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花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iao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见娥,是在东街文化馆那条巷子,我正跟一个文友说《酸枣花》筹备的情况。娥从巷口走出来,我不经意多看了几眼,娥也看见了我,羞羞答答,低头顺眼,抿嘴一笑。她妩媚的样子有一种傲气,嘴唇本质的鲜艳让人产生意念,一脸的清秀,乌黑的头发整理得光泽四射,穿着简朴素雅。我当时想,这才是人生最美好的年龄,这么让人心动。
   从那天起,算认识了她。
   娥隔三岔五地来文化馆找我,有一次很晚了,她还待在我办公室不走。我提示过她几次,她若无其事地说没关系。我想,黑天半夜和高中女生在一块儿明显是不妥的,再说,对一个将参加高考的学生,会不会造成什么影响或恶果。于是,我再次对她说,复习功课要紧,考大学是决定一生的事,千万不敢马虎。
   没想到,娥用眼睛忽闪忽闪地盯了我好一阵儿,有些不解甚至疑惑地问我:“是不是我很烦?”
   我说:“不是那个意思。”
   我不能不多想,平日里一贯谨慎、胆小细致的我,性情不外露地低调处事已成了习惯。我不可能没有负担地和这个单纯的女孩儿有什么情感纠葛,心里这么想着,又不好意思一下子说明白。也许是我一厢情愿,娥心里什么事也没有。
   她站在玻璃窗跟前,看着外面雨雾蒙蒙的院子,若有所思地好像对自己说:“人活着就像这天气。”这个比我小几岁又没有任何社会经历的女孩儿,竟然如此深刻地感叹人生?刚想张嘴问,她回过头来说:“好啦,看看我的诗吧,有没有进步?”
   “哦。我的水平有限呀。”我这才看娥的手稿,一时不知怎么看,有些手忙脚乱。娥很淡定,走过来轻轻地把诗稿一页一页拿起举着瞧,说:“气人了,有些句子都泡成黑点点了。”
   我凑过去看,娥的诗稿好大一部分被浸湿得认不出字的模样了。由于靠得太近,娥的几根头发轻轻地划在我脸上,一种沁人心脾的感觉让我觉得十分美妙。娥没有发现我的表情。她跺着脚,一脸的沮丧,嘴里嘟嘟囔囔不知道念着什么词。她有些懊悔地把诗稿看了几遍,然后回过头对我说:“我记着,背给你听。”
   外面的雨似乎越下越大,窑洞里的光线十分昏暗。我这才拉开了灯,做出要听她朗诵诗的样子。娥朝我抿嘴笑了笑,用手指了指水杯。我这才醒悟,对女人,自己显得过分拘束、木讷,甚至愚蠢。找茶叶半天找不到,在抽屉里乱翻。娥过来用手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背说:“大哥呀,白开水就行了。”
   我不知道说什么好,直愣愣地站着。
   “仔细听呀,一会儿要点评哩。”娥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经地开始她的朗读……
   在到处都有文学味的环境里,文学就是青年们嘴上嚼着的糖。
   可以想象,我们这帮文学青年见面后三句话不过,相互追问的便是看什么书,写了什么文章,都立志像酸枣树一样,生长在贫瘠的崖畔上,有毅力,坚不可摧,无论干旱雨涝,冰雪风霜,都能挺立在那里结出果实。可现在,桌上的稿纸空空如也,我不知道从何下手。其实,大家都过高地估量了自己,激情澎湃后,冷静下来是一片空白,学识、修养、经历、阅历等等都缺乏,一颗酸枣树是永远不能成为参天大树的,这让我没了思绪,敲打稿件的时候突然觉得悲凉。几年来,我不停地写,即使在乡下的日子,我趴在炕上点着煤油灯,目不转睛地盯着稿纸思索着,一个情节,一个画面,一个人物,如此艰难地写出来,一页一页的稿纸翻过,是不是小说或散文自己都开始怀疑。这样的生活令家人费解,在纸上写来画去有甚出息?我也想过,这样的活法有些不真实。然而,我被雇用到城里以后,很多人改变了看法,我和家人之间的关系又恢复如常,每逢遇集天,家里给我带来小米、山蔓、钱钱、绿豆之类的东西,母亲怕我挨饿,吃不饱饭甚事也做不好。文化馆小,根本没灶,只有等别人下班以后自己才动手做饭。在别人眼里,我的日子过得好不快乐。
