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fa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中探讨高层建筑外墙保温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可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
  外墙保温技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中作为重要的环节,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并且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外墙保温技术不仅可以发挥出室内保温的重要作用,同时又能够使整体的工程施工成本有所降低,该技术操作的过程较为简单,对于人们提出的更高的建筑要求,建筑工程加深了对外墙保温技术的有效运用和探索,结合各施工要点,强化技术应用的综合效率
  1建筑工程外墙保温系统与技术
  1.1外墙自保温与复合墙技术
  外墙自保温系统是指采用具有保温功能的墙体材料,从而实现外墙的保温效果。外墙自保温系统中,通常将加气混凝土砌块作为外墙主要材料,不需要使用额外的保温材料,从而节约保温材料的应用,节省材料成本。但是保温材料强度偏小,而且自保温材料无法保持良好的保温性能,相比于其他保温材料并没有特别的优势。在自保温材料的选择和视作自用,难以实现能耗与建筑稳定性的同意,使用过程容易产生热桥现象,引发建筑结构的变形。
  复合墙的施工技术的关键,需要将苯乙烯保温板和混凝土的有效融合,从而构成良好的隔热性能复合墙体。复合墙技术是外墙自保温系统的主要技术,通过保温材料和墙体结构,成为具有一定强度的和复合墙体结构,从而发挥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该技术的重点在于聚乙烯保温材料和混凝土浆料的有效结合,该技术施工简单,施工周期短,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
  1.2外墙内保温系统
  外墙内保温体系是指将保温材料置于建筑外墙的内侧,从而在建筑外墙的内部形成保温层,实现对房屋的保温。建筑内保温利用建筑材料和保温材料形成建筑支撑以及保温,关键在于保温材料的选用。相比于其他外墙保温系统,外墙内保温系统具有施工难度小、施工安全等优点,而且对于外墙并无特殊的要求。但是在施工过程中,保温材料需要占用一定的内部面积,导致居民可用面积变小,而且居民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破坏内保温材料,从而导致内保温材料失去保温效用。
  1.3外墙外保温系统与外挂式保温技术
  外墙外保温系统是将保温层置于外墙面的外面,该系统具有较强的技能效果,而且能够减少热桥现象,保温效果与经济效用可观,广泛应用于近期的建筑工程施工中。相比于其他的外墙保温系统,外墙外保温系统能够保护建筑的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而且保温效果良好,不占用内部空间。但是该系统对于施工技术要求较高,施工过程遭到气候、温度、湿度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施工难度大,施工按要求高,要求保温材料与外墙之间黏结砂浆牢固,避免产生开裂等问题。
  岩棉板外墙保温是一种常见的外墙外保温方法,由于岩棉板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而且透气性好,防火性能强,隔音效果佳,广泛的应用于外墙保温中。当前所采用的的岩棉板外墙保温主要是以幕墙饰面和涂料饰面的形势存在,通过将岩棉板与外墙相结合,从而达到保温防火的要求。
  2高层建筑外墙保温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
  具体而言,高层建筑外墙保温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进行基层处理,清洁、平整的基层墙体才能够保证保温材料施工的牢靠性,因此施工前第一步要将基层的浮尘、油污等彻底清理干净,并打磨不平整的墙面,处理完成后再用界面剂封闭底层。在施工现场对保温结构的图纸进行复核,伸缩缝、变形缝的位置确认无误后在墙面弹控制线,建筑物阴阳角部位挂垂直弹出水平控制线,为保证保温结构施工的平整度,每层均要挂控制线。
  其次,挤塑板处理。按照2.5:1的比例配置粘结砂浆,注意每次配置的粘结砂浆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5h,否则会影响其性能需要重新配置;挤塑板侧面要用网格布进行翻包处理,因为该部位直接接触墙体,处理后才能保证挤塑板的粘贴强度符合设计规范。完成挤塑板翻包处理后,将界面剂均匀涂刷于挤塑板两侧,界面剂完全干透后再粘贴挤塑板。需要注意,挤塑板涂刷过界面剂后不得再于未涂刷的板材放在一起,避免用错。
  按照从下到上沿水平方向的顺序横向铺贴挤塑板,注意下下板之间不得通缝要错开,拐角交接处也要相邻错开。按照施工要求,挤塑板的粘结面积不得小于基层面的40%。擠塑板抹完胶粘砂浆后要迅速平贴于基层墙体,轻轻滑动至准确就位,粘贴时要随时检查挤塑板的垂直度与平整度,保证挤塑板施工质量。挤塑板粘贴完工后如果发现接缝不平,要及时打磨平整,并将打磨下的碎屑彻底清理干净。
  再次,安装锚固件。使用冲击钻在深入基层墙面至少40mm位置的挤塑板上钻孔,每平米至少钻孔4个,高度大于50m的位置每平米至少钻孔5个,每块挤塑板上至少设置1个孔洞;然后再固定挤塑板,固定时可用镀锌螺丝、塑料垫板等,安装锚固件时要保证其与挤塑板面平齐。
  最后,进行干混抗裂砂浆施工。在挤塑板表面抹约1.5~2mm左右的底层干混抗裂砂浆,注意要把翻包网布压入面层砂浆,再进行找平;抗裂网格布放在竖直方向,放直后再将其压入底层与干混抗裂砂浆结合在一起,注意网格布之间的搭接宽度不能小于80mm,针对未留缝的位置,比如门窗洞口边缘或者挤塑板转接位置则需要加一层网格布,位于标准网格布下方的阳角局部也要再加一层网格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所需要的材料和施工工艺的选择都要将逐层渐变柔性释放应力的原则考虑进去,这样才能实现建筑物墙体结构的保温、抗裂的效果。由于外墙保温体系是个比较复杂的系统,组成的各相关层协同作用的时候不仅仅需要柔性渐变,还需要具备较强协调性的复合整体。也就是说外墙保温体系最好应由材料供应商经质量体系认证和系统材料及体系性能达标之后才成套供应,确保材料的质量和规格都满足体系材料的匹配性及抗裂技术路线的实施的需求,与此同时还会增强外墙保温体系供应商对工程施工的责任感。总之,外墙外保温工程质量是受多方面条件制约、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一项外保温工程的分析,需要考虑各方面因素并不断提高外墙保温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杜昭,宇娴,等.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20(12):175.
