不如回到原始的朋友人际接触的方式,或许回到BB机的那个沟通复杂的年代更加浪漫也说不定呢!
Q = 《北京青年》周刊A = Jean Jullien
Q:你的作品经常展现出技术使人们在面对面的时候越来越疏远,那你的日常行为在这方面是怎么样的呢?
A:非常糟糕的!我娶了我的手机,我利用社交网络来分享我的工作,几乎每一分钟都会接收邮件。每当我谴责别人在吃饭或者约会的时候、打电话的时候,我的朋友总是提醒我,我自己就是这样的。所以我简直是得了手机依赖症,但我觉得很多人每天都是这样的。
Q:像很多插画家在法国,你却住在伦敦工作?
A:我离开学校(我本科在中央圣马丁)并留在伦敦,是因为我喜欢那里的生活。有这样一群人与城市的关系是如此之大,没有了伦敦这个“场景”这些人在其他的地方会觉得非常窒息。伦敦是广阔的,在这里生活的人想象力无比丰富,市民也很容易接受创意活动。创意真的无处不在——包装、纸张或视频广告,这里最丰富最开放。
Q:是什么激情影响你的笔触?
A:我每天接触到丰富的讯息,讯息越多我会越沉迷于网上的整个数字文化。它是如此的抽象,它加入了主要概念,能够揭示生活的更深层次的含义。它已经承担了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艺术家会一直观察人类和这个社会是如何进化的,从人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记录着每一个时代的伟大成就,艺术家变身为故事的讲述者。我喜欢这个概念,在这里的艺术家几乎就像一名记者,我认为我们正在目睹一个非常迷人的时代。
Q:你的早期作品大多是用手工来呈现,而现在你作品的大部分是通过数字化手段呈现的,为什么会变化呢?
A:我的作品始终是立足于手绘的,到现在也是一样的,我还是把画画在纸上,但往往会使用电脑来进行大量的调整,电脑就像是一个潘多拉盒子有无线的光谱系列,我认为这样插图能够被更好地展现出来。
Q:你创造了一种动画传情的表现方法,你未来的工作会更多地在这方面么?
A:我从来没有想只是做插图。我最爱的还是绘画, 但是我最喜欢在工作中、不同的媒介中来回地交换。它仍然可以用画笔来绘制,也可以借助电脑来表达,我能采取不同的方式,能让自己在一张纸上做任何我能做的事。当我做我的插画作品时,我就是我,这是非常个人化的,坦白说,我独立创作的内容会更激烈一些。
Q:你觉得网上设计资源的普及,对你来说是提高了你现在设计的质量么?
A:一点也不。我认为它似乎只是看起来这样,因为网上的设计资源让人们更容易地去分享他们的工作。我更喜欢上世纪50、60年代的设计,上个世纪的设计师们彼此做着相当类似的事情……我认为现在的科技将是一个长期的人类习惯,它越高级,人类会越隔绝。我不认为这是变得更糟或更好,我们只是更暴露了什么是毫无感情的“生产”。
栗子:画画是我对孤独的宣泄
看着栗子的画再对应看栗子本人,你会有种很违和甚至是怪异的感觉。很难想象这个看起来开朗靓丽的女艺术家是怎么将一张张白画纸赋予如此阴暗的感觉。对于栗子来说,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而且在不断地迷失之中,她也一样,只有在画画时的她才能将这种孤独发泄出来,所以在她的作品中你能看到很纠结的东西,那有面对孤独的痛苦,也有可以发泄的痛快。
黑灰的色调不均匀地将整个画面覆盖起来,离远看说不定会误会这是水墨画,仔细看却发现里面透露着一种灵异和诡异的感觉,这便是栗子作品的整体风格。依旧是灰白色的空间,一只拿抹布擦出来的白色老虎,虚幻却更有要发起进攻的动势。 画面上不清晰的黑色竖影,只是斑驳的颜色画面,但更像是一排隔离空间的栅栏。这很像是一场黑色幽默,你的心中有一道墙,便可以将你和这个老虎隔开,它是被观赏的动物而你是封闭内心的旁观者。如果你的心中没有这样一道墙,那么你就会被老虎吞噬。这对现实的生活简直就是一场无情的嘲笑。这就是栗子的《160分贝》这个作品。
为什么开朗和诡异这两个如此极端的词会发生在她的身上?不如从栗子所生活的这个年代来看,这一代的青年的生活中没有战争,他们衣食无忧,教育无虑,没有兄弟姐妹,父母过于溺爱,他们是温室里的花朵。可是,他们的时代又是网络迅速发展的一代,他们可以足不出户地了解所有的事情包括社会的现实,他们不用见面也可以交流,他们慢慢地开始都活在自己的空间里,当他们开始发现他们的孤独,他们不快乐的时候,已经没有人可以与之诉说。
栗子的作品中会给人一种恍如梦境的感觉,虽然这个梦境的基础在于这个时代整体孤独的这个事实,正如栗子所说:“每个时代都会有每个时代的问题,你必须接受它,接受它才能改变,逃避是没有用的。”
Q = 《北京青年》周刊A = 栗子
Q:你的作品有的颜色是发灰的,就像是洗过的颜色一样,是在映射现在的人与世界的关系么?
