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小的时候,大家都被灌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怎样做才叫“好好学习”?
看一眼这张“图”——上边是两根“羽毛”,无疑代表了鸟的翅膀;下面是轮“太阳”,想必就是光天化日了。那么,先民创意此字到底想要表明什么意思呢?不难分析:甲骨文中的这个字,表示了鸟在晴朗的日子里练习飞翔。
这个会意“鸟在晴朗的日子里练习飞翔”的字,就是“习”。
《说文解字》里释义“习”是:数飞也。“数”为多,可见“习”乃多次练习奋飞之技。
繁体字之“習”,上面依然保留着“羽毛”的姿态,也即飞的“会意”,简化字干净利索地“剪”掉了鸟儿练习飞翔的翅膀。
分析“习”之初义,反观职场之上的经验、创意、理念、技术、方法……,不可一挥而就,只有不断地“练习飞翔”,方可“习”得。
“习”的过程最忌讳的是:一瓶不满,半瓶晃荡;不求甚解,遇事麻爪。
任何好的东西都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不断地“习”得,而好的习惯也就是在习得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形成了“程序化”,瓜熟蒂落了一般。习惯成了自然,做事便游刃有余,从容淡定。
“习”得了沟通技巧,“竹密何妨水过”。
“习”得了销售技能,“山高不碍云飞”。
总之,“习”得了什么,都是自己的。
俗话说,技不压身。
“看”:不畏浮云遮望眼
“看”是个会意字,“手”与“目”组成: 目=看。
“看”里面有“目”,当然,不是一“目”十行,那样,过于草率与匆忙;更不是“目”中无人,那样,等于把他人看扁,到头来却被大家看扁;此“目”乃是“眼”观六路,把周围的那点事,看得明白。
看明白是非——看不明白,说明没有判断力,随人举手,人云亦云,有路就走,不辨方向,到头来还是走不通。
看明白真假——看不明白,说明缺乏识别力,近墨而不知耻,远善却不觉愧;需实时蜻蜓点水,该虚时猛虎下山……真个糊涂蛋一枚,孵化不出孔雀。
看明白忠奸——看不明白,说明没有观察力,良莠混淆,云泥不分。如果与友隔阂,尚可挽救;以敌为友,上了贼船想下来,晚矣。
看明白远近——看不明白,就不知道谁亲谁疏,好似把一碗水端平了,其实,那碗水谁喝了也不会感到解渴。
看明白香臭——看不明白,就无法了解哪里放着香瓜,哪里埋着地雷。
职场之上,必须看得明白,不明不白的结果,就是不红不黑,成为一个边缘人,“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看”里面有“目”,此“目”乃是“不畏浮云遮望眼”之“目力”,所以要看得远,才好。
如何才能看得远?
“看”字本身就“结构”了直观的启示——要望远,必须放下“手”里的鸡毛蒜皮,抬“手”搭在“目”之上,挡住刺眼的阳光,方可眺望。所以,这“手”上的负担,其实是心中的沉疴,只有像清人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说的“可放手者,便须放手”,才能静下心来,登高远望,看破浮云。
关于“看”,还有个段子,有点意思,抄录于此:看上级不顺眼,是自己的能力不够;看老板不顺眼,是自己的梦想不够;看同事不顺眼,是自己的胸襟不够;看朋友不顺眼,是自己的眼力不够;看自己不顺眼,是自己的修炼不够;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养不够。
“看”里有“手”,此“手”乃拨“开”门扉之“手”——前面说过“开”字远古时的形态,即用手打开门闩。所以,“看”这职场的人来人往,熙熙融融,就得“看”得“开”。
看不开,喝水都塞牙缝,屋漏偏逢连夜雨,春风不度玉门关。
看开了,枯木逢春,柳暗花明,逢凶化吉。
“功”:你是在建一座教堂吗
傻瓜才不想建功立业!
可是,仔细想来,“建功立业”的机遇又像羚羊的尾巴,很难伸手就能抓到。
如果我们是营销人员,可能千辛万苦之后,签订了一个千万、过亿的大单;
如果我们是研发人员,可能废寝忘食之后,研发了一项市场前景广阔的产品;
如果我们是采购人员,可能踏破铁鞋无觅处,终得到物美价廉的材料,使得产品成本大幅下降,让利消费者的同时,也让竞争者退避三舍……
可是,我们偏偏是行政助理、人事主管、出纳、统计员、前台接待……是的,我们忙忙碌碌,却与一鸣惊人不在一条线上,更难碰撞到轰轰烈烈的壮举——建立功业,似乎遥不可期。之所以说“似乎”,因为,英雄并非都诞生在风口浪尖之上,功勋也不是都产生于扭转乾坤之时。大海没有沙滩,还会浩瀚澎湃吗?那么,平静的沙滩不就是承载海洋的胸怀吗?
