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DI上海青少年创新思维竞赛的衍生活动,第二届DI即时表演家庭挑战活动于5月11日在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精彩举行。来自全市15个区的300多支队伍各展绝活,通过拼脑力、秀技艺、亮口才、比合作,开心地投入到这场寓教于乐的亲子嘉年华中。主办方和教育界人士达成共识,未来将进一步丰富活动样式、探索课程建设、优化评价体系,让各个年龄层的孩子都能感受到DI多学科融合的魅力。
赛题走心 全家一起做好垃圾分类
三下五除二,用废报纸折叠出一个“未来星球上的青椒”;让马里奥兄弟架起管道,成为垃圾分类的法宝;以七彩画笔涂出率性的图案,制成一枚独一无二的DI徽章……活动日当天,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充满着“DI小达人”的欢声笑语。据悉,今年是DI即时表演家庭挑战活动举办的第二个年头,该项活动由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青年报社、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主办,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上海市普陀区青少年中心、上海青年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承办,在去年开门红的基础上,今年有来自全市15个区共计300余支队伍参赛,队伍数比去年翻了一番。
在主题为“隐世英雄”的赛场内,参赛队员用报纸做出一颗特别的蔬菜,并抓紧对台词。来到场地更为开阔的“云博士2.0”赛区,各支团队则需要利用不超过12张的A4纸,事先制作垃圾投放工具,并在不使用语言、文字的情況下,通过心有灵犀的交流方式,完成代表不同垃圾的彩球分类传输。
“今年的家庭赛选题特别有意义,”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绿色环保的观念深入家庭,全家总动员,一起来做好垃圾分类。”在设置挑战题目方面,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DI项目裁判长杨阳详解道,家庭赛一方面遵循了DI原汁原味的出题理念,另一方面以DI团队挑战、即时挑战为蓝本,降低其难度系数,如果把DI市赛看成相对专业的“泳道”,那家庭赛就更像轻松的“试水区”。
实践课堂 派对氛围中感受科创魅力
对低龄孩子来说,家庭赛提供了全家一起参与科创的平台。而对于高中生,参加家庭赛,纯粹出于对DI的热爱。
徐汇区光启创新基地的参赛队员们来自市二、西南位育等不同的学校,男孩们大多数都是DI的资深玩家,都参加过2018年DI市赛。因为家庭赛的难度较低,同学们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参加,从备赛到制作道具,一切事项都独立完成。同济二附中的学子们则是第二年参加家庭赛了,对于同学们来说这是快乐的试水,为参加DI市赛做准备。
作为一项多学科融合的赛事,DI处处可见综合性、交叉性及其应用性的培养特色。本次家庭赛现场,不少小选手在动作设计上“腾转挪移”,不亚于一出小小运动会,带来的是“多赢”的联动效应。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曹晓清举例道,此前有同学围绕跳远是否踩线设计了判定装置,有同学在“无绳空跳”的小发明上开动脑筋,希望孩子们将DI精神融入到实实在在的生活中。
市教委体卫艺科处黄峰表示:“科学不是虚无飘渺的,科学创新可以是我们生活中简简单单的呈现、运用,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所以,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围绕他们的身心特点,结合他们对生活的认知、对科学的追求、融合学校的课程,有针对性地打造活动和赛事,建立一套相匹配的科学创新素养的培养体系。”
什么样的环境才是理想的科创小天地?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陆杰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在一个大操场上,学生们带着帐篷围成一圈,中间就是项目展示的大舞台,每个家庭上去展演一番,好似热闹的大派对。你可以看到所有人在中间表演。其实现在很多85后、90后的家长,都很希望孩子有这样的机会和状态。”
【主办方说】
与多元评价机制有效结合,激励学生
普陀区教育局副局长唐晓燕当日细致地观看了多场学生的比赛。她表示,普陀区长期以来都十分重视核心素养的培育,这需要长期的积累、系统性的构建。DI系列活动,正是一个逐步培养学生自信、对科学探索热情的过程。为了让DI系列活动更好地与“推进资源建设的多元评价机制”一致起来,她建议,后期结合基础教育、学校基层,各界的有志之士,包括高校专家,联合起来构建一个评价体系,这个评价并非功利性的考试,它更接近于一把“让学生进步可视化的标尺”,“激励教育工作者,也激励我们的学生。无论比赛也好、学习也好、项目展示也好,其热闹的背后更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上海市普陀区青少年中心主任徐蓓娜表示,放眼全球的DI赛事,其本身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一方面可以把这些年来的课题系统梳理,通过“破题”总结规律、探析趋势、借鉴精华,另一方面希望能把比赛成果有效沉淀、积极落地,譬如让这些比赛的精彩内容纳入普陀区学校和少年宫日常的科技培训过程中,让更多的人体验了解,“普陀区的科技教育一直在进行科普和科创‘两手抓’。DI虽然有挑战难度,但也并非触不可及。零基础的孩子,同样可以来参与。”
