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绕梁溅心波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work_w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如著名音乐理论家廖尚果所说,“音乐是人类灵魂的避难所”,它可以轻易地拂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的情感轻松撤防,从而敞开自我的内心世界。对专题片这门声画艺术,音乐同样居功至伟,一曲优美的旋律可以让观众卸下观看的包袱,沉浸在乐音所带来的感动之中,从而也被专题片所感动。甘肃省的专题片《板凳上敲出的维也纳之邀》(以下简称《维也纳》),讲述的正是音乐的故事,因此理所当然的,片中便采用了大段的配乐,音符的海洋跳跃着、欢呼着,喷薄出了该片独特的“音乐气息”,让我们的耳朵乃至灵魂都享受到了一次大美之音的洗礼,从而验证了“音乐是可以直达心灵的”。
  丝竹入心乐抒怀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常见于汉乐府的结句,一语道破了音乐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志愿;而在专题片中,乐则可以明志,即音乐能够表达出片子的主题。当然,这种表达的充分度有多大,还要看片子的主题与音乐元素的关联度是否紧密。《维也纳》一片,讲述的是甘肃省会宁县会师中学管乐团在简陋的条件下坚持排练最终站在了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故事,主题就是“音乐”,因此,片中音乐对主题的体现可说是相当充分的。
  在音乐题材的片子中,音乐往往能作为主题片段而出现,从而直白地凸显主题。那么什么是音乐题材呢?就是那些讲述音乐家生平或音乐教师职业生涯或音乐学习经历等为主体内容的专题片。《维也纳》恰好就是这类片子,它讲的是会师中学管乐团的起步、壮大、成功的历程。这样的主题,关乎音乐,那么自然对音乐的大量运用就无可避免。在片中,乐团的起步阶段有音乐的重度参与,“学校利用有限的资金买来各类乐器,让学生练习”;壮大阶段亦是,“学生们努力地练习,甚至通过敲打板凳来练习打击乐”;成功阶段同样如此,“学生乐团神采奕奕地站在金色大厅里演奏,为国争光”……这些富含音乐元素的讲述,无不昭显出了《维也纳》的主题就是“音乐”。
  无论何种题材的专题片,片中的音乐都能够隐性地烘托主题,通过观众对音乐的整体感觉或说综合评价来烘托出一定的主题。《维也纳》的主题实际上是一个“奋斗励志”的主题。一个初中乐团竟然能站在国际最高的演出平台上,个中有多少艰辛、曲折本就不可计数,个中有多少拼搏、奋斗更是难以想象,于是,片中出现的音乐不断在强化这个关于“奋斗励志”的主题。当学生们艰苦排练时,出现的音乐是单调的,然而细听起来却隐喻着坚持;当学生们在排练间隙互相开玩笑时,音乐则是欢快的,象征着明天的美好;当乐团最终在国际乐坛上演奏时,音乐是激昂的,诉说着终于到达成功彼岸的光明欢呼……这些音乐,都指向一个主题,用句时髦的话说,就是“小人物奋斗并最终成功的励志精神”。
  山水踏歌述流年
  “以歌纪事事晦明”。此言连带掷出一问:专题片中的音乐是否能进行叙事?关于这一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音乐可以叙事,比如说歌词会讲述事实、旋律会引领叙事;也有人认为目前来看音乐还无法履行单独叙事的职能。虽看法不一,但有一点却是所有人都不能否认的:音乐是可以进行辅助叙事的,更可以调节全片的叙事节奏。因此完全可以说,音乐能够参与到专题片的叙事进程中来。
  音乐的辅助叙事的表现,主要是引导观众聆听音乐后展开想象,即我们常说的自动“脑补”,通过对音乐在头脑中所形成的印象,去想象出片子本身并没有直接交代的内容。在《维也纳》中,有一个经典画面令人印象深刻:当故事讲述到由于经费紧张学校无法购置过多的乐器时,画面一转,变为“一群学生正在敲打板凳”,同时激荡快速的打击乐出现。观众结合画面,自然能想到“因经费紧张学生只能通过敲打板凳来练习打击乐”这一叙事,这种想象在音乐的引导下,显得很合理自然,并很好地进行了补充叙事。
