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油气田钻井产生的废弃物污染特性极强,不同钻井液体系中的污染物性质差异较大。针对空气钻与水基钻井液产生的废弃物污染特性,采用分阶段收集、分类处理研究,进行现场试验效能对比分析。结果显示:①空钻废水与完钻废水分别经混凝处理、破胶/混凝/氧化/吸附工艺处理后,出水的主要污染指标COD降到60 mg/L以下;②完钻废弃钻井液复合固化最佳配方为:5%A固化剂+3%B固化剂+4%氧化剂+6%调整剂,处理后固体符合国家GB 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的技术要求;③钻井废弃物采用分类
【机 构】
:
陕西省陆相页岩气成藏与开发重点实验室,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基金项目】
:
国土资源部财政部、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4JQ6219),延长石油集团公司项目(ycsy2018ky-B-2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气田钻井产生的废弃物污染特性极强,不同钻井液体系中的污染物性质差异较大。针对空气钻与水基钻井液产生的废弃物污染特性,采用分阶段收集、分类处理研究,进行现场试验效能对比分析。结果显示:①空钻废水与完钻废水分别经混凝处理、破胶/混凝/氧化/吸附工艺处理后,出水的主要污染指标COD降到60 mg/L以下;②完钻废弃钻井液复合固化最佳配方为:5%A固化剂+3%B固化剂+4%氧化剂+6%调整剂,处理后固体符合国家GB 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的技术要求;③钻井废弃物采用分类
其他文献
以板栗刺壳为前驱体,高铁酸钾为活化剂,通过化学改性制备得到板栗壳生物炭,并研究了其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借助XRD、FTIR、XPS、FESEM等表征手段发现其表面具有较为发达的孔隙结构及丰富的含氧官能团。研究该材料对水中Cr(Ⅵ)的吸附作用发现,pH为2.5时其表现出最佳的吸附效果,90 min可达到最终平衡吸附量的90%以上,属于快速吸附。进一步研究表明,该材料对Cr(Ⅵ)的最大吸附量为61.312 mg/g,其吸附机理类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与Langmuir模型。
研究以典型农业废弃物花生壳为原材料,采用限氧升温法在200,450℃下分别热解2,6 h制备4种生物炭,基于对4种生物炭元素组成和表面性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比较不同制备条件下生物炭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的吸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4种花生壳生物炭的元素含量大小为C>O>H>N,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生物炭中碳元素含量显著增高,氢、氧、氮3种元素的含量明显下降,生物炭的芳香性增强且极性减弱,而热解时间对元素含量的影响较小。花生壳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微孔面积和微孔孔容均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采用响应面法对超临界CO2萃取绿萝花多酚工艺进行优化,根据Box-Behnken实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择夹带剂浓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为自变量进行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绿萝花多酚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为28 MPa,萃取温度为50.4℃,夹带剂为67%乙醇(体积分率)的水溶液。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达(11.015±0.15)mg/g,与理论值误差为0.56%。
综述了超润湿性吸附材料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分析了超疏水超亲油材料、超亲水水下超疏油材料或超亲水超疏油材料及转换润湿性的智能吸附材料的优缺点。经过对油水分离的操作方式、分离效率等方面的多方对比,提出了特殊润湿性吸附材料在油水分离方面存在的不足、改进方向和展望。
阐述了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物理化学特征,其主要污染物为二噁英类有机物和重金属。为了控制和减少飞灰污染物的含量,介绍了7类飞灰处理技术。对飞灰处理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提出飞灰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应契合工艺经济性以及环境亲和性。并对未来飞灰无害化处理作出了展望。
着重综述了臭氧与超声波结合的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进展,并且对比分析了pH、超声波频率、臭氧投加量等因素对内分泌干扰物降解率的影响程度。最后展望了在设计臭氧衍生的高级氧化技术处理过程中应提高氧化速率、降低能耗并且减少甚至防止有毒性副产物的生成。
采用Fenton氧化法对橡胶硫化促进剂生产废水进行预处理,考察了酸析法以及H 2O2投加量、Fe 2+投加量、pH值、反应时间对Fenton氧化法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enton氧化法处理该废水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值为3,H 2O2投加量为55 mL/L,Fe 2+投加量为2.8 g/L,反应时间为40 min。此时COD的去除率达82.91%。将酸析与Fenton氧化法联合后COD的去除率可达到85.78
以椰壳为原料,经过低温干馏、活化,制备了椰壳活性炭。以苯作为吸附质,对制备的椰壳活性炭进行了吸附实验,探索温度对椰壳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活性炭微观吸附机制,采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对椰壳活性炭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30℃时所制备的活性炭对苯的饱和吸附量为437.0 mg/g,合适的再生温度为150℃。所制备的椰壳活性炭最大比表面积为1860 m
2/g,BJH孔径为48 nm。吸附曲线表明,椰壳活性炭吸附属于BDDT分类中的Ⅱ型;在温度(T)<40℃或压力(P/P
0
介绍了对生产的废水所采取的零排放处理工艺技术路线,其主要包括一级高密除硬单元、膜处理装置、事故缓冲装置区、蒸发结晶装置、母液干化装置,并且处理过后得到的产品水和产品盐均符合技术规格。该零排放装置形成了系统化、一体化工艺对废水进行零排放处理,具有一定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研究了分散相和分散介质对剪切增稠胶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为制备性能较好的剪切增稠胶提供理论依据。测试分析了用不同粘度的二甲基硅油制备剪切增稠胶的动态力学性能,其中由粘度为500 cst的二甲基硅油制备的剪切增稠胶剪切增稠效应和阻尼性能较优。测试分析了不同质量分数纳米二氧化硅制备的剪切增稠胶动态力学性能,分散相质量分数在一定的范围内,剪切增稠胶的剪切增稠效应和阻尼性能随纳米二氧化硅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提高;但是纳米二氧化硅质量分数高于一定范围时,纳米二氧化硅质量分数的提高对剪切增稠胶的剪切增稠效应和阻尼性能有负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