赛题走心 全家一起做好垃圾分类
三下五除二,用废报纸折叠出一个“未来星球上的青椒”;让马里奥兄弟架起管道,成为垃圾分类的法宝;以七彩画笔涂出率性的图案,制成一枚独一无二的DI徽章……活动日当天,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充满着“DI小达人”的欢声笑语。据悉,今年是DI即时表演家庭挑战活动举办的第二个年头,该项活动由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青年报社、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主办,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上海市普陀区青少年中心、上海青年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承办,在去年开门红的基础上,今年有来自全市15个区共计300余支队伍参赛,队伍数比去年翻了一番。
在主题为“隐世英雄”的赛场内,参赛队员用报纸做出一颗特别的蔬菜,并抓紧对台词。来到场地更为开阔的“云博士2.0”赛区,各支团队则需要利用不超过12张的A4纸,事先制作垃圾投放工具,并在不使用语言、文字的情況下,通过心有灵犀的交流方式,完成代表不同垃圾的彩球分类传输。
“今年的家庭赛选题特别有意义,”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绿色环保的观念深入家庭,全家总动员,一起来做好垃圾分类。”在设置挑战题目方面,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DI项目裁判长杨阳详解道,家庭赛一方面遵循了DI原汁原味的出题理念,另一方面以DI团队挑战、即时挑战为蓝本,降低其难度系数,如果把DI市赛看成相对专业的“泳道”,那家庭赛就更像轻松的“试水区”。
实践课堂 派对氛围中感受科创魅力
对低龄孩子来说,家庭赛提供了全家一起参与科创的平台。而对于高中生,参加家庭赛,纯粹出于对DI的热爱。
徐汇区光启创新基地的参赛队员们来自市二、西南位育等不同的学校,男孩们大多数都是DI的资深玩家,都参加过2018年DI市赛。因为家庭赛的难度较低,同学们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参加,从备赛到制作道具,一切事项都独立完成。同济二附中的学子们则是第二年参加家庭赛了,对于同学们来说这是快乐的试水,为参加DI市赛做准备。
作为一项多学科融合的赛事,DI处处可见综合性、交叉性及其应用性的培养特色。本次家庭赛现场,不少小选手在动作设计上“腾转挪移”,不亚于一出小小运动会,带来的是“多赢”的联动效应。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曹晓清举例道,此前有同学围绕跳远是否踩线设计了判定装置,有同学在“无绳空跳”的小发明上开动脑筋,希望孩子们将DI精神融入到实实在在的生活中。
市教委体卫艺科处黄峰表示:“科学不是虚无飘渺的,科学创新可以是我们生活中简简单单的呈现、运用,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所以,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围绕他们的身心特点,结合他们对生活的认知、对科学的追求、融合学校的课程,有针对性地打造活动和赛事,建立一套相匹配的科学创新素养的培养体系。”
什么样的环境才是理想的科创小天地?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陆杰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在一个大操场上,学生们带着帐篷围成一圈,中间就是项目展示的大舞台,每个家庭上去展演一番,好似热闹的大派对。你可以看到所有人在中间表演。其实现在很多85后、90后的家长,都很希望孩子有这样的机会和状态。”
【主办方说】
与多元评价机制有效结合,激励学生
普陀区教育局副局长唐晓燕当日细致地观看了多场学生的比赛。她表示,普陀区长期以来都十分重视核心素养的培育,这需要长期的积累、系统性的构建。DI系列活动,正是一个逐步培养学生自信、对科学探索热情的过程。为了让DI系列活动更好地与“推进资源建设的多元评价机制”一致起来,她建议,后期结合基础教育、学校基层,各界的有志之士,包括高校专家,联合起来构建一个评价体系,这个评价并非功利性的考试,它更接近于一把“让学生进步可视化的标尺”,“激励教育工作者,也激励我们的学生。无论比赛也好、学习也好、项目展示也好,其热闹的背后更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上海市普陀区青少年中心主任徐蓓娜表示,放眼全球的DI赛事,其本身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一方面可以把这些年来的课题系统梳理,通过“破题”总结规律、探析趋势、借鉴精华,另一方面希望能把比赛成果有效沉淀、积极落地,譬如让这些比赛的精彩内容纳入普陀区学校和少年宫日常的科技培训过程中,让更多的人体验了解,“普陀区的科技教育一直在进行科普和科创‘两手抓’。DI虽然有挑战难度,但也并非触不可及。零基础的孩子,同样可以来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