   作为农村的后生,我没进文化馆之前就像一个跑江湖的,背包里背著几本名著和自己写的散文小说,我不停地往外寄稿子,退稿信或干脆是人家事前打印好的一张条子在我家压了一大堆。父母担心我精神出毛病,平日里尽可能不念叨我的将来,怕这样会刺激我精神分裂。在我走投无路的时候,省上的一家大型刊物邀我去改稿,幸运的是,中篇小说发表了,我便成了文化馆里的雇佣工。
   从省城回来,拿着铅印还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杂志,沉甸甸地送给有关领导看,他们一致说好。我的动力更大了,有些废寝忘食,一个劲儿地读书,一个劲儿地写,陆陆续续写了几十篇小说,有的发表了,有的照旧退回来。然而,我在这个年龄,在这么个小的地方也就成了名人,成了年轻人羡慕的对象。县城里到处搭建起的临时门市,各式各样的铁皮房里全是各个系统的待业青年,他们总是怀疑我的来路,羡慕完了便是嫉妒,或有仇恨。这种疑问很伤我的自尊,只有娥一个劲儿地夸赞我,有时候,她没话找话,背诵我的某篇散文或小说的某个章节。我晓得,这个高中女生是为了哄我开心。偶尔看见我吃稀饭啃一个馒头时,她十分惊讶地问:“这吃法呀?我的妈,比学校还苦。”
   我说:“习惯了。”
   娥开始关心我的生活了,她建议我去学校上灶。文化馆离学校不是很远,走几步最起码能填饱肚子,并且改变眼下单一食谱的状况。
   我略想了一下说:“学校的饭点太有时间性了,我赶不上趟儿。”
   “要么我给你送来?”她一脸的兴奋。
   我说:“不要,耽误你学习。”
   娥的脸上很快换了表情。她转过身去,有些无奈的样子。两条胳膊无趣地前后甩着,甩着,然后举过头顶像要飞的姿势,说:“我是真心对你好。”
   我的心被蜇了一下,很疼。
   我晓得高考越来越近了,我没多想,也不敢去想。娥是个学生,她会有更好的未来。那次以后,好长一段时间没有了她的消息,办公室电话机也没有她的问候,或许她正在冲刺高考吧?我稍微平静下来,因为这段时间外面一家编辑部在等我的稿子,家里又不停地捎来话,说有人介绍对象。单位上领导有些变化,真是烦死人了,老馆长即将到龄,有人争馆长这个位子,弄得单位乌烟瘴气。许多文友还是打电话,问那个油印刊物编的情况。我说,其实,我比谁都着急,揽下了这个活儿,而且是老馆长答应的事,我争取尽快印出来,给大家一个交代。    这样的推杯换盏,我觉得自己的脑袋变大,身体轻飘飘的,要飞起来。
   晚上回得很晚,小县城的路灯十分昏暗,我和娥从饭馆走出来,喝得不成样子了。我们东倒西歪,走起来都有些飘斜斜了。那俩家伙不知甚时候已走了,早不见了人影。在这空旷有些冷浸的夜里,县城的街道上没一个行人,也没有车,偶尔冷不丁地从哪个拐巷黑暗处蹿出一条狗来,娥吓得惊慌失措,拽住我的脖子,我十分自然地搂着她的腰。她喘着气,还有些惊魂未定地对我说:“狗是人养的,为甚要怕呢?”
   “它只认主家。”我说。
   “主要是它的品性。”娥说。
   “哈哈,主要是人的弱点太多了,不强大。”我好像有感而发,激情澎湃。是的,人在惊吓之后,只能在声势上给自己壮胆。我们遇到一个自己害怕的东西后,只能恐吓它。比如蛇、狗,让它如临大敌。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威胁,我同样是无比恐惧。
   “你喜欢我吗?”娥好像恢复了平静,她的声音非常大,在我耳边隆隆作响。
   “你说呢?”
   “喜歡。”
   “爱吗?”
   “爱!”
   “娶我吗?”
   “娶!”
   娥考的大学不理想,她本来不打算去上那所学校,可她的父母哭着说家里供一个大学生容易吗?娥只有妥协。农村的一个女娃娃家,上大学已经是老天照顾了,学校好坏不说,毕业了,能有一份工作,进了公家门,找一个好人家,这辈子不就美满了吗?
