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寓言短小、有趣,富有哲理,深受孩子们喜欢,是进行高阶思维训练很好的载体。“高阶思维”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等,是发生在较高认知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是相对于低阶思维(如知道、领会和应用等层次)而言的。高阶思维是高阶能力的核心,体现了当前信息化高速发展年代对人才素养的新要求,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核心素养中的关键能力。通过以下高阶学习活动,能有效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联系生活实际
寓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阐明教训或哲理,寓意是寓言的灵魂,寓言的艺术功能就是传达经验和教训。教学中,要重点帮助和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所要传达的主旨寓意,明确寓意所指向的对象,以及它对生活实践所具有的指导意义。莱辛在《汉堡剧评》中这样论述寓言:“把一句普通的道德格言引回到一个特殊的事件上,把真实性赋予这个特殊事件,用这个事件写一个故事……”这里的“真实性”就是指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所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是深入学习寓言很重要的手段。如《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所讽刺的对象是那些把偶然性当成必然性的懒汉。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故事本身表层的解读,而是应该与现实相联系,将单一的寓意扩展至生活的普遍现象,引导学生挖掘更为深沉的意涵,这样对儿童的思维训练和教育启迪才更为有效。像商店就是“守株待兔”在现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引导学生说说商店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的历程,学生就会知道:随着时代的发展,“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已经远远跟不上了,而大卖场也在逐步失去往昔的热闹,人们习惯于方便的网购了。已经是“微商”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就有切身的体会:要有广阔的朋友圈,要有一起努力的团队才能广迎“兔子”。學生在对寓意的概括之后,联系生活实际的扩展解读,有利于发展学生概括、联想等高阶思维能力。
二、多角度思考问题
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许多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表现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多层次意味,这些作品达到了更加深邃的艺术境界。如《买椟还珠》就包含了两层道理:卖者不善于卖珠,以文害用,本末倒置;买者不善于买珠,怀文忘值,有眼无珠。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指向对象,就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思维的开阔性就将不断提升。不仅如此,寓言还可进行逆向性思维的训练。比如《揠苗助长》,通过“植树苗”的步骤,让学生明白,如果掌握了一定的时机,生活中是可以“揠苗”以“助长”的——在植树环节,须谨记“三埋、两踩、一轻提”。这里的“轻提”就是为了防止窝根,即裸根移栽时,先填一部分土,然后轻轻提一下苗木,使根舒展,以保证树根的呼吸畅通,然后再覆土踩实。联系到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让他们多记忆一些传统文化的知识是很有益的,因为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中,13岁以前,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又如,有兴趣的前提下,强化训练某种技能特别有效。让有某种艺术特长的学生说说自己的经历,“揠苗”可以“助长”就更有说服力了。寓言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他们的生活经验,进行多向思维的训练,启迪了学生的智慧。
三、创编课本剧表演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演员”。寓言故事性强,人物不多且性格鲜明,时空较集中,矛盾冲突尖锐,是进行创编课本剧表演极好的文本。课本剧表演,是集编剧、绘画、服装、音乐、造型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习和展示,能有力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之间在课本剧排练过程中持续不断的互动和协作学习,能获取最大的认知收益。如《扁鹊治病》,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他们讨论分工、创意改编、角色分配,记忆台词,揣摩形象,拿捏角色动作,反复排练,选配音乐,制作背景,配饰服装,练走台位……这一系列的活动中,老师引导学生从原来对字、词、句、篇的理解,深入到课文的历史背景、思想境界的领悟、表演,真正走进课文,融入课文,将《扁鹊治病》中揭示蔡桓公讳疾忌医吞苦果的形象穿越古今,表演得活灵活现。孩子们从不缺创意,缺的往往是优质的教育环境和优质的教育平台,在创编课本剧表演这样的触发机制上,高阶思维能力有了很好的发展舞台。
寓言跨越了时代和地域的限制,给人以永恒的启迪和教益,这就是寓言的魅力。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将高阶思维的发展融合于寓言教学活动之中,从而促进了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联系生活实际
寓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阐明教训或哲理,寓意是寓言的灵魂,寓言的艺术功能就是传达经验和教训。教学中,要重点帮助和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所要传达的主旨寓意,明确寓意所指向的对象,以及它对生活实践所具有的指导意义。莱辛在《汉堡剧评》中这样论述寓言:“把一句普通的道德格言引回到一个特殊的事件上,把真实性赋予这个特殊事件,用这个事件写一个故事……”这里的“真实性”就是指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所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是深入学习寓言很重要的手段。如《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所讽刺的对象是那些把偶然性当成必然性的懒汉。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故事本身表层的解读,而是应该与现实相联系,将单一的寓意扩展至生活的普遍现象,引导学生挖掘更为深沉的意涵,这样对儿童的思维训练和教育启迪才更为有效。像商店就是“守株待兔”在现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引导学生说说商店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的历程,学生就会知道:随着时代的发展,“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已经远远跟不上了,而大卖场也在逐步失去往昔的热闹,人们习惯于方便的网购了。已经是“微商”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就有切身的体会:要有广阔的朋友圈,要有一起努力的团队才能广迎“兔子”。學生在对寓意的概括之后,联系生活实际的扩展解读,有利于发展学生概括、联想等高阶思维能力。
二、多角度思考问题
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许多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表现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多层次意味,这些作品达到了更加深邃的艺术境界。如《买椟还珠》就包含了两层道理:卖者不善于卖珠,以文害用,本末倒置;买者不善于买珠,怀文忘值,有眼无珠。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指向对象,就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思维的开阔性就将不断提升。不仅如此,寓言还可进行逆向性思维的训练。比如《揠苗助长》,通过“植树苗”的步骤,让学生明白,如果掌握了一定的时机,生活中是可以“揠苗”以“助长”的——在植树环节,须谨记“三埋、两踩、一轻提”。这里的“轻提”就是为了防止窝根,即裸根移栽时,先填一部分土,然后轻轻提一下苗木,使根舒展,以保证树根的呼吸畅通,然后再覆土踩实。联系到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让他们多记忆一些传统文化的知识是很有益的,因为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中,13岁以前,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又如,有兴趣的前提下,强化训练某种技能特别有效。让有某种艺术特长的学生说说自己的经历,“揠苗”可以“助长”就更有说服力了。寓言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他们的生活经验,进行多向思维的训练,启迪了学生的智慧。
三、创编课本剧表演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演员”。寓言故事性强,人物不多且性格鲜明,时空较集中,矛盾冲突尖锐,是进行创编课本剧表演极好的文本。课本剧表演,是集编剧、绘画、服装、音乐、造型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习和展示,能有力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之间在课本剧排练过程中持续不断的互动和协作学习,能获取最大的认知收益。如《扁鹊治病》,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他们讨论分工、创意改编、角色分配,记忆台词,揣摩形象,拿捏角色动作,反复排练,选配音乐,制作背景,配饰服装,练走台位……这一系列的活动中,老师引导学生从原来对字、词、句、篇的理解,深入到课文的历史背景、思想境界的领悟、表演,真正走进课文,融入课文,将《扁鹊治病》中揭示蔡桓公讳疾忌医吞苦果的形象穿越古今,表演得活灵活现。孩子们从不缺创意,缺的往往是优质的教育环境和优质的教育平台,在创编课本剧表演这样的触发机制上,高阶思维能力有了很好的发展舞台。
寓言跨越了时代和地域的限制,给人以永恒的启迪和教益,这就是寓言的魅力。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将高阶思维的发展融合于寓言教学活动之中,从而促进了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