A:像《160分贝》这个系列就是把狮子放在密闭的空间里,这是我想要强调那种对于自由的渴望,因为160分贝是一个无法发出来的声音,不管是人还是狮子,160分贝的这个声音发出来都会飞灰湮灭,比炸弹的声音更加尖锐。画中的狮子是我用抹布擦出来的,所以它的画面是很虚的,就像烟一样虚幻的感觉,我想用这个声音隐喻它对自由的渴望。
Q:你的这几个系列都会有一点孤独和落寞的情绪,你自己会有这样的情绪么?
A:对的,像《浮沉》这个系列我最想表现的是孤独和落寞的情绪,仿佛你看到了希望又好像没有什么希望,你对这些事情好像永远都在一种失望的状态,好像永远都跳脱不出来这种情绪。这可能是当下在生活中占主体地位人的一种心态吧,跟上一代的人不一样,我们现在的人听到乌托邦的故事就知道是假的,所以不会有什么希望,也不会对政治有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内心的状态。虽然这个年代没有战争,但是人们从小得到的信息都是应接不暇的,一直在快节奏的变化中,没有时间去想内心正真需要的是什么,所以你的内心是很落寞的。年轻人的生活看起来是很色彩斑斓的,但是他们的内心是需要很安静的东西。
Q:现在有的人会造成社交的障碍,他们在尽量减少与别人共处同一空间,或是减少与别人的交流?
A:会的,我们现在都在说,尽量不要讲内心的事情,因为你内心的事情可能是一种你的观点感受,你喜欢或不喜欢这个人或事,但是在别人眼中看来,这可能就是一种是非。你只是在倾诉你的感觉,但是后果变得很复杂。所以一般就只维持在表面的交流上面,人与人之间会越来越淡。
Q:现在的人开始没有兄弟姐妹,也越来越自私了,每个人都开始变成了孤立的一个人,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A:其实我所有的作品都有这种情绪,就是你找不到可以与你一起分享的人。像是你成功了,你很有钱,但是没有人跟你分享这种快乐,这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情,因为这样就没有意义了。所谓的迷失并不是你迷路了而是一种内心的迷失,是你不知道该怎么办,你不知道该寻找些什么。
Q:绘画会给你哪些帮助,以及带给你哪些力量?
A:最快乐的时候就是画画的时候,虽然画的是很悲伤的,但是我宣泄出来了,这是我发泄的一种渠道。剩下的都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对我来说画画的本质是快乐的。
手机已经渐渐成为了像内衣一样的存在,无时不刻的贴身,打电话沟通那可能是工作所必须的需求,在好朋友的朋友圈下点个赞就足以。网络科技的不断发达,让人们有一种在网上可以解决一切的感觉,我们按照正常的方式去做,我们拥有着这么多便利的条件,我们了解一切!是的,我们正在经历这样一个丰富又迷人的时代,我们承担它带给我们的喜悦与悲伤,我们爱这个时代。
Jean Jullien是一名法国的平面设计师,目前住在纽约。他有许多有意思的插画,都是关于先导科技是如何疏远他人的,在他的作品中你可以看见的总是一个人,一个人看着手机、一个人亲吻镜子中的自己、一个人生活。这多像我们现在的生活,一个人过生日,在下班回来的路上买一个小蛋糕,插上蜡烛许了愿,拍张照片发到微博和朋友圈:“祝我生日快乐”,然后收到一堆点赞祝福。吹熄蜡烛的一瞬间孤独感油然而生,但是没关系,打开手机看看点赞的数量和队形一致的生日快乐,没关系,看我还有这么多人关心。你是人来疯,你是朋友圈里的点赞狂魔,你是微博上的幽默达人,可是关上电脑和手机,可是为什么会如此孤独?我认识那么多的人,我手机通讯录上的人有那么多,可是为什么却没有一个人能够与我分享我私密的小快乐?每天在我消息下评论的人那么多,却找不到那么一个人可以与我谈心。
一个心理学家曾经说:“孤独分为两类:一种是没有人在身边,是物理性孤独;另一种是被人群围绕着却仍感孤单,称作哲学性孤独。我们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能够接触到的人群就会越来越窄,孤独感就会增加”。
有人将这种孤独感命名为“城市孤独症”或者也可以叫“外向孤独症”,专家们一致认为这种症状来源手机和网络及现代科技的发展,但是也有另外一种声音,他们说是人们本身变得孤独,而手机却是承载人们孤独的载体。Anyway,既然不能改变手机已经不能离身的事实,那不如回到原始的朋友人际接触的方式,或许回到BB机的那个沟通复杂的年代更加浪漫也说不定呢!