一粒沙,就是一片沙漠。
一片叶,就是一棵大树。
只要我们将自己的“一亩三分田”耕耘得郁郁葱葱,同样是在建立不可磨灭的业绩。
真的吗?
真的。
看看这个“功”字。
功=工 力,寓意明了:“工”作中竭尽全“力”,就是“功”劳。也就是说,不在于从事的工作多么微不足道、异常琐碎,只要认真、细致、准确、快速地完成,就是将简单的事情,做到了不简单。
对,就是不简单。
尽管,在他人眼里,算不上“优秀人才”。
那,又何妨?
稻盛和夫在《活法3》中说:“我认为,构筑组织好比修筑城池。修筑完美的城池首先必须建造坚固的石墙。然而,石墙并非仅由巨石——优秀人才所构成。巨石与巨石之间必须填埋小石块。每个险要之处,若没有巨石与巨石之间填埋的小石块,那石墙必须脆弱不堪,一触即溃。”
可见,时刻肩负着 “小石块”的责任,实质上正是在建功立业。没有“小石块”,就没有坚固、持久的石墙,也就没有了企业的基业长青。
山脚下,一些石匠在凿石头。有人过去问他们:“你们在做什么哪?”
一个石匠回答:“还能做什么,挣钱养家呗。”
第二个石匠不无自豪地说:“我嘛,很简单啦,在做世界上最好的石匠活。”
第三个石匠看了一下远方,轻轻地说:“我在建一座教堂!”
现在,冥想一下:第三个石匠凿下的石头,会放在教堂的什么地方?
如果石头成为一块台阶,让众人踩在上面,会影响到石匠的工作质量吗?
如果石头深埋于地基下,从此不见日月,会影响到石匠的工作热情吗?
答案是否定的。
当然了,许多时候,我们还是想要做功臣,不甘当“小石块”,想成为“巨石”——“工”作中所要付出的就是巨大的努“力”了。功臣之“臣”,由“巨”和两个短“〡”构成:上面的“〡”,要顶天立地;下面的“〡”,为脚踏实地——宏大的愿景深耕于默默的前行,前景可期。
怎样做才叫“好好学习”?
看一眼这张“图”——上边是两根“羽毛”,无疑代表了鸟的翅膀;下面是轮“太阳”,想必就是光天化日了。那么,先民创意此字到底想要表明什么意思呢?不难分析:甲骨文中的这个字,表示了鸟在晴朗的日子里练习飞翔。
这个会意“鸟在晴朗的日子里练习飞翔”的字,就是“习”。
《说文解字》里释义“习”是:数飞也。“数”为多,可见“习”乃多次练习奋飞之技。
繁体字之“習”,上面依然保留着“羽毛”的姿态,也即飞的“会意”,简化字干净利索地“剪”掉了鸟儿练习飞翔的翅膀。
分析“习”之初义,反观职场之上的经验、创意、理念、技术、方法……,不可一挥而就,只有不断地“练习飞翔”,方可“习”得。
“习”的过程最忌讳的是:一瓶不满,半瓶晃荡;不求甚解,遇事麻爪。
任何好的东西都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不断地“习”得,而好的习惯也就是在习得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形成了“程序化”,瓜熟蒂落了一般。习惯成了自然,做事便游刃有余,从容淡定。
“习”得了沟通技巧,“竹密何妨水过”。
“习”得了销售技能,“山高不碍云飞”。
总之,“习”得了什么,都是自己的。
俗话说,技不压身。
“看”:不畏浮云遮望眼
“看”是个会意字,“手”与“目”组成: 目=看。
“看”里面有“目”,当然,不是一“目”十行,那样,过于草率与匆忙;更不是“目”中无人,那样,等于把他人看扁,到头来却被大家看扁;此“目”乃是“眼”观六路,把周围的那点事,看得明白。
看明白是非——看不明白,说明没有判断力,随人举手,人云亦云,有路就走,不辨方向,到头来还是走不通。
看明白真假——看不明白,说明缺乏识别力,近墨而不知耻,远善却不觉愧;需实时蜻蜓点水,该虚时猛虎下山……真个糊涂蛋一枚,孵化不出孔雀。
看明白忠奸——看不明白,说明没有观察力,良莠混淆,云泥不分。如果与友隔阂,尚可挽救;以敌为友,上了贼船想下来,晚矣。
看明白远近——看不明白,就不知道谁亲谁疏,好似把一碗水端平了,其实,那碗水谁喝了也不会感到解渴。
看明白香臭——看不明白,就无法了解哪里放着香瓜,哪里埋着地雷。
职场之上,必须看得明白,不明不白的结果,就是不红不黑,成为一个边缘人,“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看”里面有“目”,此“目”乃是“不畏浮云遮望眼”之“目力”,所以要看得远,才好。
如何才能看得远?