  [2]韩乐.外墙保温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09):30-31.
其他文献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独立性疾病,主要累及脊柱及髋关节,逐渐引起骨性强直,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的阳性率很高.两者均属免疫相关性炎症疾病,引发关节的慢性炎症.对于RA及AS的治疗,目前常规治疗药物有:经典的非甾体抗炎药物(NS
期刊
摘要:本文简明扼要地说明了智能建筑机电安装施工工程中常见的问题,通过相关实例,介绍了控制智能建筑机电安装工程质量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机电安装;智能建筑;质量控制;工程施工;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智能建筑也逐渐走入现代化城市建筑。而相关的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是智能建筑在实际运行中的关键所在。因此,要从多方面注重对于智能建筑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  一、智能建筑机电安装工程
在风湿性疾病中,关节损伤和修复之间的平衡决定了关节炎的结局,修复过程失败就会导致关节破坏以及最终的功能残疾.因此,组织修复成为一个重要的治疗目标。
期刊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是一类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临床上利福平致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较少见,现将我科近期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
期刊
自身免疫病( autoimmune disease,AID)患者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高发人群,尤以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TS)相关疾病的高发和早发为特点.AID以系统性或局限性慢性炎症为特点,而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也是动脉内膜的慢性炎症,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
期刊
患者男性,58岁.诉头痛、复视伴双下肢疼痛乏力8个月.患者8个月前无诱因下出现持续性双侧前额部胀痛及后枕部搏动性.1周后视物成双,左眼睑下垂.头痛发作时感双小腿疼痛,行走不能,但卧床时双下肢活动良好.五官科医院诊断为"左侧外展神经麻痹",给予泼尼松每天20 mg,渐减量至5 mg,1个月后症状好转.后患者反复出现头痛、复视、双下肢疼痛、乏力症状,发作时予以激素口服治疗均可控制症状.入院前4d,我院
期刊
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是以血管和结缔组织的慢性炎症为病理基础而引起全身多系统损害的一类自身免疫病.由于肺含有丰富的胶原、血管等结缔组织并具有免疫调节、代谢、内分泌等功能,因而成为CTD常累及的靶器官,其中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即发生在肺间质(包括支气管、血管周围、小叶间隔及肺泡间隔)的弥漫性病变是最
期刊
目的 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RA)动物模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实验研究,观察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在CIA大鼠免疫器官和关节炎症部位的归巢和分布,并探讨其修复损伤关节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MSCs,细胞表型鉴定;荧光染料PKH-26和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MSCs,将64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和CIA组,MSCs
目的 探讨抗肿瘤坏死因子(TNF)治疗关节病的疗效以及加重或新发银屑病的原因.方法 分析2例使用TNF治疗过程中出现银屑病加重和新发银屑病的关节病[1例为银屑病关节炎(PsA),1例为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特点,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1例PsA患者在使用抗TNF过程中出现银屑病皮损加重,停药后缓解,加用后再次出现皮损加重;1例确诊的AS使用抗TNF过程中出现新发银屑病,停药后皮损消失,再次使
CD39(ectonucleoside triphosphate diphosphohydrolase-1.NTDPase-1,ENTPD1)是一种钙、镁离子依赖的胞外三磷酸核苷双磷酸水解酶,最早被发现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感染的B淋巴细胞,因此最初被认为是EB病毒感染的B淋巴细胞的主要表面标记.它是一个完整的细胞表面膜蛋白,同时具有胞外三磷酸腺苷(ATP)酶和二磷酸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