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新沙》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kai198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了许多关于反映封建官府对农民敲骨吸髓的文章,今一读陆龟蒙的《新沙》,便觉眼前一亮。他没有像《诗经·硕鼠》一样写官府对普通人民的残酷压榨,也没写官府对良田膏沃之地的重赋苛敛。而是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揭露官府的横征暴敛无所不至。
  初读《新沙》这首诗感觉很容易理解,除了角度新颖,其他则平淡无奇,可是经过反复诵读,便感觉到了其中无限的趣味。这也可能是苏轼所说的“大凡为文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渤解声中涨小堤”这短短的一句,反映了一个不易让人察觉的自然变化,为下文做了个铺垫。“官家知后海鸥知”,每个人都知道海鸥天天在大海上方飞翔,它对海边当数最熟悉不过了。可这片新沙的最早的发现者却不是海鸥,而是注意着一切剥削机会的“官家”。这当然是极度夸张,但仔细品味,却又那么合情合理,它的妙处在于:官家第一个发现新沙,打算榨取赋税时,这片新沙还是一个不毛之地呢。连个剥削对象都没有,就打起了榨取赋税的如意算盘,这看起来很好笑,但却深深揭露了官家的本质。
  “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蓬莱,相传海中仙山;紫芝,灵芝的一种,据说吃了它可以长生不老。)这两句话是说,如果海中的蓬莱有一条路能够让人走到的话,大约神仙们种的紫芝也免不了年年收税。初看此话,感觉纯属荒唐之谈,但在这荒唐之谈中,却符合逻辑地反映了最本质的真实:不管你在何方何地,干任何事情,只要有路可通,都要征税。纵使你是神仙,也无法逃避官府如蝇舐血的逐追。陶潜曾幻想过“秋熟靡王税”的桃花源,可生活在“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的晚唐时代的陆龟蒙,连这样的幻想也破灭了。
  这一首七绝,从崭新的角度切入,用崭新的手法表现,揭露苛敛,可谓入木三分。
其他文献
设题者王来宁言:叶圣陶先生是知名的“三大家”:编辑家、作家、教育家。对于自己的成就,他曾经说:“如果有人问起我的职业,我就告诉他:第一是编辑,第二是教员。”这是先生的自谦。然而文学大师们却毫无讳饰,郁达夫曾经说过:“我以为一般的高中学生,要取作散文的模范,当以叶绍钧的作品最为适当。”作家阿英也认为,“叶圣陶的散文,真不啻是一首非常成功的、优美的、人生的诗” 。叶老任职商务印书馆期间,迁居于虹口横浜
期刊
理解篇    破解文言实词的对策: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再根据所列选项找到实词所在的文句,然后联系上下文,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利用解释词语的基本方法(比如,借助字形、字音来判断词义,借助对文、互文来推断词义,利用反义词来解释词义,借助成语来推敲词义,通过分析语法关系来确定词义,通过分析修辞方法来把握词义,借助古代文化常识来确定词义,等等),以此来确定选项。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实
期刊
一、考题回放与点评    1.全国卷Ⅰ  [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大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
期刊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商隐    商隐,字义山,怀州人也。令狐楚奇其才,使游门下,授以文法,遇之甚厚。开成二年,高锴知贡举,楚善于锴,奖誉甚力,遂擢进士。又中拔萃①,楚又奏为集贤校理。楚出,王茂元镇兴元,素爱其才,表掌书记,以子妻之。除侍御史。茂元为李德裕党②,士流嗤谪商隐,以为诡薄无行,共排摈之。来京都,久不调。更依桂林总管郑亚府为判官,后随亚谪循州,三年始回。归穷于宰相绹③
期刊
一、以“谈‘补钙’”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点拨] 1.近几年来,无论老人还是小孩,“补钙”很是盛行,什么药物补钙啊,食物补钙啊,学生对此应该非常熟悉,因此可以从生活中补钙的点点滴滴联想到社会上的大事,写成以小见大的杂文。  2.把“补钙”作为喻体理解,指补充对人和对社会有益并且人和社会所缺乏的东西,这个意义上的内涵是很多的:如针对社会上有些人没知识没头脑,谈“补知识之钙”;如针对
期刊
一、锦囊妙计    1.写好三种文体的文章。  这里谈的三种文体,指记叙文、议论文和“另类文”。要写好记叙文,得在“叙”上下工夫,在高考作文中如果能写出小小说,你便显得技高一筹,令阅卷者叫绝;对于不善写文章的考生来说,可以在“一事一议”上下一番工夫,扣住话题,借用故事,阐发哲理,这样的文章不会落入三等。要写好议论文,得在“深刻”上下工夫,要跳开人云亦云,必须要写出两个以上的层面,要让阅卷老师能感觉
期刊
诗歌是文学的源头,是人类精神家园永远不灭的童心梦幻。今天的中学生正处在激情澎湃、意气风发的“诗一般的年华”,最需要的是富于时代气息和青春活力的现当代诗歌的滋养。可喜可贺的是,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我们的新教材有意识地选编了一些优秀的现当代新诗,为同学们学习阅读和欣赏现当代诗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诗是最精炼的语言,不管是传统诗或现代诗,都是以最少的文字,表现最丰富的内涵。新诗是相对于旧
期刊
物是人非,人去楼空。一缕清风生硬地轻击着阁的一隅,阁影躺在江面荡漾。那是王勃的心,冷了。  他徘徊于阁楼,眺望阁外水云间,忧心忡忡,心事重重,一脸的无奈与落寞。  于是他试图去敲一扇未知之门。不幸,误入官场,只好落寞地看着身后早已死死紧掩的门庭。  然而,回顾初唐,站在历史长河中间的不是帝王将相,而是你,王勃。你手中诗味醇厚,洋洋洒洒的诗文,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都是抹灭不掉的文化遗迹;你那“海内存
期刊
雨是世界上最轻灵的东西,敲不响厚重的钢筋水泥楼房。大陆的瓦屋就不同了,雨滴在瓦片上,发出悦耳的声音,身居瓦屋的人也就有了雨中亲近自然的福气。余光中却难得有这样的福气。  有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的感受也就各异。这从《听听那冷雨》中就可以看出。余光中21岁离开故土,长期羁旅海外。雨,也听多了。在美国丹佛他乡,却无法体验到“荡胸生
期刊
滕王阁因为“落霞与瓜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名惊四方,王勃似乎也就和滕王阁绑在了一起。  滕王阁依旧是那个滕王阁,但它却日日流泪,是为了那个与它相偎至永远的灵魂吗?  滕王阁依旧被斜阳拥抱着,阁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荡漾。斜阳的温暖洗不净滕王阁的冷清。在滕王阁穿越时光的坚强里,站立的是清瘦忧郁的王勃,他的思绪如牵强的秋风,依偎在百年来谈不去的坚强里。  王勃终究不是滕王阁,觥筹交错,诗弦管乐。滕王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