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建设新型学习文化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un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调以人为本,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在学校管理和队伍建设中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尊重教师,引导师生参与学校的管理,给广大师生提供成长的舞台。
  
  中小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研究者们见仁见智。日前一位资深校长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概括了这样几句话:学生厌学,教师倦怠,校长孤单。主要是说学校缺乏一种学习文化。据笔者了解,他的观点还是相当有代表性的。
  文化是什么?学者们说:“文化是人类在处理人与世界关系中所采取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其所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活动方式与活动成果的辩证统一。”而学校文化就是在学校这一特定场所应有的精神和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之和。学习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热爱学习的情感、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健康的学习风气等。是否具有健康的新型学习文化关系着一所学校能否成为一所高效率的学校。
  如何建设新型学习文化呢?近年我国一些学校尝试通过在学校管理中引入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思想,促进学校新型学习文化的建设,并以学习文化为核心,建立健康的学校文化,取得了促进学生和学校工作发展的积极成果。如大力推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引导学生在学习方面做到立志、勤奋、有恒、反思,并将这些有益的要求融入学校的校训和发展目标;将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论运用于学习型组织建设,促进教师合作共享;通过观念倡导、制度建设、开展培训、组织科研、营造氛围等途径,建设学校良好的学风。这些探索和经验都是值得关注和借鉴的。
  
  一、落实以人为本,挖掘教师潜能
  
  强调以人为本,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在学校管理和队伍建设中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尊重教师,引导师生参与学校的管理,给广大师生提供成长的舞台。
  北京第166中学是一所名校。近年他们提出“要把166中学办成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和发展的园地”的共同愿景,提出学校要创造一切机会帮助教师实现自身价值,让每一个人都精彩,都有成就,都快乐地工作和学习,进而实现把学校办成乐园的崇高境界。学校还帮助教师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鼓励教师大胆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学校搭建平台让教师展示风采;校长书记深入到各年级,与年级组长共同承担年级管理;教育教学主管干部与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共同承担年青教师工作室的工作,大家一起制订培训计划和目标……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促进了教师潜能的发挥,大家纷纷钻研业务,开展教研,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师生学习与工作方式的变革。
  
  二、继承劝学古训,融入办学方略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劝学、励志、谋学的主张和论述,如立志、勤奋、有恒、反思等古训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教育规律、成才规律的要求。用其对师生进行引导和训练,对养成师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坚强的学习意志品质、培养自觉的学习意识和积极的反思习惯,并最终形成学校良好的学习风气有积极作用。
  首先,将立志作为努力学习、工作的重要基础。学校的管理者应将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志向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古人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充分说明了立志对一个人取得成就的重要意义,这与现代管理理论中所说的“自我超越”有异曲同工之妙。领导者要善于激发起师生向更高学习目标或发展目标努力的斗志。
  其次,将勤奋作为取得学习、工作成效的基本途径。多年以前许多学校的墙壁上都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励志标语,激励了一代代学子刻苦学习。在倡导快乐学习的今天,虽然有人对这样的提法提出质疑,但笔者仍然认为,学习是一种艰苦的智力劳动,要想于轻松嬉戏中学有所成是很难成功的。
  再次,在学习上做到“有恒”,是积淀学习成果、养成学习习惯的必要条件。中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学校的教育要为他们今后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基础,就必须训练学生的学习行为,形成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形成正确的工作态度和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也需要持之以恒地接受培训和教育,正像我国教育管理专家魏书生所说:“潜心育人,校校可成净土;忘我科研,时时能在天堂。”就是说学校要营造一种让教师静下心来育人的学习文化,创造一种学习、探究的学习氛围,这其实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对策。
  最后,让大家学会反思,是不断推动学业进步、素质提高的积极力量。提倡反思,是我国古代教育家的可贵教育思想,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说的是每天要从多方面反省自己。当然,古人主要是从道德领域自省,但这些仍对我们建立学习文化有重要的启发。今天人们已经认识到:能够反思监控自己学习过程的学生是具有元认知能力的学生,是具有重要学习能力的优秀学生;能够反思自己教育教学过程的教师是反思型的教师。有人说反思型的教师能够改进自身工作,因而是成熟的优秀教师。学校管理者要在学校中倡导反思的意识,形成反思的习惯,积累反思的成果,使反思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文化。
  北京汇文中学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学生素质培养目标包括:志存高远,有报国为民之理想;严格律己,有道德高尚之行为;视野开阔,有博取广学之欲念;特长突出,有攀登高峰之能力;自强自立,有苦学实干之行动……这里汇集了传统文化中对学生崇高志向、进取心、刻苦学习等许多共性要求。正是这样的“素质目标”和注重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环境、形成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育人模式,促使汇文中学始终保持了优秀的学习文化。
  