Q = 《北京青年》周刊A = Jean Jullien
Q:你的作品经常展现出技术使人们在面对面的时候越来越疏远,那你的日常行为在这方面是怎么样的呢?
A:非常糟糕的!我娶了我的手机,我利用社交网络来分享我的工作,几乎每一分钟都会接收邮件。每当我谴责别人在吃饭或者约会的时候、打电话的时候,我的朋友总是提醒我,我自己就是这样的。所以我简直是得了手机依赖症,但我觉得很多人每天都是这样的。
Q:像很多插画家在法国,你却住在伦敦工作?
A:我离开学校(我本科在中央圣马丁)并留在伦敦,是因为我喜欢那里的生活。有这样一群人与城市的关系是如此之大,没有了伦敦这个“场景”这些人在其他的地方会觉得非常窒息。伦敦是广阔的,在这里生活的人想象力无比丰富,市民也很容易接受创意活动。创意真的无处不在——包装、纸张或视频广告,这里最丰富最开放。
Q:是什么激情影响你的笔触?
A:我每天接触到丰富的讯息,讯息越多我会越沉迷于网上的整个数字文化。它是如此的抽象,它加入了主要概念,能够揭示生活的更深层次的含义。它已经承担了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艺术家会一直观察人类和这个社会是如何进化的,从人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记录着每一个时代的伟大成就,艺术家变身为故事的讲述者。我喜欢这个概念,在这里的艺术家几乎就像一名记者,我认为我们正在目睹一个非常迷人的时代。
Q:你的早期作品大多是用手工来呈现,而现在你作品的大部分是通过数字化手段呈现的,为什么会变化呢?
A:我的作品始终是立足于手绘的,到现在也是一样的,我还是把画画在纸上,但往往会使用电脑来进行大量的调整,电脑就像是一个潘多拉盒子有无线的光谱系列,我认为这样插图能够被更好地展现出来。
Q:你创造了一种动画传情的表现方法,你未来的工作会更多地在这方面么?
A:我从来没有想只是做插图。我最爱的还是绘画, 但是我最喜欢在工作中、不同的媒介中来回地交换。它仍然可以用画笔来绘制,也可以借助电脑来表达,我能采取不同的方式,能让自己在一张纸上做任何我能做的事。当我做我的插画作品时,我就是我,这是非常个人化的,坦白说,我独立创作的内容会更激烈一些。
Q:你觉得网上设计资源的普及,对你来说是提高了你现在设计的质量么?