  音乐还可以调整叙事节奏。不同叙事段落间及叙事进行中出现的节奏感不同的音乐,能够带动片子的叙事节奏,从而让片子显得有快有慢、张弛有度。如当讲到学生们如火如荼地排练时,音乐的旋律十分急促,犹如江水奔去、浪花湍急,这样的叙事显得很有效率、很有“速度”;当讲述到乐团负责人、校长吴泰祥的辛苦创团经历时,音乐一下就舒缓下来,宛若小桥流水,将个中的艰难与曲折娓娓道来,这时的叙事就讲求深度。而叙事片段之间出现的音乐,如“紧张的排练”与“在金色大厅演出”这两个叙事片段中间出现的钢琴曲,是对两个片段的串联,以免叙事显得突兀,有效地控制了全片节奏。总之,通过音乐旋律的急与缓,来带动全片叙事节奏的快与慢,编导的确是费了相当的心思。
  浅唱低吟总关情
  舒缓的音乐如同春天的怀抱,高昂的音乐仿佛夏天的热吻,哀婉的音乐犹如秋天的细雨,快乐的音乐恰似冬日的阳光。音乐总像一个最了解我们的知己,通过空灵的语言,从而触发我们内心中最柔软的情感。可以说,每一个旋律,都能代表一种感情。因而相当多的专题片认为“音乐是表达专题片情感元素的最简捷手段”,将音乐作为最重要的“调味品”,来调和片子里的“七情六欲”。客观地说,音乐的确有此功效,无论横箫低吟,还是抚筝浅唱,都会有情感缕缕散发开来。
  音乐以旋律的差别、节奏的快慢、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声的变化以及音色的不同等方法,来生动地演绎情感。正如色彩分冷暖一样,其实音乐也有冷暖。我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当曲调和缓、音色低、音调弱的时候,就会温馨从容,反之,曲调急促、音色高、音调强的时候,就会紧张压抑……这是音乐所带来的最简单的感觉,更复杂的,如哀婉的音乐会让人悲痛、欢快的音乐会让人开朗、低沉的音乐会让人沉思。总之,“音乐本身是具有情感的”已被世人所公认。在《维也纳》中,类似的片段很多,如学生虽家庭负累很大、学习任务很重,但仍坚持到乐团排练,此时的音乐的曲调较低沉,但旋律却很有张力,诉说出了“学生对音乐的挚爱之情”;又如乐团在艰苦的环境下认真排练,乐曲则采用了光明向上的进行曲,吐露出了昂扬的气息。这些都是音乐对情感的成功表现。
  音乐还可以通过与画面的实时配合,共同抒发情感。有时,单一的配乐在表达情感时,还有些力不能及,这时编导往往辅以画面来共同展现情感。《维也纳》中,有这样一个桥段令人难忘:校领导去排练室看望乐团的学生们,无论是校长还是学生,都是面带真切的笑容,显得兴致勃勃,此时配乐采取了舒缓的小夜曲,低沉却充满温馨的旋律结合着画面上那张张笑脸,充满爱与关怀的气息出屏而来,让观众不知不觉地也沉浸在这份温馨的情感之中。客观地说,这是将视觉和听觉共同利用起来,来表现情感。这种音画配合抒发情感的方式,可谓相得益彰。
  《维也纳》一片对音乐元素的成功运用,让我们的耳朵始终享受着一次听觉大餐,更是一席精神盛宴。当我们全身心地沉浸在那些优美的旋律之中时,有句话就情不自禁地闪现:“无论你以何种方式爱上音乐,那都是一生的幸运。”
其他文献
碧波万顷的黄海里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她风景优美,资源丰富,诗人郭沫若曾赞道:“汪洋万顷青于靛,小屿珊瑚列画屏。”她就是全国唯一的海岛县——辽宁省长海县。近年来,针对海岛渔村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实际,长海县远程办积极利用长海党建网,大力为当地渔民搭建特色旅游平台,海岛渔家的迷人风情伴随着远教的东风而名扬海内外。  宣传旅游资源  美丽的长海风光,足以让世人为之倾倒,这点长海人是有自信的。然而现在有句话,叫
期刊
益阳的美丽让人心驰神往。这种美不仅源于这个城市拥有“银城”“丽都”和“羽毛球之乡”的别誉,更是因为整座城市都在焕发着一种昂扬向上的激情与活力。这种城市精神自然也感染着始终致力于服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党建工作,内化为党建工作不断前行的源源动力。  党建工作的魅力不止于此。2013年七一前夕,益阳市首档党建电视栏目《旗帜》在益阳电视台教育频道推出。栏目紧紧围绕全市党的建设和中心工作,全力打造全市组织工
期刊
百舸争流,千帆竞渡,这是大连市旅顺口区海上日复一日的风景。而海上船群扬帆竞渡的这种精神头儿,在旅顺口区远程办的身上也不鲜见。这些年来,旅顺口区的远程教育工作一直保持着创新实干、力争上游的劲头儿。如今,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全民创业概念的冲击,旅顺口区远程办也迎头赶上,推出了朝气蓬勃的远程教育“创客e站”。  帮您把创意变成现实  “有时候,成功源于一个创意。但并不是有创意就会成功,还要看怎么实现这
