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国土空间矿山生态修复规划研究:以南宁市为例

来源 :中国矿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e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土空间开发和城市建设带来的废弃矿山多存在地灾隐患、环境污染、景观破坏等问题,亟待生态修复与再利用。在生态文明时代,矿山生态修复更加强调统筹空间要素的系统评估和治理。为探索矿山生态修复新路径,以矿山生态修复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国土空间矿山生态修复规划的框架和基本内容,以南宁市大都市区为例,基于矿山生态系统综合评估,以重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为目的,构建了集“本底评价、功能分区、修复提升”为一体的规划体系。通过划定矿山功能分区,明确保护与开发程度,预判土地资源供应能力,并采取需求、供给相匹
其他文献
深海中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对高科技与低碳转型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世界各国对深海采矿的关注度正在不断提高,但深海采矿目前仅停留在局部勘探阶段。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深海采矿的优势、劣势、机会和风险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陆地采矿,深海采矿在技术、环境和政策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深海矿产在富集程度、二氧化碳排放、基础设施需求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并可能带来经济、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多重额外效益;但深海采矿可能会破坏深海生态环境,并存在一定的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相关法规也尚未明确。在此基
针对矿山工程项目的工序复杂性与资源约束问题,以项目中所需的多种资源与工序逻辑关系为约束条件,以实现成本最低与工期最短为目标,引入关键链技术并建立项目进度管理模型。模型中首先设置对照组,并改变资源供应限制量,通过比较成本与工期来确定最佳的资源限制量和初始计划;其次在关键链的识别方法上采用灰色关联分析,通过综合考虑工序持续时间、资源影响度与紧后工序持续时间来确定灰色关联度,以此调整工序的优先级;最后结合缓冲区得出完整的进度计划。以山东某矿山智能选厂项目为例,运用基于关键链技术的进度优化模型对项目进行计划编制,
废弃露天矿山综合治理是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一项重要任务。利用自然资源调查数据对废弃露天矿山修复工作开展长期持续性的监测,是落实矿山生态修复成效监测的必要手段。为了科学评价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的进展与成果,在文献检索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生态管控、地表修复和景观格局三个方面探讨了自然资源调查数据可支持的修复工作监测内容和数据获取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指标评价方法。最后,以安徽省宿州市为例,
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旨在通过人工重建和改良,将受损矿区生态环境的健康风险或生态风险降至可接受风险水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运用适应性管理跟踪修复状况、评估阶段目标、调整完善修复措施,促进人工干预和改造后形成的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适应。从制度层面来看,中国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的适应性管理程度不高,尚未形成全面、统一的制度体系,距系统性、审慎性、动态性的规范要求仍有提升空间。本文结合实践提出优化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制度的方案:以可接受风险水平为依据,统筹设定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的一般要求,为全国范围内的活动划定行为底线;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