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专题报道 舆论影响力
新闻专题报道,是指传媒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和版块里,运用广视角、大容量、深层次、多手法的报道形式,对某一新闻事件或某一特殊人物或某一现象或某一问题进行的专门的揭示或研究报道。专题报道冲击力大,社会效果明显,能放大突发新闻的舆论影响力。有关自然灾害的专题报道属于突发性专题报道。
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与安徽日报农村版报社合作在《安徽日报农村版》开辟“安徽信合”专刊,该专刊定位是信用社对农村宣传的重要阵地,是农村居民了解信用社的窗口。近年来,作为专刊编辑,我针对近两年发生的洪灾、地震、雪灾等自然灾害进行了一系列专题策划,报道安徽省各信用社积极参与救灾,在帮助老百姓抗灾救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树立了信用社良好的社会形象。
2007年入梅以后,安徽境内出现多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全流域性大洪水,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水灾。洪灾对各级政府是个考验,对媒体也是一个考验。“信合专刊”对全省信用社系统抗洪救灾做出了一系列精彩专题报道。
面对洪灾,我省农村信用社员工按照省农村信用联社要求,积极抗洪救灾,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作为信合专刊如何将我省信合人抗洪救灾展现在世人面前,如何将省联社救灾的指导及时传达下去,如何引导各地信合人积极开展下一步的救灾工作,成为专刊的重要职责。
我在去淮南组稿过程中,亲历了淮南地区的暴雨,并了解到潘集联社、凤台联社等信合员工奋战在抗洪一线,有许多可供报道的新闻事件。为集中宣传农信社员工抗洪救灾的感人事迹,7月13日,“安徽信合”专刊推出了以《奋起抗灾保安全 信贷服务不中断》为通栏标题的专题报道。
《确保联社员工财产安全 夺取防汛救灾全面胜利》和《省联社发出防汛减灾紧急通知》两篇稿件,及时传达了省农村信用联社的抗洪救灾指导意见,报道省社领导亲临一线指导抗灾情况。更多的版面着笔于一线员工抗灾救灾的鲜活故事。如:凤台县李冲信用社进水,凤台联社员工不顾危险,抢救信用社财产,当东西搬运、整理好了,却被困水中,最后只得联系到大铲车,坐在大铲车兜里撤离。7月6日夜,利辛境内下暴雨,丹凤信用社进水,由于雷击导致供电线路毁坏,职工在黑夜里,一盆一盆地将进入营业厅的水舀出去。为灾民及时提供贷款服务体现出信用社的神圣职责:霍邱及时出台政策,救灾贷款优先解决;石台县莘田乡信用社成立支农抗灾小组,该小组活跃在田间地头,及时解决受灾群众贷款;泗县禁止催收灾民贷款。各地信用社在做好自救、为灾民做好金融服务的同时,还积极响应省联社和当地政府号召投入到所在地的抗洪救灾中,怀远联社派了240名员工上堤防汛。专题报道中既有言简意赅的短消息,也有生动活泼的现场新闻。版面图文并茂、气势磅礴,充分展示了农信社人舍小家顾大家、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精神风貌。
见报当天,专题报道得到省联社领导和安徽日报报业集团领导肯定。他们要求尽快将专刊送到灾区,送到灾民手中,以发挥专刊的指导作用。随后报社积极和邮局联系,采取特事特办的方式,报纸于当日及时送到沿淮灾区读者手中。7月15日,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树丛在阜阳市抗洪一线看到了报道,在该专刊上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省农村信用联社主动服务大局,投入抗洪救灾,多方支援受灾群众恢复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做法。要求各部门都要行动起来,努力夺取抗洪救灾的胜利。随后,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于7月16日专门制作一期《省农村信用联社积极做好防汛抗洪金融服务工作》快报,专题报道我省农信社系统抗洪减灾情况,肯定了农信社在抗洪救灾中所作出的成绩。
专题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有效地指导并促进了灾区联社进一步开展救灾活动。灾情还在继续,抗灾还在进行,为此7月17日,专刊以“众志成城 抗洪救灾”栏标,继续拿出一个版面集中报道。8月3日,专刊以“社民同心 患难与共 重建家园”为栏标,集中报道了各地农村金融机构帮助灾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情况。
2008年初的雪灾发生后,信用社职工积极投入到抗雪救灾中,为了保证营业网点现金供应,部分信用社肩挑背扛现金步行数天到达深山网点,有的积极发放贷款,保证春节前后受灾群众过上个安稳年。对此,信合专刊集中版面进行了报道。
去年5月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信用社职工积极踊跃捐款捐物,献血。专刊也集中版面进行了报道。
抗洪救灾专题报道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专题选题准确,抓住了新闻价值中的重要性特征。洪灾、雪灾、地震灾害这些突发性新闻事件,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是政府和百姓关心的、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专题紧扣农信社自救和帮助群众减灾这一主题,展开报道。其次,策划及时,抓住了新闻價值中时新性特征。随着灾情的发展,专刊及时发现新闻,及时组稿,并策划提炼主题,及时报道。第三,稿件集中,强化报道主题。专题报道,大版面、大标题,消息、通讯、特写并用,图文并茂,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放大”突发新闻舆论影响力。■
(作者单位:安徽日报农村版报社)