  三、践行和谐理论,建设学习型组织
  
  提倡人际关系的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又一个精华所在。《学记》在规定学生进修学业的重点时就提出: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表明了古人对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视。今天一些学校在建设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也充分注意到帮助教师发展、形成教师团队中合作共享的良好风气这些问题。践行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论,形成师生合作共享的习惯对建设学校的学习型组织是十分必要的。学习型组织一旦建立,新型的学习文化也就初步建立起来了。
  北京市燕山向阳小学以中国传统文化“仁无利爱”与“以德报德”思想方法为指导,提出“让爱传承,构建和谐”的办学思想。在这个思想的指引下,他们打破学科壁垒,促进教师间的对话、交流与资源的整合,以课题或主题活动为线索,让大家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参与教育活动。于是,教师的心智模式得到改善,其研究写作能力得到提高,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教师群体整体进步,团队学习的基本模式已经形成。
  有些学校在建设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不但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培训、教研活动,还将训练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统一考虑。如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形成了学校整体的学习氛围。
  
  四、统筹安排,建设学校良好学风
  
  学校建设新型的学习文化要转变观念,统筹安排。通过观念倡导、制度建设、开展培训、组织科研、丰富活动、营造氛围等途径,逐步改善学校的学风,最终形成学校良好的新型学习文化。毋庸置疑,好的学习文化可以帮助学校师生取得良好的发展。为此,学校的管理者要善于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通过专门的宣传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师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强烈的学习责任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保证学校良好学风的形成。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学习的论述和“闪光点”,学校的管理者要善于运用这些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影响学校的师生,改善师生的行为,为建设学校新型的学习文化服务。
  (责编 子 君)
其他文献
那是4年前我任初一班主任时发生的一件事。接手新班三个星期后,学校安排班主任为学生建立学籍档案。往年的经验告诉我,建立学生个人档案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稍有不慎,就会出错。因此一开始,我便作了严格的要求,翻来覆去强调了许多遍,告诫学生一定要细心,千万别漏填、错填。随后,我便将印有学生姓名、家长姓名、家庭住址等内容的《个人档案表》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填好后交上来,由我一一审验。  十几分钟后,我便开始
作为一所具有70余年悠久办学历史和优秀教改传统的中原名校,郑州四中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教育总要求,制订了“启智导学”的教学总要求和课堂教学
一、找准知识的生长点。促有效迁移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时必须准确把握教材主旨和精神实质,领会编排意图,把握教材的结构体系和逻辑联系。教师要找准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与
在语文教学中,想象是语言文字的全新创造,是心灵的自由飞翔,是思想在无限广袤的时空中纵横驰骋的有力翅膀。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课文呈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的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
近年来,中牟县教体局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做起,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成绩:“两基”巩固提高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高招
所谓绘画的装饰风格,是指作者在艺术形象的组织中,采用装饰图案的手法将现实对象加以组织配置。这种装饰手法不同于以真实再现对象为特点的一般的绘画描写手法,而是在现实的基础上,依照内容的需要,按照美的法则,强调造型因素中某些值得强调的东西。它使作品的主题更鲜明,使艺术形式更适合表达特定的内容,更适应于人们审美的欣赏要求。  中国画的装饰风格有多方面的表现。中国画饱满均衡的构图、夸张精炼的形象、纯熟的线条
什么是“口语交际”?语文新课标是这样表述的: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是在专门创设的、与日常生活相似的交际场景下。在特定的交际目的的驱动下
愚公故里,王屋山麓的曲阳湖畔,矗立着一座优质高中——济源市第六中学。学校始建于1956年,现占地70余亩,建筑面积17490平方米,系10轨制普通高中。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微机室、实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传播人类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培养下一代的光荣历史使命。当前社会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推进对教师提出了专业化的要求。作为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具备自我更新知能体系的意识和能力。加强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而校本培训是教师培训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校本培训的目的    1.帮助教师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  教师作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何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更应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下面,我从作文的命题入手.谈谈如何激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