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每一次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落下帷幕之际,这句话总能感动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在上海解放前夕,有这么一群人,战斗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他们有信仰,有力量,有视死如归的勇气;他们又是活生生的人,有家庭,有孩子,有柔软的那一面……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用大美与大爱,诠释了革命前辈在黎明前的浴血奋战,展现了信仰与爱的力量。这是一部以李白烈士的真实事迹为素材创作而成的舞剧,影片质感的氛围营造、悬疑大片的情节推进、英雄烈士的艺术形象,凸显了上海可以创作出让观众对红色题材舞剧“来电”的优秀范例。从2018年12月该剧试演以来,屡获好评,佳绩不断,不仅荣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实践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时代文艺思想。与此同时,三年来,全剧组近百名演职人员,已演出近280场,走过全国各地三十多个城市,从首轮试演的严阵以待到二百场如一的精益求精……剧组每个人一样充满成就感。犹如播下了一粒种子,关心呵护着它拔节孕穗、开花结果,直至飘香四溢,新时代优秀的文艺工作者们,始终全力以赴,上演“红色旅程”,令人难忘。
平凡又伟大
如何用舞蹈来演绎革命者的情怀?对此,编剧罗怀臻坦言:“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之所以征服了上海观众、全国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观众,就是在不同的时代有对这个作品这个历史人物的不同的解读,使之成为当下这个时代新的记忆。不忘初心,勿忘先烈,这些诉求都可以通过这些和我们非常亲近的艺术实现。”而作为该剧主演,“兰芬”的扮演者,著名舞蹈演员朱洁静感慨万千:“曾经我以为,舞台或者舞蹈最大的功能是为了呈现美,体现美,聚焦美,放大美。而我30年如一日的训练,就是为了成为那个美的化身。但是当我遇到一部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当我遇到这部舞剧里这个人物兰芬以后,我好像真的对美有一种全新的理解和定义。”可以说,这一角色是朱洁静职业生涯二十年来,离自己的生活状态、价值观挑战最大的一个角色,仿佛非常遥远。然而,静下心来了解人物,感受革命前辈的音容笑貌,沿着当年的历程,身体力行地感知、感受,在排练与钻研人物的过程中,朱洁静最终逐渐靠近了角色,“我特别渴望看过《永不消逝的电波》的观众能和我一样深深地去热爱她,深深去敬佩像兰芬这样一位平凡又伟大的女性”。
兰芬的原型叫裘慧英,是上海弄堂里家家户户都有的最普通最平凡的女性,她不施粉黛、衣着简朴,轻言少语;菜场米店、屋里家外,这样一个家庭主妇拥有的生活一切,如果不是因为深爱的丈夫李白最后成为烈士,她可能一辈子就是在家里操持着一切,照顾好丈夫,照顾好孩子的默默无闻的付出者。当采风时候,李白故居的馆长说到一个细节——晚年的裘慧英视力已经严重下降,到了几乎看不清的状态,但是她手里依然娴熟地织着毛线,做力所能及之事。这一细节顿时给了朱洁静灵感,于是把这个真实的生活状态搬上舞台,剧中的兰芬,亲手给李侠织了一套红围巾,以此体现革命者的爱与坚强。“这样一个平凡的女子,波澜不惊如此从容,却日日陪伴在刀尖上起舞的在上海秘密潜伏12年的丈夫,她的坚贞,她的冷静,她的顽强,都深深埋藏在看似最平凡的平淡中。”
同样的感受还有主角“李侠”的扮演者王佳俊,为了塑造好这一革命烈士的形象,不仅要阅读大量历史资料,参考孙道临老师演绎的经典角色,更要切身感知当时的环境与情绪。为此,他特地深入造访了李白烈士旧居,“现在李白烈士旧居是李白在上海潜伏12年时间里住的第6个家,那个家离当时的国民党警备司令部直线距离仅200米。其实是很危险的一个地方。我一听完就开始想象,李白在外面都是非常警惕,要伪装自己,每天紧张,他是在刀尖上行走的人,特别小心翼翼。但是我想到这个家,这个家很朴素,他回到这里,一定特别安心,特别放心,除了处理情报,还会过着夫妻两个人的生活……这应该是他们最美好回忆的地方。英雄确实很伟大,但是他们也平凡,正是这种日复一日的平凡,让我觉得他们在最后关键时刻所作的抉择变得特别可敬”。
信仰的力量
在王佳俊看来,李白烈士之所以成为一百位为新中国做出杰出贡献者之一,他肯定是心中有家国情怀、胸怀大爱的人,但是他肯定也爱着他的孩子、他的妻子,他会选择让他们生活在一个自由蓝天之下。“在剧中,最后我把手放在妻子的肚子上,跟她说,带着我们的孩子去走向新中国,天就要亮了。我突然意识到那一刻,那个肚子里的孩子其实就是今天的我们。李白就是对未来有非常美好希望的人,这种希望让他心中那种信仰变得更加坚定,所以他最后选择走上牺牲道路。”
同样地,剧中的兰芬温柔而又坚毅,她是妻子,是母亲,更是一名革命战士。在得知地下联络站被捣毁的时候,她非常慌张地上了一辆黄包车,她非常害怕,害怕任务失败,害怕丈夫被捕。但兰芬是勇敢的,在發现眼前的黄包车夫竟然是国民党特务假扮时,她孱弱地拿起手上那把枪,第一次开枪杀人。在交接取情报的裁缝铺里意外撞见了国民党柳妮娜,她非常慌张,但兰芬是机敏的,她智慧地用手里的那只小包转移了柳妮娜的注意力,成功将情报递了出去。在得知同志们牺牲,李侠失魂落魄地回到家中时,兰芬像母亲一样把丈夫紧紧拥入怀中,她抑制心中悲痛之情,回望讲述他们在上海点点滴滴的过往,此时此刻,兰芬是温暖的。在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敌人就在眼前,她多么想陪着丈夫李侠一起发出最后那一封最重要的电报长江江防计划,但她还有任务,这个任务是她的丈夫交给她的,这个任务就是要带着他们的孩子离开,离开是为了看到上海的解放,离开是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解放。最终,她强忍着眼泪咬碎了牙,迈出一步又一步艰难地与丈夫诀别,兰芬是伟大的。