   我赞成娥父母的想法,这让娥觉得不屑一顾甚至很厌烦,她直截了当地问我:“你不是因为没考出去而自卑吗?”这话,戳到了我的痛处,我无话可说了。娥大概看出了我的软处,有些自责地说自己不是故意的。
   我在文化馆的窑洞里趁着酒劲说了许多该说的和不该说的话。下半夜时分,我们口干舌燥了,我用平日烧水的电热杯熬点小米汤,娥表示赞赏,只是说那水杯有些小,我说第一杯让她喝,我再熬一杯。在这段时间里,娥又回忆起我们刚喝完酒的情形,她趴在床上,两只胳膊支撑着脑袋,眼睛眯眯地盯着我说:“酒呀!真是个好东西。”
   我说:“好甚哩,失控,差点乱性。”
   “这才真实。”
   “有时丢人。”
   “那我俩把人丢大了?”她换了个姿势说,“你真的看上我了?”
   我已清醒了,不觉紧张起来,说:“酒劲嘛,小女生一个。”
   “都十八了。”
   “不是。你才开始上大学是不?”
   我在那个破旧的沙发上坐着,目光有些飘忽不定,不敢正视娥的表情。我开始还想,酒喝多了,我们是不是相拥而睡?娥是怎么想的我不知道。然而,我的兴奋点消失后,觉得现实不是诗。
   “想甚?”
   “没。”
   “我看出来了。”娥的眼睛明亮了,充满了渴望和欣慰,那几乎是望眼欲穿的,似乎要燃烧一样。
   “真的。”我躲闪开来,还是不敢正视她的眼睛。
   “真想就来抱我。”她很认真地说。
   “不……不能。”我知道自己是虚伪。
   “你不想?”她眼光暗了下来。
   我闻到了一股焦煳味,这才发现水杯里的小米汤快熬干了,我哭丧着脸,关掉电源说:“人不能走心,汤喝不成了。”
   娥掀开被子站起来,仿佛没听到我的话。我又强调把水杯洗一遍重新熬。她说:“别折腾了,我喝凉水,你回答我,愿不愿意?”
   我不知如何回答,心里说愿意,口上说不出来。有一根绳索紧紧扯着大脑中的某根神经,人一定要在关键时刻把握好自己,性欲、贪欲都会毁掉自己,也会毁掉别人。她没再问我,我也不好说,更不想当面承认,就算想,我能做出来吗?她是个学生,还得往前走,我们仅仅是好朋友,宁愿这样好下去,这样的煎熬折磨着我,稍微让自己冷静下来……
   夜晚过得很快。记得娥说班里有个男同学给她偷偷写过一封信,信里用完了所有赞美的词。她说那同学学习肯用功,就是太女孩子味儿,她不喜欢那种男生,也就没理会。每当与那男生碰面的时候,娥笑了又笑说:“真逗,他竟然低着头,像做了一件不光彩的事,掉头就走了。”
   我对娥说:“你太强大了。”
   “不是吧?到你这儿,甚也不是。”
   临天亮的时候,我说着说着有些困了,我没有上床去。因为喝完酒又拉了一整夜的话,我有些迷迷糊糊,在破旧的沙发上睡着了。娥最后说了什么,我不记得了。她睡没睡,我也不知道。当听到外面有人走动说话的时候,猛地醒来,天已经亮了,娥也不见了。我赶忙收拾了一下窑洞,生怕单位领导或同事看见这一片狼藉说闲话。起初以为娥出去方便了,但直到我把窑洞收拾好还不见她回来。窑洞里酒气和焦煳味还没散尽,我开了门让新鲜的空气进来,站在门口左看右看,文化馆院子里来回走动的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就这样傻站了好半天,望来望去没有娥的身影。她会去哪儿了呢?难道是因为我没胆量和勇气承认喜欢她而生气了?娥不辞而别成了我的心结。我还在不停地想着别的原因,我不愿意想娥是另一种女孩儿,但人心隔肚皮,我了解她吗?或许她早走一步也是为了我好,她已十分了解我了。
   我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而且,这错误已经无法弥补了。
   文化馆决定派我下乡收集整理民间故事,领导说整天在单位上是闭门造车,要到农村去接地气,同时,对我的文学创作也有好处。我觉得也是。