期刊
我叫布音图,在鄂托克旗苏米图苏木当远教管理员已经四年了。平时我喜欢哼唱一首歌——《达坂城的姑娘》,而这“达坂”,在我们蒙语里是“山岭”的意思。我觉得,自己当管理员这些年,就是翻越了一个又一个“达坂”,将远程教育的福祉送到草原牧民的毡包里。  骑马去送学  刚当上远教管理员时,我是万分地高兴,早就听说这个远程教育能帮助我们牧民过上富日子,如今能有机会亲手给嘎查的乡亲们送去致富的福音,我感到自豪得很。
期刊
作为教育培训基层党员干部的经常性手段和服务基层党员群众的有效载体,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要主动适应新形势、瞄准新任务,从内容、形式、效果上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服务基层党建、服务基层群众,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农村党员群众方便学、乐意学,有效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提升致富能力,从而实现由“虚”到“实”的转变,真正让基层受益。  一是内容上要瞄准“从群众中来”。目前,远程教育课件内容上以传统政治理论
期刊
他是农家子弟,从小喝着山泉水、踩着泥巴路长大,农村的贫穷落后在他的心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他是有志青年,大学毕业后本可在城里安家立业,却选择报考大学生村官,只为那份“改变家乡面貌”的不变情结。他,就是甘肃省庄浪县大庄乡连王村党支部书记、远教站点管理员马健红。  当选书记因“远程”  初到连王村,马健红一心想为村子发展尽一份力量。可对他这个初出校门的学生,村民们却并不太看好:“就一个娃娃,能干成啥事?
期刊
如何顺应信息时代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的快速发展变化,进一步扩大党员教育和党建宣传的覆盖面?辽宁省建平县委组织部勇于探索,积极作为,不断推进党建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将党建工作与微信这一全新的现代移动信息技术网络平台有机结合,开通了“建平党建”微信公众平台,积极打造党员干部指尖上的“党建阵地”。  细化分工,确保权威性  推广党建类微信,必须严格遵循真实性和权威性的总体原则。建平县坚持集中统一管理与分级
期刊
自媒体平台使每一位用户既成为了信息的发布者又成为了信息的传播者,它的传播速度及覆盖面令许多传统媒体都自愧弗如。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利用好自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对任何一个单位或个体都是一门必修课,党建工作者也不例外。如今,一些看到了这一趋势的地市级党委部门已早早动手,建立了自己的自媒体平台,但更多的党委部门还不知道如何入手。其实,建立党建自媒体平台的门槛并不高,只要稍加学习,我们就可以掌握其应用技术。
期刊
守望着准噶尔盆地悠长的岁月,聆听着额尔齐斯河奔腾的旋律,新疆吉木乃县散发出浓郁的边域风情。这里活跃着一个年轻的“家庭”,他们亲如兄弟姐妹,携手共同演绎着边城远教一家人的奋进与拼搏。  “爱新鲜”的带头大姐  她是全县远教蓝图的绘制者,新点子如同喷涌不尽的泉水,滋润着这片土地;她是边城远教队伍的领军人,创新精神仿佛永不衰竭的发动机,鼓舞着这支队伍与时俱进。她就是远程办主任李敏。  熟悉李敏的人,都说
期刊
纪录片是一种独特的影视艺术形式、它以现实生活的原始内容为基本素材,真实地记录了人类社会生活。为了再现真实的世界,声音的介入是不可避免的。从纪录片的发展历史来看,它的创作模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而声音在纪录片中的介入与电影的整体发展一样,是从无到有,最终使声音成为重要的艺术 元素、叙事元素、审美要素。  一、纪录片中声音对真实性与表达的影响  “纪录片是以现实生活的原始内容为基本素材,真实记录人类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