“看”字本身就“结构”了直观的启示——要望远,必须放下“手”里的鸡毛蒜皮,抬“手”搭在“目”之上,挡住刺眼的阳光,方可眺望。所以,这“手”上的负担,其实是心中的沉疴,只有像清人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说的“可放手者,便须放手”,才能静下心来,登高远望,看破浮云。
关于“看”,还有个段子,有点意思,抄录于此:看上级不顺眼,是自己的能力不够;看老板不顺眼,是自己的梦想不够;看同事不顺眼,是自己的胸襟不够;看朋友不顺眼,是自己的眼力不够;看自己不顺眼,是自己的修炼不够;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养不够。
“看”里有“手”,此“手”乃拨“开”门扉之“手”——前面说过“开”字远古时的形态,即用手打开门闩。所以,“看”这职场的人来人往,熙熙融融,就得“看”得“开”。
看不开,喝水都塞牙缝,屋漏偏逢连夜雨,春风不度玉门关。
看开了,枯木逢春,柳暗花明,逢凶化吉。
“功”:你是在建一座教堂吗
傻瓜才不想建功立业!
可是,仔细想来,“建功立业”的机遇又像羚羊的尾巴,很难伸手就能抓到。
如果我们是营销人员,可能千辛万苦之后,签订了一个千万、过亿的大单;
如果我们是研发人员,可能废寝忘食之后,研发了一项市场前景广阔的产品;
如果我们是采购人员,可能踏破铁鞋无觅处,终得到物美价廉的材料,使得产品成本大幅下降,让利消费者的同时,也让竞争者退避三舍……
可是,我们偏偏是行政助理、人事主管、出纳、统计员、前台接待……是的,我们忙忙碌碌,却与一鸣惊人不在一条线上,更难碰撞到轰轰烈烈的壮举——建立功业,似乎遥不可期。之所以说“似乎”,因为,英雄并非都诞生在风口浪尖之上,功勋也不是都产生于扭转乾坤之时。大海没有沙滩,还会浩瀚澎湃吗?那么,平静的沙滩不就是承载海洋的胸怀吗?
一粒沙,就是一片沙漠。
一片叶,就是一棵大树。
只要我们将自己的“一亩三分田”耕耘得郁郁葱葱,同样是在建立不可磨灭的业绩。
真的吗?
真的。
看看这个“功”字。
功=工 力,寓意明了:“工”作中竭尽全“力”,就是“功”劳。也就是说,不在于从事的工作多么微不足道、异常琐碎,只要认真、细致、准确、快速地完成,就是将简单的事情,做到了不简单。
对,就是不简单。
尽管,在他人眼里,算不上“优秀人才”。
那,又何妨?
稻盛和夫在《活法3》中说:“我认为,构筑组织好比修筑城池。修筑完美的城池首先必须建造坚固的石墙。然而,石墙并非仅由巨石——优秀人才所构成。巨石与巨石之间必须填埋小石块。每个险要之处,若没有巨石与巨石之间填埋的小石块,那石墙必须脆弱不堪,一触即溃。”
可见,时刻肩负着 “小石块”的责任,实质上正是在建功立业。没有“小石块”,就没有坚固、持久的石墙,也就没有了企业的基业长青。
山脚下,一些石匠在凿石头。有人过去问他们:“你们在做什么哪?”
一个石匠回答:“还能做什么,挣钱养家呗。”
第二个石匠不无自豪地说:“我嘛,很简单啦,在做世界上最好的石匠活。”
第三个石匠看了一下远方,轻轻地说:“我在建一座教堂!”
现在,冥想一下:第三个石匠凿下的石头,会放在教堂的什么地方?
如果石头成为一块台阶,让众人踩在上面,会影响到石匠的工作质量吗?
如果石头深埋于地基下,从此不见日月,会影响到石匠的工作热情吗?
答案是否定的。
当然了,许多时候,我们还是想要做功臣,不甘当“小石块”,想成为“巨石”——“工”作中所要付出的就是巨大的努“力”了。功臣之“臣”,由“巨”和两个短“〡”构成:上面的“〡”,要顶天立地;下面的“〡”,为脚踏实地——宏大的愿景深耕于默默的前行,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