   于是,我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在乡间的路上奔驰。有时像一头盲目推磨的毛驴,一圈一圈又笨又蠢地到处走。每逢遇集天,乡里的几个作者从包里掏出几页皱巴巴的稿纸,上面写了几首自以为是的诗词歌赋的东西,他们都希望能在油印刊《酸枣花》上露一下脸。更要命的是,父母给我送来小米之类的副食产品后,拐弯抹角说前沟张家的小子结婚了,李家的女子出嫁了。他们说这话的时候不看我,而是看着窗外,好像和窗外的某个神灵在交流。我有些不堪重负,心里明白他们的意思。他们觉得我老大不小了,该尽早把婚事定下来,省得别人说三道四,他们脸上无光。最后丢下一句话,让我备受煎熬。他们说:“吃公家饭了,可还是农村人嘛,根在村里,别这山看见那山高,咱服不住。”    我脑壳里开始稀里糊涂了,我有了名誉有了工作与别人相干吗?然而,在庄里、县城里一个人的名声好坏至关重要,可我什么也做不好,都不尽如人意,长这么大,还让父母操心,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有些事确确实实跟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突然蜂拥而至。许多好心人给我介绍对象,我还装模作样地应承着,并和那些女子见面。我虚伪吗?现在,我天天下乡,沉浸在民间故事的神奇环境里,村子里会讲故事的老汉们,悠闲自在地坐在自家土炕上或硷畔的大石头上,要不就在碾盘上或石床上,在村子里任何一个他们可以坐下来的地方,抽着旱烟,不紧不慢地讲他们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故事。我生怕记不住,不时地打断他们的话,重复核实,这样尽职尽责,为了别人能看得起我。要不然,一个土生土长的乡里后生凭什么挤进城里吃公饭呢?
   文化馆长有一天把我叫进办公室,他有些质疑地问,你到底要找甚样子的女子呢?以前来那个不是挺好的么?人家姑娘长得俊,对你又上心,哪点配不上你?你说说,找家底好一点儿的,又有工作的女子,自己的条件差呀。
   我好像無路可退,又没有勇气解释她还是个学生,自己又不会编造谎言,只说我俩不太合适。没想到馆长沉下脸来,十分严肃地说,这事你要掌握好,年轻人的品德最重要,千万不要骄傲,自以为了不起。听馆里人说,你们都在一块儿了呀,人家女娃娃容易吗?父母含辛茹苦、省吃俭用把她供成大学生,你不要欺负人家!看似语重心长,但我觉得馆长这话像往我心口上捅刀子。他们竟然如此关心我,而且让我骑虎难下,我的人品似乎值得怀疑。先前,娥只是让我的青春泛起一丝涟漪,直至后来,让我悔恨而觉得那是青春荡漾的巨浪,我许多情感在那该死的虚伪中成了遗憾。为什么这样呢,我诅咒自己。
   我给娥准备好的笔记本、钢笔,还有一条红色的围巾在我的柜子里沉静了。娥没有打任何招呼便去省城念大学了。我期盼着有一天会来一个电话、一封情书,每天去收发室打探,没有信,那个唯一通往外面的电话也做了个木盒上了锁……我开始失眠,整夜整夜睡不着。我看不进去书,书里的字在跳,一会儿变成娥的影子,她在笑,一笑起来就止不住。
   那个寒假,娥没有来。
   一个遇集天,我从吵闹的东街小巷好不容易挤回来。文化馆大门口站着一对中年夫妇,他们一见我进文化馆大门,就上前问我上班了吗?我正在思谋着中午饭如何打发,他们的问话让我不得不抬起头打量一下,中年夫妇很面熟,似乎在哪儿见过。我盘算着是不是一对文学爱好者,会不会又给我拿来一沓写满密密麻麻字的稿子。见我犹豫,他们十分真诚地自我介绍:“我们是小沟的,来打问点事。”
   我心里咯噔一下,小沟是我们邻村。刚想张嘴问甚事,女的开口说:“柳树村的常干部在你们这儿吗?”
   “我就是,进去说吧。”我有些不自在了,不知他们找我甚事。
   “不进去了,你就是呀!”他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上下打量我一番,脸终于有一点儿舒展。那女人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皱巴巴的信封递过来说:“娥是我们女儿,她念书走了就来这一封信。小老乡,听说你对我们娥好,她为甚寒假也不回来?再说,快过年了,我们挺想她的,一个女娃娃家在外面多可怕。”
   我心里一阵狂风暴雨,雷鸣电闪,几乎被击倒。拿着那封信觉得沉甸甸的,稍微缓过来,我脱口而出:“我联系上一定转告她,你们尽管放心吧。”
   “你们有联系吗?”