新闻专题报道,是指传媒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和版块里,运用广视角、大容量、深层次、多手法的报道形式,对某一新闻事件或某一特殊人物或某一现象或某一问题进行的专门的揭示或研究报道。专题报道冲击力大,社会效果明显,能放大突发新闻的舆论影响力。有关自然灾害的专题报道属于突发性专题报道。
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与安徽日报农村版报社合作在《安徽日报农村版》开辟“安徽信合”专刊,该专刊定位是信用社对农村宣传的重要阵地,是农村居民了解信用社的窗口。近年来,作为专刊编辑,我针对近两年发生的洪灾、地震、雪灾等自然灾害进行了一系列专题策划,报道安徽省各信用社积极参与救灾,在帮助老百姓抗灾救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树立了信用社良好的社会形象。
2007年入梅以后,安徽境内出现多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全流域性大洪水,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水灾。洪灾对各级政府是个考验,对媒体也是一个考验。“信合专刊”对全省信用社系统抗洪救灾做出了一系列精彩专题报道。
面对洪灾,我省农村信用社员工按照省农村信用联社要求,积极抗洪救灾,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作为信合专刊如何将我省信合人抗洪救灾展现在世人面前,如何将省联社救灾的指导及时传达下去,如何引导各地信合人积极开展下一步的救灾工作,成为专刊的重要职责。
我在去淮南组稿过程中,亲历了淮南地区的暴雨,并了解到潘集联社、凤台联社等信合员工奋战在抗洪一线,有许多可供报道的新闻事件。为集中宣传农信社员工抗洪救灾的感人事迹,7月13日,“安徽信合”专刊推出了以《奋起抗灾保安全 信贷服务不中断》为通栏标题的专题报道。
《确保联社员工财产安全 夺取防汛救灾全面胜利》和《省联社发出防汛减灾紧急通知》两篇稿件,及时传达了省农村信用联社的抗洪救灾指导意见,报道省社领导亲临一线指导抗灾情况。更多的版面着笔于一线员工抗灾救灾的鲜活故事。如:凤台县李冲信用社进水,凤台联社员工不顾危险,抢救信用社财产,当东西搬运、整理好了,却被困水中,最后只得联系到大铲车,坐在大铲车兜里撤离。7月6日夜,利辛境内下暴雨,丹凤信用社进水,由于雷击导致供电线路毁坏,职工在黑夜里,一盆一盆地将进入营业厅的水舀出去。为灾民及时提供贷款服务体现出信用社的神圣职责:霍邱及时出台政策,救灾贷款优先解决;石台县莘田乡信用社成立支农抗灾小组,该小组活跃在田间地头,及时解决受灾群众贷款;泗县禁止催收灾民贷款。各地信用社在做好自救、为灾民做好金融服务的同时,还积极响应省联社和当地政府号召投入到所在地的抗洪救灾中,怀远联社派了240名员工上堤防汛。专题报道中既有言简意赅的短消息,也有生动活泼的现场新闻。版面图文并茂、气势磅礴,充分展示了农信社人舍小家顾大家、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精神风貌。
见报当天,专题报道得到省联社领导和安徽日报报业集团领导肯定。他们要求尽快将专刊送到灾区,送到灾民手中,以发挥专刊的指导作用。随后报社积极和邮局联系,采取特事特办的方式,报纸于当日及时送到沿淮灾区读者手中。7月15日,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树丛在阜阳市抗洪一线看到了报道,在该专刊上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省农村信用联社主动服务大局,投入抗洪救灾,多方支援受灾群众恢复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做法。要求各部门都要行动起来,努力夺取抗洪救灾的胜利。随后,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于7月16日专门制作一期《省农村信用联社积极做好防汛抗洪金融服务工作》快报,专题报道我省农信社系统抗洪减灾情况,肯定了农信社在抗洪救灾中所作出的成绩。
专题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有效地指导并促进了灾区联社进一步开展救灾活动。灾情还在继续,抗灾还在进行,为此7月17日,专刊以“众志成城 抗洪救灾”栏标,继续拿出一个版面集中报道。8月3日,专刊以“社民同心 患难与共 重建家园”为栏标,集中报道了各地农村金融机构帮助灾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情况。
2008年初的雪灾发生后,信用社职工积极投入到抗雪救灾中,为了保证营业网点现金供应,部分信用社肩挑背扛现金步行数天到达深山网点,有的积极发放贷款,保证春节前后受灾群众过上个安稳年。对此,信合专刊集中版面进行了报道。
去年5月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信用社职工积极踊跃捐款捐物,献血。专刊也集中版面进行了报道。
抗洪救灾专题报道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专题选题准确,抓住了新闻价值中的重要性特征。洪灾、雪灾、地震灾害这些突发性新闻事件,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是政府和百姓关心的、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专题紧扣农信社自救和帮助群众减灾这一主题,展开报道。其次,策划及时,抓住了新闻價值中时新性特征。随着灾情的发展,专刊及时发现新闻,及时组稿,并策划提炼主题,及时报道。第三,稿件集中,强化报道主题。专题报道,大版面、大标题,消息、通讯、特写并用,图文并茂,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放大”突发新闻舆论影响力。■
(作者单位:安徽日报农村版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