A:一点也不。我认为它似乎只是看起来这样,因为网上的设计资源让人们更容易地去分享他们的工作。我更喜欢上世纪50、60年代的设计,上个世纪的设计师们彼此做着相当类似的事情……我认为现在的科技将是一个长期的人类习惯,它越高级,人类会越隔绝。我不认为这是变得更糟或更好,我们只是更暴露了什么是毫无感情的“生产”。
栗子:画画是我对孤独的宣泄
看着栗子的画再对应看栗子本人,你会有种很违和甚至是怪异的感觉。很难想象这个看起来开朗靓丽的女艺术家是怎么将一张张白画纸赋予如此阴暗的感觉。对于栗子来说,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而且在不断地迷失之中,她也一样,只有在画画时的她才能将这种孤独发泄出来,所以在她的作品中你能看到很纠结的东西,那有面对孤独的痛苦,也有可以发泄的痛快。
黑灰的色调不均匀地将整个画面覆盖起来,离远看说不定会误会这是水墨画,仔细看却发现里面透露着一种灵异和诡异的感觉,这便是栗子作品的整体风格。依旧是灰白色的空间,一只拿抹布擦出来的白色老虎,虚幻却更有要发起进攻的动势。 画面上不清晰的黑色竖影,只是斑驳的颜色画面,但更像是一排隔离空间的栅栏。这很像是一场黑色幽默,你的心中有一道墙,便可以将你和这个老虎隔开,它是被观赏的动物而你是封闭内心的旁观者。如果你的心中没有这样一道墙,那么你就会被老虎吞噬。这对现实的生活简直就是一场无情的嘲笑。这就是栗子的《160分贝》这个作品。
为什么开朗和诡异这两个如此极端的词会发生在她的身上?不如从栗子所生活的这个年代来看,这一代的青年的生活中没有战争,他们衣食无忧,教育无虑,没有兄弟姐妹,父母过于溺爱,他们是温室里的花朵。可是,他们的时代又是网络迅速发展的一代,他们可以足不出户地了解所有的事情包括社会的现实,他们不用见面也可以交流,他们慢慢地开始都活在自己的空间里,当他们开始发现他们的孤独,他们不快乐的时候,已经没有人可以与之诉说。
栗子的作品中会给人一种恍如梦境的感觉,虽然这个梦境的基础在于这个时代整体孤独的这个事实,正如栗子所说:“每个时代都会有每个时代的问题,你必须接受它,接受它才能改变,逃避是没有用的。”
Q = 《北京青年》周刊A = 栗子
Q:你的作品有的颜色是发灰的,就像是洗过的颜色一样,是在映射现在的人与世界的关系么?
A:像《160分贝》这个系列就是把狮子放在密闭的空间里,这是我想要强调那种对于自由的渴望,因为160分贝是一个无法发出来的声音,不管是人还是狮子,160分贝的这个声音发出来都会飞灰湮灭,比炸弹的声音更加尖锐。画中的狮子是我用抹布擦出来的,所以它的画面是很虚的,就像烟一样虚幻的感觉,我想用这个声音隐喻它对自由的渴望。
Q:你的这几个系列都会有一点孤独和落寞的情绪,你自己会有这样的情绪么?
A:对的,像《浮沉》这个系列我最想表现的是孤独和落寞的情绪,仿佛你看到了希望又好像没有什么希望,你对这些事情好像永远都在一种失望的状态,好像永远都跳脱不出来这种情绪。这可能是当下在生活中占主体地位人的一种心态吧,跟上一代的人不一样,我们现在的人听到乌托邦的故事就知道是假的,所以不会有什么希望,也不会对政治有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内心的状态。虽然这个年代没有战争,但是人们从小得到的信息都是应接不暇的,一直在快节奏的变化中,没有时间去想内心正真需要的是什么,所以你的内心是很落寞的。年轻人的生活看起来是很色彩斑斓的,但是他们的内心是需要很安静的东西。
Q:现在有的人会造成社交的障碍,他们在尽量减少与别人共处同一空间,或是减少与别人的交流?
A:会的,我们现在都在说,尽量不要讲内心的事情,因为你内心的事情可能是一种你的观点感受,你喜欢或不喜欢这个人或事,但是在别人眼中看来,这可能就是一种是非。你只是在倾诉你的感觉,但是后果变得很复杂。所以一般就只维持在表面的交流上面,人与人之间会越来越淡。
Q:现在的人开始没有兄弟姐妹,也越来越自私了,每个人都开始变成了孤立的一个人,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A:其实我所有的作品都有这种情绪,就是你找不到可以与你一起分享的人。像是你成功了,你很有钱,但是没有人跟你分享这种快乐,这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情,因为这样就没有意义了。所谓的迷失并不是你迷路了而是一种内心的迷失,是你不知道该怎么办,你不知道该寻找些什么。
Q:绘画会给你哪些帮助,以及带给你哪些力量?
A:最快乐的时候就是画画的时候,虽然画的是很悲伤的,但是我宣泄出来了,这是我发泄的一种渠道。剩下的都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对我来说画画的本质是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