   “没,我会联系她的。”我吞吐着说。
   “这娃娃……怎回事?”
   我谦让着让娥的父母进去坐坐,他们说甚也不进去。看着这一对夫妇走远,我心里不是滋味。不管什么原因,娥的这种举动严重地伤害了她的父母,我可以不理会这些,但心想,不管是老乡也好,朋友也罢,总得想办法帮助他们。他们的那种焦虑、担忧,包括隐隐的疼痛都挂在脸上,这表情刺疼了我。然而,我多希望晓得娥的消息。她这样聪明,考上大学应该晓得做人的规矩,这么利索的女孩儿,怎么会变了呢?
   我明白娥父母的用心良苦,他们找我实在是迫不得已,而现实是我真的无能为力,这样的承诺叫我苦闷,心里变得有些畸形,自己也觉得怪怪的。我努力要改变这种状况,可每天看书时全是娥的影子,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老在眼前晃动。有一次喝多了,无缘无故地泪流满面,吓得我那两位酒友不知所措,也不劝,让我尽情地流泪。
   我只好四处打问娥一点一滴的信息,然而,省城那么远,大学那么大,要打听一个人的信息还真难。有一阵子,我想请几天假,专门去西安找她去,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但立刻否定了自己的决定。娥这么长时间不给我写信,说明她早已把我抛到九霄云外了,如果我冒冒失失地去寻她,收不到预期效果,反而更加伤害我那点可怜的“自尊心”。本来就卑微,活得煎熬,在城市里的生活已过得有些屈辱。
   我就这样挣扎着,真让我想象娥有多坏还是万万不可能的。她为什么要对父母如此刻薄,甚至是残忍,连封信都不写呢?哪怕一句问好或报个平安,但我还是往好里想娥的可塑性,她在大学一定是出类拔萃的,不写信一定有她的苦衷。她站在舞台上就得按照戏文里编排的一样,不能有丝毫的差错,这个社会到处充满了骚动,人们追求生活的目标正从传统的观念中脱离,人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条轨道,全速前进,哪怕前面是万丈深渊,因为大家都茫然。
   我开始寻找娥垒的那个城堡,转了好几圈,好像记忆出了差错,树林里,我只碰到许多半生半熟的男女,他们一个个朝我笑,我感觉不到是热情还是出于礼貌。有一个声音总是说,人啊人!太难读懂的就是人了。不是吗?我并不完全了解娥,是的,我只了解她的身份,了解她积极好学,还有任性,她的喜怒哀乐常常叫我捉摸不透,所有的话是真是假,就像诗一样,朦胧、深奥、空灵,她内心世界是什么,我一无所知。
   有一天,酒鬼朋友拿来一本杂志,他醉醺醺地说这刊物上有娥发表的诗,我有些怀疑,打开来看,觉得也像:故作不疼不痒/情分也许早落尘埃/今生我牵着/真想为你留下来……或藏在心底/多想在你身边/错过了时间/满天的星星/像花火一瞬间熄灭/无人能照亮世界。
其他文献
当下的除夕夜,人们对着电视摇红包,群发着“新年快乐”、“升官发财”之类的微信,把一个好端端的除夕夜戳得支离破碎的时候,总在抱怨年味淡了。询之什么叫“过年”,却又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  在皖西南某个偏僻山村的十几载的年,伴我长大,那是“点灯要油,耕地靠牛”的年代,每家兄弟姊妹都很多,七姑八姨的亲戚也不少呢。  过年  到了大年除夕,主妇们以年夜饭为中心忙碌着,早饭中餐可以草草的打发,年夜饭万万马虎不
那是一头漂亮驴子。三岁多,能干不少活了。  驴子属于牲畜。  若将迄今为止的中国历史数字化,则可以这么说,此前十之八九的世纪是农业史。全人类的历史也是如此。在漫长的农业时期,牛马骡驴四类能帮人干活的牲畜,也被中国某些省份的农民叫作“牲口”。牲畜是世界性叫法;“牲口”是中国的特殊叫法。特殊就特殊在,视它们为另册的“一口”。在古代,评估一个农村大家族兴旺程度时,每言人口多少,“牲口”多少。“土改”时划
一  一九三九年的春天可真漫长啊,就像这绵绵的夜,沉长而冰冷。上海沦陷已久,法租界依然灯红酒绿,从黄浦江传来的汽笛声,绵长而悠远。    伴着夜来香的舞曲,喝着白兰地和香槟,都不知道换了第几个舞伴了,哈哈,她们个个妖艳而性感,让人爱不释怀。哦,我已经晕头转向了,不能再玩儿了,我要歇会儿,补补能量。  推开维也纳舞厅的大门,我看了眼手腕上的劳伦斯表,已经凌晨两点了,今晚算是回去早了。主要我是讨厌日本
坐落在县城西北20公里处一个叫油榨堂的屋场,便是我的老家,已有一百五十余年历史。因开派太公有门做豆腐的绝活儿,特别是油炸豆腐,色鲜味美,深受十里八乡百姓的喜爱,故得此名。整个屋场依山傍水,坐北朝南。老太公大概懂得一些风水,那山虽横不成岭竖不成峰,但延绵起伏的山峦也可算是错落有致、别有洞天,并将整个屋场拥入怀中。   房屋是按四合院建造的,青砖黛瓦白墙,飞檐翘角。整个屋场不是很大,就几十间房,但设
我父亲,在天堂,自个儿大声朗读    赞美诗或新闻。这会儿他停下来因为在推敲  他读的内容。不。他在凝听孩子们  在院子里的声音。那是欢笑声  还是痛哭声?取决于  回答,他要么继续朗读,  要么跑去从悲伤中挽回一个孩子的一天。  他总是这样无论在天堂或人间。  因为父亲曾经带着威严和坚定的节奏  活在尘世,我的肩部由于他的凝视  而疼痛。因为父亲的肩膀  因划桨而酸痛,我的生活如今  随着一个强
美酒是世界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这朵奇葩,首先开放于中华。  酒祖  酒从何来?谁是造酒的鼻祖?  据古人文中记载,造酒为仪狄之功:仪狄为大禹之女,大禹治水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德,其女仪狄受其父的影响,是个十分贤孝的女子。因为大禹为治理水患常常废寝忘食,致使仪狄为其父王所做之饭食,常常倾倒在一个树洞之中。久而久之,那些发酵了的食物,从树洞便发出一股奇香。有一次,仪狄用勺品尝于口,初觉香气爽人,继而
1  秦英的老公毛三仔因走私贩毒锒铛入狱,可他在羁押期间受到黑道势力威逼而撞墙一命呜呼。  秦英经受住了丧夫的重击,在县城找到了一份酒店坐台的工作。她的姿色成了这家酒店争取回头客的一大资源,生意火爆得令同行眼红。  一天,她加班回得很晚,回到吊脚楼,她似乎连拿锁匙的气力也没有了。她颤抖着把锁匙插进洞孔,轻轻地推开门,忽然产生出了一种恐惧的心理。  门是闩着的。她长长地嘘出一口气,把提着的心放下来。
赫胥黎言:“最伟大、最有独创精神的人最喜欢孤独。”孤独也许会让人寂寞,孤独也可以让人思考,在孤独出走的路上。  曾看过一张照片,是一个孤独的骑行者。照片中的他,似乎是全世界唯一正在固执向前的人。他从哪里来,又要奔向怎样的前方?路不断延伸,他的目光微微偏转,面向远处被灯光照得发亮的天空和街市。  他骑着单车,也许是从这个国家的最北方到了最南方,最后才来到这里。我想。  人们都很忙,即使是在扰人的雨天
对,擦伤,会好起来的,他只是擦伤。  不知道我是听从了医生朋友的劝,才想去医院看看呢,还是我只想去看看,一夜之后他好点没有。其实,我的目的很明显。我想,我真的从没像今天这么累过,醒了坐起来又躺回去。  随手打开床头柜的抽屉,找出温度计,38.5℃,不算高也不算低。往常,不到烧得脑袋发糊,我是拒绝去医院的,着实怕了得个小感冒便要从头到脚体检一番的感觉,耗时又耗心力。我习惯一切从简。如果可以,我相信谁
半月前和妻商定后,提前10天去火车站买了两张去上海的票,看一下孙女。哪知那天街头偶遇叶涛,就临时改变了主意,让妻子乘火车先行过去,我随后坐上叶涛的大货车。   得先介绍一下叶涛,他是我幼年的伙伴,同乡、同年、同学、同喜同乐,形影不离,一直到高中毕业。后来我当教师,他当工人,挥手言别,各奔东西。改革年代,叶涛和他的弟弟叶军,凭借自己的聪明智慧,跑起了大货车运输,给家庭生活帶来了显著变化。   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